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番茄滴灌灌水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王贺辉  赵恒  高强  韩淑敏 《节水灌溉》2005,(4):22-23,25
研究了日光温室中番茄的需水量、需水规律、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对日光温室番茄进行了滴灌灌水制度的研究。根据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及其需水特性确定其相应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范围(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苗期45%~55%,开花坐果期55~75%,坐果期65-85%。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苗期10~15mm,开花坐果期15-25mm,结果期20-30mm。  相似文献   

2.
以豫东地区安阳、西华、信阳、许昌、郑州、驻马店等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ET0频率25%、50%和75%条件下夏玉米需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阳、信阳、郑州、驻马店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呈现出湿润年较低、干旱年较高的趋势,最大值介于450.3~477.7mm。各地夏玉米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均为拔节和灌浆期,信阳、许昌灌浆期需水量平均占全生育期29.2%、37.0%,信阳该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百分比随ET0频率增大而上升,呈现为相对干旱年份需水更多。7月中旬至8月的日需水均值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平均5.52mm/d;9月往后日需水均值随ET0频率的增大而下降,平均3.69mm/d。  相似文献   

3.
针对压砂地甜瓜的最优补灌问题,通过盆栽试验,对甜瓜需水规律、产量及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瓜产量与需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趋势变化,随着需水量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产量反而逐渐下降,呈报酬递减规律;同时建立了压砂地甜瓜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各生育阶段水分敏感指数按开花坐果期、伸蔓前期、膨大前期、伸蔓后期、膨大中期、膨大后期依次降低,其变化规律与甜瓜的需水规律相一致,在开花坐果期、伸蔓前期和膨大前期需保证水分需要,其他阶段可适当减少补水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赤峰市松山区膜下滴灌种植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分析了平水年试验地区玉米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玉米全生育期蒸散量431.01mm,日蒸散量2.84mm/d。播种—出苗期,日需水量较小,为0.89mm/d;拔节-抽穗期,日需水量达到最大,为4.91mm/d;抽穗-灌浆期后日需水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测定作物需水量是进行合理灌溉的基础,确定作物系数是借助气象参数便捷预测作物需水量的前提。本研究借助水量平衡法和Penman-Monteith温室修正模型对芹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温室芹菜需水强度和参考需水强度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波动增加趋势,累积需水量和参考累积需水量均呈直线函数增加趋势,作物系数呈移动平均函数变化趋势。进一步将全生育期划分为4个阶段发现,苗期、叶丛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需水强度分别为1.128、1.917、1.405和2.212 mm/d,需水量分别为30.46、51.77、63.23和79.63 mm,作物系数分别为0.418、0.385、0.571和0.565。基于2 h采集频率的气象数据结果还表明,4个生育期的参考需水强度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早晨8点开始逐渐升高,午间12点至下午2点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降低,至晚间10点左右回落至初始值。  相似文献   

6.
围绕时空亏缺滴灌对设施栽培番茄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全生育期内,水分亏缺均会降低番茄的阶段耗水量及全生育耗水量;30% ET0处理在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节水22.61%、22.90%,节水效果最明显,但减产34.55%、44.13%.50%ET0处理也是苗期和开花坐果期节水最明显,节水为17.20%、15.69%00,但50%ET0的各处理减产只有1.33%~7.66%,番茄减产不明显.50%ET0和30%ET0处理均为结果后期产量最大,为32 357.5、37 323.5 t/hm2接近对照;与其他水分调控处理相比,50%ET0灌水量的结果盛期处理对番茄果实的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Vc的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温室西红柿滴灌灌水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温室樱桃、西红柿进行了滴灌灌水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西红柿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及其需水特征确定其相应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范围 (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 )为 :苗期55%~ 70 % ,开花坐果期 65%~ 85% ,结果期 70 %~ 90 %。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 :苗期 10~15mm,开花坐果期 15~ 2 5mm,结果期 2 0~ 30 mm。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秦王川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苗期调亏灌溉对蚕豆需水规律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处理蚕豆在苗期、拔节期及花荚期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下降,在鼓粒成熟期则相对增加,作物的总需水量减少.叶面积、蒸腾速率和棵间蒸发减少是调亏灌溉需水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调亏灌溉能够延缓鼓粒期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的比例增加,提高水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湿地植物需水量是湿地生态系统水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香蒲、菖蒲、红鞘水竹芋、美人蕉和水葱等5种滇池流域典型湿地植物为对象开展为期两年的需水规律试验,计算分析了不同湿地植物的全生育期总需水量以及各生育阶段日均需水量,并计算得到各湿地植物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物需水量随生育进程呈现先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峰值主要出现在6-8月。5种植物全生育期日均需水量范围为4.50~5.49 mm/d,其中香蒲和红鞘水竹芋最大,菖蒲最小;全生育期总需水量变化范围为1 088.6~1 638.1 mm,平均值为1 260.2 mm,最大为红鞘水竹芋,最小为水葱。各湿地植物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的变化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香蒲、菖蒲、红鞘水竹芋的峰值出现在果实期,美人蕉和水葱的峰值出现在开花期。5种湿地植物全生育期作物系数均值范围为1.21~1.66,其中红鞘水竹芋最大,水葱最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核桃树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找到核桃树最适宜调亏的生育期,对发展核桃产业具有科学指导意义。本试验分别在萌芽期(Ⅰ)、开花坐果期(Ⅱ)和萌芽期+开花坐果期(Ⅰ+Ⅱ)进行调亏,分析不同调亏程度及复水后核桃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指标及产量变化情况。调亏灌溉下,与正常灌水相比,开花坐果期调亏的叶片Tr和Gs显著降低(P0.05)。与充分灌水相比,萌芽期亏水于开花坐果期复水的叶片Tr、Gs和Ci显著降低(P0.05);果实膨大期复水的叶片光合特性都增大,随着调亏度的增大而减小。调亏灌溉对果实产量均起到正作用,开花坐果期轻度调亏和萌芽期+开花坐果期轻度调亏的单株产量较高。综合试验分析表明,确定开花坐果期轻度调亏为核桃树最适宜的调亏处理。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区滴灌枣树作物系数和需水规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翔  李援农  张莹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1):87-91,79
根据2009年陕西省米脂县孟岔试验站观测的气象资料,使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通过实测取得了充分供水条件下枣树各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其中,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的作物需水量分别为68.1、117.4、224.4、66.2 mm;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枣树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分别为萌芽展叶期0.496、开花坐果期0.681、果实膨大期1.262、果实成熟期0.944.建立了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二次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温室番茄需水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加准确的确定温室番茄滴灌灌溉制度和灌溉用水量,本研究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分析了滴灌条件下温室番茄的需水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温室番茄的需水规律表现为前期小,中期大,后期减小的变化规律,需水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前期.番茄需水量与太阳辐射、气温、饱和差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叶...  相似文献   

13.
选取豫东平原安阳、西华、信阳、许昌、郑州、驻马店等地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了ET0频率25%、50%和75%条件下各地冬小麦需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阳、许昌、郑州、驻马店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呈现出湿润年较低、干旱年较高的趋势,最大值介于396.1~729.0mm.各地冬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均为抽穗—成熟,平均占全生育期需水量45.9%;西华、郑州该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百分比随ET0频率增大而上升,呈现为相对干旱年份需水更多.豫东平原各地冬小麦逐日需水量10-2月均值随ET0频率增大而下降,3月往后上升,其均值为4.31 mm/d.ET0频率25%~50%范围对10-3月逐日需水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对温室膜下滴灌茄子冠层叶片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温室内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植株冠层温度、气压、水面蒸发、太阳辐射等6个环境参数与茄子蒸腾速率的综合影响关系,确定了网络拓扑结构为6-9-1。并应用MATLAB软件,选择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温室膜下滴灌茄子蒸腾速率预测模型。经模型验证得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蒸腾速率实测值间拟合效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0.029 8,达到预测精度要求。该研究成果对温室膜下滴灌作物需水规律及需水量研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需水量及需水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排水式蒸渗仪试验,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时,春玉米需水量和地下水利用量的变化规律,对春玉米需水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春玉米需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埋深为0.5 m时,1.0 m时最小;地下水埋深对春玉米需水量的阶段分配没有太大影响,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的规律基本一致,即拔节到抽穗期最小,灌浆到收获期最大;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春玉米日需水量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即前期较小,生长盛期达到最大;春玉米需水系数在播种-拔节期最小,在抽穗-灌浆期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和高效灌溉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莹  李波  王铁良  张玉龙 《节水灌溉》2011,(3):33-35,3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室内在小管出流条件下茄子的耗水规律.研究中采用土壤体积含水率作为灌水控制指标,同时监测了茄子的长势、果实品质和产量等.初步结果表明:茄子的耗水规律为苗期平均日耗水强度0.9 mm/d;开花着果期1.1 mm/d;结果期为2.8 mm/d,全生育期耗水量约为149 mm.  相似文献   

17.
以覆膜滴灌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控制下限,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玉米植株生长指标、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规律为苗期小,拔节-灌浆期增大,成熟期减小,灌浆期为需水高峰期;各生育阶段模系数存在差异;玉米日耗水强度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规律,灌浆期日均耗水强度达到最高,达4.99mm/d;中水分处理GGDE3 WUE最高,达到2.95kg/m3,其对应的产量也较高。通过对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得出适合当地覆膜滴灌玉米适宜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为苗期65%FC、拔节期70%FC、抽穗期70%FC、灌浆期70%FC、成熟期65%FC。  相似文献   

18.
温室西红柿滴灌灌水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温室樱桃、西红柿进行了滴灌灌水制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下毒工柿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及其需水特性确定其相应适宜的土壤含水率范围(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苗期55%~70%,开花坐果期65%~85%,结果期70%~90%。不同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苗期10~15mm,开花坐果期15~25mm结果期20~30mm。  相似文献   

19.
温室辣椒时空亏缺灌溉需水特性与产量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全自动温室内辣椒田间试验资料.研究了时空亏缺灌溉下辣椒需水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辣椒调亏灌溉的部分生育期引入分根交替灌溉后,灌水沟两侧土壤含水率呈现交替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可以使辣椒根系经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考验.充分供水条件下.辣椒全生育期耗水量以结果盛期为最大,苗期和开花座果期其次,结果后期最小,各阶段耗水模系数分别为39.96%、22.91%、19.34%和17.79%.各生育期供水量和灌水方式均会影响辣椒的耗水量.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苗期应进行适当的根系均匀水分亏缺,开花座果期及时复水,结果盛期和结果后期分别采用根系均匀亏缺灌溉和分根交替灌溉.  相似文献   

20.
对小麦需水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需水量与产量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函数式y=-0.434 1 x2+348.66 x-67 248。在整个生育期中,小麦苗期需水强度最低,拔节期至成熟期小麦的需水强度基本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上升并在孕穗至成熟期达到峰值,说明拔节期~孕穗期为小麦的生长旺盛期。试验成果为制定贵州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