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黑龙江省北部极早熟玉米品种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生产面临的机遇和难题,认为在稳定和尽量增加该区的极早熟玉米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应从改良品种、提高品种抗病、抗逆性、耐密性、机械化收获、科学施肥、深耕、合理栽培方式和改良贫瘠土壤等科学技术应用与投入,多渠道、多方面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使黑龙江省极早熟玉米区充分的为提高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服务。最后对黑龙江省极早熟地区玉米品种及生产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九玉五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极早熟玉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河北省的冷凉地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复播区,目前生产上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产量较低,营养品质和抗性较差,无法满足当地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国内从事极早熟玉米品种选育的单位也少,种质资源有限。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3,是黑龙江省商品粮输出的重要作物之一。但低温冷害是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中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春玉米遇到低温冷害年份,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40%~50%。1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灌浆快、成热时苞叶松散、脱水快的品种,生育日期要求的积温与当地活动积温相仿,或略少于当地的活动积温,即在当地种植,保证能有90%左右成熟率的品种。如我省沿江平原,用中熟品种;丘陵漫岗早熟区,用中早熟品种;半山冷凉早熟区,用早熟品种;高寒山区极早熟区,用极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甘玉早803玉米新品种是以自选系GZ89为母本、GZ70为父本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旱作玉米极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9 093.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2号增产5.6%。籽粒含粗蛋白99.9 g/kg、粗脂肪52 g/kg、粗淀粉713.3 g/kg、赖氨酸2.6 g/kg、容重794 g/L。属优质玉米,高抗丝黑穗病。可在甘肃极早熟春玉米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引进16个玉米优良品种(组合)在临夏县韩集镇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了综合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早熟新品种正德303、博盛8号和极早熟新品种酒7176,初步解决了临夏高寒阴湿区玉米生产中品种单一、产量低下、效益不高的问题,为该地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延单15”是1990年延边农业科学研究院旱田研究所以自选系甸曲137为母本,以外引系42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新杂交种.于1998年2月经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今后早熟、极早熟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了填补鄂伦春自治旗玉米极早熟品种稀少,适合各乡镇不同积温的极早熟品种,帮助农户更快利用上适合本地不同积温的玉米新品种,特组织极早熟品种进行适应性、抗逆性、高产性的优良品种进行筛选试验,从而解决鄂伦春旗对玉米极早熟品种奇缺的状况,增加广大农户对玉米新品种选择应用到更加适合各自生态型品种,增加他们的农作物产量,扩大玉米栽培面积,尽而在农作物结构调整中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新技术推广中发挥技术指导员的作用,贴近服务发挥专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用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利用好试验筛选出更好的优良新品种,以解决鄂伦春旗玉米种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近几年的实地考察和对国家极早熟组玉米品种试验的分析,从综合性状看,冀承单3号玉米品种仍是适宜的极早熟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组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9个极早熟组玉米品种进行区域试验,筛选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生态区适宜种植的极早熟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玉龙9002、农研474较对照品种大地1增产10%以上;蒙农10、德美亚1号较大地1增产5%以上,较对照品种冀承单3增产10%以上;除蒙农10外,其他参试品种均达到自治区极早熟组玉米生育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玉米新品种锦绣20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玉米自交系CC15-2作母本、昌7-2绿作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经2007-201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抗病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增产潜力较大,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单5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200℃,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山西省春播生育期为121 d,比对照并单16早3 d左右,适宜在山西省特早熟Ⅱ区(活动积温介于2 350~2 400℃的五寨县及周边地域)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锦绣206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新品种锦绣20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玉米自交系CC15-2作母本、昌7-2绿作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早熟玉米杂交种。经2007—201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生产试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抗病抗逆性好,品质优良、稳产高效,增产潜力较大,适宜春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玉米辐射诱变育成杂交种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山东省辐射诱变育成的鲁原单号玉米杂交种,其亲本主要是来源于原武02、原齐系和华风系。以原武02及原齐系为亲本,育成的杂交种都具有早熟或中早熟特性。这些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推广,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为进一步解决畜牧业饲草及复播作物品种的选择,提高复播指数,引种试种示范种植一些复播早熟品种,基本上达到了农牧团场对复播玉米所需要的产量指标及经济指标的要求。一、收籽类(80~90天)1.元华116在北方极早熟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4天,需有  相似文献   

16.
强盛3号是由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玉米育种部于2006年以自选系PS3为母本、141-0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于2008—2010年参加山西省极早熟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高产、抗病、紧凑、极早熟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春茬马铃薯提早上市可以弥补市场空缺,效益较高。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冀北承德冷凉区春茬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荷兰十五一级、早熟荷兰十五、极早熟荷兰十五产量较高,分别为45 500、49 000、48 000 kg/hm2,商品品质则以荷兰十五一级、早熟荷兰十五、极早熟荷兰十五及圈2较好,由此表明,早熟荷兰十五、极早熟荷兰十五适宜在冀北承德冷凉区作春茬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8.
山西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根据山西省不同地域的热量资源,≥10℃年积温、无霜期,生产条件,不同玉米品种对生态环境的反应,以及各地对玉米品种的利用状况等,在普查的基础上,参照山西省综合农业区划,以乡镇为单位,将山西全省玉米种植生态区划分为:春播中晚熟区、春播中早熟区、春播早熟区、春播特早熟区、夏播早熟区和夏播中熟区等六个大的种植生态区。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全省各地区玉米种植生态区分布呈多样性,一县多个生态区的县占到68.4%,各生态区玉米生产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生态区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晋单67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X4889作母本,X317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中早熟、抗病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应广等优点,适宜在山西南部复播区和北中部春播中早熟区种植。2011年以来,在山西省应用推广9.48万hm~2,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三北23是三北种业有限公司以CF-2作母本,K6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清秀、透光性好,春播极早熟、果穗长、穗轴细、籽粒脱水快熟期早,耐寒性强。200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09024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