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雯  葛菁萍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298-304
本试验是以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对自然发酵豆酱中的霉菌进行形态学分析,初步探究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菌群的变化规律,探索在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组成及优势菌株,这对于豆酱发酵起到关键作用。对不同发酵时间的豆酱样品中的霉菌进行计数、分离,并通过载片培养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从传统发酵豆酱中分离得到6株具有代表性的霉菌,对每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真菌湿室培养法鉴定后,确定了其种属地位,分别为:米曲霉、大毛霉组、犁头霉属、总状枝毛霉组、雅致放射毛霉组和曲霉属,其中米曲霉是优势菌。本研究揭示了豆酱发酵过程中霉菌的菌相组成,这为将豆酱生产由传统制备转向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菌株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橙皮辣椒复合型黄豆酱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辣椒粉添加量、橙皮粉添加量、米曲霉接种量和制醅含水量对豆酱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橙皮辣椒豆酱的最佳发酵工艺,即辣椒粉添加量2.0%,橙皮粉添加量2.5%,米曲霉接种量0.30%,制醅含水量130%。在该条件下研制的橙皮辣椒黄豆酱色泽光亮,营养丰富,有独特的橙皮香气,口感较好。采用80 ℃水浴20 min可对豆酱进行有效杀菌,且不影响豆酱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3.
米曲霉HDF-7固定化菌体发酵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工业化生产豆酱的过程中,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原料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作为出发菌株,经过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后,对其最佳固定化菌球的发酵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固定化菌球以3%的接种量接入到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液中增殖至168 h后,其蛋白酶酶活力最高,为18.49±0.65 U/mL,利用该增殖菌球单批次发酵到24 h时,其蛋白酶活力表现最高。并可以重复分批发酵7次而蛋白酶活力保持不变。本研究通过固定化米曲霉(Aspergilleas oryzae)HDF-7菌体并优化其发酵生产蛋白酶的条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提高菌体的利用效率,并保持酶活稳定。该研究为蛋白酶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米曲霉(Apergillus oryzae)菌体固定化产酶及其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筛选出一种适应需要的固定化方法极其重要。利用从传统豆酱中分离得到的米曲霉HDF-7 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并研究各单因素对固定化菌球蛋白酶酶活保留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各单因素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方法为海藻酸钠法,在海藻酸钠浓度2%时,蛋白酶酶活保留率最高为(27.77±0.80)%,菌体浓度为1:15,固定化时间为2.5 h,CaCl2浓度为3%,正交实验最高蛋白酶酶活保留率为38.67%。本研究通过米曲霉HDF-7 菌体筛选出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优化,进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应用到固态发酵中,为固定化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米曲霉和黑曲霉双菌种制曲对豆酱酶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以淀粉酶、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米曲霉和黑曲霉(质量比为1:1)对豆酱制曲酶系的影响,优化制曲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添加熟面粉的方式,制曲时间为36h,制曲温度为29~32℃,接种量0.04%,双菌种曲中酶的活性高于单一米曲霉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枯草杆菌、黑曲霉、米曲霉3种菌株的筛选,得到3种菌株具有产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能力,其中米曲霉产酶能力较高,对米曲霉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使其产酶能力提高了15.6%。确定了米曲霉最佳超声波破碎条件为:功率400W,工作1s,间歇3s,超声20min。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最佳酶促反应时间为30min,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60℃,并且得出了Mg2+和Mn2+对维持酶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豆酱品质,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对豆酱总酯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以总酯和酒精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豆酱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豆酱曲中接入复合的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0.5%(二者配比1∶1),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0 d,豆酱产品中总酯和酒精含量得到明显提升,为豆酱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高。综述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Monacolin K、桔霉素的影响情况及其功能和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信息素前体基因ppgA在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s)有性产孢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冠突曲霉高效基因敲除菌株AKu70中ppgA基因进行敲除.形态学观察发现,在MYA培养基中,ppgA基因敲除株前期生长较△Ku70菌株快.培养6d后,敲除株形成较厚的菌落,浅黄色.此外,敲除株菌落中产生褐色色素的时间较晚,且明显减少.在1 mol/L NaCl条件下,敲除株仅菌落中央形成稀疏成熟闭囊壳,闭囊壳数量减少约15倍,子囊孢子成熟期延长;敲除株菌落边缘闭囊壳不成熟,无子囊孢子产生.在3 mol/L NaC1条件下,敲除株菌落白色,生长缓慢.这些结果表明,ppgA基因在冠突曲霉的有性产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冠突曲霉有性产孢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胡娜  许杨 《粮食储藏》2006,35(3):39-42
为控制黄曲霉毒素主要产生菌寄生曲霉AS3.4407在粮食储藏环境中的产毒污染,采用组合实验设计策略,考察了五个模拟环境因子对菌株产毒的影响。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三个对毒素产量影响显著的因子(转速、温度、pH),在此基础上,采用CCD实验设计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研究了这三个因子对寄生曲霉AS3.4407产毒影响的交互作用,并根据毒素曲面方程和二次多项回归方程得到该菌的最低产毒条件。在环境通风良好(转速240rpm),储藏温度较低(18℃),pH为弱碱性(pH 8)条件下,寄生曲霉AS3.4407产毒量最低,验证试验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为粮库采取相应措施,改变储藏环境条件以降低毒素污染提供了很好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棉花生产系统空间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省棉花生产系统为例,以1985、1999年两个年份各县市棉花生产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区域棉花生产系统中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棉花的发展要稳定徐连、沿海区,发展两淮区。根据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变化对棉花生产系统进行分类,仅7.81%的县市属于总产增产型,太湖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减、面积减"类型为主,其它经济区以"总产减、单产增、面积减"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optimal control of the outsourcing production inventory system based on production point and production batch. The statistic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time.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is developed with random production capacity for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random transportation time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holding cost,setup cost as well as the cost of production capacity waste. A simulation-based contro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posed model.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production inventory system and the contro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proposed are validated by an example. 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oint and production batch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utsourcing production inventory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方伟  洪思扬  张磊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9):160-164
粮食生产是稳民心、安天下的重要战略产业。广东省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备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广东省的粮食生产基本情况进行梳理,2010—2019年间,粮食产量及种植面积稳中有降。其次,分析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生产成本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种植结构问题突出、农业机械化潜力较低等因素制约了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最后,从撂荒耕地复种、种植结构调整、科技提升产能等7个方面就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稳定及提升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清洁生产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目的是通过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改善管理和监控体系,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污染,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介绍了农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及背景意义、农业清洁生产的目标,以美国、欧盟国家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国外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阐述了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农业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制定缺乏充分认知和参与;(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3)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不统一、推广机制不完善。最后提出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对策:(1)加大对农业清洁生产的宣传,树立社会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2)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3)大力促进农业企业的清洁生产,从更深层解决污染防治问题;(4)加强畜牧业清洁生产工作,调整产业结构;(5)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大对高品质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刍论普洱茶加工过程的清洁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泉  邵宛芳  张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22-125
本文概述了普洱茶加工过程清洁化生产的基本要求,针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指出了普洱茶清洁化生产的必要性,提出了普洱茶加工过程清洁化生产的主要措施,其中包括茶厂生产环境的清洁化、加工燃料的清洁化、茶叶加工设备的清洁化、普洱茶加工工艺的清洁化、工人操作的清洁化,旨在为企业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安全优质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近30年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性变化,揭示花生生产格局演变规律,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全省花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利用1990—2018年河南省统计数据,采用生产重心、产地集中度、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分析河南省花生生产区域变化及影响因素。随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花生生产由最初的集中走向分散,且生产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豫中、豫东等传统花生产区在花生主产地市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豫南地区在河南省花生生产中重要性越来越大,该地区拥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和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及综合比较优势,已成为河南省花生生产优势区域,且优势在逐步增强。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推动了各区域花生的生产,且导致各市发展差异化显著。例如豫南地区优势逐步增强,豫西地区小幅发展,而豫东和豫中的优势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7.
高粱产量预测模型研究——以屯留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屯留区高粱产量对气候环境条件的响应,探讨气候因子与高粱产量的关系,为屯留区高粱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首先,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指数平滑系数进行优化,进而运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将高粱产量分解成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2部分。其次,采用灰色绝对关联法得出对高粱气象产量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最后,对屯留区2004—2017年高粱实际产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并利用2018年高粱实际产量对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有5月降雨量、5月光照时长、6月平均相对湿度、6月降雨量、7月降雨量、7月光照时长、8月降水量、9月光照时长。2018年高粱产量验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精确度为81.06%,表明该模型能相对准确地拟合屯留区的高粱产量,可为高粱产量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区域粮食生产系统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浙江省区域粮食生产系统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粮食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等生产指标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各区种植面积呈大幅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浙北>浙中西>浙南;粮食总产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浙北>浙中西>浙南;粮食单产均呈增加趋势,增加的幅度浙南>浙北>浙中西,但增幅都较小。利用综合增长率或减少率法,分别建立悲观、一般、乐观条件下的粮食生产系统预测方案,并以实际生产指标值为基数,预测未来粮食的总产、种植面积和单产。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业政策对于我国生猪生产具有直接导向作用,虽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生猪生产量有明显下降,但是养猪业仍然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我国生猪饲养量的2/3仍然由农户生产,畜牧业政策对于正确引导和鼓励户饲养和朝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四川和山东两省养猪农户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获得的分析,研究了畜牧业政策对养猪农户生产和行为的影响, 从一个方面反应了我国畜牧业政策对农户饲养生猪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周治国  曹卫星 《棉花学报》2003,15(6):333-338
利用棉花生产系统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江苏省区域棉花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等生产指标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除苏南外,棉花单产呈增加趋势,苏中棉花单产减少的可能性大于苏北;种植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总产变化区域间差异较大,全省棉花总产呈现减少趋势,苏南、苏中为明显减少趋势,苏北表现为增长趋势。利用综合增长率或减少率法,分别建立悲观、一般、乐观条件下的棉花生产系统预测方案,并以实际生产指标值为基数,预测未来棉花的单产、种植面积和总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