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此文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高、中、低(分别为7.5、22.5、37.5万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冬油菜籽粒产量和茎叶性状对4种施肥水平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3种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越冬期和盛花期的根颈直径、越冬期单株绿叶数、盛花期单株主茎绿叶数、越冬期最大叶长和宽、盛花期第一片无柄叶长和宽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因密度不同而异,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在中密度条件下、其余各项指标在低密度条件下增加幅度最大,而在高密度条件下所测各项指标的增加幅度均最小。因此,所有处理中,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以中密度、高施肥量处理(N、P2O5、K2O、B分别为240、120、210、1.2 kg/hm2)的最高,其他各项指标均以低密度、高施肥量处理的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各异,其中以越冬期根颈直径受个体间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变化趋势于籽粒产量一致,所以能更好地反应油菜生长和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肥密因素下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肥密因素对酿造高粱龙杂5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施肥量因子5个水平,副处理密度因子4个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酿造高粱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随密度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叶面积指数提高,产量增加,子粒淀粉含量下降,子粒单宁含量上升。随施肥量增加,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子粒淀粉含量均下降,子粒脂肪含量上升。在施肥量375kg/hm 2条件下,随钾肥比例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均增加。本研究认为15.4万株/hm 2的种植密度、375kg/hm 2(N∶P∶K=1∶0.7∶1.6)的施肥量是高产优质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富含植物营养的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种养结合与保护环境的双赢,研究养猪场废水农田利用技术,可为养猪场-农田种植循环农业模式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小麦越冬期污水施用量30、60、90、120 m3/hm2与穗期氮化肥施用量0、30、60、90 kg/hm2组合处理,研究猪场废水与氮肥配施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废水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抽穗期以废水施用9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的组合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成熟期以废水30 m3/hm2与氮肥90 kg/hm2及废水12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组合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小麦产量以废水30 m3/hm2与氮肥60 kg/hm2、废水90 m3/hm2与氮肥30 kg/hm2或60 kg/hm2、废水120 m3/hm2与氮肥30 kg/hm2组合较高。综合对农田较高废水承载量和减少化肥施用的目标,以越冬期施用废水90~120 m3/hm2、穗肥施氮30 kg/hm2为最优组合。养猪场废水施用有明显的肥效作用,与化肥合理配施可取得超过常规施肥的产量,并显著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叶面积指数(LAI)增大,群体光合势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升高趋势,但单株干物质积累则呈现降低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玉米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密度为:先玉335为7.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为能给土壤贫瘠地区藜麦高产优质种植的钾肥施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钾肥量条件下(0、40、60、80、100 kg/hm2)藜麦的干物积累、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藜麦干物质累积量随藜麦生长而增大,变化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干物质累积速度呈先增后减单峰曲线变化规律。出苗55 d开始,施用钾肥处理T1、T2、T3、T4较不施用钾肥处理T0显著提高藜麦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施用钾肥延长了藜麦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施钾量越大则延长时间越长。施用钾肥量为80 kg/hm2的藜麦增产结果最佳,产量高达6519.10 kg/hm2;蛋白质含量最高,为7.81%。综合试验结果,钾肥施用量为80 kg/hm2可作为试验区藜麦栽培种植的最优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锌肥施用量及方式对夏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气候条件下夏玉米的适宜锌肥施用量及方式,2013年6-9月,在浚县、禹州和偃师分别布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和生态气候条件下锌肥施用量及方式对夏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肥能增加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籽粒淀粉含量和籽粒产量。总体上,浚县、禹州和偃师3个研究区域夏玉米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以锌肥施用量30 kg/hm2最好;等量锌肥施用量条件下,土施处理优于土施+喷施处理。浚县、禹州和偃师夏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分别在土施锌肥15,30,3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等量锌肥施用量条件下,土施处理优于土施+喷施处理。浚县、禹州和偃师夏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分别在土施锌肥15 kg/hm2+2次各喷施锌肥7.5 kg/hm2、土施锌肥30 kg/hm2和土施锌肥15 kg/hm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土施+喷施锌肥能增加浚县夏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而在不同锌肥水平下禹州和偃师夏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呈现不同变化规律。浚县、禹州和偃师的夏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达到最大值的锌肥施用量与夏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量相同;与浚县比较,土施锌肥对禹州和偃师夏玉米的增产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农辉多功能有机肥的施用效应及其对生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 4 种多功能有机肥用量处理,分别为 0kg/hm2、1800kg/hm2、3600kg/hm2 和 5400kg/hm2,以郑单 958 为材料,研究不同多功能施肥量施用对张掖市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植株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随施肥量增加而成正比,不同生育期有机肥施用,植株株高、茎粗、干物质累积量均有效提高;多功能有机肥施用有利于制种玉米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光合效率提高,3600~5400kg/hm2 施用量增产效果较好。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和经济产量,建议在本区施用农辉多功能有机肥的最佳施肥量为 3600kg/hm2。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籽粒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N、P、K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籽粒产量在9 953.1kg/hm2以上的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施纯N 298.4~357.0kg/hm2,施P2O5144.25~169.3kg/hm2,施K2O18.5~42.3kg/hm2。  相似文献   

10.
周培禄  任红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作物学报》2017,43(2):263-276
旨在探明东北春玉米不同类型杂交种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文以不同类型杂交种代表性品种郑单958(ZD958,Reid×唐四平头模式)和先玉335(XY335,Reid×Lancaster模式)为试验材料,2014年和2015年设置5个氮肥水平[0 kg hm–2(N0)、100 kg hm–2(N1)、200 kg hm–2(N2)、300 kg hm–2(N3)和400 kg hm–2(N4)]和2个种植密度(67 500株hm–2和90 000株hm–2)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运转及氮素利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两年XY335品种的最高籽粒产量均高于ZD958,最优氮肥施用量明显降低4.8%~10.6%;相比ZD958,不施氮处理,两种种植密度下XY335品种干物质积累能力及物质运转效率都明显降低,而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量及干物质运转效率均增加,同时增幅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提高,且在高密度条件下优势更为明显。开花期XY335叶片与茎鞘氮素含量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成熟期由于其较高物质的运转效率表现出明显较低的数值,籽粒氮素含量在高密度下差异较小,而低密度条件下相对ZD958显著提高(P0.05)。施氮条件下XY335品种花前、花后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高于ZD958,其中叶片中氮素的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较高(P0.05)。两种种植密度处理最优施氮条件下XY335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ZD958(P0.05),而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可见,高密度条件下XY335类型品种表现出明显较高的物质积累能力以及花后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表现出明显高氮高效的品种特征,因此生产上建议,东北春玉米区高密度种植条件下该类型品种在较高氮肥施用量时易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密度与施肥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普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以云瑞47、云优105两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在相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上云优105高于云瑞47;云优105栽培密度在82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 kg/hm2、P2O5 225kg/hm2、K2O270 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云瑞47栽培密度82 500株/hm2和施肥水平N375 kg/hm2、P2 O5 225 kg/hm2、K2O270 kg/hm处理下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密度对滴灌中熟春大豆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以中熟春大豆品种‘新大豆27号’和品系‘11-109’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18.0 (D1)、28.5 (D2)、36.0 (D3) 万株/hm2 3个不同种植密度,并对其群体上、中、下三个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做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密度由D1增加到D2,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显著增加;密度由D2增至D3,叶面积指数继续增加,而干物质和产量不再继续增加;增加密度明显降低植株7节以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结荚节位,降低单株粒数、粒数和经济系数;新大豆27号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速率等对密度的响应不如11-109敏感。D2是两品种(系)的适宜密度,新大豆27号籽粒产量为5551.13 kg/hm2,较11-109高14.73%。超高产春大豆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对密度的响应不如高产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13.
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 : 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通过不同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对不同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构成因子影响的研究,探讨了通过调控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方式实现不同品种丰产高效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播期以10/15~10/22最为适宜,播种密度以120万/km2~240万/km2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N210(3:5:2)最好,其次为N210(5:5)。保证供试小麦品种实现9000kg/hm2产量的高产途径为主茎和分蘖并重,适宜的产量结构为:4:4:4,即亩有效穗数39.4~44.4万,穗粒数35.3~40.0,千粒重40.2~45.8g。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3种栽培模式对芸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为10万株/hm 2时,各栽培模式芸豆的单株荚数最多、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最高;分枝数与茎粗随密度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芸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子粒呈上升趋势。110cm垄作和65cm垄作在密度为25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2 525.25和2 389.23kg/hm 2;平作在密度为20万株/hm 2时产量最高,为2 008.44kg/hm 2。故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保苗株数25万株/hm 2时更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栽培模式与群体密度对小豆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平作和65 cm宽垄作2种栽培模式,分别采取9万、13万、17万、21万、25万株/hm~2群体密度,测定小豆花后不同部位器官的干重,并于成熟收获后取样测定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小豆的单株结荚数量和粒数显著降低,单株产量的降低,导致平作条件下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产量无显著变化;而垄作条件下,小豆植株的营养器官干重高峰期出现较晚,在鼓粒阶段营养器官仍保持较大干物质积累,单株的结荚数和粒数增加了3.8%~53.8%和13.6%~101.5%,因此,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垄作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平作17.3%~127.2%和36.8%~80.0%。综合分析小豆的植株形态和产量构成,采用垄作条件保苗株数17万株/hm~2更利于小豆产量的形成,而平作条件下种植密度不易超过2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棉花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25、6.75和8.25万株hm~(-2) (D_(5.25)、D_(6.75)、D_(8.25)) 3个种植密度, 0、105、210、315和420 kg hm~(-2) (N_0、N_(105)、N_(210)、N_(315)、N_(420)) 5个施氮量,研究增密减氮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_(5.25)相比, D_(6.75)、D_(8.25)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 2016年提高了17.6%、28.7%, 2017年提高了12.6%、20.9%。与N_0相比,施氮肥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升高, 2016年各施氮处理分别提高了4.5%、11.1%、13.7%、16.3%, 2017年提高了3.6%、13.5%、15.3%、19.8%。棉花氮素吸收与干物质积累动态曲线均符合Logistic模型, 2年间棉株氮素最大累积量(Y_m)均在D_(8.25)N_(420)处理下获得,与平均值相比,棉株氮素最大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7.3%和23.8%、快速累积持续时间(T)延长了5.2%和9.9%、最大累积速率(V_m)提升11.5%和13.8%,氮素快速积累期起始时期(t1)比干物质积累分别提早了4.1 d和6.4 d。2016年D_(5.25)N_(315)、D_(6.75)N_(210)、D_(6.75)N_(105)和2017年D_(5.25)N315、D_(6.75)N_(210)处理的棉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显著,增密减氮可以获得高产,推荐本地区棉花种植密度从常规的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施氮量从常规的300kghm~(-2)第一年减少为105 kg hm~(-2),第二年减少为210 kg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