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番木瓜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棒孢霉叶斑病叶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山扁豆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t.et Curt.)Wei。它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分别为7~10和5~9。9种碳源中,蔗糖、可溶性淀粉和阿拉伯糖较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木糖较有利于孢子萌发;9种氮源中,酵母浸膏、蛋白胨和牛肉浸膏较有利于其菌丝生长,牛肉浸膏较有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与完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对荔枝霜疫霉病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病原菌为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0~30℃,适宜pH值4~6,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供试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山梨酸和甘露醇较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氮源中,酵母浸膏较有利于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3.
黄伞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伞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们对其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适温度为10-30℃,最适25℃;pH范围5.0-11.0,最适7.0-8.0;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山梨糖醇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蛋白胨;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CYM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势优于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势。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光照对蟹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为9.0,避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体色泽、长势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旺盛。最适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麦麸25%、玉米粉5%、生石灰1%,生物学效率达到55.8%。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研究了杏鲍菇对碳、氮营养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其最佳碳源浓度为3.0%,其次是蔗糖、果糖、麦芽糖、淀粉,而甘油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黄豆粉、蛋白胨和牛肉浸膏。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测定产孢量,研究了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值,以pH值为3时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菌落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全暗条件最适宜产孢。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和蔗糖较适宜菌丝生长,乳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较适宜菌丝生长,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氟啶胺、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7.
黄伞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伞菌丝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范围是20℃~25℃;适宜的pH范围为7.0~8.0;最佳碳源为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和硫酸铵;最佳无机盐为MgSO4和KH2PO4;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发酵条件对苹果轮纹病拮抗细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株苹果轮纹病细菌No.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其最佳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单因素发酵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含酵母浸膏5g、蔗糖20g、蛋白胨10g的1000mL液体培养基中,菌体生长量最大;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和蛋白胨;当温度为28℃,pH7.0,在250mL三角瓶中装40mL液体培养基,接种量体积分数为5%,培养时间96h时,菌体生长量最大;在酸性条件下(pH4),细菌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长白山野生珊瑚状猴头菌菌株作为试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理想的可利用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硫酸铵,pH为3.5~4,温度为20~22℃。通过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得知,4种因素对珊瑚状猴头菌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温度pH氮源碳源,综合得出珊瑚状猴头的菌丝培养适宜条件: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膏或蛋白胨,pH 3.5~4。  相似文献   

10.
番木瓜弯孢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木瓜弯孢霉叶斑病叶进行组织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番木瓜生弯孢Curvularia caricapapayae Sricastava et Bilgrami。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0~35℃,适宜pH值分别为6~11和6~8。供试碳源中半乳糖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果糖和葡萄糖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氮源中,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完全黑暗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1.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湖北地区荸荠秆枯病的发生规律,研究了其对不同理化环境和营养条件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荸荠秆枯病菌( Cylindrosporium eleocharidis)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菌丝最适宜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PDB)中生长,最适宜在绿豆汁培养基(MBA)上产孢.p...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对碳,氮营养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碳素含量为2%、氮素含量为0.06%的条件下,采用液体静止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猴头菌菌株对碳、氮营养的利用。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对有机的利用比对无机氮强,有机氮中,其对复合氮素加蛋白胨、干酪素、酵母膏的利用比对单一氮如尿素、谷氨酰胺强。无机氮中,其对铵态氮利用较强,硝态氮基本上不能被利用。猴头菌对碳素营养的利用广泛,在多糖中对糊精的利用最好,其次是可溶性淀粉,对纤维素的利用较差,单糖中的甘露糖  相似文献   

13.
深层培养诸因素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在500ml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和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深层培养7d,菌丝体生长量最高,培养液的pH值用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第7天最低;培养基最适pH为5.5~7.4;金针菇的适用碳源是葡萄糖、蔗糖和纤维素;适用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体与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而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旋转组合法优化平菇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国 《北方园艺》2010,(3):168-170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无机盐(MgSO_4,KH_2PO_4)对平菇菌丝的长速、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无机盐4种成分中,对平菇菌丝长速效应为葡萄糖蛋白胨无机盐酵母粉。对平菇菌丝干重效应为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胨酵母粉,获得菌丝长速5.91 mm/d,菌丝干重109.84 mg/总量,用葡萄糖18.865~19.735g/L、蛋白胨1.83225~1.98975 g/L、酵母粉0.8685~1.6185 g/L、无机盐2.604~2.7000 g/L。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一种蜜环菌母种培养基新配方(葡萄糖2.5%、酵母粉0.2%、乙醇0.5%、K2PO40.03%、MgSO40.015%、VB10.001%、琼脂粉1.5%),在菌丝体产量和性状方面优于目前常用的固体PDA加富培养基。利用板栗细小枝条和玉米芯的提取液添加至普通PDA培养基中,获得改良的蜜环菌液体原种培养配方(马铃薯8%、蔗糖0.8%、板栗细小枝段3%、玉米芯碎块3%)。与液体PDA加富培养基相比,菌球数目更多、个体更大、健壮度更高,且菌丝体产量最高可达2.5倍。板栗液玉米芯液组合使用后效果优于单独添加,以比例1:1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稻黑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并对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Z4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12 h光12 h暗的交替光周期、培养基p H值5.0;在以可溶性淀粉和酵母膏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日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9.63、14.25 mm/d),以山梨醇、乙醇和甘氨酸培养基上较慢(分别为0、0、0.42 mm/d);9种杀菌剂对菌株HZ4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0.000 9、0.000 9μg/m L;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5%四氟醚唑水乳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IC值均小于0.05μg/m L。  相似文献   

17.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自新疆乌恰县的阿魏菇菌丝生长特性进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阿魏菇菌丝体最适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7 ℃;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4%;最适pH为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茯苓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茯苓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含水量等环境条件下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试的8种碳源、6种氮源中,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4℃~30℃,最适温度为28℃;培养基的适宜初始pH为3~6,最适pH为3;培养基的适宜含水量为55%~60%,最适含水量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