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对提取莱芜干烘茶中咖啡因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莱芜干烘茶中的咖啡因以70%乙醇溶液为溶剂,采用微波萃取的方法提取率较高.对测定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优化,以Acclaim120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甲醇-纯水(25:75,V/V)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器波275 nm,6 ...  相似文献   

2.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山豆根种子在-80℃、-20℃、4℃及室温条件下贮藏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与随采随播种子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山豆根种子的活力逐渐下降,山豆根更适宜随采随播。贮藏条件下,4℃更适合贮藏(6个月),其次是-20℃(3个月)、-80℃(3个月),室温贮藏最好不要超过1个月。  相似文献   

3.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实类胡萝卜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贮藏温度对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贮藏1~12 d期间,25℃贮藏条件下枇杷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始终高于4℃和8℃贮藏,且在8℃和25℃贮藏条件下果肉中这3种色素含量呈相似的"升-降"变化规律,但3种色素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4℃贮藏条件下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不利于积累,总体上4℃贮藏的果肉叶黄素、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含量低于25℃和8℃贮藏。可见,贮藏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温度贮藏后期果肉类胡萝卜素积累减少,贮藏温度过低或贮藏时间过长均不利于果肉类胡萝卜素的积累。综合评价不同温度贮藏枇杷果实的商品价值,8℃环境条件下较适宜枇杷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4.
利用2个株系的4份大豆花叶病毒分离物在低温冰箱(-40℃)、超低温冰箱(-80℃)和液氮(-196℃)3种保存方法下,保存3个月、8个月和15个月,接种感病品种南农1138-2,测定感病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寻求适合SMV长期低温保存的方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指标在保存方法、保存时间、分离物及各种交互作用上均表现显著差异。保存3个月时,3种保存方法均可保持SMV的高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保存8个月和15个月时,低温下SMV分离物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因来源株系不同而不同,超低温和液氮下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高,分别可达90.0%和75.0%以上。因此,-80℃超低温和-196℃液氮可以作为SMV较长时期保存的方法,-40℃低温保存通用性差,不适宜长期稳定保存。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13,(3):144-147
马铃薯块茎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贮藏6~18 d,用乙醇-乙酸法提取块茎皮中的α-茄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块茎皮中龙葵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有光照、贮藏温度为8,15,25℃条件下贮藏6 d,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1.35%,4.96%和9.67%;在有光照、贮藏温度15℃的条件下,贮藏时间为6,12,18 d,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4.96%,8.78%和12.76%;在25℃、贮藏时间6 d条件下,有光照和无光照处理的样品中α-茄碱含量分别为9.67%和7.61%。块茎皮中的α-茄碱含量随贮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光照条件下块茎皮中的α-茄碱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红茶贮藏中温度对茶色素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初步探讨了红茶在头两个月内采用不同温度处理:冷藏(0-10℃),室温贮藏(12-25℃)以及恒温贮藏(26℃)对红茶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茶树的种内关系,用电泳方法检测了阿萨姆组(阿萨姆变种)及中国组和日本组(中国变种)的酯酶同功酶变异.三个组共发现区带18个.其中三个区带在所有检测的种中都可观察到,我们认为这三个区带是茶树酯酶同功酶谱的基础.在阿萨姆组和中国组之间有五个区带频率明显不同.阿萨姆组和日本组之间有六个区带频率明显不同。在中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柠檬种质的花粉为材料,研究其花粉量,新鲜花粉活性,并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其在25℃恒温、4℃和-20℃环境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干燥花粉生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柠檬种质单花药花粉量差异大,新鲜花粉生活力差异明显。柠檬干燥花粉在25℃恒温、4℃和-20℃中贮藏相同时间,温度越低,花粉生活力相对保存越好。三个贮藏温度中,10份柠檬种质均以-20℃为最佳贮藏温度。在同等贮藏条件下,泰国中果花粉耐贮性明显高于其它柠檬种质,红花柠檬、越南青柠檬,耐贮性最差。  相似文献   

9.
以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去荚室温贮藏、连荚室温贮藏、去荚低温贮藏和连荚低温贮藏4种贮藏方式,测定了不同处理时间下菜用大豆的外观性状、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第7天时外观品质以连荚低温贮藏为优,与采收时相比变化不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2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且去荚低温贮藏时含量最高;维生素C含量总体逐渐递减,低温条件下含量降低相对较慢,其中以去荚低温为优;可溶性糖含量前5 d逐渐减少,之后部分处理有所增加。因此,菜用大豆在-4℃下连荚储藏3~5 d内,外观和品质保持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以宝岛蕉果实为材料,研究3个不同贮藏温度25、20、16℃对果皮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贮藏条件下,乙烯呈先增后减变化,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上升,果皮正常褪绿变黄;25℃贮藏条件下,乙烯释放量明显高于20℃和16℃,叶绿素a不能完全降解,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增加,果皮不能正常褪绿,出现青皮熟。宝岛蕉在25℃出现青皮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叶绿素a不完全降解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NK618和济单7号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为试验材料,低温干燥贮藏16个月、28个月和40个月,分别测定种子的发芽、活力指标,测定幼苗的SOD、POD、CAT、MDA、脯氨酸等含量,探讨低温干燥贮藏条件下玉米种子的可种用时间,比较包衣和非包衣玉米种子间的贮藏差异性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条件下玉米种子贮藏16个月,包衣种子的各项发芽及活力指标比新种子显著降低,非包衣则无显著性变化;贮藏28个月,NK618和济单7号非包衣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是91%和87%,均可作种用,包衣种子已无种用价值;贮藏40个月时包衣和非包衣种子均不可作种用。包衣种子比非包衣种子更易老化,幼苗的SOD、POD、CAT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贮藏28个月两个品种包衣和非包衣3种酶含量均比对照新种子含量降低,但差异显著性不同;MDA和脯氨酸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贮藏40个月时两个品种的包衣和非包衣种子萌发幼苗MDA含量均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普洱荼中1,2,3-三甲氧基苯的含量.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25 m × 0.2 mm × 0.5 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温60℃,保留2 min,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保留20 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载气流速:1.0 mL/min.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2015,(5):269-273
将转正、反义无机焦磷酸酶(PPase)基因马铃薯‘甘农薯2号’块茎分别贮藏于4℃和25℃下90 d,测定其PPase活性和无机Pi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25℃贮藏温度下,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正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2-4和G-2-5)块茎中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著,G-2-4的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显著降低。转反义PPas e基因的两个株系(G-1-1和G-1-2)PPase活性、Pi与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差异显著,G-1-2淀粉含量与未转基因对照相比极显著增加。与25℃贮藏温度相比,4℃贮藏温度下转正、反义基因株系块茎中的PPase活性、Pi、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与25℃贮藏温度基本一致,但其PPase活性、Pi含量和淀粉含量高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而其可溶性糖含量低于25℃贮藏温度下的转基因株系块茎含量。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两年进行了两个独立的2×2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旨在评价贮藏方法(高湿与干燥)和单宁含量(高与低)对用于喂饲肥育中猪(28~96公斤)的粒用高粱营养价值的影响。当籽粒含水量为24~26%时收获高水分的高粱,并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贮藏。贮藏六个月后,在与饲料日粮掺合以前,把高水分籽粒干燥(35℃)到含水量为11~12%。另外,收获含水量在18~20%时的干燥籽粒,干燥(40℃)到11~12%,然后贮于通风罐中。在每个试验中,每圈4头共48头杂种猪。肥育中的或已育肥的猪饲料日粮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茶叶中单糖和双糖的检测方法。采用Shodex NH2P-50-4E(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为:0~14 min,85%乙腈;14~16 min,85%~70%乙腈;16~28 min,70%乙腈;28~32 min,70%~85%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20℃,雾化管温度为30℃,漂移管温度为70℃,氮气压力为310.275 Pa。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在3.202~184.828 μg范围内程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在90.97%~105.07%之间,最低检测限(S/N=3)范围在6.976~1376.297 n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Waters nova-pak C18色谱柱(3.9 cm×15 cm,5 μm),87双波长紫外检测器,以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pH 3.5)=15∶15∶70(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的条件下同时分离测定胡椒叶片中GA3、6-BA植物激素。GA3和6-BA各峰分离效果理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80%和88.78%。  相似文献   

17.
茶叶经阳光照射,会产生光化学变化,在短时内,就会产生非常不愉快的气味。为了探明这种异气的本质,就光线对茶叶香气成分的变化,作了如下试验:将上级煎茶用透明的薄膜(KOP~#20/PE50u)包装,放在调整到照度为13000烛光、温度20℃的太阳光定温器内,贮藏三天。减压蒸馏香气成分,用醚浸出法制备,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全挥发性成分;另外,又分别用透明薄膜与能防止紫外线照入的透明薄膜(OPP~#20/PE15u—  相似文献   

18.
茶叶中的游离脂肪酸是多种香气成分的先质,在加工过程中,对特定香气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成品茶贮藏期间,游离脂肪酸会进一步氧化成相应的醛,造成品质劣变。因此,对游离脂肪酸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测定方法除气相色谱法外,不久前,阿南丰正等人曾以薄层色谱法分离、测定了茶叶中的类脂及其游离脂肪酸,由于游离脂肪酸与三酰甘油分离不完全,所测得的值是这二种物质的总量。本  相似文献   

19.
脂肪酸是乌龙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前体。选择18个茶树品种的闽北乌龙茶(毛茶与其复焙茶)和3个茶树品种的闽南清香型乌龙茶,采用硫酸-甲醇法制备脂肪酸甲酯,运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中检测到11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含16个和18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总量及不饱和度均低于闽南乌龙茶;十六碳酸(C16:0)、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和顺,顺-9,12,15-十八碳三烯酸(C18:3)等9种脂肪酸的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雀舌的C18: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复焙对闽北乌龙茶的脂肪酸的影响与其碳原子数和不饱和度有关,其中二十二碳酸(C22:0)和二十四碳酸(C24:0)全部降解,但含量下降最多的脂肪酸是C18:3。由此可见,福建乌龙茶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差异特征与其产地有关,并受茶树品种和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发芽率为指标,研究了40份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在-20℃、4℃、25℃、37℃、60℃温度储藏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种子生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20℃和4℃储藏下,不同基因型间种子发芽率变异较小,而25℃、37℃和60℃储藏下,基因型间种子生活力存在明显差异,选择60℃高温储藏不同时间的种子进行生活力鉴定,从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中均筛选得到耐储藏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