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籽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as)属半翅目,盾蝽科,又名油茶蝽、蓝斑盾蝽,是广东省常见的茶树害虫之一。以幼龄若虫刺吸嫩叶汁液及若虫、成虫刺吸果汁为害,除茶外,尚加害油茶。1982~1983年作者对该虫作了系统的调查、观察和药剂防治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GC)对茶籽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活性脂肪酸对高浓度葡萄糖胁迫下RF/6A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与葡萄糖对RF/6A细胞脂肪酸代谢的调节。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为茶籽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而茶籽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其品种和产地有密切关系。亚油酸与亚麻酸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RF/6A细胞过度增殖有抑制作用。亚油酸、亚麻酸及棕榈酸对RF/6A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均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茶树果实的特性、功能成分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明茶树果实的结实特性、化学特性以及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茶籽皂素的特性的基础上,综述了茶树果实中的茶籽油(脂肪酸)、茶籽皂素、茶籽蛋白、茶籽多糖、黄酮苷等功能成分在食品、化工、医药、养殖业等方面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叶籽两用茶树种质的研发利用对于茶产业结构调整、茶园综合效益提升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深入研究现有茶树种质与茶籽相关性状特征,可为叶籽两用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基础信息.从福建、云南和湖南采集了31份同年结实茶籽,对种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茶籽含油率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从茶籽油脂中检测到10种脂肪...  相似文献   

5.
茶籽含油量测定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测定茶籽含油量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着重对索氏萃取法进行了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项比较,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及参数。材料和方法一、茶籽:利用本所茶园茶籽经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测定山皂荚籽中粗脂肪的质量含量为41.0g/kg.分析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山皂荚籽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成分的82.7%,其中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为56.31。  相似文献   

7.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7种主栽油用山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山茶果实经济性状、茶油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主栽油用山茶的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果油茶的鲜出籽率(60.07%)、干出籽率(37.47%)、鲜果含油率(10.76%)最高;浙江红山茶的出仁率(64.99%)、种仁含油率(60.23%)和干籽含油率(38.47%)最大,油酸(82.69%)和单不饱和脂肪酸(83.18%)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5.96%)含量最低,是高油酸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7种山茶籽油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低依次为β-谷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其中博白大果油茶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这可为3类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潜在植物源树种。相关分析表明,β-谷甾醇含量与出仁率、干籽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角鲨烯、维生素E与果实经济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论茶籽油生产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茶籽资源丰富。充分利用茶叶生产上的副产品,发展我国茶籽制油工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茶籽油的特性、脂肪酸组成、制油工艺、油脂精炼以及油脂稳定性等方面研究,证明茶籽油是一种富有营养的优质食用油。其油和饼粕的化学组成,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和利用价值。同时,还论述了我国茶籽油生产的现状和影响出油率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以及茶籽资源的利用潜力。为发展我国的茶籽制油工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分离法,对我国14个产茶省区的26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组成比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组成茶籽的脂肪酸有软脂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豆苷酸(14∶0)和棕榈油酸(16∶1)等七种组分。其中棕榈油酸(16∶1)属首次发现。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因品种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异,组成比范围如下:软脂酸15.79±1.03%;硬脂酸2.64±0.64%;油酸56.0±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人参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人参籽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萃取人参籽油工艺参数,再将其与通过冷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人参籽油进行对比,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取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6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 h工艺条件下,人参籽油得率为16.2%。经检测,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占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极高,可达73.93%。通过不同制取方法所得到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所提取人参籽油的脂肪酸明显多于压榨法的脂肪酸成分;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无有机化学试剂残留的明显优势,因此,是未来人参籽油提取中可以应用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原来用于生产种子的茶树,现在变成多余了的茶园.在两年结果周期中,高产的一年每公顷能收种子4吨以上,估计每公顷产油约0.8吨.提取出来的油质量很好,与一般食用油的特性相似.山茶属(Camellia)的所有种都能生产含油的大粒种子(Sealy,1958),其中几个种已作为商品性大规模生产食用烹调油.例如日本把观尝用的日本山茶(C.japonica),中国利用山茶C.sasanqua和油茶C.cleifera生产茶籽.然而,饮料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子中的含油量还没有被利用.这是因为种植园的制度,迄今还生产叶子,而大大地妨碍了种子的生产.由于中非成功地应用无性系和无性繁殖的方法,不再需要依靠特别管理的茶园来专门生产茶子作为种植材料了.本文研究了茶树种籽油的特性和考虑一些多余的种子园的茶籽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果油茶实生树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大果油茶茶籽油脂肪酸组成问题,以实生油茶林丰产单株果实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茶籽油,气相色谱法测定C12~C24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籽油所含脂肪酸种类在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存在差异;茶籽油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平均相对比重占86.625%,其中又以油酸为主,其含量和相对比重分别平均为79.352%和80.253%;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重、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和相对比重均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主要脂肪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含量和相对比重均无显著的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差异。可见,大果油茶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在不同实生单株间和年际间均稳定,且都以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可能存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豫南地区42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籽含仁率及茶籽仁的脂肪含量,范围分别在33.53%~71.60%、17.77%~38.39%。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茶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在2.64%~5.70%、0.21%~1.11%、7.33%~17.29%、0.09%~8.44%和0.01%~0.15%;相关性分析显示,顺-油酸与十三碳酸、十四碳酸和顺-二十碳二烯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反-油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了水仙7202茶籽仁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3.08∶12.16∶1,其余茶树种质资源茶籽仁中,这三类脂肪酸的比值均约为1∶2.69∶1.37。中黄1号、农抗早、迎霜、鄂茶11号、龙井43、中选8号、崂山3号和黄金叶8个茶树品种,不仅含仁率和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茶籽仁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丰富、均衡,可初步筛选出来作为豫南地区叶籽两用茶园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茶皂苷是来源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L.)的果实(茶籽)中的一类三萜皂苷。根据研究表明,茶籽中的皂苷是实现其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茶皂苷属五环三萜皂苷,由苷元、糖体和有机酸三部分组成,糖体连接在3位碳的取代基上。苷元系齐墩果烷型,由苷元母核及取代基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福建省几个主要茶树品种的茶壳(果壳、种壳)、种仁的主要成分,初步调查了这几个品种的结籽量性,提出茶籽综合利用的途径,为茶籽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茶树种植 (一)茶籽直播陆羽《茶经·一之源》有“法如种瓜,三岁可采”之句。可能由于陆羽把茶籽直播说得过于简略,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其原意。也就是说当时茶籽直播法到底是怎样的,不很清楚,而一些研究《茶经》的人则对“法如种瓜”作如下认识: 1.种瓜法的要点是:精细整地,挖坑深、广各一尺,施粪作基肥,直播种子四粒。 2.据《齐民要术》记载的种瓜法,其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茶的综合利用日益广泛,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世界各国亦积极展开,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表现为:(1)茶提取物作食品添加剂,如食品风味改良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等;(2)茶籽制油供食用,茶籽提取茶皂甙作啤酒及清凉饮料的助泡剂、弥化剂;(3)茶叶或茶汁与食品配合加工等。本文综述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茶籽处理为了促进茶籽发芽,提高发芽率,缩短育苗时间,培育出健壮的茶苗,在春季播种前,可先进行催芽。催芽的方法,就是将选好的茶籽浸泡在温水(水的温度为25℃左右)中,每隔4~5小时换水一次,浸泡4~5天后,取出茶籽放在木箱里,茶籽多的放在屋内地上也可以。木箱底层铺厚约5厘米的细  相似文献   

20.
北部产区长林系列油茶良种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为了选择适宜北部产区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以河南省光山县、新县和安徽省金寨县3个试验地的8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长林3号、4号、18号、23号、27号、40号、53号、55号)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结果表明:(1)不同试验地对鲜果果径和鲜果出籽率的影响显著,对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籽质量的影响极显著;(2)不同试验地对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不同品种在鲜果质量、鲜果果高、鲜果果径、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干出仁率、干仁含油率等指标上差异极显著;(4)不同品种在茶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显著,长林53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值最大;仅从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分析,金寨县的长林53号表现优良;(5)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仅考虑第一主成分,长林55号评价值(0.935)最高;各试验地排名依次为:金寨县(1.103)>光山县(0.032)>新县(-1.153)。综合评价认为,在北部油茶产区,长林5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和长林55号的果实性状综合表现较其它4个品种优良,可作为该产区优先推广应用的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