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品种,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24%噻呋酰胺SC 20 g和10%己唑醇EC 50 g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1次,药后30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可达97.16%、92.45%.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青白江区水稻纹枯病是该区水稻的常发病害,常年发生面积达6667hm^。近年稻曲病发生为害加重,2009年发生面积达到5333hm^2。本文通过几种农药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试验,选择到目前适宜该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促进水稻增产较为理想的药剂——30%爱苗EC、30%嘉润EC。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增有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12-112,135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品种,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已唑醇悬浮剂15g/667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mL/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g/667m^2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59%、82.11%、78.36%,且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4.
进行1%申嗪霉素S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15 d每667 m2使用1%申嗪霉素SC 30 g、50 g、70 g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75.12%、79.69%和86.25%,且较安全,药后对作物生长无不良影响,对其他生物、病虫害及非靶标生物均无影响.生产上建议每667 m2使用1%申嗪霉素SC 30~50 g防治水稻纹枯病,于水稻分蘖盛期施药.  相似文献   

5.
43%好力克SC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43%好力克SC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特进行其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药15mL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亩用24%噻呋酰胺SC 20g和10%已唑醇EC 50 g对水稻纹枯病具有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一次,药后30 d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可达97.16%、92.45%.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升水稻纹枯病的关键防治技术,减少水稻纹枯病防治次数,于2019—2020年先后进行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用于不同生育期的药效对比、水稻栽插活棵期施用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与其他施药方案的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水稻栽插活棵后施用2250 g/hm2的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最终防效高达96.21%,优于其在水稻分蘖初期和分蘖盛期施用的效果;仅在水稻栽插活棵后施用1次4500 g/hm2的8%噻呋·嘧菌酯漂浮大粒剂的防效,也优于其他对照药剂1次施药和大面积生产3次施药的防治效果.综上所述,改变传统的防治指标确定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思路,将水稻纹枯病防治关口前移至水稻栽插活棵后,并施用噻呋酰胺等内吸性药剂,可以大幅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青霉Z88菌株(Penicilliumsp.,是1988年作者从土壤中分离出的),经平板培养结果表明:Z88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显著的抗生作用.在PSA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5×10-2—50×10-2的Z88菌株培养滤液,体积分数为5×10-2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均为100%.在培养滤液中加入水稻纹枯病菌核和带菌琼脂块,45h后菌体细胞全部死亡.镜检水稻纹枯病菌出现细胞质凝聚、质壁分离和原生质带状断裂.Z88菌株还可在水稻纹枯病菌核上生长,使菌核失去生活力.以50—200倍Z88培养液浸泡水稻种子22h,可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6%—21%,并促进水稻根系分枝.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药剂,特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表明,在水稻孕穗初期施药1次,间隔7d再施1次药,以每次每667 m2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mL、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20 mL、30%已唑醇悬浮剂15 g、17%四氟·嘧菌酯悬浮剂41 mL,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正确评价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江苏省海安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对10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第9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5%已唑醇ME1.5-2.1kg/hm^2、11%井冈·已唑醇WP0.75kg/hm2优于5%井冈霉素As5.25kg/hm2,30%苯甲·丙环唑SC0.3kg/hm2、5%已唑醇ME1.2kg/hm2与5%井冈霉素As5.25kg/hm2药效无显著差异。因此.已唑醇、井冈·已唑醇和苯甲·丙环唑可作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或交替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1.
20%井冈·蜡芽菌SC80ml/667m2,20%井冈·蜡芽菌SC100ml/667m2,20%井冈霉素DP30g/667m。进行了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20%井冈·蜡芽菌SC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开始进行2次用药,药后24d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增产效果显著,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综合药本与产量效益,建议防治水稻纹枯病每667m。用20%井冈.蜡芽菌SC80ml。20%井冈霉素DP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一般,增产幅度小,目前在生产上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杀菌剂20%烯肟菌胺·戊唑醇(爱可)在寒地水稻上进行田间防病试验,掌握了爱可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从试验结果看,对纹枯病发病率防效达到65.64%,病指防效达到76.43%,比对照增产13.87%。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不同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 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每667 m2施用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80 mL,施药后10 d、30 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0.32%、95.83%,有效控制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天优368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在水稻灌浆期喷施8 000倍液(T1)、10 000部液(T2)、12 000倍液(T3)的马尾藻素泡腾片,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在水稻灌浆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对水稻生殖生长及增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马尾藻索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增加水稻的产量,降低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T1处理对水稻生殖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成穗率、每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4.02%、9.25%、8.13%、2.22%,增产16.85%.纹枯病的发病率降低9.24%.说明在水稻灌浆期喷施马尾藻素泡腾片能够促进水稻的生殖生长,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对纹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水稻纹枯病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技术的改进措施。提出水稻纹枯病防治应将病情控制在2级以下;田间纹枯病病蔸率达20%时需用药防治,水稻孕穗期病病蔸率达30%以上时应施药2次;重病田在孕穗初期采用大剂量施药方法可取得满意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5%井A腊水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其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建议每667m^2用量为80~100mL。  相似文献   

17.
吴增军  祝中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1-171,178
通过对30%爱苗EC防治纹枯病的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EC防治纹枯病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幅显著高于主治药剂20%井冈霉素SP,可完全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验证和展示30%爱苗EC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2008年笔者在德安县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上进行了30%爱苗EC防治水稻纹枯痛试验示范,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病株防效达83.36%。  相似文献   

19.
王龙明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15-116
为明确特恩施、闪胜、已足等药剂及其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安全性,为不同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将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闪胜WDG与40%特恩施SC、45%已足水乳剂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在水稻分蘖末期、水稻破口前10~15d、水稻齐穗期各施药1次,用40%特恩施SC+50%闪胜WDG150mL+150g/hm2、45%已足水乳剂+50%闪胜WDG750mL+225g(分蘖末期600mL+225g)/hm2,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使水稻减产4%~8%。防治方法如下: 1.插秧前后捞菌核。纹枯病的病源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水田放水后,便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从本田泡田到插秧结束,打捞菌核是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