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经营原理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经营的形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规模经营理论,水土保持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结合按市场配置资源和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研究了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原理,并结合实例对产业化开发经营的方法和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 1997年,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研讨了什么是水土保持产业化问题,并确定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即加快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研讨的这些课题,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升华,研讨的成果将指导实践的深入和综合治理开发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思路、方向和做法都是新颖的,紧紧地跟踪水土保持事业的新发展,为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也为科研教育部门提供了新的探索课题.1 指导思想和着眼点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水土保持产业化是通过综合治理侵蚀劣地而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初级产品,形成区域龙头企业加工的原料生产基地和直接进入市场的产品,即发展商品化、产业化的水土保持经济.这里所说的水土保持经济,就是小流域经济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即小流域经济的外延.明确指导思想后,要搞清楚工作的着眼点.从全国各地探索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实践来看,其着眼点主要应立足于综合治理,治理水平越高,开发的前景就越广阔,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石也就越牢固.2 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必须从综合治理开发入手关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内涵,上次研讨会已作出  相似文献   

3.
<正> 第三次小流域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对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内涵达成了明确而一致的共识.水土保持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水土保持战线同志们的视野,同时赋予了水土保持工作新的含义.90年代以来,小流域经济广泛而深入地发展,为探索水土保持产业化奠定了基础.现在,全国各地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尽管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式,但已看出一些眉目,有一些带共性的东西,并有良好的开端.本文在简要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带有共性的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和方法问题.1 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水土保持产业化不同于其他产业化,它是在水土流失的劣质土地上发展商品化经济,前提是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搞好侵蚀劣地的综合治理,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进而促进加工业和流通领域龙头企业的兴起,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如果放弃这个前提,就不是水土保持产业化.但单纯治理也不行,治理与开发应该并行不悖,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治理侵蚀劣地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治理与开发两个环节要紧密相扣,不能脱节,要融为一体,即治理措施就是开发项目,要变治理开发两步到位为一步到位.这个问题,已经讨论、实践了多年,有些地方仍是两张皮,小流域经济进展也缓慢,而有些地方处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产业化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大开发为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立足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特征,从发挥自身优势,产来建设,培养产业化开发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拓宽筹资渠道,必将有力地推动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分析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保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缺乏协调,水土保持产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适应市场能力差,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从观念更新、提供政策、利益分配、资金投入、法律保障诸多方面促进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翼 《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F002-F002
水土保持产业化是指将流域治理开发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按照市场经济和价位规律要求进行环境整治和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即把水土保持这一传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当作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产业来组织经营管理,并使之成为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滚动发展、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当地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优化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综合治理、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逐步建立治理、开发、经营相结合,种养加、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社会各行业多元参与驱动的社会化扩大再生产的新型产业运作机制,不断增强水土保持自身造血功能,壮大流域治理开发的经济实力,提高水土保持事业的活力与后劲,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发展水土保持产业的最终目标就是以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为基础,利用自然界可更新资源和普遍存在的生物间相互关系,保持水、土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之获得持续增长的生产力,维护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能量转化效能,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促进,以满足目前乃至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需要。(1)水土保持产业化遵循的基本理论。包括市场经济理论、水土保持科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规模经营理论、利益驱动理论、分工协作理论、系统工程理论。(2)水土保持产业化开发的战略原则。包括坚持经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持续性原则。(3)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观念更新机制、政策驱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多元投资机制、法律约束机制。(4)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化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组织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资金服务体系、流通服务体系、预防监督体系等等。(5)水土保持产业化实施步骤。水土保持产业化发展根据其发育条件的成熟情况分两个阶段实施。①初级阶段:建水水土保持基础工程和设施,建立主导产业基地,开发拳头产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促进小流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初步形成水土保持产业化格局和运行体系。②高级阶段:建立集团化龙头企业,实现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的联合,融科研、生产、加工、经销于一体,拓宽市场和服务领域,在提高第一产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建立新型的水土保持产业化经济秩序和运行体系.使水保产业化向多功能、高效益、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家屯区位于沈阳市城南,是铁路、公路和航空向辽宁中部八市集散的中心,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必须搞好水土保持;开发旅游资源又有利于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有利于多方面吸引资金和高标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搞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严重的杨家洞山谷,充分利用小流域内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做好治理与开发的总体长远规划,合理有序的组织实施,建立发展滚动资金,修建拦沙蓄水库,开发梯级电站、兴办硅铁厂,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广泛开展养殖业等多种经营,集水、电、林于一体的水土保持产业化集团企业,走出了一条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化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规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亮点。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是满足抗逆性很强、水保效益很好、经济效益较好、投入较少等4个基本条件,且利用部位只能是地上部分,可以开展产业化运作的多年生水土保持植物。针对八大水土流失类型区不同的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需求,提出了各区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建设与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树莓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水土保持和经济效益,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新的水土保持埂带经济植物。[方法]在东北黑土区进行梯田埂和地埂栽植试验。[结果]树莓在埂带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好的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栽植第3a树莓小区土壤侵蚀量低于东北黑土区容许土壤流失量〔200t/(km2·a)〕,保水率达到86.6%以上。树梅在梯田埂上产值达17 200元/hm2,在地埂上产值达16 800元/hm2。[结论]树莓在埂带上水土保持效益显著,可以在东北黑土区埂带上栽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依托“长治”工程加快县域水土保持产业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宁县自 1990年开展重点治理 ,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小流域特色经济产业结合 ,全县经果林基地面积已达 1 33万hm2 ,出现了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基地、高效小流域经济开发规范型基地、水保部门自办的行业经济实体 3种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模式。推进水土保持产业化建设 ,应建立水保行业经济实体 ,壮大经济实力 ,扶持、培养一批以小流域为基地的特色开发产业 ,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产业化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来作指导。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理论 ,实行适应市场要求的产业化经营。水土保持产业化经营要用生态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使产业化建设和运行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持久统一。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实行产业群体内部各经济主体的联合 ,是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经营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措施要有突出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水土保持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讲效益、讲经济,成了广大农民的热门话。水土流失区的农民群众,迫切指望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尽快地改变贫困面貌与经济地位。这一指望能否变成现实,关键在于水土保持措施要有突出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第二要积极发展经济林果;第三要大力推广立体种植;第四要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第五要充实完善经营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达州市探索出了适宜达州地形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的园区水保建设模式 ,它具有规划区域化、措施综合化、投入多元化、经营集约化、开发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等特点 ,实现了由零星分散治理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的转变 ,由防护型治理向治理开发型的转变 ,由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的转变。介绍了园区水保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代水土保持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2021,(1):9-14,I0001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是当今和未来水土保持服务和努力的方向。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应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施策,系统和综合是水土保持学科建立和事业发展的根基。水土保持学科应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在水土流失规律、特点及变化趋势,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的水土保持,以信息化推动水土保持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水土保持目标考评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服务于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7.
藉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天水藉河示范区一期和二期的水土保持效益,结合国家标准和示范区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对该区调水保土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域适宜性;示范区通过两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调水保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四川省遂宁市百佛寺支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了该支流域在土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该支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设计。设计中,将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经济发展和水土保持新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目标,发展立体农业,建立和完善坡面水系,开发绿色产业和近郊旅游作为设计的重要内容。此项设计力图为川中丘陵区类似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示范。  相似文献   

19.
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生态恢复重建不能仅仅就环境退化问题而开展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却而不去考虑经济恢复重建和区域脱贫与持续发展问题。根据红壤丘陵开发地退化成因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建立了以水土保持为核心,“林果草牧沼菌”有效链接的治理模式,以草保土养地,以草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山地农业与水土保持相关产业的地位和配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牧草业开发的生态经济性、粮食生产的战略性和林业建设的生态性 ,决定了这些行业在山区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应从区域生态资源实际出发 ,按照林草建设疏林化 ,粮果生产梯田化 ,刈割草场轮作化 ,森林利用畜牧化 ,水土保持产业化的战略原则和技术要求 ,镶嵌配置。达到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开发相结合 ,这是实现山地农业和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