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柠檬、玫瑰花、大吉岭红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大吉岭红茶添加量、玫瑰花添加量、柠檬添加量对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调配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柠檬添加量2.14 g,玫瑰花添加量9.80 g,大吉岭红茶添加量11.04 g,水添加量150 mL,木糖醇添加量8.65 g,蜂蜜9.08 g,山梨酸钾0.04 g。在该配方下制得的玫瑰大吉岭红茶饮料感官评分为93.59分,其味道酸甜适中、色泽明亮、口感清爽、风味宜人。  相似文献   

2.
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其实质是在特定温湿度和供氧条件下,以多酚类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TFs)、茶红素(TRs)、茶褐素(TBs)等高聚物为核心,同时芳香物质、糖类、蛋白质等品质成分发生剧烈变化。笔者综述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脂肪氧合酶等酶类在红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发挥的功效,以及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和糖类等生化成分在发酵期间的变化规律,概括了液态悬浮发酵、通氧发酵、添加外源物发酵等新型发酵技术,以及温湿度、光照、供氧量等参数的调控和一些辅助工艺在红茶发酵过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通过这些理论研究展望了未来红茶发酵机理的研究内容和发酵设备,为红茶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红茶发酵及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是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与红茶的品质形成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发酵过程中多酚类、色素、香气、滋味物质的变化及影响,探讨影响茶叶发酵的因素。同时,通过黔湄601、福鼎大白茶、黄观音的发酵试验得出了自控通氧发酵的"遵义红"红茶其综合品质高于自然发酵的红茶,验证了自控通氧发酵技术在红茶发酵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红茶发酵程度的传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纯  陈宗道 《茶业通报》1989,11(2):40-44
红茶发酵程度的传感红茶发酵传感包括发酵叶质量传感和发酵程度传感两方面。发酵叶的内在质量取决于鲜叶,所以发酵质量传感的主要问题是发酵程度传感。发酵叶质量传感的最简捷途径是发酵叶不作任河处理,直接将发酵程度变化信息转化为物理或化学量。红茶发酵目的是在一定温度、湿度、供氧等环境条件下,依赖发酵叶自身酶的作用,使发酵叶发生必要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和形。根据发酵目的,结合发酵过程中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发酵饮料是一种新型的保健饮料,食用菌在基质中发酵可以增加许多代谢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能。对食用菌发酵茶饮料、食用菌发酵醋饮料,以及食用菌发酵生产其他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研究进行总结,并对食用菌发酵饮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空调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红茶制法后,叶色由绿变红过程,称为渥红。1890年日本古在油泽(Y.Kosai)首先提出制茶的绿变红过程与工业发酵相同,定名为“发酵”。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证实:红茶的“发酵”不是微生物发酵,而是酶促作用。目前,用“发酵”作代名词。在制茶中,从广义上讲,发酵是个过程,揉捻开始,发酵就开始。狭义上讲,发酵又是一道工序,在揉捻或揉切筛分之后,在烘干之前。发酵技术在逐步发  相似文献   

7.
以茶叶和苹果为原料,对苹果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苹果茶饮料配方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苹果茶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红茶与水的比例1:110,90℃浸提5 min,茶汤和苹果汁的混合比2:1;苹果茶饮料调味配方的最佳比例为:蔗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2%,食盐添加量0.15%,成品使用90℃,30 min沸水浴杀菌。  相似文献   

8.
以茶叶和苹果为原料,对苹果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苹果茶饮料配方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苹果茶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红茶与水的比例1∶110,90℃浸提5 min,茶汤和苹果汁的混合比2∶1;苹果茶饮料调味配方的最佳比例为:蔗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2%,食盐添加量0.15%,成品使用90℃,30 min沸水浴杀菌.  相似文献   

9.
红枣山楂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充分开发利用红枣、山楂与红茶资源,以山楂、红枣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制新型茶饮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枣汁50%,山楂汁35%,红茶液6%,蔗糖10%,柠檬酸0.08%,抗坏血酸0.005%。采用该配方制得的茶饮料透明、稳定,具有红枣、山楂和红茶特有的颜色与香气,是一种营养丰富、色泽美观、口感风味俱佳的新型饮品。  相似文献   

10.
以柑橘和红茶为主要原料,探究了柑橘红茶复合饮料的制作工艺。分别以醇试验、碘试验和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柑橘汁的酶解条件、红茶茶汤的浸提工艺、柑橘红茶复合饮料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柑橘汁的最佳酶解工艺为0.2%果胶酶稀释液10%,酶解pH值3.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0 h;最佳茶汤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60 (g∶mL),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80℃;最佳配方为红茶汁用量40 g,柑橘汁用量8 g,白砂糖用量6 g,柠檬酸添加量0.2%,蜂蜜添加量4%。  相似文献   

11.
对绿茶酒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绿茶酒最佳工艺参数。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酒精发酵采用活性干酵母添加量6%,初始糖度为20%,发酵温度为28℃,酒精发酵时间为7d,体积分数为9.0%。成品酒呈亮黄色,具有茶和酒的香气,茶酒味适中。  相似文献   

12.
以桑葚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研制桑葚红茶饮料,确定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红茶浸提pH控制在4.5左右,浸提时间3 h,茶水比为1∶50,桑葚汁液∶红茶汤为2∶8,VC添加量为0.03%,灭菌温度为105℃,所制得的产品茶香清新,果香浓郁,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感官审评和发酵适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判别依据,对发酵样品进行儿茶素总量、GA、EGC、L-C、EGCG、EC、ECG、TFs、TRs、TB等10 项品质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动态聚类分析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内在联系,将试验样品分类判别,并与感官审评对发酵程度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影响分类的品质成分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品质成分和感官审评的2 种分类中发酵不足、发酵适度和发酵过度样品的Jaccard 系数分别为Jb=0.82、Js=0.59、Jg=0.65;品质成分对分类作用的影响作用大小为:EC>儿茶素总量>EGCG>ECG>L-C>GA>EGC>TB>TFs>TRs;品质成分在不同类别中的含量呈现线性变化。根据不同发酵程度工夫红茶品质成分间的差异,采用动态聚类的方法进行发酵适度判别可行,且分类结果较为理想;不同发酵程度的工夫红茶儿茶素总量及其组分含量变化、茶黄素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工夫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炒青绿茶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低咖啡因绿茶饮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水比1:60,萃取温度90.0℃,萃取时间10.0 min,得到的茶汤品质最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低咖啡因绿茶饮料的配方为:茶叶萃取液12.0%,pH值6.0,绿茶香精、薄荷香精、蜂蜜香精的质量比为2.0:0.5:1.0,质量分数为0.03%,果葡糖浆3.0%。  相似文献   

15.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16.
以尖椒、生姜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与蜂蜜等调配成为功能性饮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尖椒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3%,白砂糖添加量3.0%,食盐添加量1.5%,发酵温度25℃,发酵周期8 d。生姜汁(质量分数80.0%)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白砂糖添加量4.0%,食盐添加量0.8%,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12 d。乳酸菌发酵尖椒、生姜蜜汁饮料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尖椒发酵液9.0 g,生姜发酵液8.0 g,蜂蜜5.0 g,白砂糖3.0 g,柠檬酸0.08 g,稳定剂(海藻酸钠与CMC-Na质量比为1∶1)添加量0.1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江苏丘陵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对比分析了当地主要栽培的10个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和成品红茶的物理性状、加工性能、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所制红茶中‘福鼎大毫’、‘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及‘白叶1号’的(TF+TR)/TB值超过1.05,茶汤的香气、滋味及明亮度好,‘浙农113’和‘楮叶齐’外形美观,内质也相对较好,均适制工夫红茶;‘乌牛早’、‘龙井长叶’及‘群体种’则因发酵性能较差和品质成分不协调而不适制工夫红茶。适制红茶的品种中,‘金观音’外形品质较差,但是香气突出;‘白叶1号’发酵性能较差,但是鲜甜度高,两者的品质风格都较为独特,适宜开发特色红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