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 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 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 个样地共记录了102 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 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 种,乔木层12 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栎类Quercus spp.天然次生林的植物组成及植物多样性指标,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密度条件下灌草植物多样性,为晋西黄土区植被建设和功能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低密度(800~1 200株·hm-2)、中密度(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1 600~2 000株·hm-2)条件下22~25年生的4种林分林下灌草植物组成与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①4种林分灌草植物共87种,隶属36科69属,其中灌木植物46种,隶属22科36属,草本植物41种,隶属17科33属。4种林分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数均在中密度时最多,表现为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最多,油松人工林最少,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灌木层植物种数处于较高水平,刺槐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种数较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丰富。②4种林分灌草植物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由阳生向中生、阴生植物过渡的变化规律。主要优势灌木...  相似文献   

4.
韩城梁带村芮国M502墓葬出土木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城梁带村芮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00年)M502墓葬出土木材经鉴定为侧柏(Platy-cladus sp.)、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榆木(Ulmus sp.)、黄连木(Pistaciasp.)、白蜡木(Fraxinus sp.)等8类木材。该鉴定结果对韩城梁带村芮国M502墓葬的考证提供参考,为陕西以及山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主要城市绿化树种苗木耗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18种盆栽城市绿化苗木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树种耗水速率低于阔叶树种.针叶树种中日最大耗水速率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最大(35.83g/h),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最小(17.15g/h);阔叶树种中,火炬树(Ehus typhina)、刺槐(Robin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mono)、紫穗槐(Amorpha fruticcosa)耗水速率的最大值分别达5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轻草兔(Lepus capensis)对新造幼林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苗龄,通过网室模拟试验研究与观察,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runus sibi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等18个造林树种遭受草兔危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危害程度与苗龄、树种和树种组成密切相关。3年生油松和侧柏、4年生五角枫危害较轻,4年生山桃和5年生刺槐不受危害;草兔对四倍体刺槐、刺槐和山杏的危害十分严重,被害率在90%以上;在油松或山桃造林中,适当栽植刺槐或山杏等草兔喜食树种苗木,能明显减轻草兔对油松、山桃等目的树种的危害。草兔对苗木的危害程度和表面形态因树种不同而异,对油松、侧柏以咬断主干、枝叶为主;对山杏、刺槐等则以取食树叶、啃食茎干树皮为主,啃食区域则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观察发现,草兔对林木不同器官的选择取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通常先取食叶片,然后啃食树皮。  相似文献   

7.
在CO2体积分数倍增的条件下,研究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叶片的气体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CO2体积分数倍增条件下,4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油松、侧柏和元宝枫的日平均蒸腾速率分别较对照降低4.2%、17.5%和29.9%,其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明显高于对照,分别提高25.6%、42.1%和52.2%。在CO2体积分数倍增条件下培养30、60和90d后,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90d时油松、侧柏、刺槐和元宝枫分别为对照的224.9%、162.9%、154.3%和108.1%。  相似文献   

8.
4种针叶树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P-V技术测定了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白皮松(P.bungeana)和圆柏(Sabina chinensis)4种针叶树的抗旱性生理指标,即饱和含水量时的最大渗透势(πο)、初始质壁分离点渗透势(πο)、初始质壁分离点的相对含水量(RWCπp)、初始质壁分离点的相对渗透水含量(R0WCπp)和小枝相对束缚水含量(AWC).结果表明:①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的πο和πp值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圆柏的πο和πp值随时间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与其它3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证明;火炬树(Rhus typhina)在太行山区的阳坡,干旱土层薄的土壤上具有强大的抗旱能力。它比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成活率提高62.0%,比侧柏(Biota Q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也提高56.0%,而比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也提高了20.%。在中厚土壤上通过方差分析,火炬树与臭椿和刺槐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北京杨(Populus Peking)的差异显著。在土层厚的土壤上刺槐则此火炬树成活率提高33.3%。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泰山3种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侧柏混交林下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及草本层高度为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次之,刺槐纯林最小;草本层的盖度表现为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2)刺槐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而均匀度指数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除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较低外,其丰富度指数、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刺槐侧柏混交林。(3)建议营建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乔木是森林可燃物重要部分,乔木叶片含水率预测是森林火险预报和火行为预报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探究乔木叶片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对云南昆明3种典型乔木叶片的含水率变化进行研究。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分内设置样地,于2014年2月19至5月29日进行为期100d的连续野外含水率观测,并同步监测样地内气象因子,分析了昆明地区3种主要乔木叶片在防火期内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子,并建立了每种乔木可燃物类型的含水率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防火期内3种乔木活可燃物的最低含水率都<130%,有发生树冠火的潜力。3种乔木的燃烧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云南松、华山松。2)日平均湿度、降雨量及前5日降雨量对3种乔木活可燃物含水率都有显著影响。3)3种乔木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相对误差的范围分别为8.4%~15.9%、6.3%~10.3%。研究结果为我国林火预测预报系统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北黄土丘陵区主要成林树种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DP茎流计对黄土丘陵区主要成林树种刺槐(Robina pes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的树干茎流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树干茎流量的日变化随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明显规律,白天在13:00~15:00达到最大,傍晚到黎明前茎流量趋于停止;在干旱条件下,刺槐的日最大、日均茎流量分别为264.1 cm3/h和112.92 cm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青山几种乔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际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青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3种椿型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和根际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微生物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效应在0.27-5.32之间,相差近20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白云山森林动态样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以及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1 hm2的固定样地,并对样地内胸高直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共有木本植物61种,隶属于24科38属,总计4 301株,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群落中占主要优势,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12.28%,偶见种占总物种数的47.37%;样地内植物的最大DBH为40.0 cm,平均DBH为7.82 cm;9个被检测的物种都以聚集分布为主,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物种的聚集程度逐渐减弱。研究结果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管理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榆林风沙区乔灌木树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榆林风沙区立地条件、乔灌木造林密度以及树木生长状况调查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地区乔木和灌木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乔木适宜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合作杨(Populus×Xiaozhuanica)、小叶杨(P simony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golica);灌木适宜性顺序为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柳(Salix cheilophila  相似文献   

16.
辽西油松侧柏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林场试验区油松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和油松-侧柏二者的混交林(YB)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BYCNP,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代谢最快,活性最强。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对6大碳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L-天门冬酰胺、L-苯基丙氨酸、吐温40、吐温80、i-赤藓糖醇、D-甘露醇和4-羟基苯甲酸7种碳源的利用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油松纯林(p0.05)。Biolog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对吐温80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6537;油松纯林土壤微生物对L-精氨酸的利用能力最高,AWCD值为1.547。主成分分析显示,YB和YC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碳源利用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相似。3种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无明显差异,物种Mclntosh指数(U)依次为YBYCNP。油松和侧柏混交后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由此可见,在辽西半干旱区营造油松-侧柏混交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秦岭林区主要树种叶片凋落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秦岭林区不同海拔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叶片凋落物的养分元素、有机成分和热值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种凋落叶的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和热值大小均为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锐齿栎.养分元素全氮和全磷含量大小为锐齿栎>华北落叶松>华山松>油松.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叶片凋落物的C/N、C/P、粗纤维/N均大于锐齿栎,差异性极显著(P<0.01).油松的C/N、C/P、粗纤维/N均最高,分别为72.33、1311.28、36.98,是锐齿栎各项比值的1.9~2.5倍.4种树种的凋落叶性质存在差异,但海拔的变化对相同树种凋落叶的性质并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林恢复过程中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垂直特征,为改善人工林土壤水环境,实现林水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5种典型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刺槐-侧柏、刺槐-油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土钻烘干法测定0~5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垂直特征。【结果】研究区典型人工林平均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刺槐-侧柏、油松、刺槐-油松、刺槐,5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降水量及土壤质地是影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因素;在垂直方向上,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约在360 cm土层形成稳定变化,人工植被主要影响0~360 cm土层内的土壤水,5种人工林中刺槐林地土壤水分变异程度最大,侧柏林地土壤水分最为稳定;采用有序聚类法将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层次划分为交换层、利用层、调节层和稳定层,不同林分间层次划分深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研究区人工林可导...  相似文献   

19.
冀北山地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北省围场县北沟林场的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中选取面积为1.0 hm2的样地,通过对样地内每株林木树高、胸径的测量及坐标定位,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以及点格局方法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中主要有6个种群,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在数...  相似文献   

20.
林木根系单根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17年生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和17年生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为对象,通过单根拉伸试验研究了根系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结果表明,刺槐根与侧柏根的生物力学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尺度效应.根系的抗拉强度与杨氏模量都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刺槐根的强度约是侧柏根的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