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华粳295。[结论]以产量为指标,新优188比较适宜在京山地种植,其最佳秧龄为15 d,在此条件下,水稻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可以达到8 289.0 kg/hm2。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稻应用防虫网育秧,移栽秧龄对2个单季稻品种的增产作用达极显著水平。2个单季稻品种比较,甬优6号的平均产量水平明显高于两优培九。不同移栽秧龄比较,甬优6号的移栽秧龄以21d处理产量最高,两优培九的移栽秧龄以17d处理产量最高。品种和秧龄的互作显著,不同品种应在其对应的适宜秧龄移栽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d、30 d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d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d左右,感光性晚稻20d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杨慧菊  蔡双元  陈勇  晏丽慧  张忠林  海梅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07-13308,13369
[目的]研究湿润育秧过程中不同移栽秧龄对滇杂35(Oryza sativa L.)秧苗素质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探索滇杂35移栽的最佳秧龄,为其合理栽培及其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湿润育秧不同移栽秧龄(30、35、40、45、50、55、60 d)对滇杂35的秧苗素质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秧龄的增加,滇杂35苗期白根减少,大田期分蘖增长渐缓,抽穗期提早,生育期缩短。适当的秧龄移栽有利于滇杂35的生长发育,以40~45 d的移栽秧龄为最佳,其分蘖能力最强,生育期适中,结实率较高,且无早穗现象,能够获得高产。秧龄过小(30~35 d)或过大(50~60 d)都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产量提高。[结论]在昆明,湿润育秧移栽时,滇杂35的最佳秧龄为40~45 d。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水稻旱育秧最适合的移栽秧龄,试验对早稻旱育秧秧龄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35 d 秧龄产量最高,呈现出秧龄越小产量越高、秧龄越大产量越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水稻旱育秧最适合的移栽秧龄,试验对早稻旱育秧秧龄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35 d秧龄产量最高,呈现出秧龄越小产量越高、秧龄越大产量越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秧龄和氮肥运筹对杂交稻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主推品种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5、50和65d3种移栽秧龄,副区为总施氮量的0%、20%、40%以及60%4种穗肥比例运筹。【结果】随着移栽秧龄的延长,一、二次枝梗及其颖花分化和现存数逐渐增加,二次颖花退化数极显著降低。由穗基部至顶部,各处理水稻二次枝梗现存数、二次颖花分化数和现存数呈双峰曲线趋势,二次枝梗分化数逐渐减少而退化数则先降后升;二次颖花退化数在基部第2位点最多,第6位点退化则相对较少。50d和65d秧龄下,40%穗肥的处理最不利于水稻二次枝梗和颖花的分化;35d移栽秧龄下,穗肥比例为40%或60%时,枝梗和颖花的分化数和现存数较多;就产量而言,随着穗肥比例提高,产量逐渐增加,且施用穗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无穗肥处理。【结论】为获得更多的枝梗和颖花,促进大穗的形成,在50d和65d移栽秧龄下不应采用40%穗肥比例这种运筹方式,35d移栽秧龄下则应重施穗肥。  相似文献   

8.
对连作晚稻甬优9号开展不同播种量和秧龄机插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移栽秧龄条件下,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显著,播种量越低,秧苗素质越好,而相同播种量下秧龄对秧苗素质影响较小;播种量和秧龄对机插秧的漏丛率均有影响,随播种量增加及适当延长秧龄,机插秧的漏秧率降低;移栽秧龄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移栽秧龄增加产量显著减少,减少播种量可稍微减缓产量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9.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市不同移栽秧龄对机插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增加,秧苗的叶面积、株高、叶龄、茎基宽、干物重和根盘结力都随之增加,多效唑在30 d秧龄期内能够有效抑制秧苗的生长,促进秧苗干物质的积累,秧龄过大会降低栽插的基本苗,不同秧龄茎蘖动态差异不大,秧龄为25 d时移栽的实际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水稻的实际产量随着秧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建议可以适当延长秧龄并结合喷施多效唑来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10.
以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超秧龄移栽条件下,连作晚稻甬优9号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超秧龄移栽对甬优9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以秧龄39 d影响较小,其产量为566.9 kg/667m2,比35 d秧龄移栽时减产4.07%,且以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甬优9号作连作晚稻移栽秧龄最晚不宜超过40 d。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就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丹粳253、沈农6014为试材,采用乳苗抛栽、抛秧、插秧、大垄双行水和水直播(对照)5种移栽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群体的产量性状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栽培方式产量差异极显著。在沈阳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插秧>抛秧>乳苗>大垄双行>水直播;在丹东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水稻产量排序依次为大垄双行>抛秧>乳苗>插秧>水直播。乳苗抛栽的产量在不同纬度地区差异很大。丹东地区的乳苗抛栽水稻的产量较沈阳的高3 486.45 kg/hm2。乳苗抛栽平均可比插秧栽培节约1 018.5元/hm2,比抛秧栽培节约726.0元/hm2。[结论]不同栽培方式之间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每公顷穗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千粒重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苗高、叶龄、成苗率、成苗数、素质、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秧龄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20 d秧龄和80 g/盘播种量时机插秧苗素质最好,实测产量最高,达10 263.45 kg/hm~2。[结论]该试验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移栽期对德阳新品种雪茄烟叶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阳新品种雪茄烟叶最适宜的移栽期。[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德阳雪茄烟叶品种多米尼加长芯、多米尼加短芯、尼加拉瓜长芯、美国康恩阔叶的苗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5月份移栽烟株苗龄相对较为适宜;田间生育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有效降低,生长发育较好;烟叶产量显著增加;美国康恩阔叶品种的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接近于印尼烟叶,氮碱比协调指标较为适宜;除多米尼加短芯外,各品种5月份移栽的感官评吸质量优于3月份移栽。[结论]对于新品种雪茄烟叶来说,5月初移栽的烟株更有利于生产优质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14.
张宗锦  潘兴兵  闫芳芳  胡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11-10513,10518
[目的]为研究出适合攀枝花烟区的烤烟小苗移栽育苗方式.[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漂盘和不同苗龄两因素试验.[结果]小苗育苗方式降低育苗成本76.6%;45 d的苗龄是最佳的小苗育苗苗龄;595穴/盘的漂盘规格最能提高育苗效率;不剪叶的小苗育苗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烟株病害发生率:小苗育苗方式生产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漂浮育苗方式.[结论]结合贵州、云南等地小苗移栽技术和攀枝花烟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攀枝花烟区烤烟小苗移栽育苗方式,为小苗膜下栽培提供育苗方法,同时也是进一步寻求降低育苗成本、减少环境破坏、减少病害发生率、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平安  李翚  吴文革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0-6711
[目的]评价"庄福星"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方法]研究了在移栽和直播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庄福星"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庄福星"在油菜苗期能够降低发病率6%~8%,在抽薹-初花期能够降低发病率6%~10%,在成熟期能够降低发病率4%~6%;"庄福星"能够有效促进油菜开花结实,使其形成较多的单株有效分支数,延长主花序长度,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庄福星"在移栽田中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直播田。[结论]"庄福星"能够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危害程度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机插水稻培育矮化壮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3种化学调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进行矮化壮秧处理,并以不使用化学调控剂作对照,研究不同化学调控剂在水稻机插育秧中的作用。[结果]拌种剂、多效唑和旱育保姆均有矮化壮秧作用,在秧龄小于20 d时,采用3种化学调控剂育秧均可;当培育的机插秧秧龄达到25 d时,以旱育保姆育秧效果最好。28 d时,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出苗率达80.31%,成苗率达71.94%,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最高;拌种剂处理的成苗率最低。机插后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综合质量最好。[结论]旱育保姆对水稻机插育秧秧苗矮化壮秧作用明显,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机插水稻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铜仁地区烟草漂浮育苗不同播期处理的条件下烟苗农艺性状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找出该地区烟草漂浮育苗适宜的播期。[方法]播种期以10 d为间隔,设置5个处理(①2009年12月22日;②2010年1月1日;③2010年1月11日;④2010年1月21日;⑤2010年1月31日),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在不同播种期处理的条件下,1月21日播种的烟苗的各项农艺性状以及生理指标优于其他处理的烟苗,因此可以推断该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1月20日左右到1月25日,因为该时期播种的烟苗的平均苗高、茎高、苗重、叶数、苗龄等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从当地的栽培制度看,该时段播种,能缓解前后茬争地矛盾,且烟苗成苗期能处在最佳的移栽期的范围。[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的烟草育苗及烤烟移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下香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现伟  李经勇  唐永群  姚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16-216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差异,探讨挖掘品种的高产潜力的栽培技术。[方法]研究手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4种栽培方式下渝香203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差异。[结果]手栽秧种植方式下产量最高,之后依次为机栽秧、抛秧,直播栽培方式下产量最低。[结论]4种栽培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手栽秧产量水平最高,但其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机插秧和抛秧正逐渐取代手插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优18的适宜秧龄.[方法]通过相同播期、不同秧龄移栽处理,调查其对浙优18的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结果]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随秧龄增长而延迟,并对分蘖及成穗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秧龄影响浙优18的叶龄增长动态,尤其在生育早期表现为秧龄长叶龄指数增长慢.但在秧龄45d范围内,对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浙优18秧龄弹性较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