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贮玉米品种明青贮l号(原名:明饲1号)于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福建省第一个自主选育的青贮玉米品种.近年来,该品种在福建南平、龙岩、三明等地生产上均表现高产、优质、稳产、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由东北农业大学研究选育,以自选玉米自交系L288为母本,外引玉米自交系齐319为父本杂交育成.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玉2004022)推广,近年来,该品种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生产上均表现出高产、优质、稳产、抗性好等特点.本文详细阐述了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我国各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为品种推广和抗病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利用85个玉米品种对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和湖南邵东4个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菌株进行了田间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对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抗性水平有差异。综合各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可知,玉研505、鲁宁184、蠡玉88、太平洋99和绿海200等9个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最强,优迪598、三北63、联创839和冠玉911等19个品种次之,禾新9号、德禹M8、宁玉502、新玉27和晨强808等17个品种抗病性最弱。供试品种中,表现为高抗、中抗和感病的品种百分比分别为10.59%、22.35%和67.06%,说明我国玉米品种整体上表现为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较差,病害容易流行,需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河南主栽的20个小麦品种、20个玉米品种,分别接种玉米纹枯病菌进行抗病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未发现对玉米纹枯病免疫的小麦、玉米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小麦品种对玉米纹枯病的抗性程度不同: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纹枯病抗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抗病指数介于0~0.72之间;无高抗品种;中抗类型占品种总量25%;中感类型占25%;高感类型占50%.供试小麦品种抗病性较好,其中国育3号平均发病率最低,只有20.56%,与西农889、徐麦856、新乡9718等12个品种比较,不存在对纹枯病抗性的显著差异,平均发病率均低于40%.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蚜抗性差异显著。科研人员采用蚜情指数法,对24个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和室内抗蚜鉴定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感蚜发现高抗品种有9个,分别是:云瑞7号、YR88号、YR220号、保c09-6、靖丰3号、德玉15号、监  相似文献   

6.
母秋容  彭湖 《种子》2016,(1):118-119
平玉808是甘肃白银市平川区种籽公司和遵义播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6年用自育自交系Q 682作母本与外引自交系18599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玉2011010号). 1 选育目标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应用中的品种增产潜力不大,品质、抗性较差等诸多特点开展选育,选育的目标为比大面积推广品种产量高10%以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综合抗性、品质均有所突破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河南、山东、安徽等近20个省市的广泛调查以及有关田间发病记载数据的整理,明确了玉米南方锈病的准确发生地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以及海南省是当前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的重点区域,病害对生产影响明显,其次为广西、广东等南方玉米区,西南玉米区局部有轻微发生,该区域主要发生的是普通锈病.汇总接种鉴定以及数年田间鉴定和国家玉米区域试验点记载的数据,获得了黄淮海夏玉米区47份推广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情况,其中登海3号和天泰10号为高抗南方锈病品种,鲁单981、农大108、中科4号等14份也具有较好的田间抗性,但目前在该区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郑单958和浚单20则属于高感品种.积极推广抗南方锈病品种是有效控制病害,减少生产损失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8.
鉴定玉米引种备案品种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表现,为湖北省玉米引种备案提供依据,在湖北省鹤峰县燕子镇设病圃对18个引种备案品种(含对照)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璐玉13号和Q玉318对灰斑病抗性差,建议不予引种;正大659和显玉509对纹枯病抗性较差,9级病株率高达20%,对产量影响较大,建议谨慎引种,并在生产中注意加强药剂防治;金都玉2号、正大659、正大999、显玉509和康农1号对穗腐病抗性较差,正大999和康农1号对弯孢叶斑病抗性较差,以及显玉509穗萌较重的问题,在引种生产中都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鄂玉21是宜昌市农科所玉米研究室新近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已于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正在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1产量表现鄂玉21于2000年参加所内品比试验,表现突出,平均667m2产量625.07kg,比对照种华玉4号增产19.27%,并表现出果穗大、长势强、整齐度高、植株活棵成熟和综合抗性好等优良特性,被推荐参加2001—2002年度湖北省玉米二高山组区域试验。连续两年区试汇总结果:鄂玉21平均667m2产量654.94kg,比对照鄂玉10号增产5.98%。其中,2001年区试平均667m2产723.…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马凤鸣  王瑞  石振 《作物杂志》2007,23(5):41-45
东北地区玉米的冷害通常是发生在苗期的延迟性冷害。为研究玉米抗冷害机制,筛选适合黑龙江省种植的抗冷害品种,选取东北地区主栽的44份玉米材料,在5℃下进行低温胁迫试验,抗冷性分级后从不同的级别中筛选出4个代表性的品种。采用盆栽方法,在三叶期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设5个温度梯度,5个胁迫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丙二醛含量增加的幅度小。不同温度下、同一温度不同品种保护性酶有着明显变化和差异。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下降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强而增加,抗性强的品种下降幅度小。 ;  相似文献   

11.
漯单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选育的半紧凑型中穗、高产、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是针对豫玉31号对瘤黑粉病、青枯病的抗性明显下降进行改良而成。该品种不但继承了豫玉31号原有的优势,同时还弥补了豫玉31号的一些不足,在试验中比对照浚单18增产4.8%,比豫玉31号增产11.6%。目前漯单8号已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07015。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大高产玉米良种的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收集了1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实地种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农乐998、大华玉2号、鲁单9023产量较高,综合抗性好,可以大面积推广。1试验品种试验品种有农乐998、淮玉1号、淮玉2号、登海超试2号、大华玉2号、泰玉14、保丰2001、保丰2002、鲁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开阳种植的青贮饲料玉米品种,进行了9个玉米新品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筑青1号、筑青2号、筑黄GX5926、筑黄32/46在开阳县单产高、抗性好,适宜在开阳县作青贮饲料玉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道真县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宜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组合),2006年根据遵义市种子站的安排进行了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及来源参试品种共9个:达玉一号,遵玉3号(ck),三千一号,涿单2000,富友2号,金农728,绿单2号,渝单1  相似文献   

15.
李海军 《中国种业》2017,(12):67-68
合玉6号是河北省2017年审定的夏播玉米新品种,由于该品种以瑞德和黄改系为主,加入少量的78599血缘,在保证稳产性和丰产性的基础上,提高了锈病和茎腐病的抗性。该品种是一个稳产性好、综合抗性优良的玉米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分别从品种选育、特征特性、制种技术、栽培技术等方面介绍该品种,使新品种能更好地发挥特征特性,在生产中能够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正>禾源9号为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是适合河北省春播早熟、极早熟组玉米类型种植区,综合抗性好,抗玉米主要病虫害,产量超过主栽品种冀承单3号5%以上的玉米杂交种。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禾源9号是以自选系WW7为母本,自选系WW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WW7自选系是以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黔西南州表现最好且丰产、稳产、抗性突出的玉米品种,选用当前主推的杂交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北玉16、五谷玉68、兴黄单999、黔单16、盘江7号等五个品种在株高、叶片大小以及产量结构性状等群体整齐度明显优于对照种贵单8号,适宜在黔西南州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蚜虫是生产上常见的一种玉米虫害,严重威胁着玉米的生产。目前生产上普遍应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难以根除,容易引起人、畜中毒等问题,因此培育和推广抗蚜虫玉米品种是最有效、绿色的蚜虫防治手段,而抗虫玉米品种的选育依赖于抗虫基因的挖掘和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本研究针对玉米蚜虫为害特点、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的定位以及抗性遗传分子机理等方面的有关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玉米抗蚜虫的深入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出适宜在长葛市种植的高抗、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对 17 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损率、籽粒杂质率大致成反比,抗病性水平参差不齐,但抗倒性均较好,无倒伏、倒折现象出现,近 1/2 的玉米品种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其中沃优 313、鼎诺 316、沃优 308 这 3 个品种抗性强、产量高、宜机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长葛市示范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中玉4号为试验材料,以江苏南京、东台田间自然发生的玉米病株为接种毒源,分析了一种新的玉米矮花叶病抗病类型。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结果表明,2~3叶龄期中玉4号和高感品种掖单13一致,发病率均为100%,随着叶龄的增大,中玉4号发病率显著下降。蚜虫传毒结果表明,当接种蚜量由5头增至30头时,掖单13的发病率从5%增至100%,而与此同时中玉4号的发病率为0%。自然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饲养在中玉4号和掖单13上玉米蚜的生活力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幼苗期中玉4号对SCMV-MDB表现为高度感病,6叶龄期后具有较强的成株期抗性,对玉米蚜无抗生性,即中玉4号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介体传毒过程而非抗病原病毒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