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模式的根际土壤肥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年生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及对照杉木纯林根际土壤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复合经营模式全土pH值比对照的高,模式中杉木、油桐、仙人草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N)含量均比全土大;对照中杉木根际土与全土有机质和全N量的差值比复合经营模式的大,复合经营模式及对照的杉木根际土壤水解性N均比全土大,而速效磷(P)、速效钾(K)则比全土低。复合经营模式中,与杉木根际土壤相比,仙人草和三年桐根际微生物总数及生理类群数量大,土壤生化活性强,复合经营模式全土和杉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化活性均比相应对照大。这说明复全经营模式的林地能维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从而促进复合经营模式中杉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于1992年4月和8月分别对建瓯吉阳1984年营造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系统土壤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杉木单作)相比,复合系统土壤微生物总数和各生理类群的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得到加强,土壤生化作用强度提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其中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系统的比杉木─油桐复合经营系统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应用集对分析法优选杉木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对杉木——油桐、杉木——油桐——仙人草、杉木纯林等3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生态、杉木生长、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最高,与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分析结果一致,可见该模式是适用于南方林区优良的杉木复合经营模式;同时表明集对分析方法引入多目标决策中,给出一种多属性决策的确定性综合排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5年生生物量及其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模式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分别为53.216t/hm2和12.369t/hm2,分别是对照的1.09倍和1.20倍;复合模式中杉木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生物量分别是相应对照的1.11倍、1.07和1.02倍,细根量则是对照的1.42倍;复合模式生物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分布均比相应对照趋向合理,这对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有利.  相似文献   

5.
对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复合经营模式进行调查表明,杉木新造林地套种仙人草不仅能保护新造林地土壤,而且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套种仙人草的杉木幼树平均树高、胸径为4.62 m和6.26 cm,分别比未套种林分高27.6%和48.3%。套种模式的短期收益显著,投入产出比在1∶6以上,达到了复合经营目的。本文还总结了杉木新造林地套...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杉木林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连续定位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对4个小集水区第二代10年生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集水区由降水输入的N、P、K、Ca、Mg等营养元素总计为59.285kg/hm^2a,径流输出为38.938kg/hm^2a,净积累量为20.347kg/hm^2a。与该林分7年生时相比,净积累量提高了7.2%,说明集水区第二代杉木林生态恢复处于进展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一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年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被林冠层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林的养分归还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2年生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为3083.9kg/hm^2,在五年中的5月和11月出现两次高峰。凋落物中主要营养元素的归还量为72.138kg/hm^2,其归还量大小顺序为Ca〉N〉Mg〉K〉P,降水在杉木人工林中引起的养分淋溶也是养分归还的一个重要方面,五种营养元素的年总淋溶量为71.289kgg/hm^2,在2月和5月亦出现两次高峰,淋溶量大小顺序为K〉Ca〉M g,而N和P出现负值,表明两者  相似文献   

9.
杉木幼林套种经济植物的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杉木幼林5种套种经济植物模式的林木生长、林分时空竞争格局、营养元素分配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研究发现:杉木套种油桐、仙人草模式最优,其前3a每年可增收4365.0元·hm-2,8年生杉木树高、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0.99m和0.83cm;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0-20cm土层有机质与全N含量分别提高了15.64%和19.62%、容重下降了11.97%、总孔隙度与非毛管理孔隙度提高了14.95%和29.68%,20-40cm土层及其它指标也有类似的有益变化.表明以葡伏地表能快速扩展的多年生经济植物为地被、以早期速生的经济林为伴生树种所组成的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杉木幼林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营养元素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并与杉木和火力楠纯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不同树种的营养元素吸收、归还、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不同,其中杉木纯林归还吸收的比值仅为1.86%,火力楠纯林的归还吸收比值为23.13%,是杉木纯林的12倍。混交林归还吸收比值为14.12%,是杉木纯林的7.6倍。混交林能明显地提高营养元素归还量和归还吸收比值,对于防止杉木纯林地力衰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海南芒果生产的复合肥最佳用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芒果氮磷钾复合肥不同用量追肥试验。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前和果实膨大期均施用复合肥42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2.46t/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7.3%;植株N、K含量显著提高,果实营养品质得以改善,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0.2%,固酸比提高17.8%,纯收益最高。芒果园推荐施肥方案:NPK复合肥追肥用量为840kg/hm2,50%花芽分化前施用,50%果实膨大期追施。  相似文献   

12.
望天树人工林营养元素含量、积累与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桂西南地区32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含量,K含量最小.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13.
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北部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的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刺槐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 (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 )为 2 1 81 5~ 2 92 85kg hm2 .刺槐林不同器官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在叶、枝和干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顺序相同 ,根系中的养分元素除Ca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呈升高的趋势外 ,其余的养分元素的含量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而降低 .刺槐林生态系统 5种养分元素的贮存量为 4 0 7 35~ 5 91 82kg hm2 ,其中乔木层中的养分贮存量占总贮存量的 83 4 2 %~ 89 83% .若以各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生物层中的贮存量来计 ,则Ca的贮存量最大 ,P的最小 ,不同养分元素贮存量的顺序为Ca >N >K >Mg >P .刺槐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强 ,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排序为N >P >Ca >K >Mg ,刺槐林每积累 1t干物质需N、P、K、Ca和Mg等养分元素共计约 1 4kg .  相似文献   

14.
对桂西南地区32 年生望天树人工林乔木层的N、P、K、Ca、Mg 等5 种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望天树不同组分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大致为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树干;树叶中以N 含量最高,其他各器官中元素含量均以Ca 含量最高,其次是N、P、Mg 含量,K 含量最小。乔木层5 种营养元素累积总量达2 451.65 kg/hm2,各元素积累量表现为Ca>N>Mg>P>K,乔木层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表现为树干>树皮>树叶>枝枝>树根;5 种营养元素年净累积量达76.61 kg/hm2。乔木层每积累1 t干物质需要5种营养元素总量为7.12 kg,其中对Ca 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N、Mg,对P、K 的需求最小。林下灌木层、草本层及凋落物层N、P、K 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乔木层,3 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7.69、13.58、64.89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