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6,(11):13-13
园土消毒 大棚蔬菜由于连作次数多,一般病害较为严重,要杀灭靠土壤传播病害的病菌,降低发病率,可在每平方米床土注入3—5克多菌灵或300克溴化甲醇灭菌。  相似文献   

2.
1,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病田扩大是病害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东北是玉米丝黑穗病适发区,玉米作为主栽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法轮作换茬导致土壤中病菌的自然积累和病田的扩大。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直接将病株上充满病菌的果穗随意留在田间,致使病菌大量散落在土壤中。正是由于多年发病后的大量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为病害的大爆发刨造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土传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而引起的病害。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主要有蔬菜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茄科青枯病、黄萎病、苗期的立枯、猝倒病等。保护地蔬菜栽培,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轮作倒茬困难,连作周期长,加上保护地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有利于各种病害的发生、传播,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一、病害发生的特点 1、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其病菌可随病残体、病块茎在土壤中或贮藏的种芋中越冬,田间的病菌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或昆虫传病。病菌通过各种伤口、耕作中造成的机械伤口侵入植株。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软腐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直到9月上、中旬病害才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5.
一、土传病害的特点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土传病害病原菌一般是通过土壤、肥料、灌溉水或流水传播,土传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不易消除。保护地内温度适宜,病菌可安全越冬,周年发生,不利于土传病害的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6.
胡峰 《现代种业》2009,(2):29-30
一、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原因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大量未经处理的小麦病残体直接混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迅速增加,分布更加均匀,非常有利于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黑粉病、线虫病等病菌的传播蔓延,使土传病害由点到片,由零星发生到普遍重发生。  相似文献   

7.
顾言荣 《河北农业》2005,(10):23-24
土传病害是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障碍,严重制约着蔬菜保护地的发展。所谓土传病害是指由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蔬菜保护地中常见的土壤传染病主要有:番茄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褐色根腐病、猝倒病、溃疡病、黄瓜蔓枯病、疫病、茄子枯萎病、黄萎病、辣椒青枯病、芹菜软腐病、莴苣菌核病等。辣椒立枯病、炭疽病、锈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叶霉病、晚疫病也主要是由土壤或土壤中的植株病残体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1姜腐烂病传播途径姜腐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主要在根茎和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2年以上。病菌多从茎基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①土壤传播。发病的姜田因病株残体遗落在地里,致使土壤带菌。如果重茬连作,往往引起发病。所以,带菌土壤也是姜腐烂病的重  相似文献   

9.
蔬菜生产中的一类重要病害就是土传病害,而土传病害发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的连作。温室大棚的生产中,土地与外界的相对隔绝以及土地生产周期长等引发的"连作障碍"现象是最为突出的。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增加、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的增加及土传病害急剧增长致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蔬菜减产甚至绝收。轮作倒茬是解决土传病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土传病害防治现状 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土传病害的防治现状 (1)抗病品种和抗病砧根的应用 抗病品种的使用可降低土传病害的暴发,在蔬菜栽培中可用抗病砧木来防治土传病害。在大田作物栽培中,抗小麦土传病毒病、立枯病、条斑病和伏革茵效枯病的品种己经使用。另外,对赤豆褐茎腐病、晚疫病、大豆茎枯病,对马铃薯晚疫病也在病菌生理小种和抗病品种方面正在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于文奇 《新农业》2005,(2):40-41
近年来,重茬迎茬种值较普遍.使士传性病菌积累并生长繁殖,造成蔬菜。草莓、花卉等作物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导致减产减质甚至绝收。使用澳甲烷熏蒸土壤防治土传病害,在世界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使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土壤熏蒸消毒剂。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过程中由于施肥不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中含有大量病菌,土传病害连年增加,严重影响着蔬菜的品质和产量。因此,研究分析日光温室蔬菜土传病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日光温室蔬菜土传病害的类型、发病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清园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后,成为下茬蔬菜的侵染源。因此,菜农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害防治,直接减少病菌基数,并且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对易感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2.深耕深耕能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每茬收获后深耕40厘米,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大棚蔬菜病害发生的概率,研究分析病害发生特点及治理对策。通过明确大棚蔬菜病害发生的季节性淡化、喜温病菌和害虫占比高、越冬病虫与小型病虫危害愈发严重、土传病害问题严重等特点,从选择抗病蔬菜品种、培育无病虫健康蔬菜幼苗、诱杀害虫、物理防治联合生物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一种全新的治理对策。通过分析治理效果得出,新的治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有效控制病菌菌落数量,为大棚蔬菜种植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同时,抑制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后成为下茬蔬菜的浸染源。因此,菜农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害防治,直接减少病源基数,并在每茬蔬菜收获启,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对易感染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  相似文献   

16.
<正>蔬菜苗期病害较多,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炭疽病及沤根等,严重发生时造成缺苗,影响当季生产,在生产中抓好苗期病害的防治,是确保当季蔬菜生产的重要措施。1、猝倒病主要危害瓜类和辣椒、茄子、莴苣等蔬菜幼苗,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苗期发病,幼茎多在近地表处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发展绕茎,逐渐湿软缩成线状,表皮脱落,使幼苗依然青绿而折倒,故称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而干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状菌丝体。猝倒病主要由瓜果腐霉真菌侵染所致。病菌的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  相似文献   

17.
Homma  Y  夏正俊 《世界农业》1993,(5):30-31
在日本,农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传病害的发性。有关大田作物的生产,例如在主要产区缩短轮作期限或连作,推广温室大棚栽培,水改旱等可导致土传病害的传播、频繁流行和新的土传病害发生。对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多年生作物进行受害调查,总的看来,因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为线虫病害。  相似文献   

18.
<正> 1 清园。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附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浸染源。因此菜农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害防治,直接减少病源基数,并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对易感染根系病害的蔬菜还要清除残根。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病虫害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病虫害繁殖的主要场所。许多病菌、虫卵和害虫,都在土壤中生存或越冬,而且土壤中还常存有杂草种子。因此。不论是苗床用土、盆花用土、露天苗圃地、农田还是温室大棚等设施土壤,使用前都应彻底消毒。近些年来,随着瓜果、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等具有经济价值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设施农业高密度栽培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一种作物.这些均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这类病害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造成严重减产或降低产昂质量,甚至造成绝收。所以土壤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生态恶化,是土传病害和线虫为害猖獗的根本原因。蔬菜土传病害是由土传病菌引起的,是分布广、危害重、较难防治的植物病害之一。土传病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瓜类、茄果、豆类的立枯病、枯萎病、猝倒病、菌核病、炭疽病、根腐病等。这些病害一旦发生,就会引起蔬菜大幅减产,甚至是绝收,严重影响蔬菜的数量和质量,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随着大众对蔬菜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大棚、温室栽培方式活跃在蔬菜种植前端。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类似棚菜的栽培模式,也带来了不少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