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地区美国山核桃果实品质观察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广西地区美国山核桃果实品质差异并进行综合评价,给山核桃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扶绥县四个美国山核桃品种(系)(Cheyenne、Shoshoni、Desirable、Cherokee)的8项带壳果性状和果仁中脂肪酸类型、5种主要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差异,以及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系)山核桃的带壳果品质。结果表明,山核桃带壳果横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大类型脂肪酸相对含量间相关性显著;带壳果农艺性状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横径出仁率壳厚)达100%;果仁中脂肪酸含量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亚油酸亚麻酸)为92.73%;带壳果农艺性状及果仁中脂肪酸含量综合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饱和脂肪酸纵径含油率)达100%。果仁主要脂肪酸组分及类型贡献率大于农艺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可见,果仁中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应作为必要项纳入品质评价指标。Desirable的带壳果农艺性状得分最高,Cherokee的果仁中脂肪酸得分最高;Desirable的带壳果农艺性状和果仁中脂肪酸综合得分最高。可结合选育目的和研究需求,将Desirable、Cherokee用作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2.
2009年对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不同品种澳洲坚果的果实性状表现进行取样调查。比较果穗长度、单穗果数、单果重及果仁质地等指标。结果显示,澳洲坚果OC品种果实性状表现优良,单果重和果径均达到国际一级壳果质量标准,果仁大小、色泽及质地良好,产量稳定。应属崇左市具有种植和开发果仁加工产品潜力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广西澳洲坚果主栽品种桂热1号(简称桂1)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开口效果变化规律,确定开口带壳果加工的最适采收期,本试验以Ⅰ(8月20号)、Ⅱ(8月30号)、Ⅲ(9月9号)、Ⅳ(9月19号)4个采收期(正负误差1 d)的澳洲坚果果实为材料,测定开口合格率、离壳率、完整果仁率、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再对内含物指标及开口效果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采收期澳洲坚果的开口合格率在98.57%以上,离壳果率在55.67%以上,完整果仁率在75.67%以上,蛋白质含量在8.52 g·100g-1以上,总糖含量在2.92 g·100g-1 以上,脂肪含量在76.23 g·100g-1以上,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在72.14以上。尽管采收Ⅰ期澳州坚果的完整果仁率不如其他采收期,但其果实品质指标与其他采收期无显著差异,果实开口合格率、离壳率较其他采收期好,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因而认为在采收Ⅰ期采收桂1澳洲坚果果实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本研究为确定澳洲坚果桂热1号果实最佳采收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澳洲坚果破壳工艺参数优化及压缩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澳洲坚果破壳整仁率,该文首先以加载速度、加载方向、果壳含水率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破壳后澳洲坚果果仁的整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出适宜澳洲坚果破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载速率45 mm/min、沿水平向加载、果壳含水率6%~9%。在此破壳工艺下进行试验,得出澳洲坚果的整仁率最高可达93%。澳洲坚果果壳种脐向、宽度向、水平向的平均破壳力分别为1 018、2 274、1 173 N;弹性模量分别为32.24、68.63、39.65 MPa。说明澳洲坚果是各向异性的,宽度向的抗压能力最强。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澳洲坚果的3个加载方向进行应力和应变分析,得出较佳的施力方向为水平向,与试验结果一致。故在设计破壳机时,施加于澳洲坚果的破壳力应不小于2 500 N,并应尽量使澳洲坚果沿水平向受力。研究结果为澳洲坚果破壳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叶城县6个核桃品种(温185、新新2、新丰、扎343、新光和温179)不同采收期果实品质和青果开裂率的变化规律,确定6种核桃在叶城县的适宜采收期,本试验测定了6种核桃样品的外观品质(三径、坚果单重、壳厚、出仁率、径仁率、含水率)和内在品质(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E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6个核桃品种的坚果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径仁率呈上升趋势,壳厚、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内在品质整体呈上升趋势。温185在9月4日、新新2在9月24日、新丰和扎343在9月14日、新光和温179在9月19日采收的核桃坚果质量、脂肪、蛋白质含量等已基本定型,过早或过晚采收对核桃品质均有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果开裂率越大,则果实越大、内在营养物质含量越高,果实青果开裂率可作为判断叶城县6个核桃进入适宜采收期的重要依据。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温185、新新2、新丰、新光和温179的青果开裂率达75%,扎343的青果开裂率达55%为适宜的采收期。本研究结果为叶城县6种核桃采收后深加工、贮藏以及进一步划分果实等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广西澳洲坚果果品质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实地采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广西澳洲坚果生产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澳洲坚果果园经营模式多为家庭农场和企业;所有样品的出种率、出仁率和果实大小等果实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对果品质量影响不大;影响广西澳洲坚果果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以蝽类为主的病虫害引起的坏果,其中蝽类虫害占比为61.22%。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中丘陵地区核桃生产上存在大量实生繁殖群体,单株间变异较大,品种化程度低的实际,在简阳市灵仙乡、养马镇、周家乡开展了核桃实生选种研究工作。通过实生核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品质特性的测定分析,选育出丰产、质优的核桃新品种‘蜀新1号’,并开展了推广应用。该品种坚果较大,三径平均3.91 cm,椭圆形,果面刻点浅,单果重15.7 g,壳厚1.05 mm,易取整仁,出仁率61.4%,味正、浓香,脂肪含量66.1%,蛋白质含量16.4%;内壁软且有一定退化现象,核仁饱满,涩皮黄色,仁白色。果实9月上旬至中旬自然成熟,成熟时大部分自然开裂。2012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列入中央财政补贴林业重点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60)Co-γ射线辐照对不同澳洲坚果品种种子的辐射效应,以经~(60)Co-γ射线辐照的4个澳洲坚果品种的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40、100、200 Gy)对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辐照处理群体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云澳57、云澳51、云澳58 3个品种的地径年均增长量均受到抑制,云澳41群体的地径年均增长量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群体(CK)相比,辐照处理增大了辐照群体地径的变异系数,增大了辐照群体内地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极差,使株间变异更加丰富;通过比较澳洲坚果不同品种辐照群体与CK开花株数百分率和结实株数百分率,从云澳58和云澳41的辐照群体中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突变单株。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利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培育高产优质的澳洲坚果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本研究选用欧李农大4号与DS-1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平均单果重、核重、纵横径、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DPPH、FRAP、ABTS),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指标均呈现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呈连续变异,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后代未出现广泛分离,选择潜力较小,其中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选择潜力最小,这与大多数欧李果实呈现扁圆形的情况一致。平均单果重、核重、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后代广泛分离,选择潜力较大,尤其以平均单果重的选择潜力最大。平均单果重、纵横径受父本影响较大,以大果为父本时更易选出大果后代。果形指数不受父母本影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核重表现明显的衰退变异,为趋小性遗传。以高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植株为母本时,后代更易选出高类黄酮、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优株。相关性分析将表型特征与内在物质含量相联系,为初步判断物质含量奠定重要基础。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包括清除ABTS自由基和类黄酮含量的第一主成分和包括纵横径的第二主成分。聚类分析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较强抗氧化能力和果实较大等不同特征的优株,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重点利用。本研究为欧李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核桃品种‘温185’为试验材料,观测树冠不同方位和冠层果实表面微气候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外观品质,分析微气候与果实外观品质的相关性,以探讨核桃树冠内不同位置的果实表面微气候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叶幕结构优化和树体微环境调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冠层内不同高度,随着冠层区域由下层到上层,全发育期果实表面平均光照强度和温度均增加,平均湿度表现为下降,果实的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果壳露仁率减少;(2)同一高度冠层内,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差异明显小于树冠下层与上层的差异,优质的核桃果实主要集中在冠层外围和上层区域;在树冠不同方位,东侧和南侧的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均高于北侧和西侧,但东侧果实表面湿度却大于西侧,光照强度在同一高度冠层内不同方位差异显著,温度和湿度均无显著差异;(3)树冠不同方位和不同冠层的果实外观品质差异显著,与果实表面微气候有很强的相关性,其中,果实青皮果鲜重、青皮厚度、坚果鲜重、坚果干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果壳厚度、仁干重与光照强度、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壳露仁率与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表面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东侧和南侧树冠果实的果壳露仁率与光照强度(−0.965、−0.838)和温度的负相关性最强(−0.895、−0.878),北侧和西侧树冠与湿度正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和0.945;果实表面光照强度在不同方位和冠层高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最大,果实表面温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光照强度,而果实表面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相对较小。树冠内相应区域果实表面微气候显著影响核桃果实结构的建成,其协同效应对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更大;树冠东侧和南侧、上层和外围接受的光照强度和温度较好,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树冠中、下层和树冠中部、内部果实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基于叶幕结构和果实品质特性的园艺措施可改善果实表面微气候环境,有利于核桃果实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阐明澳洲坚果MYB (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蛋白靶基因的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澳洲坚果转录组数据和RT-PCR方法克隆澳洲坚果MYB蛋白靶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域和信号肽。【结果】获得了3个新的澳洲坚果MYB蛋白靶基因MiTOM1、MiTOM2和MiTOM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T319120、MT319121和MT319122。MiTOM1、MiTOM2和MiTOM3都包含典型结构域VHS-ENTH-ANTH,与其它植物来源的TOM蛋白具有极高的序列相似度,与荷花TOM蛋白(XP_010260421.1、XP_010244847.1和XP_010260421.1)的序列相似度分别高达68.93%、75.76%和68.80%。MiTOM1、MiTOM2和MiTOM3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MiTOM1可能定位于细胞核,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跨膜蛋白;MiTOM2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为跨膜分泌蛋白;MiTOM3可能定位于细胞核或微体,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跨膜蛋白。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MiTOM1、MiTOM2和MiTOM3二级结构主要含有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结论】MiTOM1、 MiTOM2和MiTOM3包含TOM家族典型结构域VHS-ENTH-ANTH,可能在澳洲坚果体内物质运输及控制形态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中亚地区引进的21种毛樱桃和中国毛樱桃为试材,探讨品种间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的差异显著性,旨在为毛樱桃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1个品质指标在不同品种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与可食部分、纵径、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部分与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C呈及显著负相关;纵径与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呈显著负相关;横径与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果柄与总酸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澳洲坚果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热带雨林中的常绿乔木,其果实营养丰富,口感上佳,因而在国内外坚果市场获得广泛赞誉。目前澳洲坚果已经开始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省份获得较广泛的种植,然澳洲坚果坐果率极低,素有"千花一果"的现象。开花结实是果树个体生长的重要阶段,笔者通过观察桂西南地区6个常见澳洲坚果品种从初花到稳定坐果这个时间段开花结实的变化情况,记录相关生物学特性、开花特性、结实特性等基础数据,进行澳洲坚果开花结实率的基础研究,进一步讨论影响澳洲坚果开花结实率的因素,为下一步试验做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扁桃实生单株为试材,研究扁桃坚果品质,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扁桃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坚果干重1.02~4.03 g,核仁重0.50~1.06 g,出仁率11.67%~60.60%,核壳厚度0.87~3.56 mm。2)可溶性糖含量2.57%~5.6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14%~5.40%,粗脂肪含量29.59%~43.72%,矿质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PMgCaSNaFe,苦杏仁苷含量200.88~40 947.09μg·g~(-1),总氨基酸含量65.09~130.75 mg·g~(-1)。3)通过扁桃品质综合评价,其中S6、S10、S5的综合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幼果期氯吡脲浸果对‘贵长’猕猴桃质量安全的影响,本研究于‘贵长’猕猴桃花后25 d进行3种浓度(5、10和20 mg/L)的氯吡脲浸果处理,果实成熟采摘后进行货架期试验和相关品质指标及氯吡脲残留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比对照组单果重提高了35.4%~42.1%、果实纵径增大了6.9%~13.6%、果实横径增大了9.0%~14.5%、单果重/果实纵径提高了16.5%~24.4%、单果重/果实横径提高了18.6%~27.5%,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果形指数和果实形状无明显差异;处理组比对照组果实硬度小、后熟变软快,而且处理浓度越高,后熟变软越快,至货架期试验的第12 d,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已后熟变软,达到可食用状态;果实后熟变软后,处理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较对照组高,而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果实成熟采摘时,各处理组均有氯吡脲残留检出,但不超标,且主要残留于果皮中;综合考虑使用效果、品质影响、残留水平等因素,‘贵长’猕猴桃氯吡脲处理浓度以10 mg/L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生产中氯吡脲科学使用和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收获时期及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和后熟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泰花5号花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株晾干法、鲜摘晾干法、鲜摘催干法3种方法对3个时期收获的花生进行后熟干燥品质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收获期中,在株晾干法花生百果质量、百仁质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该后熟干燥方法的增重作用随收获期提前而更明显(P0.05);但在相同后熟干燥方法中,提前2周收获的干燥荚果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均显著低于前1周和原定收期收获的花生荚果(P0.05)。自然晾晒干燥期间,在株晾干花生果壳、果仁含水率均高于同期鲜摘晾干果壳、果仁含水率,两种晾干方式含水率差异在初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相当的最终含水率。鲜摘晾干和鲜摘催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在株晾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3%、2%左右;而收获期越早,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越低。在果仁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上,鲜摘晾干、在株晾干果仁与新鲜果仁未见差异(P0.05),但机械催干果仁显著低于新鲜果仁(P0.05)。在果仁氨基酸组成方面,经3种不同后熟干燥方法后,8种主要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含量均呈现在株晾干含量最高、鲜摘晾干其次、机械催干最低的差异(P0.05)。在株晾干花生果柄横断面显微结构观察表明,果柄在干燥初期仍保留对水分、养分等物质输导、贮藏的空间通道,为荚果的物质代谢和积累提供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宜澳洲坚果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比,提高育苗质量和效率。将不同基质和表土按一定体积比混合组成不同基质配比进行容器育苗,以表土为对照(CK),分析不同基质配比对澳洲坚果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A1~A5处理对土壤的容重、植株总干物质含量、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对总孔隙度和EC值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A1~A5处理均有效促进澳洲坚果幼苗的生长,其中A3处理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EC值均符合理想基质的要求,植株总干物质含量、株高及地径均最大。因此,A3处理为培育澳洲坚果幼苗的最佳基质配比,即V(国产基质):V(表土)=3∶1。  相似文献   

18.
澳洲坚果热风干燥过程中果壳收缩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建欢  杨薇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1):268-273
该文以澳洲坚果为对象,研究了热风干燥过程中果壳的收缩特性。利用试验方法获得了果壳在不同含水率、不同方向下的收缩曲线、线应变和湿线膨胀系数。并推导了果壳内部各单元层边界的收缩方程,通过收缩方程计算出任一含水率、任一单元层的外径和收缩量。结果显示:果壳的收缩在宽度向、种脐向、水平向存在差异,线应变为宽度向最小,其次为种脐向,水平向最大,且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呈非线性增长趋势。计算数据还表明:果壳收缩量由内至外逐渐增大,收缩不均匀;且收缩量随含水率的降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由收缩方程计算出最外单元层的外径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最大误差为5.83%,证明收缩方程的预测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澳洲坚果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蓝靛果忍冬优良个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树法初选出蓝靛果忍冬优树800株,对每株优树进行了GPS定位和就地保存。对初选优树进行复选,以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出大果型优良个体6个。  相似文献   

20.
通过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不同时期配施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对蜜橘和脐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分别以8年果龄的南丰蜜橘和6年果龄的纽荷尔脐橙为试验材料,设CK(不施硝化抑制剂)、BF+En(萌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SF+En(稳果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和BF+SF+En(萌芽肥与稳果肥均配施硝化抑制剂)4个处理,并分析了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其产量、单果重、品质、SPAD、生理落果率、春梢与秋梢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时期配施硝化抑制剂均有增加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产量的趋势,其中,南丰蜜橘SF+En和BF+SF+En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7.1%、23.1%,纽荷尔脐橙仅BF+SF+En产量显著提高19.7%。配施硝化抑制剂有增加南丰蜜橘维生素C含量和降低其总酸含量的趋势,其中SF+En和BF+SF+En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32.7%和33.3%,BF+En、SF+En总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5%、12.7%。纽荷尔脐橙SF+En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5.1%,总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BF+SF+En单果重、果皮厚度、横径和纵径分别显著增加20.3%、14.9%、8.5%和7.6%。BF+SF+En显著提高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春梢与秋梢数量,其中BF+SF+En春梢数量分别显著增加32.9%、42.4%,而秋梢数量分别显著增加15.1%、24.9%。综上所述,萌芽肥与稳果肥均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促进南丰蜜橘和纽荷尔脐橙新梢生长和产量提升效果最佳,且显著增加了南丰蜜橘维生素C含量和纽荷尔脐橙单果重、果皮厚度、横径与纵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