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2.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松墨天牛在福建闽北1a发生1代,以3~5龄幼虫在蛀道内越冬,极少数以低龄幼虫在树皮下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在木质部内做一椭圆形蛹室化蛹,历时13~15d后成虫羽化。羽化后的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圆形的羽化孔道飞出,6月上中旬是成虫羽化出孔的高峰期。成虫的雌雄性比为1∶1。在林间,成虫寻找松树嫩枝树皮补充营养,5~9d后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在树皮上咬刻槽,造成泪滴状松脂流下,1刻槽产卵1粒,少数可产2~4粒。卵期6~10d。幼虫孵化后取食松树内皮和韧皮部,在树皮外可见白色纤维状或褐色粉末状木屑与粪便的混合物。3龄幼虫咬一长椭圆形蛀入孔进入木质部,此后树皮外不再出现蛀屑。幼虫在蛀入木质部前死亡率极高,只有31 68%能蛀入树干中,幼虫期易受白僵菌侵染。幼虫期260~310d。  相似文献   

3.
作为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最重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已成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重点。明确松褐天牛各虫态在不同地区寄主树干上的分布,对因地适宜地释放天敌昆虫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通过解剖受害马尾松,结合林间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和蛹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松褐天牛产卵刻槽主要分布在树干的2.5 6.5 m范围内,刻槽数量与树干高度和胸径显著相关;松褐天牛幼虫数量与树干胸径关系不显著;多数蛹室位于侵入孔正上方,少数蛹室位于侵入孔下方,两种蛹室数量差异显著;两种蛹室与侵入孔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3.93 cm和4.39 cm,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并建立了松褐天牛幼虫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垂直分布模式图。本研究表明了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寄主树木大小的关系,为释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云斑天牛(Batocera hoisfielde)隶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国黄河流域以南诸多省区有分布,能危害多种阔叶树及果树。该虫在皖浙山核桃产区的危害株率达90%以上,是山核桃主要的蛀干害虫。1生物学特性该虫在山核桃产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蛀道内或蛹室中越冬。5月上旬始见越冬成虫咬羽化孔飞出,6月中旬为成虫活动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7月上旬为孵化盛期,10月底后幼虫进入越冬期。第二年3月~7月为幼虫危害盛期,7月底8月初幼虫老熟,开始作蛹室化蛹,蛹期约30天,9月上、中旬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中越冬。成虫多在19~23时咬出羽化孔爬出并在次日12时前爬上树冠,啃食嫩梢嫩树皮(补充营养)。成虫补充营养后到死亡前均能进行交尾。交尾相对集中在19~23时并多在树干下部。雌雄成虫均可交尾多次。每雌携卵量约40粒。卵分批成熟,分批生产。卵多产于胸径15cm以下树干4m以下树干上。产卵时头朝下咬近一圆形中央有一小孔的刻槽,将卵产于刻槽上方,每槽产卵1粒,然后用分泌液粘木屑盖住孔口。卵期约2周。初孵化幼虫在韧皮部附近蛀食,被害部分树皮变黑,纵向涨裂,流液,并可见细蛀屑。约经3~4周蛀入木质部并向上蛀食...  相似文献   

5.
云斑白条天牛对城市园林树木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寄主选择性试验和室外调查,初步查明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成虫最喜食的营养寄主为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其次为流苏Chionanthus retusus和小蜡Ligustrum sinense;树龄超过25 a的白蜡受害率为42.1%~75.0%,树龄低于20 a的受害率为19.0%~34.5%;胸径16~28 cm的白蜡受害率为72.7%,胸径7~12 cm的受害率为19.0%;危害部位集中在2.1m以下,蛀孔数占整株的72.9%;扩散危害距离为40 m左右;物候法可以预测云斑白条天牛各虫态发生期。利用SGY药膏虫孔注药防治树干2.1 m以下幼虫、蛹和成虫的防效可达96.0%;10%吡虫啉WP 1500倍液和8%氯氰菊酯CS 300倍液喷洒树干防治成虫的效果分别为70.5%,50.0%;花绒寄甲对幼虫的寄生致死率为40.4%;可结合人工捕捉和灯诱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云斑白条天牛。  相似文献   

6.
对云斑白条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在贵州山地条件下杨树人工林中的产卵危害部位及不同因素对其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云斑白条天牛主要在树干2 m以下产卵危害,占调查总数91.79%;杨树品种、树龄、树高、胸径、林分类型,成虫食物源等因素一定程度影响其发生危害。三倍体毛白杨、响叶杨是抗云斑白条天牛品种;杨树有虫株率随树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5~15 a生杨树受害比较严重;杨树受害率随树高增加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树高8~14 m时达到高点;杨树受害率在胸径5~11 cm时达到高点后,随着胸径增大逐渐下降;混交林较纯林受害轻;成虫食物源丰富度越高,杨树受害越重。  相似文献   

7.
云斑天牛在河北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各县,危害核桃,使核桃木材丧失利用价值,产量大幅度下降,该虫以成虫及各龄幼虫越冬,其中2~3龄占56.6%。越冬成虫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补充营养后分6~12次交尾产卵。产完最后一次卵继续取食38~54天死亡。6月中旬用50%杀螟松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涂抹产卵刻槽中的幼虫或8月中旬至9月下旬用磷化锌毒签插入云斑天牛侵入孔,对成、幼虫熏杀效果显著。秋冬或早春砍伐濒死、枯死木可以减少部分虫源。  相似文献   

8.
高干截头治理新疆黄斑星天牛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2012—2014年,采用高干截头技术,在伊宁市已发生黄斑星天牛的绿化林带里,将337株胸径达10~20cm以上杨、柳、榆和槭树的主干在1.5~1.8m高度截去,然后将截下的枝、干集中处理,不但使树干上天牛成虫的刻槽和羽化孔数由截干前每株高达30个降至3个以下;有虫株率下降了86.6个百分点,而且破坏了天牛栖息的环境,迫使天牛成虫降低了刻槽产卵和幼虫危害高度,以便实施其他防治措施,达到了既控制天牛危害,保护森林资源,又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 (又名松褐天牛、松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是松属树种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黑松(P.thunbergii Parl.)、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和思茅松(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等的重要蛀干害虫,主要危害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倒木,造成松树枯死,同时还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 (Steiner & Buhrer) Nickle)萎蔫病[1-2].松墨天牛在云南主要危害云南松,目前分布范围已经扩展到43县(市),并在部分地方成灾,加大了松材线虫病传入的可能性[3].松墨天牛在滇中地区1年1代,雌成虫在树干上咬出长椭圆刻槽,将卵产在刻槽中部的表皮层下,幼虫生长发育至一定阶段蛀入木质部, 在边材表面留下椭圆形的蛀入孔;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在蛀道内取食,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构筑蛹室化蛹,成虫从蛹室向外咬出近圆形的羽化孔爬出[4-5].松墨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调查和防治非常困难.前人曾经对松墨天牛在马尾松和思茅松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6-8],但这些研究是某一时间段天牛的危害痕迹或幼虫在树干上的分布,对于天牛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本文对松墨天牛的产卵刻槽、蛀入孔和羽化孔在云南松树干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数量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松墨天牛的林间调查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松褐天牛在松树枯死木枝干中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疫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死木的树干解剖发现,90%的黑松的83.3%的马尾松病死木有松褐天牛产卵痕,幼虫蛀入孔和成虫羽化孔,但也有部分是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带入线虫而致病的,松褐天牛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干的中部或中下部,但随树高的增加而拉伸;黑松,马尾松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总数比产卵痕总数分别下降了41.88%和37.45%;成虫羽化孔总数比幼虫蛀入孔总数分别下降了19.17%和28.26%;离地50cm内树干基部及直径3cm以上的梢头也有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和成虫逸出,在生产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霉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聚糖酶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酶。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木(Trichoderma)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5,Cu^2+、Fe^2+、Fe^3+、M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木聚糖和桑树叶粉分解能力很强,对其他底物分解能力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