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铜仁地区幼龄茶园套种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粒大,饱满,无病虫、杂质且优质、高产的花生品种作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种子量的0.3%~0.5%),以预防花生根腐病和茎腐病,并确保苗全苗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豫北花生主产区.花生黄叶病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年发病率在70%以上.一般发病地块减产20%~4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极大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有关花生黄叶病的发病原因,以往都认为是缺铁引起的。但在生产实践中,施用铁肥的效果又很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搞清了花生黄叶病的发生原因,并总结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于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30%爱苗乳油防治花生后期病害及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30%爱苗处理后的花生产量为275.3kg/667m2,分别比多菌灵处理增产22.7kg、增产8.98%,比清水对照处理增产33.5kg、增产13.85%。30%爱苗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49.6%和55.3%,而多菌灵防治花生叶斑病、锈病效果一般,防效分别为4.6%和14.2%。由此可知,30%爱苗对花生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A13+浓度处理对海南省本地农家种花生的根系生长、性状指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0μmol/LAl^3+处理下的本地种花生的根长显著短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根长,1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根系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2)1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株高和基茎直径显著小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株高和基茎直径,15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的分枝数显著低于0μmol/LAl^3+处理下的分枝数。(3)200μmol/LAl^3+处理下本地种花生的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和叶干重显著低于0μmol/LAl^3+处理下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和叶干重。综合可知海南省本地种花生对铝较敏感,其根系生长发育相对于耐铝品种更容易受到铝毒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8年在江苏省油菜主产区采样测定表明,在多数样点都发现抗多菌灵的油菜菌核病菌,平均抗性菌株的比例达7.8%~9.7%。经室内的杀菌剂复配、筛选和田间小区试验、大区对比试验的多点示范应用结果显示,35%菌核清可湿性粉剂以35g/亩在盛花期喷雾一次,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70%~80%,明显同于多菌灵的防病效果。且经测定表明,多菌灵施药区油菜菌核病抗多菌灵菌株的比例明显上升,而菌核清施  相似文献   

6.
构成花生产量的果重因素,主要取决于结荚后的光合面积和中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在花生栽培上适时防治叶斑病,保护功能叶,是增加光合产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于1977年在县花生原种场进行了多菌灵防治叶斑病的小面积示范。1978年大面积使用。1979年起又进行了多菌灵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不同时间、次数、方法和用量以及多菌灵加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的试验。这些试验在五个乡农科站同时进行,小区面积0.02亩,重复三次,供试品种是徐州68-4,多菌灵为25%粉剂,用量0.2~0.25斤/亩;磷酸二氢钾用量为0.2斤/亩。花生5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花生茎腐病的药剂,进行了花生茎腐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茬2008+禾苗七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花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子量0.3%拌种阴干后播种+花前56%正源1 000倍液喷雾年均发病率较低,产量较高,值得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花生产量因病害损失的约为20%~25%,主要是茎腐病、根腐病、冠腐病、立枯病等,防治病害较好的方法是用内吸杀菌剂多菌灵处理种子。我国生产的多菌灵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40%多菌灵胶悬剂。该药处理种子后,不仅可以消除种子内外的病菌,而且还可以保护花生种子、幼芽、根、茎基部免遭土壤中病菌侵染,同时还有一定的肥效作用。我们采用蓝丰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茵灵)、40%施佳乐悬浮剂(嘧霉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和40%福星乳油(氟硅唑)5种杀菌剂对马兰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连续喷施3次,每次间隔7d,防治马兰茎腐病效果最好,防治有效率均达到100.0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有效率分别为89.52%和81.26%。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0%多菌灵WP、70%甲基硫菌灵WP、30%己唑醇SC、12.5%烯唑醇WP、50%多菌灵WP+30%爱苗、50%多菌灵WP +30%己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等7种单、混剂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高于单剂;50%多菌灵WP +30%己唑醇SC、30%戊唑·多菌灵SC、50%多菌灵WP +30%爱苗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较好均在70%以上,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花生发展及主产区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分析花生主产区演变特征,对于指导生产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解放以来中国花生生产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空间变小,提高单产和品质是主产区花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产业的发展,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主产区花生加工业将深入发展,进而促进花生产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花生主产区,山东省是中国的花生主产区,淄博市位于山东省鲁中地区,与山东省花生主产区相接,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土壤透气性好、非常适合花生种植。本研究梳理了淄博市历年气候资料、查阅国内外花生种植业及加工业的相关最新资料,深入花生主产区通过实地调查、电话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淄博市花生栽培、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果,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淄博市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但存在工业加工基础较弱、缺乏龙头企业、农田基础设施差、花生种植比较效益低、缺乏花生病虫害预警机制、花生种植成本高和缺乏高油酸花生产业链等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采取出台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花生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增加花生种植效益;建立花生病虫害预警系统;针对山区特点,加快适合山区花生栽培的农业机械研发、引进工作;积极发展高油酸花生全产业链等对策,促进淄博市花生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种植分布广,规模种植区域相对较集中,但生产上存在着品种混杂、种性退化、商品性差及栽培技术不规范和深加工滞后等问题。文章介绍了研究区域的概况,分析了花生生产现状特征及花生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限制,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油亚比值普遍偏高。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南高北低,而脂肪含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是东部丘陵区高于西部平原区,主产区低于非主产区。指出该区应紧紧围绕花生作为区域性的重要经济作物和优势农产品,以大幅度提升花生种植效益为核心,强化空间合理布局,实施标准化无公害和基地化生产,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率,提升深加工水平,铸造国家"植物蛋白源、加工原料源、农田生物互补源",促进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区域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花生极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本研究拟在前期创建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预测预警模型基础上,通过系统性应用研究,明确模型主要技术参数与实际应用效果,为预测评估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风险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方法】 利用前期建立的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选择1个地理变量(纬度)和3个气候变量(收获前一个月8:00—20:00降水量、平均气压和日平均气温)作为模型数据的关键输入参数,预测2019和2020年我国花生主产区153个主产市(县)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采用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上述产区共2 164份花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获得这些产区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数据。根据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测定结果,计算模型应用的准确率、精准率、灵敏度和假阳性率,明确应用效果。【结果】 累计预测的153个市(县)中,共预测出125个低风险区,其中116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9个实测评估高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低风险产区(假阴性)。共预测出28个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高风险产区,其中15个与实际测定评估结果相吻合,有13个实测评估低风险产区被预测误判为高风险产区(假阳性)。该模型预测结果的总体准确率达到85.61%,假阴性率为8.49%,假阳性率为5.88%。【结论】 花生黄曲霉毒素平衡取样-随机森林风险预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出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为科学指导我国产后花生收储与利用,减少黄曲霉毒素污染损失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稳定北京市花生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10年开始,分别在大兴、密云和怀柔三个花生主产区开展高产创建工作。3年的试验和高产创建工作,主要是从良种筛选和推广技术、精细化种植技术、水分管理技术、养分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总结适宜北京地区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建立适合北京地区花生高产栽培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花生壳中重金属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花生壳中重金属含量。[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花生壳中Cd、As、Hg、Pb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花生壳中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结论]原子荧光光度法快速、简便、准确,花生壳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可为花生壳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研剖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优化广西花生产业布局、提升花生产品竞争力及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通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花生种植面积、区域分布、栽培品种、产量、种植收益,以及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来源、产品品牌建设、加工规模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调研,综合分析广西花生产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广西属于我国南方春秋两熟、油食兼用的花生产区,各地市均有种植,普遍采用轮作或套种等种植方式。根据广西花生种植集中区域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五大产区:桂南花生产区(南宁市和崇左市),桂中花生产区(来宾市和贵港市),桂北花生产区(桂林市),桂东花生产区(贺州市和梧州市),南部沿海花生产区(北海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2019年广西花生种植面积21.85万ha,总产量67.20万t,65%用于榨油、25%用于食用、10%作种用。广西花生生育期短,适应性广,种植效益高,但种植机械化水平较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农户自给自足生产为主,无机械干燥设备,花生品质受天气影响较大,且不同年份或种植户间的花生品质差异明显;广西花生加工产品主要是花生油和烤果类,由于本地生产的花生收购价格高,加工企业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其他省份或从国外进口,无法有效带动广西花生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加速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179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的配比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仪法(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 179 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 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的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配比的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