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水浒传>上梁山入手,论述了明清几部奇书都把故事环境置于一个"诗意栖居地”中,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深入到人类精神的最深处.作品运用反讽手法,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行为的否定,继而否定了"诗意栖居地”的存在,使我们在阅读中迷失了回家的路.这样的寓意,正是这几部诞生于封建社会后期的伟大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深刘主题通向天国的路已经阻断.而这些作品都运用"寓意一反讽”的表现手法,无论在艺术还是在思想方面,都为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以叙事学为理论关照点,从叙事序列、叙事时空视角、生态隐喻与象征、反讽叙事等四个方面解读阿特伍德小说中的生态叙事策略,指出:阿特伍德通过多元化复合叙事序列的运用,增加了其文学叙事的丰富性和复杂度;通过选取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提供了文学叙事新的经验和范式;通过总体性象征、情节象征和意象象征的连结复合,形成了多层次的象征艺术体系;通过意义的反讽与语言修辞手段的反讽这一双重形态,实现了生态反讽叙事。本文强调,阿特伍德正是通过上述叙事策略的使用,完成了对生态主题的表述,更为深刻地将表述与意义相融合,表现了深刻的生态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顺着时光前行的方向,我们看见:人类怎样诗意而实际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并从看似偶然的微妙关联中,找到了通往现代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海子作为一位可能传世的诗人,承受了过多的苦难,他诗里的大地、村庄意象,他与荷尔德林的神似。都注定了他的希望既是遥远的也是无法抗拒的。在这激情淡出的时代他却高举理想主义,这注定会孤独,但他却蕴含着“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的责任和勇气品味着孤独带来的痛苦,在黑暗中守候黎明,一如他的精神导师荷尔德林一样,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和高尔基谈到托尔斯泰的时候曾经肯定地认为:在欧洲并没有一个作家可以和托尔斯泰相提并论。这绝不是列宁的偏爱,应该说是对托尔斯泰的文学地位的一种公正评价。托尔斯泰的艺术创作在很多方面都有独特的创新:他一方面极其重视先辈们积累的宝贵文学经验,研究他们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尤其注重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新的开拓。他曾经明确地提出:“正确的道路就是要掌握你的先辈们已经做到的那些,然后再继续向前。”因此,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可以说托尔斯泰是集先辈之大成,开后起之先路。托尔斯泰极其讲究作品的艺术性,但更注意作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老舍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利用,对老舍与象征主义作品中的象征性意象、情节和主题进行了分析.老舍运用象征善于从本体涵义中自然地引申出深层的象征寓意,作品的象征性总是从现实性中引发出来的,不带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7.
面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则备受关注。“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人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因此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句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大量运用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将所描述的美国南方的悲剧故事上升到神话的高度,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不仅展现了南方由胜而衰的历史,更使其成为整个人类命运和经历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对于何为“艺术的真实”,一直众说纷纭,传统“模拟说”所持的单纯描摹对象即“艺术的真实”的观点现在已被大多数艺术家否定,他们认为那种方法不过是表现了一些外在的东西。而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如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看起来虽然不符合视觉所见之物,但因其准确地表现了物质的内在本质状态,也被认为是准确地表现了“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对于何为“艺术的真实”,一直众说纷纭,传统“模拟说”所持的单纯描摹对象即“艺术的真实”的观点现在已被大多数艺术家否定,他们认为那种方法不过是表现了一些外在的东西。而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如马蒂斯、毕加索的作品看起来虽然不符合视觉所见之物,但因其准确地表现了物质的内在本质状态,也被认为是准确地表现了“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正>正如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远景》中描述的一样:"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到远方去,暂时离开你熟悉的地方,到远方,诗意地栖居,体验一种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关注和重视修辞学研究,强调文学的“言外之意”。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的突出特点是“微言大义”和“尚简用晦”,这和钱钟书重视文学的“言外之意”的修辞观是一致的。钱钟书在长期的修辞理论研究和修辞运用实践中非常重视“春秋笔法”,不仅对“春秋笔法”进行修辞解读,开拓了“春秋笔法”的修辞研究,还把这种笔法大量地运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中,取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流小说在世界文学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驱,她的作品不仅拥有精湛的意识流技巧,其中诠释的她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是极有价值的内容。本文结合伍尔夫的小说创作,从“向死而生”、“致死的疾病”、“不死的死亡”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国文学中抒情、歌颂、寓意植物情感表达的文学方法,对植物和文学属性和风景园林之间的关联性加以探讨,指出植物与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于伦理道德的比德思想、清雅脱俗的处世观、自然生态的哲学观;并从植物的姿态美、清香美和光影美、声响美、色彩美方面阐述了植物文学与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对植物的外化文学特征,植物文学的内涵与风景区的内在联系加以定性描述和研究。试图达到植物、文学、植物造景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的目的,并促进对植物文学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增加植物方面的文化造景因子,进一步使植物的文学特征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主题学研究的是主题跨文学之间的流变,“欲望”主题及“理性”与“原欲”的矛盾是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19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的物欲的膨胀直接催生了人类心底的欲望,失去了理性规约的欲望往往导致人格的扭曲和心理的分裂。然则,人之为人关键在于人有理性,“欲望”下的“堕落”表现了本真的人性,“欲望”深渊中的“理性”之火又彰显了人作为理性动物的存在,“理性”之光永远昭示着人对完美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散文何为?     
散文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恐怕谁都难以做出明确的回答,就像我们追问“文学是什么”、“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一样。显然,如果我们想一劳永逸地回答这一提问的话,那么这种回答也就是对散文本身的背离和否定。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就指出,如果我们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试图对“  相似文献   

17.
五四启蒙文学的理想与现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启蒙文学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的历史新篇章。他透过“文艺复兴以降的近代人文主义理解和接触西体”,宣扬了科学、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企图从文学层面唤醒愚昧落后、不思醒悟的国民群体。以达到反抗传统的目的。但在灰色的人生现实环境下,启蒙者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灰心绝望的情绪.启蒙文学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其衰微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综合凝聚体,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园艺、诗画、书法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承载着农耕自然经济时代中国人的最高栖居理想。阐述了园林与书法在其源流、空间关系、意境表达的关联,同时园林还是名家翰墨之宝库,汇集了历代名家的墨迹和异彩纷呈的书体样式,创造了文气氤氲的园林环境,雅化了建筑空间。而这些都验证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根基本质上是之于建筑、山水、植物之上的文化内涵,书法恰好是延续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园林以"诗意的栖居"为核心意义,并以此在世界造园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英语的否定表达法,种类繁多,到处可见,否定式也被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但在正式文体中或者说在文学语言上,否定形式中内在含义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将对下列七种否定形式的内在含义加以阐论,旨意在于使其用得更准确,表达得更符合习惯。 Ⅰ、形容词“no”与副词“not”的区别: 1.no放在表语名词或表语名词短语前,与“not a”放在表语名词或表语名词短语前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马洛夫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坛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揭示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对立,探索矛盾的调和和统一。本文试在分析作者的上轮转”手法在其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对作品主题的烘托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