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为研究稻蟹共作对水环境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在水稻本田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分别采集不同河蟹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低密度,仔蟹放养密度18 ind/m2;高密度,仔蟹放养密度54 ind/m2)和不养蟹稻田(CK)水体的水样,分析不同稻田的水质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周期,不养蟹稻田溶解氧含量高于养蟹稻田,其中扬花期,不养蟹稻田显著高于养蟹稻田(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分蘖期,高密度养蟹稻田氨氮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显著差异(P0.05)。灌浆期时,不养蟹稻田总磷含量最高,不养蟹稻田和养蟹稻田呈显著的差异(P0.05),低密度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水稻生长周期,从分蘖期开始缺乏磷肥,从扬花期和灌浆期开始缺乏氮肥。分蘖期放养蟹苗比较适宜,此期以后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迅速下降,低于仔蟹的安全浓度。低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高,且与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呈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和高密度养蟹稻田水稻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养蟹稻田水稻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一种新的复合型农业生态种养模式,此技术能够将农业生产与渔业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从田块选择、蟹田建设、蟹种选择、稻田养蟹模式及蟹田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稻田生态养蟹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尤其在稻田养蟹方面获得了稻蟹双丰收。本文对稻田养蟹中田块的选择、蟹种的放养、投饵以及如何施肥和用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农业与技术》2014,(11):178+182
稻田养蟹是利用稻田的空间资源、饵料资源,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既种稻又养蟹,稻蟹双收。大力发展稻田养蟹,充分利用稻田这一农业资源优势,实行立体开发,粮鱼互促,优势互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吉林省稻田健康养殖中华绒螯蟹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台儿庄区稻田养蟹技术及效益,分析稻田养蟹技术要领,讨论扣蟹最佳放养密度,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玉梅 《农家致富》2004,(22):42-42
稻田养蟹,稻、蟹共生互利:一方面,投饵、残饵及蟹的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稻田的害虫、杂草等又为蟹提供了饵料,节约了除草、施农药的成本。2003年,笔者在如皋市皋南镇进行了稻田养蟹试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做法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蟹是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结合,充分利用稻田土壤、水、生物等资源,达到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可达到稻、蟹双获丰收的目的,是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养蟹稻田的选择一般应选择地势低洼,水源充足,灌排便利,不受污染,保水力强的田块。二、养蟹稻田的基本设施一般应以种水稻为主,稻蟹兼顾。为满足养蟹特殊条件的要求,使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好处很多。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而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稻田养蟹可提高种稻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稻田面积广阔,发展稻田养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赣榆县是全国著名的河蟹育苗之乡,依托当地丰富的河蟹苗种资源,实行稻田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了朱堵、城头等3个万亩稻田养蟹乡镇.由于养蟹的稻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蟹田稻”便成了备受青睐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该县"蟹田稻”引种优良新品种,并注册"蟹缘”"绿缘”等商标,引来浙江、上海、山东等地的粮商纷纷前来预购,并提前与稻田养蟹的1.5万农户签订了稻谷收购合同,预购价格高出一般稻谷10%.  相似文献   

10.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  相似文献   

11.
简讯     
距南京2小时汽车路程的金坛市推广的稻田养蟹新技术,曾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稻田养蟹,蟹以稻田里的害虫为食,它在稻田中爬行,能起到除草松土的作用,而稻子则成为螃蟹挡风避雨遮阳的“疵护所”,形成了稻蟹优势互补的良好的共生环境,为我们开创了一条改造低洼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蟹,一地双收,为新型种养模式,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稻田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需要饲料喂养,也没有农药污染,近乎于野生放养,同时,蟹的存在还能够帮助稻田除草除虫,进而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预防水稻虫害,保证水稻的生长环境,形成循环系统,创造了更多的种养效益。现针对稻田养蟹相关内容,展开具体论述。首先,概述了稻田养蟹的优点;其次,分析稻田养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稻田养蟹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稻田培育蟹种在唐海县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1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kg,蟹种  相似文献   

14.
阿克泰防治养蟹稻田水稻害虫的效果与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田养蟹集水产养殖与粮食种植为一体,属高效益、多功能生产模式,是稻农增收的良好途径。但随着该生产模式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河蟹Eriocheirsinensis作为节肢动物,对农药敏感,而辽宁省水稻害虫发生危害严重,养蟹稻田不宜施用农药防治害虫,造成蟹收稻欠,蟹田害虫种群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江苏盐城市郊水产技术推广站宋长太近年来江苏盐城市郊区新兴、青墩等乡镇的农民,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摸索出一项稻田养蟹技术。实践证明,稻田养蟹,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稻田准备 ...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蟹一举两得凌志勇,陈华芬稻田养蟹,是一项新兴的生财致富门路,它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人为条件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立体开发利用的理想模式,实为一举两得。大面积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年亩产商品蟹可达150~200公斤,稻谷500公斤...  相似文献   

17.
稻蟹共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稻田养蟹生态系统中,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蟹共作提高了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含量,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NH4+、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中NO3-影响不显著;相对于不养蟹稻田,由于河蟹的存在,稻蟹共作降低了土壤pH,显著增加了粒径>0.2 mm团聚体的含量,显著降低了粒径<0.002 mm微团聚体的含量,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团聚化程度加强,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18.
正(续第4期第24页)三、稻蟹综合种养稻蟹综合种养分为稻田养殖扣蟹和稻田养殖成蟹,放养时间相对较晚,目前应提前做好生产准备,主要包括田间工程、育秧和扣蟹暂养等。1.田间工程(1)田埂加固。加固夯实养蟹稻田的田埂,一般田埂顶宽50~100厘米,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田养蟹养鱼,是当前稻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热门工程.它利用稻田动植物间互补性,稻田空间给鱼蟹提供了活动场所,而鱼蟹觅食田间杂草和水稻无效分蘖及部分害虫,减轻了虫草为害,综合效益明显.养蟹稻田,667m2产稻谷400kg以上,蟹45kg以上;鱼蟹混养田,667m2产稻谷400kg以上,蟹30kg以上,鱼55kg以上.667m2纯增效益1200元以上.但稻田病虫草防治技术性较强,稍有不慎,鱼蟹覆灭.通过几年摸索,现将养蟹养鱼稻田的植保技术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稻田培育蟹种在唐海县已是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每年利用稻田培育出大批幼蟹,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有名的稻田养蟹之乡,1亩水稻田可收水稻500kg,蟹种0.5kg,培育成二龄扣蟹50kg,产值1万元,亩利润5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