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自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羊脑包虫病羊201只,采用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治愈数量为196只,治愈率为97.51%。结论:养殖人员应重点关注羊脑包虫病,及时予以治疗,做好预防工作,从而确保羊群健康成长,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羊脑包虫病羊100只为研究对象,探讨羊脑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脑包病虫的治愈率为95%。应用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前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羊脑包虫病治愈率较高,及时治疗基本可以完全痊愈。本文对哈萨克羊脑包虫病实例进行分析,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诊断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羊脑包虫病也称为羊多头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绦虫蚴病。本文就2013年1月-2014年1月进行羊脑包虫病治疗的49只病羊实施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共治愈47例,治愈率为95.92%。本文对羊脑包虫病的临床病因、症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此提高羊脑包虫病的治愈率,保障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羊脑包虫病也称羊多头蚴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本病分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些免疫学诊断方法尚未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治疗方法仍停留在常规手术摘除阶段,造成诊断困难,治愈率低,为研究出切实可行的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笔者自1979年以来,开始研究羊脑包虫诊断及防治技术,现已成功地摸索出较为实用的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此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地推广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对羊脑包虫病实现早期科学诊断和早期治疗较为理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用吡喹酮治疗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61只,为其提供口服吡喹酮与肌注吡喹酮两种治疗方法,探究两种治疗方法下对于羊脑包虫病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61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病例样本共取得了70.5%的治疗总有效率.结论 为患有羊脑包虫病的藏系羊提供吡喹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羊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羊的脑包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病羊不经治疗几乎全部死亡。我院从78年~82年采用包囊内注射四氯化碳治疗羊脑包虫病424例,治愈356例。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确定寄生部位后,局部彻底剪毛,先用5%的碘酊棉球涂抹消毒5分钟,再用70%的酒精棉球脱碘,最后用0.9%氯化  相似文献   

8.
羊脑包虫病是由于绦虫感染羊后进入羊的脑内,形成羊脑包虫病。羊在感染后会导致病羊行走不协调,容易受惊以及死亡,给羊养殖场带来巨大的养殖风险和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以及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2种治疗方法,并提出了提升饲养管理意识和饲养管理技术、做好环境卫生以及消毒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治疗羊脑包虫病的效果,并探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4~2017.8期间某兽医站收治的46只患有羊脑包虫病羊,遵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均给偶遇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对比两组用药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2%,低于试验组的91.30%,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羊脑包虫病,能更有效的改善病羊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病死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1年至今,我乡及临近县乡暴发绵羊脑包虫病,由于该病为急性流行性,且发病率高,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致使羊只死亡,给养羊业造成了极大损失。笔者采用以下方法对930只小尾寒羊进行早期预防和发病后治疗,其中早期预防835只,服药后有10只发病。对发病的96只羊通过治疗,治愈77只,治愈率达80%,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coenurus cerebralis)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头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的多节绦虫亚纲带科。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Taenia multiceps)的幼虫,传染给羊,多寄生在羊脑部或椎管内,亦会感染人,侵害羊、人神经系统,发生人、羊脑包虫病。2004年在河北大厂县某农场的羊群中发现有走路转圈、卧地不起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测诊断为脑包虫病。病早期用吡喹酮50mg/kg治疗5天或70mg/kg治疗3天,脑部浅层包虫手术摘除,并切断传播途径等措施之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羊多头蚴病又称羊脑包虫病,由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羊,特别是2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羊多头蚴(羊脑包虫)为鸡蛋大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薄,囊内膜有100~200个头节,呈白色粟粒大结节状。羊吃到多头带绦虫卵而感染,随着血液到达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感染羊。  相似文献   

13.
在羊养殖过程中,羊脑包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症。发病羊的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症状方面,患病时导致意识消失最后死亡,羊脑包虫病的引发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羊类的生存,给羊类养殖者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危害整个羊群的健康,所以,通过对该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羊脑包虫病对于羊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治疗羊脑包虫病三种方法比较马利青,金连军,王刚,公保,张山林(青海省湖东种羊场,813006)冬春是脑包虫病的多发季节。据我场1988年统计,幼年羊脑包虫发病率为1.41%,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笔者自1989年起,采用颅腔穿刺注药术、脑包虫摘...  相似文献   

15.
羊脑包虫病即羊多头蚴病,羊多头囊尾蚴寄生在羊脑所发生的,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本病分布广泛,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羊脑包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总结出一些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提高对羊脑包虫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山羊脑包虫病是一种中绦期的蚴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又名多头蚴病或晕倒病,我县养殖户俗称晕头羊。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10余年,剖检山羊脑包虫病病羊12只,手术治疗病羊25只,治愈20只,治愈率80%,现就该病的手术治疗作一浅析。1病原的生活史与形态1.1多头多头绦虫的生活史与形态我县的终未宿主主要是犬,狼和狐是不存在的。因为该区的犬未实行拴养或圈养,广大农村无法实行定点屠宰,农户屠宰山羊时不知道羊脑多  相似文献   

17.
羊脑包虫病是羊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又被称为羊多头蚴病.该病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我国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患病羊若未及时得到治疗,可出现大批量死亡.人在接触患病羊或食用羊头部、大脑等可被传染.为降低羊脑包虫病的发生,本文针对羊脑包虫病临床症状、诊断治疗措施以及预...  相似文献   

18.
羊脑包虫病与羊绦虫病常单独发病,但两者混合感染的却很少遇到。去年春季,新野县一养殖户从外地购回一批绵羊,1个月后发病,诊断为羊脑包虫与绦虫病混合感染,经治疗后全部痊愈。现将此病例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羊脑包虫病又称羊多头蚴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在羊脑或脊髓引起的1种寄生虫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季多发。常感染2岁以下的幼龄羊,以绵羊最为易感,也感染1岁以下的小牛。笔者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槟贯散"治疗羊脑包虫病100余例,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原及流行病学引起羊脑包虫病的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内  相似文献   

20.
牛脑包虫病随虫体在脑组织中的寄生部位、包囊大小的不同,对脑神经压迫程度不一,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给手术定位造成困难。我们近年来手术治疗41例,治愈36例,治愈率9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