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碱度调节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和生长性状的影响,为零换水有氧异氧养殖系统(ZEAH)适宜碱度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ZEAH养殖理念,通过泼洒碳酸氢钠(NaHCO3)将12个南美白对虾室内高密度养殖池的碱度分别控制在:T1碱度130mg/LCaCO3;T2碱度100mg/LCaCO3;T3碱度70mg/LCaCO3;T4不调节碱度,每处理设3个重复。在63d的养殖周期内,定期测量养殖水体理化参数和对虾生长性状参数。【结果】T1和T2处理的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参数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但T1和T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悬浮物和溶解CO:均随养殖时间的增加不断上升,但高碱度处理上升速率较慢。除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外,T1和T2处理的对虾生长性状参数也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P〈0.05)。从维持碱度水平来看,也是以T1(碱度调节间隔时间6~9d)和T2(碱度调节间隔时间9~12d)处理的效果较优。【结论】在高密度养殖系统中,使用碱性化合物增加碱度及提高水体缓冲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和生态效益,以养殖水体碱度维持在100mg/LCaCO3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对虾在天然盐碱泡水域的生存能力观察,探讨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殖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碱度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毒性作用的半有效浓度(EC50)为2.78mmol/L,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屿)分别为12.94,11.89,11.65mmol/L,安全浓度(SC)为3.10mmol/L。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和中国对虾成虾在天然盐碱泡水域可分别存活5.5h和3h。盐度不是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殖对虾的限制因素,高碱度、高pH、主要离子组成及其比例不适和水质类型差别则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提高黄鳍鲷、褐篮子鱼在 1 000 m2 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养殖池塘内的生态效益。【方 法】试验比较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 2 号 - 黄鳍鲷(Sparuslatus)(混养黄鳍鲷处理)、斑节对虾 南海 2 号 - 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混养褐篮子鱼处理)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变化、颗粒物质含量、浮游 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等指标在 105d 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混养黄鳍鲷处理和混养褐 篮子鱼处理池塘水体中氨氮(NH4 +-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 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低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然而 TN 含量却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至试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含量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表明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较高的 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两口混养池 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6.83~18.65 μg/L 和 5.34~16.24 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的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 NH4 +-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池塘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黄鳍鲷和褐篮 子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黄鳍鲷和褐篮子鱼对养殖池塘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氮肥和Trinexapac-ethyl(TE)配合施用对草地早熟禾草坪生长的影响。【方法】在草地早熟禾返青后,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氮肥设0(N1)、20(N2)、25(N3)和30(N4)kg•ha-1 4个水平,每月施1次;TE设0(T1)、312.5(T2)和625(T3)ml•ha-1 3个水平,每10 d 喷施1次,测定氮肥和TE配合施用对草坪株高、产草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能显著促进草坪生长,而喷施TE能够显著抑制草坪 的生长。在不同的氮肥水平上,T2处理能够降低草坪新增株高、剪草量达30%左右,T3处理能够降低草坪新增株高、剪草量达45%左右。在保证正常需要的同时,N2T3、N3T3、N4T3处理的草坪生长较慢。氮与TE的交互作用对草坪颜色有极显著影响;相同氮水平处理中,T3处理草坪草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N4T3处理草坪颜色最深。【结论】以草坪生长与叶绿素含量为评判的依据,最好的组合为N2T3、N4T3,它们均能使草坪生长减慢而且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5.
氨和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和出肉率高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范围较广。本文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同时探讨了较高浓度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6.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和出肉率高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范围较广。本文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同时探讨了较高浓度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7.
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由不同放养密度引起的密度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以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变化特点,探讨密度胁迫与水质因子对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对虾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置2个养殖系统,第一系统设置150、300、600和900尾/m3 4个养殖密度,形成密度胁迫梯度;第二系统采用较低养殖密度(30尾/m3),养殖用水来自对应的第一系统的排放废水,目的是分离水质因子与密度胁迫对对虾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系统各处理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体重增长、存活率、SGRL和SGRW均受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P<0.05),表现为各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第二系统的存活率、体长增长、体重增长、酚氧化酶(PO)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抗菌活力(Ua)和溶菌活力(Ul)高于第一系统对应处理,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低于第一系统,系统间水质因子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凡纳滨对虾(体长<7.6 cm或体重<6.1 g)养殖密度为150~900尾/m3时,造成对虾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密度胁迫,水质因子的作用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氨氮胁迫影响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幼鱼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尼罗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养殖水体中设置0(对照组)、3.49(A1处理组)、6.99(A2处理组)、13.97(A3处理组)和27.94(A4处理组)mg/L共5个氨氮胁迫浓度,饱食投喂30 d后,测定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长期氨氮胁迫下,尼罗罗非鱼的体表黏液增多,游泳缓慢,各鳍条出现缺损,胸鳍基部有充血现象,有的死亡个体尾部溃烂,鳃部充血,剖解发现肠道内食物很少,肝脏发白,其中以A4处理组(27.94 mg/L)尼罗罗非鱼的症状最明显。随着养殖水体中氨氮胁迫浓度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下降趋势,白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血红蛋白含量(HGB)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为8.98%~15.50%),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降幅为5.80%~12.06%)。在肝脏酶活性方面,经氨氮胁迫30 d后,尼罗罗非鱼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氨氮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幼鱼生长、血液常规参数及肝脏酶活性有明显影响,鱼体的免疫能力、抗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在日常养殖生产中,必须密切关注池塘水体氨氮的变化,降低氨氮胁迫对罗非鱼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浓缩海水与自来水调配的基础海水,以凡纳滨对虾Ⅲ期糠虾幼体(M3)作为试验对象,在小范围(0-100mg/L)内调节育苗用水中Ca^2+、Mg^2+浓度,以L9(3^4)正交表设计,研究育苗用水中不同Ca^2+、Mg^2+浓度对凡纳滨对虾M3育成仔虾(P10)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Ca^2+浓度为494mg/L时,增重效果显著(P〈0.05);Mg^2+浓度为1185mg/L的增重效果显著优于1135mg/L水平;Ca^2+浓度为444mg/L和494mg/L时,对提高M3育成P1和P10的成活效果均具有显著作用(P〈0.01);Mg^2+浓度为1185mg/L、Ca^2+浓度为494mg/L(镁钙比值R=2.40)的交互作用对提高M3育成P10的成活效果最佳(P〈O.01);Ca^2+浓度分别为444、494mg/L时,其R值可适范围分别为2.67—2.78和2.30-2.50。同时育苗水体中Ca^2+与Mg^2+浓度及Mg^2+/Ca^2+均应达到合适的值,方能满足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试验浓度梯度范围内,Ca2’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和成活的主要因子,但对增长无显著影响(P〉0.05),其可适范围为444-494mg/L;Mg^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均不显著;Ca^2+与Mg^2+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M3育成P10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夏季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水进行检测,水中总磷含量为0.032~0.577 mg/L;总氮含量为0.341~3.531 mg/L;总有机碳含量为4.532~18.663 mg/L;可溶性糖含量为0~5.332 mg/L。养殖中后期低氮磷比环境存在诱发有害蓝藻暴发的威胁。螺旋藻调控水质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可以在养殖水中生长,在降低磷含量的同时提高氮磷比,添加一定量的Na HCO3会使其更快适应环境。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以有效去除养殖水中的氮磷物质,培养11 d后总氮的去除率为57.27%,总磷的去除率为88.76%。研究结果为调节或循环使用养殖水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零换水条件下开展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可行性,为后续推动对虾零换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串联养殖池系统,凡纳滨对虾虾苗放养密度690尾/m3,养殖周期91 d(13周),以生物絮团技术调控养殖水质,养殖全程不换水,定期监测与分析养殖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及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经13周的零换水养殖后,凡纳滨对虾平均存活率为(83.90±2.74)%,收获规格平均为14.50±0.99g/尾,单位水体对虾产量平均为8.39±0.48 kg/m3,饲料系数平均为1.25±0.06,养殖对虾单产平均耗水量为120.00±6.38 L/kg.从养殖第7周起,水体中生物絮团量维持在18.2~30.4 mL/L,pH基本维持在7.31~7.60,总碱度在116~224mg/L范围内波动变化,总氨氮(TAN)浓度降低至0.45 mg/L以下并保持至试验结束,亚硝酸盐氮(NO2-N)浓度保持低于0.70 mg/L,硝酸盐氮(NO3--N)浓度呈持续上升趋势,至试验结束时接近135.0mg/L.养殖水体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数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异养细菌从第9周后一直维持在×106 CFU/mL的数量级水平,弧菌从第7周后一直维持在×lo2 CFU/mL的数量级水平.[结论]科学运用生物絮团技术对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进行原位调控能实现高密度零换水的高效健康养殖,还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对虾养殖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底改型微生物净水剂对对虾养殖水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水体中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潜能,创造安全、健康、无毒、无害的对虾养殖环境,增加海水养殖产量。【方法】采用直接投加底改型微生物净水剂原位修复实际养殖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无机氮(TIN)、磷酸盐(PO4-P)等水质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该底改型微生物净水剂能有效调控水体pH在7.50~8.50,提高水体透明度6.3~14.1cm,增加DO含量28.95%~37.50%,降低水体COD、PO4-P和TIN含量分别为39.41%~69.28%、30.28%~69.28%和24.39%~56.06%,有效抑制了水体中藻类的过度繁殖,改善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结论】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养殖系统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可为对虾的高产、高效养殖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干旱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ALA提高香蕉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考察1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经不同浓度ALA处理后巴西蕉幼苗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在10% PEG-6000胁迫下,香蕉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而经过不同质量浓度的ALA处理后,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以10 mg/L ALA处理后效果最为显著,各项指标均达最大值,其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及根冠比比干旱胁迫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1.60%、19.50%、6.73%和13.64%。各浓度ALA处理均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减缓了相对含水量下降的趋势,降低了MDA含量和质膜透性,同时显著提高了SOD和POD的活性,且以10 mg/L ALA处理后的酶活性最高。【结论】适宜浓度(10 mg/L)的ALA能显著促进干旱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的生长,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可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的伤害, 提高香蕉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 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姜荷花种球繁育的影响筛选提高姜荷花种球繁育数量和质量的生长调节物质,为姜荷花种球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0.25、 0.50、1.00 mmol/L的茉莉酸甲脂(Me-JA)和萘乙酸(NAA)分别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观察其新生种球的数量和重量、球径以及贮藏根等。【结果】0.25、0.50和1.00 mmol/L的Me-JA和NAA喷施姜荷花植株叶片后,新球数量均高于对照(清水),其中以Me-JA 0.50 mmol/L处理的种球最多,每株均产5.27个,远高于对照(3.60个)。不同处理球径≥1.5 cm的数量及比例均高于对照,以NAA 0.25 mmol/L 处理最高,为232个,占其新球总数的84.1%;NAA 0.25 mmol/L处理所产新球贮藏根≥3条的个数占总数的比例也最大,为59.4%,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结论】综合种球数量和质量、种球直径大小以及贮藏根数量等,Me-JA 0.50 mmol/L和 NAA 0.25 mmol/L处理更有利于姜荷花种球繁育。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控制池塘内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义蓬街道实施了虾、鳗套(轮)养技术,笔者以杭州兴炎农场为例,介绍了该套(轮)养技术,以促进降低成本,达到健康、低碳养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南美白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为南美白对虾优良种质的长期保存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游离的南美白对虾精子,分别使用灭菌天然海水、无钙人工海水、3%等渗NaCl溶液和0.9%生理盐水作为基础液,并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甘油、甲醇及其与海藻糖的混合溶液作为抗冻剂,在4种不同降温程序下超低温冷冻保存南美白对虾精子,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复苏冷冻精子,以伊红-苯胺黑染色法检测精子存活率。【结果】使用1.00g/L胰蛋白酶消化精荚5min能获得大量游离的南美白对虾精子,以灭菌天然海水为基础液,以10%DMSO和0.25mol/L海藻糖为抗冻剂,在P.1降温程序(4℃平衡30min,以.5℃/min的速率降至-20℃;-20℃平衡5min,以-10℃/min的速率降至-80℃;-80℃平衡5min,然后置于液氮中保存)下超低温冷冻保存南美白对虾精子,经37℃水浴复苏后精子存活率最高。【结论】建立的南美白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具有可行性,为南美白对虾精子冷冻保存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Litnpenaeus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 lagshrimp)、白对虾(Whiteshrimp),过去曾译为凡纳对虾,为热带型种类。该虾生长迅速,抗环境变化和病毒能力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目前国内外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关于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3],对南美白对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也有报道[4]。试验对南美白对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水体的溶氧水平和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虾的饲养管理和虾苗运输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γ-聚谷氨酸(γ-PGA)对烤烟根系发育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在烤烟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河南卢氏县和洛宁县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在移栽时(T1)、团棵期(T2)、移栽时+团棵期(T3)浇灌γ-PGA原液(用量15 L/hm2)200倍稀释液,以浇灌等量清水的处理为对照(CK),于移栽后30和60 d测定0~10,10~2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率,于移栽后30,60和90 d测定根系体积和活力,于烤烟圆顶期测定烟株农艺性状及根、茎、叶干物质质量,在烟叶收获烘烤后测定其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分析各处理土壤水分以及烤烟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浇灌γ-PGA处理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以T3处理效果最好。与CK相比,施用γ-PGA显著提高了烤烟根系体积和生育前中期烟株的根系活力,在移栽后60 d,T1、T2、T3处理烤烟根系体积较CK增幅分别为39.15%~43.64%,47.38%~73.64%和62.92%~93.41%,根系活力增幅分别为39.01%~39.98%,36.33%~46.32%和51.72%~54.98%。施用γ-PGA显著增加了烟株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钾氯比,改善了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且均以T3处理效果最好,其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较CK分别提高了25.20%~46.60%,13.49%~20.79%,27.83%~31.89%和8.14%~12.72%。【结论】在豫西烟区于移栽时、团棵期2次浇灌γ-PGA溶液对烤烟促生增产提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是迄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其特点是,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对饲料要求低,肉质鲜美且出肉率高,耐干露时间长,是一种广温性和广盐性的对虾种类。南美白对虾适温生长环境为18—35℃,在15℃时停止生长,临界低温9℃,对高温忍受极限可达43.5℃(渐变幅度);对盐度适应范围广(0.5‰—40‰),而且生产周期短,一般1年可养殖2季,经济效益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