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药)用菌与有益微生物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有关食用、药用菌与其它有益微生物相互作用及效应研究方面的现状及新进展,讨论了有益微生物对食用、药用菌栽培的影响;相互作用的机制;在食用、药用菌栽培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3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的菌种技术沿革 3.1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为了研究总结我国食药用菌栽培菌种技术的沿革,必须首先了解我国传统栽培的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是:野生—传统栽培—新法栽培—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3.
通过统计,详细列出我国可人工栽培105种食药用菌名录,并对近5年国内重点省份和主要品种的栽培食药用菌产量及主要食药用菌出口创汇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以期为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晚清《农学报》中查阅的有关食药用菌文献20篇,按近代食药用菌及其栽培技术、近代食用真菌知识、食用菌罐头加工与国内食药用菌土产及贸易、我国蕈菌古籍四个方面作出简要介绍。从中反映出我国从19世纪末开始进入近代食药用菌科技萌芽期,遂使我国食药用菌生产进入到依靠经验的传统栽培与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科学相交融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查阅30余种文献,概述中国食药用菌栽培菌种的技术沿革,内容涉及食药用菌"菌种"概念的由来、定义及研究菌种技术沿革的意义、前提;我国传统栽培的香菇、草菇、银耳、木耳、茯苓等5种食药用菌的生产情况和地区分布;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和菌种技术沿革及其评述;食药用菌菌种生产规范化的进程及各级菌种名称应用的统一规范;菌种质量和生产技术的统一规范等。  相似文献   

6.
3.4我国食药用菌纯茵丝体菌种的研制与推广(20世纪50年代) (1)1952年裘维蕃在《中国食菌及其栽培》一书(纯菌种的培制法〉中,分三个问题提纲挈领地介绍了纯菌种的配制方法:“一、培制纯菌种的设备和准备;二、如何分离菌种;三、实际应用和商业上贩卖的纯菌种”。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为食药用菌栽培培制纯菌种,提供了分离方法、培养基和无菌的技术,指出了商业纯菌种生产的基本方法,奠定了用科学方法培育纯菌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概述药用菌的定义、品种数量和使用研究历史;从药用真菌学名的改变及来源,药用菌传统功能研究,药用菌化学组成和药理活性研究和药用菌栽培4个方面介绍药用菌研究现状;列举近年来我国食药用菌年产量、产值数据及各种菌物药产品说明产业发展迅速;指出在当前大健康产业时代,以中药学为本,西药学为用,研究药用真菌多糖的结构、活性及作用机理,并阐明活性机理,是实现药用菌的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赢得全世界同行及适用人群的认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说明事项     
《浙江食用菌》2014,(2):I0001-I0001
《食药用菌》兼顾普及与提高,注重实用技术与产业信息的传播,服务与指导产业的发展。刊稿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在科学技术上有一定原创性的试验研究报告;二是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文稿;三是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及国内外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动态的综述、述评文章;四是食药用菌的特殊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文化知识;五是产品贸易信息、科技简讯,以及实用技术讲座、问题解答和优新品种推介等。读者主要对象是食药用菌科技推广、生产管理和加工经销等一线从业人员,也可供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9.
灵芝是我国传统食药用菌,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等一直是医药、保健领域的研究热点,已被证实在改善癌症、糖尿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现代疾病方面具有潜力,因此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段木栽培的灵芝品质好,有效成分含量高。本文对段木灵芝的高效栽培、生物活性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灵芝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版后的《食药用菌》已经伴随大家走过了两个年头。一路走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深切关怀。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和新年问候!我国的食药用菌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食药用菌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千千万万农民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致富门路,为我国  相似文献   

11.
《食药用菌》2015,(2):60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发展,《食药用菌》编辑部将继续开展"寿仙谷杯"《食药用菌》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从刊于2015年《食药用菌》(共6期)上的论文中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时间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二、论文要求1.凡主题为国内外产业动态研究分析,新菇种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原料资源开发与高效配方研制,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食药用菌营养生  相似文献   

12.
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姬松茸栽培得到逐步推广,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该研究从驯化栽培史、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姬松茸栽培研究进展,旨在为姬松茸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影响食药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高温胁迫已经严重阻碍食药用菌季节性种植、跨地域栽培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对高温对食药用菌菌丝期、原基期以及出菇期的影响和对食药用菌高温胁迫应答途径以及提高菌丝耐热性的外源添加物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食药用菌耐高温育种工作以及耐高温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发展,《食药用菌》编辑部将继续开展"寿仙谷杯"《食药用菌》201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从刊于2015年《食药用菌》(共6期)上的论文中评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时间2015年底至2016年初二、论文要求1.凡主题为国内外产业动态研究分析,新菇种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原料资源开发与高效配方研制,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食药用菌营养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极其丰富,已知的有8000余种。人们对食、药用菌的认识、利用和开发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就已采用“神曲”治疗肠、胃道疾病;灵芝被视为“仙草”,用于养生防病;茯苓、猪苓、马勃等相继成为广泛应用的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发展,《食药用菌》编辑部继成功举办四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后,继续开展"众兴菌业杯"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将从2017年刊于《食药用菌》(共6期)杂志上的论文中筛选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奖项设置二、评选时间2017年底至2018年初三、论文要求1.凡主题为国内外产业动态,新菇种开发与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原料资源开发与高效配方研制,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创新,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食药用菌营养生理研究,食药用菌  相似文献   

17.
食药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食药用菌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不仅调控食药用菌的生长发育,还调控食药用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笔者综述了近年来食药用菌中表观遗传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药用菌的菌株改良,精准栽培及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说明事项     
《浙江食用菌》2010,(6):I0002-I0002
《浙江食用菌》兼顾普及与提高,注重实用技术与产业信息的传播,服务与指导产业的发展。 刊稿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在科学技术上有一定原创性的试验研究报告;二是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文稿;三是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及国内外科学研究、产业发展动态的综述、述评文章;四是食药用菌的特殊营养价值、保健功能及历史文化知识;五是产品贸易信息、科技简讯,以及实用技术讲座、问题解答和优新品种推介等。读者主要对象是食药用菌科技推广、生产管理和加工经销等一线从业人员,也可供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学报》2005,12(3):32-3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雄居首位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食用菌研究所拥有一支攻关能力强的科研队伍,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研究人员中具高级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12人,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食药用菌产品加工、菌种保藏和利用、病虫害防治、药用菌研究与开发、食药用菌信息资源收集与利用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不同配方及出菇方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赖建强 《食用菌》2006,28(1):23-23
白灵菇栽培因其周期短,成本低,效益高,深受广大菇农青睐,是目前具有发展前景的食用、药用菌;其产品在国内外供不应求。为了探索不同配方及出菇方式对白灵菇产质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