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黄曲条跳甲在蔬菜上,特别是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危害严重,难于防治的问题,笔者进行了黄板+信息素组合技术诱捕黄曲跳甲成虫和采用昆虫病原线虫"奈马"等防治黄曲跳甲幼虫的试验,结果显示:在菜心、小白菜和上海青3种十字花科蔬菜上,信息素+黄板组合技术7d平均每板诱捕黄曲条跳甲成虫数为91~384头,比同棚对照黄板诱捕黄曲条跳甲的数量增加44.44~124.56%,差异极为显著;采用昆虫病原线虫"奈马"制剂和昆虫病原线虫新品系制剂100倍液,灌根处理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处理后6d两种病原线虫制剂寄生黄曲跳甲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依次为80.95%和100%。可见,采用信息素+黄板组合技术诱捕黄曲条跳甲成虫,与昆虫病原线虫"奈马"等制剂液灌根处理杀灭黄曲条跳甲幼虫相结合的非药剂防控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危害严重的黄曲条跳甲。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杀虫剂,采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80亿个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10%阿维菌素悬浮剂、2.5%鱼藤酮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无效。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甘蓝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及对甘蓝的安全性,于2019年和2020年在广州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甘蓝黄曲条跳甲成虫和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19年,施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99.5、250.5、300.0 mL/hm~2,药后1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72.18%~81.25%之间;药后3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77.62%~85.62%之间;药后7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81.46%~89.34%之间,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2.72%~85.16%之间。2020年,施用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99.5、250.5、300.0 mL/hm~2,药后1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71.88%~80.56%之间;药后3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78.01%~86.07%之间;药后7 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在80.97%~88.80%之间,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在73.72%~84.88%之间。说明10%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防治甘蓝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以有效控制甘蓝黄曲条跳甲对甘蓝的危害,建议在黄曲条跳甲发生初期施药,用药量为250.5~300.0 m L/hm~2,兑水后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菜心不同生育期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成虫数量、成虫咬食所造成的叶片孔洞数与菜心价值损失率的关系,并以成虫数量和叶片上的孔洞数为标准,制定了黄曲条跳甲在菜心上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菜心的苗期和生长期,随着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的增加,菜心叶片孔洞数和价值损失率逐渐增...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作物之间的间种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chinensis与葱Alliumfistulosum、菜心B.parachinesis与茄子Solanummelongena间作,能显著地减轻黄曲条跳甲对白菜、菜心的为害,间作田上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发生数量与单种田相比减少明显。在白菜地上间作上芥菜B.juncea,白菜上成虫数量逐渐减少,芥菜上的虫量逐渐增加;在芥兰B.alboglabra地上间作萝卜Raphanussativus后,黄曲条跳甲成虫大都转移到萝卜为害,萝卜上的跳甲成虫数量高出芥兰的十倍甚至十几倍,使间作田上芥兰的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明显少于芥兰单种田,所设置的4种间作相隔距离(2m、4m、8m、15m)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每隔约15m间种一行萝卜就能起到很好的诱集跳甲成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7.
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抗性相关酶系活性及其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取食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E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其频率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菜心和上海青的,取食萝卜的最低.取食大白菜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羧酸酯酶平均活性最高,其次为取食萝卜和菜心的,最低的是取食甘蓝的.取食不同寄主的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平均活性高低顺序按寄主排列为:萝卜>大白菜>甘蓝>上海青>山西白>黄花芥兰>菜心.  相似文献   

8.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幼虫啃食作物根部,成虫取食叶面,危害范围极广,对我国蔬菜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rlla)后又一重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黄曲条跳甲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生态学特性、防治现状和药剂筛选,发现黄曲条跳甲成虫善跳跃、具鞘翅保护、幼虫发育快、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抗药性显著,高效杀虫剂匮乏,仍有加重趋势。因此,建立黄曲条跳甲种群室内规模化饲养和高效杀虫剂筛选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浙北地区黄曲条跳甲自然种群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曲条跳甲成虫在浙北地区的季节性消长规律及其影响因子,2005~2007年在浙江海宁,采用黄板诱集的方法,逐日观察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变化。从发生情况看,黄曲条跳甲1年中有2个发生高蜂期,即4~6月的春季发生高蜂期和8~10月的秋季发生高蜂期,春季高蜂的诱集数量是秋季高蜂的2、3倍。根据逐日成虫数量以及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8-10月成虫种群数量变化与种群基数成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温湿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但温度与种群数量相关不大。因此影响黄曲条跳甲成虫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是种群基数和温湿系数。  相似文献   

10.
选取5种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的非寄主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 L.)、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应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黄曲条跳甲成虫对各种挥发油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5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都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室内选择性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几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和产卵行为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研制的高压天然气管道内粉尘检测装置,测定了天然气净化用过滤器进出口管内的粉尘浓度和粉尘粒度分布。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密封性能可靠,数据重复性好,适用于高压天然气过滤分离设备的分离性能评价。利用所测结果计算出了过滤器的平均分离效率,所测过滤分离设备出口管道粉尘浓度都低于1.0mg/m3。  相似文献   

12.
孟利  孟维 《北京农业》2012,(3):199-200
我国现有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普遍存在行进阻力大、易于壅堵、明薯率低、伤薯率和损失率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的栅条式薯土分离装置,对分离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确定了其结构参数,分离效果明显,性能达到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4LZ–0.8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清选过程中存在的清选损失较大以及连续作业时湿物料易堵塞问题,对其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装置由物料输送机构、扬谷器、旋风分离清选筒以及吸杂风机组成,去除了原有刮板抛送机构,在旋风分离筒中加装了半球体分离组件,改物料径向进入分离筒为切向进入。利用自制旋风分离清选试验台,以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试验因素,以谷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扬谷器转速为1 13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2 609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51 mm时,谷粒清洁率达到98.93%,清选损失率为0.035%。  相似文献   

14.
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包括统收式一次采摘技术与选收式多次采摘技术,各有其特点与优势。随着棉花产业的发展和广大棉农的迫切需求,我国统收式棉花收获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统收式棉花收获机实施机械化采收时往往会将籽棉连同少量棉桃、茎秆、棉叶等杂质一起采收,采摘下的青桃由于含水率高,极易给籽棉染色,造成品质下降。为提高棉桃清分效率,减少籽棉损失及解决棉纤维被染色等问题,统收式采棉机实施机械化采收籽棉时,需增设棉桃分离装置。在介绍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依据试验所测量物料悬浮速度的差异性,设计气吹式、气吸式两种分离模式的棉桃分离装置,并基于ANSYS Fluent软件开展空气动力学的仿真分析与试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气吸式棉桃分离装置优于气吹式棉桃分离装置,其棉桃清分率提高20%以上,同时籽棉损失率减少5%。棉桃分离回收系统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统收式采棉技术与装备的综合性能得到改善与提高,而且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选装置是大豆联合收获机完成脱粒混合物清选分离的主要设备,其工作性能决定大豆机收的清选作业水平。目前,中国专用于大豆机收的清选装置较少,联合收获机主要采用筛子-气流式清选装置,但该类清选装置与大豆特性的匹配性较低,导致大豆机收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较大。从清选装置与关键技术2个方面综述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结合当今世界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先进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现阶段中国大豆机收清选装置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大豆联合收获机清选装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γ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 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马铃薯收获依靠人工或小型挖掘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4U-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收获机主要由挖掘装置、土薯分离装置、茎秆分离装置、垂直提升装置、装袋装置、传动系统、机架以及行走装置等部分组成,结构紧凑。通过运动学分析和试验,确定了各装置的关键参数。运用Solidworks软件绘制虚拟样机,进行模型验证,各零部件之间不存在干涉现象。该机可一次性完成2行马铃薯的挖掘、土薯分离、薯秧、杂草和残膜分离、垂直提升以及装袋等工序,克服了马铃薯收获机装袋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丘陵山区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作业中存在的引进机型适用性低、明薯率低、伤薯率高、破皮较严重、机械化收获程度低的问题,设计一种适用于丘陵山区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整机主要由三点悬挂装置、挖掘装置、激振式分离筛、多级振动调整装置、挖掘调整装置、变速箱、传动装置等组成。结合具体作业要求,对挖掘装置和升运分离装置进行参数确定和选型设计。挖掘铲为设有圆弧过渡曲面的二阶铲,增强了碎土剪切性能,提高了顺土能力。建立挖掘过程的挖掘装置阻力模型和运动学模型,并对挖掘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挖掘装置的最大应变为5.05×10-8 m·m-1,最大应力为9 327.7 Pa,最大变形为2.98×10-4 mm。建立马铃薯升运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对薯土混合物的运动形态进行分析,根据所计算的相关参数设计了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别对各试验指标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发现影响明薯率的主要因素为作业速度和分离筛倾角,影响伤薯率的主要因素为作业速度和分离筛倾角,影响破皮率的最主要因素为入土角和分离筛倾角。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1.05 m·s-1,入土角为17°,分离筛倾角为15°时,试验条件下的明薯率为96.7%,伤薯率为1.3%,破皮率为1.5%,上述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符合马铃薯收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统收式采棉机含杂率高这一现实,借鉴河北邯郸棉机和山东天鹅棉机将刺钉滚设计为机械铆结锥度球冠型刺钉的12棱柱结构的改进思路,提出一种应用于棉杂分离的机载6棱柱滚筒式清杂系统的研究方法,包含主要零部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利用Pro/ENGINEER 软件对清杂系统主要部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和虚拟装配,采用六棱柱式刺钉滚筒和格条栅相结合的机械清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可有效去除籽棉中掺杂的泥土、碎石、碎棉叶和不孕籽以及其他大杂物(青桃、棉杆、铃壳和碎铁片等),提高机采棉的质量袁并能减小棉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收获机械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我国小麦收获机械包括铺放式收割机和牵引式、自走式、拖拉机悬挂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及主要工作部件——收割台、脱粒装置、分离装置和清选装置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