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豫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连续降雨后,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程度,结果表明:在14个供试品种中,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正常种子比率较高,周麦18、淮麦33、华育116和周麦22的正常种子比率较低;百农219、济麦22、华育198和百农207的萌动种子比率较低,周麦22、淮麦33、矮抗58和华育116的萌动种子比率较高;百农207、济麦22、百农219和15-319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低;华育116、周麦18、西农979和周麦22的亚发芽种子比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得出,百农219、济麦22和百农207的抗穗发芽能力突出。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漯麦36、百农207、周麦18为试验材料,研究漯麦36花后旗叶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Pn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漯麦36的旗叶SPAD值和Pn值高于周麦18、百农207,三个品种间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差异趋势逐渐增大,其中花后0~7 d差异不显著,花后14d差异显著,花后21~35 d差异极显著。(2)漯麦36的旗叶水分利用率是最高的,其次为周麦18、百农207。三个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率在开花期最高,之后急剧下降,花后21 d达到最低,之后缓慢升高。(3)漯麦36顶三叶叶功能期在三个品种中是最长的,与周麦18差异显著,与百农207差异极显著。(4)漯麦36单茎干物质重在花后均最重;通过农艺性状分析,漯麦36的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明显,其经济产量分别较周麦18和百农207提高6.17%和8.6%。高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净光合速率、抗旱性强、干物质积累多、穗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是漯麦36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筛选高光效小麦品种,对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进程奠定重要基础。选用河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28个主推品种,通过测定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8个小麦品种的13个光效率相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13个光效率指标变异系数为2.33%~26.53%。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22%,表明能全面反映光效率信息。基于光效率综合得分和小麦产量,筛选出高产高光效品种(百农307、周麦16、洛麦6号、内乡188、豫麦49、郑麦7698和百农207)、低产高光效品种(豫麦10、豫麦21、豫麦25和周麦27)、高产低光效品种(矮抗58、宝丰7228、高优503、温6、西农979、豫麦34、郑麦366、郑麦9023和周麦18)和低产低光效品种(阿勃、阿夫、辉县红、陕农7859、西安8号、豫麦54、豫麦18和豫麦13)。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百农3217、郑麦9023、周麦18、矮抗58、百农207为材料,采用20%PEG 6000营养液培养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贮藏物质转运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与萌发12 d的小麦种子相比,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籽粒质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而下降;根长度、根数量、幼苗和根系生物量随着水培天数延长而增加,轻度干旱能够促进根的伸长,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小麦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受到抑制。干旱胁迫抑制了小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从20世纪80年代审定的百农3217到2013年审定的百农207,小麦品种间发芽势、发芽率表现为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干旱胁迫对周麦18、矮抗58发芽势、发芽率影响较大;百农207在干旱胁迫下一直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及根冠比;百农3217的籽粒利用效率较高。综合各项指标来看,20世纪80、90年代的品种抗旱性高于现代品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探讨了百农1306、百农1309、百农160、百农418、温麦6号、周麦18、周麦22和周麦26等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Pb积累特性,以筛选出籽粒Pb低积累型小麦品种(系),并研究了Pb对小麦Ca、Mg、Fe和K等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为解决重金属积累和矿质营养利用之间的矛盾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籽粒Pb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百农418籽粒Pb含量最低,温麦6号Pb含量最高。根据同一品种(系)的最高Pb含量部位,将8个小麦品种(系)分为籽粒型、颖壳型、叶片型,对应品种(系)分别为温麦6号,百农1306、百农1309、周麦22,百农160、百农418、周麦18、周麦26。与不加Pb(NO_3)_2的对照相比,Pb(NO_3)_2处理后,8个小麦品种(系)不同部位的Ca、K、Mg、Fe含量变化不同。除周麦22茎秆中Ca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7个品种(系)均降低;8个品种(系)茎秆(周麦22、26除外)、叶片和颖壳中K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温麦6号和周麦18籽粒中Mg含量显著增加,其他6个品种(系)均显著降低;8个品种(系)叶片中Fe含量均升高。百农418和周麦26的Ca、百农1306和百农418的K、周麦18和周麦26的Mg含量(籽粒除外)变化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6.
华中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可缓解该地区畜牧养殖饲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试验采集华中地区规模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的秸秆,分别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指标的含量,使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主成分综合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构建有效评价小麦秸秆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5个小麦品种秸秆的营养品质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洛旱12郁金香川红1号周麦12洛麦18周麦35周麦23周麦28焦麦266温麦28德研8号温6矮抗58开麦18字十麦太学12郑育麦9976富麦2008周麦16百农207周麦21中泓8舜麦1718济麦4号丰德存1号。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洛旱12为一类;郁金香为一类;川红1号、周麦12、洛麦18、周麦35和周麦23为一类;舜麦1718、济麦4号为一类;丰德存1号为一类;焦麦266、温麦28、德研8号、温6、矮抗58和开麦18为一类;字十麦、太学12、郑育麦9976、富麦2008、周麦16、百农207、周麦21和中泓8为一类。综合分析可得,洛旱12、郁金香、川红1号、周麦12和洛麦18等品种秸秆的营养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淮海地区8个冬小麦主推品种(矮抗58、百农207、百农419、周麦27、开麦21、济麦22、济南17和鲁原502),连续两年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单播和混播两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播条件下,开麦21单产最高,较其它品种增产6.90%~33.1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鲁原502、开麦21籽粒锌浓度较高,相比其它品种增加30.09%~75.41%、16.75%~39.42%。混播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单产变异较大,2017年六品种混播(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百农207、矮抗58和周麦27)处理单产最高,相比于四品种(济麦22、鲁原502、开麦21和百农207)、八品种混播及单作加权理论产量增加2.99%~16.55%;2018年四品种、六品种与八品种混播处理小麦单产较单作加权理论产量降低14.78%~25.86%;2017年六品种、八品种小麦混播处理籽粒锌浓度较四品种混播、对照显著增加,达85.77%、64.15%和68.68%、53.40%。综之,小麦产量受年份间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不同品种小麦混播未显示出显著增产作用,六品种混播效果优于四品种、八品种混播。一般年份不同品种小麦混播能够显著提高群体小麦籽粒锌含量,六品种混播与八品种混播籽粒锌含量均显著高于品种单作,即适量品种混播有利于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这为提升小麦籽粒锌品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一、选用抗病品种西华县推广的优良品种有周麦30、周麦32、周麦27、百农207、矮抗58、郑麦7698、郑麦366、新麦26等。麦播前,对所选用品种进行精选,去除病粒、秕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在播前选晴天晒种2~3 d,确保出苗快、出苗整齐。二、种子处理为预防苗期病虫害,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等根部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29%戊唑醇悬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周麦18、百农207、华育198、矮抗58和百农69为材料,对不同浓度NaCl溶液胁迫下小麦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等耐盐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苗高的相对值均明显下降,不同品种间及浓度间均有明显变化;综合5个试验品种的表现可知,百农207和周麦18在苗期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矮抗58、百农69和华育198的耐盐能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进行2015—2016年河南省嵩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周麦27、百农207、周麦22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嵩县大面积推广种植。中育9302、周麦28、兰考198、周麦30、良星66、洛麦26、新麦30、郑麦379、新麦29等小麦新品种,在试验中产量突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继续试验的同时,扩大示范推广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探讨小麦品种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的差异。[方法]选用皖麦33、皖麦48、烟农19、扬麦158和W1032(糯小麦)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设置上部穗位、中部穗位、下部穗位和整穗(CK)4种处理,通过种子大小测定、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脂肪氧化酶(LOX)、过氧化氢酶(CAT)和脱氢酶(ADH)5种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综合评价种子活力,并进行整穗(CK)种子的主要活力指标间相关分析以及对5个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主要活力指标平均值的比较。[结果]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等指标均与模拟田间出苗率呈显著相关;小麦品种(系)不同穗部位种子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以及5种酶活性测定均是小麦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小麦中部穗位种子活力较高,下部穗位种子活力次之,上部穗位种子活力较低。  相似文献   

12.
卫秀英  代海芳  韩静  汤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86-3186,3224
以4种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发芽试验,系统比较了浓度0.15%盐溶液对不同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以及a-淀粉酶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4个小麦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教、活力指数以及a-淀粉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品种耐盐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百农3236、矮早781、温麦8号、百矮58.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小麦种子在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2个小麦品种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5℃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时间分别为0、1、2 d,结果表明:豫麦57和金豫麦2号种子发芽率在经过老化处理后略有升高、种子活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晋农207、农大232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种子经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后的发芽指标、种子活力、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54±1)℃)、高湿(相对湿度100%)、密闭老化处理24h后,晋农207、农大232多数发芽指标下降,种子活力降低,而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升高。2个小麦品种耐老化能力存在差异,晋农207比农大232相对耐高温老化。  相似文献   

15.
高温处理对4个大豆品种种子发芽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晋豆19、晋大53、晋大74以及黑珍珠4个大豆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高温[(54±1)℃]、高湿度(100%相对湿度)密闭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研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发芽指标、种子活力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的发芽指标,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短时间(36 h以内)老化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不明显;随着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个品种种子活力变化均表现为先下降而后逐渐上升。种子电导率则逐渐上升,但并非等速率上升,在某处理时间段则下降。试验还表明,4个品种耐老化能力存在差异,晋大53号品种相对耐老化,而其他品种耐老化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糯小麦及部分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小麦种子为材料,采用发芽生理法测定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种子活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以活力指数来表示品种之间种子活力时,糯小麦品系种子具有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 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 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处理对茄子老化种子活力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茄子老化种子的活力,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GA、AsA、CaCl2、6-BA和PEG对人工老化种子活力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茄子人工老化种子的活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0.5 g/L GA在25℃下处理24 h的效果最佳,其活力指数较对照提高2.44倍(老化处理8 d)、2.70倍(老化处理14 d)和2.77倍(老化处理20 d),采用最佳组合药剂处理后茄子种子的SOD、POD、CAT和脱氢酶活性增强,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下降,从生理生化水平上说明种子活力提高的原因。SOD和CAT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和0.968,可以做为衡量茄子种子活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Sunm20’、‘民乐深紫葵’、‘大山葵花4’和‘吉葵24’4份向日葵种质为材料,研究了高温高湿人工老化(100%RH,45℃)处理不同时间(0、2、4、6、8、10d)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向日葵种子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POD和SOD活性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不同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存在差异,其中‘Sunm20’比其他3份种质的抗老化能力强,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活力和保护酶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并且在老化过程中,其种子活力变化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最慢。[结论]老化过程中保护酶POD、SOD活性的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少量MDA的逐渐积累促进了种子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