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1976年从贵州湄潭引进了密植速成茶园栽培技术,从此,开创了我州茶叶生产的新局面,由萧条走向兴盛,是我州茶叶生产的转折点和新的里程碑。由1976年引进到1987年推广,密植速成茶园总面积达到15.9万亩,占全省密植速成茶园总面积的60%以上,茶叶产量大幅度上升,由1976年的  相似文献   

2.
一、茶园面积、产量较大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县茶叶生产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茶叶生产得到快速、持续发展。到1990年茶园面积94667公顷,茶叶总产7000吨,茶叶总产分别比1949年与1978年增长166倍和1.6倍,突破5千吨大关;到1996年茶园面积达16666.7公顷,总产12500吨,平均每666m2产50公斤,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茶叶总值由1990年6000万元增加到3.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四分之一,年税利3000多万元,占财政收入五分之一,成为我县支柱产业。出口创汇和国家税利都有较大幅度上升,茶…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很重视,这无疑在生产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片面大量地推广“薮北种”,给生产也带来不少问题。目前日本薮北种茶园占全国茶园面积的50%以上,在主产县静冈,良种茶园占茶园总面积的70.5%,而其中薮北种就占到93.5%的极高程度。这种品种过分的单一化带来的不利  相似文献   

4.
闽东是福建省茶叶生产区,现有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3,年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2/5。宁德地区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其中由本地茶农选育出来的“福鼎大白茶”(简称福大)等品种,解放后已被列为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在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又先后增加了省茶科所育成的“福云”  相似文献   

5.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1380亩。以往在肥培管理上重化肥,轻有机肥,造成茶园土壤结构破坏,有机质缺乏,保水保肥性差。在每亩施尿素已超过百斤的情况下,茶叶单产仍不高。我们分析了情况,决定改变茶园面貌。首先从深施重施有机肥开始,制订了“三三制”的施基肥方案,即每年秋冬季施基肥面积占全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三年轮施一  相似文献   

6.
海鸥农场位于雷州半岛东南端,茶叶是本场三大主业(甘蔗、茶叶、橡胶)之一。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利用种子直播建立密植新茶园,是粤西垦区推广密植栽培较早的农场。到一九九○年止的十年间,共建立密植新茶园447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95.2%),累计总产干茶1557.7吨,目前是广东垦区发展密植茶园速度最快、推广面积最大、总产  相似文献   

7.
茶山公社罗山大队位于温州市郊的大罗山,是一个零星间作茶园比重大的老茶区。全队现有茶园420亩,其中成片专业茶园90亩,零星间作茶园330亩,占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八点六。一九八一年茶叶生产由于因地制宜实行“专业承包和包产到户相结合”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对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员三者关系,对发挥“两个积极性”,均起了很好作用,既保证了集体、社员的利益,又保证了国家茶叶派购任务的完  相似文献   

8.
《茶叶》1984,(2)
密植速成茶园(简称速成茶园)的栽茶技术是七十年代的新成果,我县于1976年春试种至1982年底止,全县推广速成茶园10161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14.9万亩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省份,1993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218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95.5万亩,茶叶总产量12.2万吨,平均亩产62.4kg。茶叶生产之所以能得到蓬勃的发展,总的来说,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其中茶树良种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重视茶树良种优势的开发,名优茶产量大幅度增长,茶叶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使生产者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变到“品种、质量、效益”并重。目前,全省各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普遍高涨,1991年全省种植无性系良种茶苗3000余万株(其中本省出圃11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3600亩,占全省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45%;1992年种植茶苗6200万株(其中本省出圃43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8500亩,占当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的89%;1993年冬至1994春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9600万株,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近2万亩,基本淘汰了茶籽直播建园,良种的优势在生产中逐步得到体现与发挥。  相似文献   

10.
景宁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林 《中国茶叶》2009,31(2):19-20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形成了一套山地无性系良种茶园高效扦插与种植技术,并推广应用于生产,从而使景宁惠明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2001~2007年累计开发良种新茶园2.06万亩,从而使全县茶园面积达3.9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2.4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62%,名列全省前茅。产业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产茶1230t,产值1.1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福州茶叶生产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1、茶园面积稳定,茶叶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十年来,福州茶叶实行“稳定面积,提高质量、增加效益”方针,茶园面积稳定在7333hm2左右,年产量和产值分别以年增3%和5%的速度稳步提高。2002年总产8600t,产值1.07亿元。茶叶单产从当初的41.5kg,提高到现在的81.3kg,良种普及率从73%提高到94%。2、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从1997年罗源中房镇被确定为全省十大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以来,全市已建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分布在罗源、连…  相似文献   

12.
广东红碎茶生产,在五十年代末期,伴随着云南大叶种的引进,首先在英红华侨茶场(原英德茶场)试制成功,投入生产。到一九八五年,大叶种茶园面积38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之55%;生产红碎茶20多万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之45%;出口红碎茶13万担,占全省茶叶出口总量之93%。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目的与意义;为了探索茶园应用免耕法的效果,我们在松溪县松源镇水南村茶山的10亩茶园上,进行免耕与传统的耕法对比试验,具体办法是:首先在建园时采用挖70—80cm深,宽30cm的壕沟,并施足底肥的建园方式。茶园建成后的管理:梯层与梯壁用草甘磷灭草,采用不翻土(少翻土),不中耕(少中耕),试验表明免耕法是保水、保土、保肥和提高土地生产力都起一定作用。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免耕茶园有一定推广意义。二、保肥效益分析试验表明,频繁深翻,中耕除草等极大地加速了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使土壤疏松后易受雨水冲刷,土壤中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五年秋,在临安县于潜区南山大队茶园中发现一种刺蛾科茶树新害虫,当地群众称为“白肚皮刺蛾”。一九七六年四月迅速蔓延,受害严重的茶园达60多亩,占大队茶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该大队茶园中一种主要害虫,严重地影响着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现将这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药物防治,进行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种茶的国内外市场开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是特种茶的生产与出口大国,国内外市场开拓前景广阔1.中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全世界共有58个国家和地区产茶。2000年统计,亚洲国家占世界总产量的83.3%,非洲占13.6%,南美洲占2.4%,其他地区占0.7%;茶叶出口量亚洲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7.9%,非洲占26.5%,南美洲占4.2%,其他地区占1.4%。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世界的产茶和出口大国。茶树已遍布我国的20个省、市、区,1000多个县(市)。至2001年统计,全国茶园面积(不包括台湾省,下同)1710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2.6%,位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70.2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23.8%,位…  相似文献   

16.
一、茶园及其作业机械化的现状茶叶是宁德地区的特产,也是大宗出口的商品,生产历史悠久,全区几乎每个乡村都产茶。据一九八三年统计,现有茶园面积49.5万亩,产茶10575吨。全区茶园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茶叶生产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九八一年全区毛茶产值为四千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足见茶叶生产在全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松溪县地处福建省北部,现有茶园面积5.43万亩,1993年产条1650吨,茶叶生产责任制以分户承包和个人承包为主,占茶园总面积96%,集体经营仅占茶园总面积4%。目前,大家对发展茶叶生产劲头很大,茶叶管理也逐步开始走向规范化,但感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茶叶生产责任制已迫在眉捷。一、茶叶生产责任制现状1.分户经营。约占全县茶园面积32%,人均一、二亩乃至数十亩不等,这种形式使得茶叶效益与茶农收入紧密相关。如果承包期较长,合同比较完善,检查督促有力,茶农生产积极性较高,反之则掠夺性经营行为严重。从分户经营责任制来看,不完…  相似文献   

18.
桃江县是个新茶区,一九六七年茶园面积只有五千多亩,产茶三千五百多担,一九七八年茶园发展到十六万亩,年产茶十万一千五百多担。茶园面积相当于全县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茶叶收入占全县农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浙江义乌市在茶叶生产上推行了承包责任制,至今虽只有10年多的历史,却显示了很大的威力,全市2.1万亩茶园,1991年产茶896吨,其中专业承包的茶园为9500亩,生产茶叶720吨,分别占茶园总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的45.22%和80.35%,  相似文献   

20.
无性系良种是茶园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是发展名优茶的前提,是实施采茶机械化的条件。所以,推广无性系茶树优良品种,大力发展良种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省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无性系茶树良种的选育、繁殖、推广工作,90年代发展速度加快,先后选育出无性系优良茶树品种18个,现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300hm2,比1991年2460hm2增长24倍。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与茶园总面积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257%上升到1998年的1098%。1 无性系茶树良种选育、繁殖、推广纵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