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调查口蹄疫疫苗对西藏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应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西藏五区一市844头牦牛的血清进行O型、Asia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西藏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疫苗抗体具有50%以上保护力的比例分别为83.44%、71%,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良好,但西藏同一地区不同县、市的牦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牦牛、藏羊后产生抗体效价,项目对天峻县阳康乡的牦牛、藏羊开展AsiaⅠ-O型口蹄疫疫苗的抗体效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口蹄疫AsiaⅠ-O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依次为成年牦牛、成年藏羊、犊牛、羔羊;免疫后Ⅰ型抗体分析结果与O型免疫抗体的免疫效果一致,免疫合格率在80%以上,免疫牛羊产生的整体抗体水平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对甘南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试验应用ELISA方法对30头牦牛不同免疫阶段的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除免疫前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外,在一免后30天和二免后30,90,150天均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30天时最高,持续2~3个月后有下降趋势,在免疫5个月后下降至70.00%左右,但仍具有保护力。说明用甘南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牦牛产生的抗体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且能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犊牛免疫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后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以及免疫不同抗原含量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与犊牛机体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的关系,试验选择30头新生犊牛连续检测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消失后,将30头犊牛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抗原含量为4μg/mL、4μg/mL和6μg/mL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各2 mL进行分组免疫;首次免疫21 d后,A、B、C三组分别使用抗原含量为4μg/mL、6μg/mL和6μg/mL的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各2 mL进行加强免疫。分别于首次免疫7,14,21,28,35,42,49,60,90,120天通过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对采集的犊牛血清进行口蹄疫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表明:3日龄犊牛母源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均大于1∶128,7日龄达到峰值,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在90日龄降低到最低;首次免疫后第21天,A、B、C各组抗体效价平均水平相同,均为1∶128;加强免疫后7天,A组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为1∶128,B、C组O、A和AsiaⅠ型抗体效价平均值为1∶256;A组抗体效价平均值于加强免疫后28天达到最高(O型和A型抗体为1∶512,AsiaⅠ型抗体为1∶362),而B、C两组抗体效价平均值则于加强免疫后14天达到最高(O、A和AsiaⅠ型抗体均为1∶512),抗体效价水平与青年牛相当。可见口蹄疫疫苗的首次免疫时间为90日龄时,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影响最小;首次免疫时,疫苗中抗原含量对犊牛抗体效价的影响很小;二次免疫时增加抗原含量有助于快速提升犊牛体内的抗体效价,对抗体效价峰值的出现时间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用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与猪用口蹄疫O型灭活苗分别接种50d商品猪和怀孕90d种猪,免疫前和免疫后的3w及7w进行抗体水平检测。O型口蹄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AsiaⅠ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同时对接种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猪使用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3W后口蹄疫AsiaⅠ的抗体水平十分低,最高只有5%,口蹄疫O型抗体合格率在35%以上;而注射猪用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O型抗体水平合格率只有35%。而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两次接种后,Asia I和O型抗体水平均达到大于70%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牦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型双价疫苗对牦牛进行免疫,于免疫后1个月,分别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液相阻断ELISA型试剂盒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牦牛在免疫后1个月,口蹄疫亚洲Ⅰ型抗体和O型抗体水平≥1:128的占99%,保护率分别为85.0%和77.5%,说明免疫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预防控制牦牛口蹄疫病提供参考,对玉树部分县牦牛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进行了抗体水平调查。[方法]实验采用O型、Asial型口蹄疫抗体检测液相阻断ELISA法对306头牦牛血清进行O型、Asial型口蹄疫二联疫苗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囊谦、称多、杂多、治多四县牦牛口蹄疫O型、Asial型疫苗抗体具有50.00%以上保护力的比例分别为:90%、86.33%。玉树地区口蹄疫免疫状况良好,但各县之间免疫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治多、杂多两县口蹄疫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现用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A型三价灭活疫苗、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及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选取2组未免疫犊牛,分别进行双价苗+A型苗与三价苗的免疫接种,并采用LB-ELISA方法检测口蹄疫O型、A型免疫抗体效价.结果表明:接种21 d后,两种免疫方法免疫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犊牛血清O型、A型抗体平均效价≥9.9 log2,60份抗体效价≥1∶64,免疫合格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9.
五省牛、羊和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O、A和Asia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后引起的抗体水平,采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法和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ELISA法对我国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和西藏的部分地区牛、羊和猪的血清样品共65591份进行三型口蹄疫抗体水平监测。液相阻断ELISA方法显示加强免疫后各地合格率均能达到100%;非结构蛋白3ABC-ELISA方法显示五省抗体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1.13%、88.38%、78.04%、88.15%和85.15%;不同动物口蹄疫分型抗体检测结果以云南最高(均在85%以上),其它四省抗体检测合格率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该疫苗免疫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西藏和四川红原地区牦牛支原体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2年间采自西藏273份和四川红原地区的248份牦牛血清进行牛支原体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西藏牦牛支原体阳性率为44.32%(121/273);四川红原牦牛支原体阳性率为50.81%(126/248)。统计数据表明西藏和四川红原牦牛群中存在支原体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和四川红原牦牛群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天山地区牦牛口蹄疫病的防控效果,对0~60日龄犊牛的母源抗体,1岁左右的青年牛、1岁以上成年牛口蹄疫O型及亚洲I型免疫抗体效价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母源抗体保护率亚洲I型为83.3%,O型为100%;免疫后49 d 1岁左右的青年牛亚洲I型抗体保护率为86.7%,O型为100%,1岁以上成年牛亚洲I型抗体保护率为99%,O型为97%。  相似文献   

12.
奶牛口蹄疫O-AsiaⅠ型双价疫苗母源抗体消长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牛在产犊后24 h内采血,犊牛出生后定期采血检测O型、AsiaⅠ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犊牛吃初乳后,抗体效价迅速上升,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抗体不断下降;犊牛55日龄时,AsiaⅠ型达到保护抗体效价的牛比例为62.5%,75日龄时O型达到保护抗体效价的牛比例为62.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北省临西县部分猪场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于2022年从临西县部分猪场采集血清样品550份,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猪瘟、口蹄疫病毒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并进一步统计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该地区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均超过90%,而猪瘟抗体合格率为77.3%,均达到国家70%以上合格率的要求。进一步分析发现,所有猪场/发育阶段猪群口蹄疫O型和A型抗体合格率差异较小,所有猪场合格率均高于80%;但不同猪场和发育阶段猪群猪瘟抗体合格率存在差异,部分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低于70%;保育猪和育肥猪较母猪群抗体阳性率低,分别为70.39%和66.6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临西县口蹄疫O型、A型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均较好,超过国家制定的最低标准,但仍然有个别猪场或猪群存在猪瘟疫苗抗体合格率不高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副结核病在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群存在与否及其流行情况,分析当地该病的潜在风险,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2~2014年三年间采自四川红原地区456份及青海海北、玉树地区465份牦牛血清进行副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检出四川红原地区6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1.32%(6/456);青海部分地区11份阳性血清,1份可疑血清,总体阳性率为2.38%(11/465)。结果表明,四川红原及青海部分地区牦牛存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不同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锋  钱明珠  张海棠 《养猪》2012,(5):117-118
为研究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40~45日龄保育猪160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25 d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合成肽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90%,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0;灭活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75%,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3.75%。结论: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比灭活疫苗的效果好、出现应激反应的仔猪少。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部分地区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河北省奶牛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确定现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试验采用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河北省部分地区109个牛场(养殖小区)4 279头6月龄以上的存栏奶牛进行奶牛血清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奶牛口蹄疫抗体ELISA阻断试验平均阳性率为27.13%,口蹄疫O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4.94%,口蹄疫AsiaⅠ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平均为13.22%,口蹄疫A型抗体阻断试验阳性率为5.75%,说明现有的疫苗免疫口蹄疫抗体阳性率不足80%。口蹄疫各型抗体合格率在免疫后第4个月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不能有效防御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由此可知,现有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不科学,应调整优化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7):146-147
<正>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FMDV具有多型性,在我国牦牛流行感染的病毒型有O型、AsiaⅠ型和A型。天山牦牛主产区在巴州和静县及周边县海拔2 400~4 000 m的高寒草甸草场,存栏量在10万头左右。为了控制牦牛口蹄疫,每年春、秋两季对天山牦牛施以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本文通过对天山牦牛随机抽取的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分4组进行了AsiaⅠ-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siaⅠ-O型FMD双价灭活疫苗对奶牛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好,一次免疫180d后还有较高的保护抗体;对奶牛AsiaⅠ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差,抗体水平很难维持较高水平和较长时间。首免40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间隔4个月免疫1次,这种免疫程序比较适合衢州地区的奶牛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安徽省猪口蹄疫感染状况和免疫情况,使用荧光RT-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安徽省12个生猪固定监测点采集的578份扁桃体样品和578份血清样品分别开展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猪A型口蹄疫抗体和猪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猪口蹄疫(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率为0,A型抗体阳性率为25.95%,O型抗体合格率为32.87%。结果表明,安徽省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口蹄疫防控情况较好;部分猪场使用了A型口蹄疫疫苗免疫,但效果并不理想;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不高,除免疫时间短的因素外,说明仍有部分猪场不重视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20.
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口蹄疫采取强制免疫政策。本试验在使用环节抽取了5批牛羊口蹄疫疫苗,按照国家口蹄疫免疫方案和疫苗说明书对30日龄左右的羔羊进行了两次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二免后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Asia I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5%,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免疫效果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