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几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和吐伦球坚蚧毒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不同类型杀虫剂的毒力进行了测定,为绣线菊蚜和吐伦球坚蚧在新疆的化学防治及抗药性治理(IRM)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几种杀虫剂对绣线菊蚜和吐伦球坚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48h后对绣线菊蚜毒力较高的药剂:蚧虫毒(啶虫脒)毒力最高,LC50为0.229mg/L;全能烯啶·吡蚜酮和敌杀死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0.413mg/L和0.435mg/L;强势吡虫啉·噻嗪酮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为0.972mg/L。对吐伦球坚蚧毒力较高的药剂为螺虫乙酯,LC 50仅为0.905 mg/L;其次是蚧虫毒(啶虫脒)和强势吡虫啉·噻嗪酮杀虫剂,L50分别为1.005mg/L和1.173mg/L。  相似文献   

2.
以桃蚜为研究对象,对春季和秋季大白菜上桃蚜的种群动态进行田间调查,通过COMBO POTTER型喷雾塔进行喷雾处理,测定了9种不同农药对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桃蚜春季种群密度低于秋季;春季5月底桃蚜种群消失,秋季桃蚜10月底消失;施药24h后,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桃蚜毒力最高,其LC50为1.07110mg/L;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5%毒死蜱乳油和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其LC50分别为1.17656、1.22235、1.30093mg/L;防效较差的为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LC50为4.85809mg/L。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虫剂对梨绣线菊蚜和中国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不同类型主要杀虫剂,分别对采自辽宁省海城市司什县镇的梨绣线菊蚜和中国梨木虱若虫进行生物测定,评价其药效。结果表明,各杀虫剂对梨绣线菊蚜的LC50值,苦参碱为1.14 mg/kg,阿维菌素为4.25 mg/kg,啶虫脒为9.50 mg/kg,吡虫啉为57.05 mg/kg;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LC50值,苦参碱为3.24 mg/kg,阿维菌素为8.59 mg/kg,阿立卡为23.84 mg/kg,吡虫啉为75.36 mg/kg。说明,对梨绣线菊蚜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阿维菌素>阿立卡(10.6%高效氯氟氰菊酯+14.1%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吡虫啉。  相似文献   

4.
啶虫脒及吡虫啉对瓜蚜室内生物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蚜(棉蚜)的寄主广泛,常常对瓜类、棉花、烟草等蔬菜和经济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温室的瓜类上瓜蚜可常年繁殖危害,以成虫和若虫取食瓜类嫩叶及生长点,使叶片及生长点卷缩,老叶受害后变黄.化学防治瓜蚜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对瓜蚜种群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药液浸渍法测定了啶虫脒和吡虫啉对瓜蚜的毒性,结果表明:在10~80mg/kg浓度下吡虫啉的防效54.20%~89.04%,高于啶虫脒35.45%~87.34%;用药24 h后吡虫啉对瓜蚜致死中浓度LC50为9.674mg/L、啶虫脒LC50为14.0685mg/L,吡虫啉对瓜蚜的毒性是啶虫脒的1.45倍.  相似文献   

5.
以豆蚜为供试虫源,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对豆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豆蚜对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极高的抗性,当测试浓度达1 000 mg/L时,24 h校正死亡率仅为30.36%,对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8.1609 mg/L.6种药剂对豆蚜的毒杀效果依次为:95%高效氯氰菊酯>95%毒死蜱>98%啶虫脒>94%阿维菌素>96%吡虫啉>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外,其余5种药剂均对豆蚜具有非常好的防效,施药后3、7d的防效均达99%以上.除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外,目前使用的多数药剂对豆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棕榈蓟马2龄若虫和南方小花蝽为试材,采用浸叶法,研究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的毒力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棕榈蓟马2龄若虫处理24h后的LC50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1.500 3mg/L)阿维菌素(1.628 5mg/L)鱼藤酮(39.060 7 mg/L)吡虫啉(72.798 1 mg/L)苦皮藤素(215.200 3 mg/L)苦参碱(3 915.556 0mg/L)。天敌南方小花蝽对6种药剂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20.940 2mg/L)多杀菌素(43.863 4mg/L)吡虫啉(62.717 4mg/L)鱼藤酮(806.230 5mg/L)苦皮藤素(3 181.79mg/L)苦参碱(12 532.7mg/L)。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喷雾法.以10%吡虫啉做对照,分别测定2种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对小十三星瓢虫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毒性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对照药剂).阿维菌素的毒力最高为LG50 3.71807 mg/L是对照药剂的3.96倍,其次苦参碱LG50 4.18463 mg/L是对照药剂的3.52倍,说明生物农药对小十三星瓢虫比较敏感,生物农药毒力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新烟碱类)的毒力.  相似文献   

8.
以香蕉球茎象甲为试虫,采用浸香蕉球茎接虫法和点滴法,研究了6种药剂对其成虫的毒力和室内药效。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毒力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敌百虫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24h的LC50值分别为22.847 2、45.460 1、110.695 7、158.669 7、192.486 1、218.659 3mg/L;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药后14d,除敌百虫外,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对香蕉球茎象甲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异丙威的速效性好,而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药效持续期长。高效氯氟氰菊酯、异丙威、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均可作为田间防治香蕉球茎象甲的潜力药剂。  相似文献   

9.
以小菜蛾为研究对象,采用浸叶法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哈尔滨地区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活性。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的毒力最高,LC50仅为0.99mg/L,高效氯氰菊酯的毒力最低,LC50达到50.08mg/L,6种药剂对小菜蛾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丁酯脲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故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哈尔滨地区小菜蛾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或延缓烟粉虱抗药性的发生,采用室内琼脂保湿浸叶法,比较了6种杀虫剂对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旨在筛选出适合太原地区使用的杀虫剂。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烟粉虱成虫的毒力最强,其LC_(50)值为2.28 mg/L;其次是啶虫脒毒力,LC_(50)值为4.31 mg/L;联苯菊酯、毒死蜱、吡虫啉对烟粉虱成虫毒力相对较差,其LC_(50)值分别为93.5 mg/L、189.46 mg/L和211.75 mg/L;灭多威的毒力最低,LC_(50)值为1048.84 mg/L。在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对联苯菊酯、毒死蜱、吡虫啉以及灭多威4种杀虫剂不敏感,不能用来有效防治烟粉虱成虫;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以作为太原地区烟粉虱成虫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桃蚜(Myzus persicae)对啶虫脒、吡虫啉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生测法,测定山东省桃蚜5个田间种群(寿光、济南、泰安、烟台、临沂)对啶虫脒、吡虫啉两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除烟台种群对吡虫啉尚处于敏感状态,山东省供试其他地区的桃蚜种群均对啶虫脒、吡虫啉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性。相对于敏感种群,泰安种群对啶虫脒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451.2641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23.63;临沂种群对吡虫啉的抗药性最高,LC50为317.9446mg·L-1,相对抗性倍数为14.40;5个供试桃蚜田间种群对两种杀虫剂均未表现出高等及以上水平的抗药性。在实际防治桃蚜时,应注意与其他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2.
6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毒力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浸叶法测试了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埃玛菌素、丁醚脲、阿维菌素、氟虫腈6种药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24h,埃玛菌素的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C50值分别为22.21mg/L和996.17mg/L:处理后48h,埃玛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如值分别为13.08mg/L,13.90mg/L和244.57mg/L:处理后72h,氯虫苯甲酰胺和埃玛菌素毒力最高,丁醚脲的毒力最小,其LC50值分别为4.77mg/L.8.59mg/L和135.94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叶片浸渍法,利用4种杀虫剂对稠李巢蛾的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以期筛选高效、低毒的有效药剂,指导在扶芳藤上的稠李巢蛾的防治。结果表明:药剂处理24和48h后的室内毒力结果基本相同,稠李巢蛾幼虫对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1.8%阿维菌素乳油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氯40%毒死蜱乳油0.3%印楝素乳油,其对稠李巢蛾3龄幼虫24和48h的LC50分别为1.96、7.18、12.53、276.46mg/L和1.19、1.03、6.30、184.40mg/L。建议在生产上采用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稠李巢蛾。  相似文献   

14.
以耧斗菜为研究材料,以桃蚜为供试昆虫,采用浸虫法测定了桃蚜经不同生育期、不同浓度的耧斗菜全株乙醇粗提液处理后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采用R语言分析了显著性差异并计算了毒力回归方程,研究了耧斗菜乙醇粗提液对桃蚜的室内触杀活性,以期为耧斗菜作为植物源杀虫剂新来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耧斗菜全生育期的乙醇粗提液对桃蚜均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在相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花期的杀虫活性最高,显著高于结实期和苗期;48 h毒力回归方程为y=1.57+2.22x,R2=0.87,LC50=35.1 mg·mL-1,72 h毒力回归方程为y=1.5+2.53x,R2=0.9,LC50=24.2 mg·mL-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 ,评价了阿维菌素与吡虫啉的混配制剂 1.4 5 %捕快可湿性粉剂对几种蔬菜害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 ,捕快在室内对小菜蛾、桃蚜、瓜蚜、红蜘蛛和棕榈蓟马有优良的杀虫活性 ,与 0 .6 %海正灭虫灵 (阿维菌素 )乳油相当 ,但明显优于 10 %一遍净 (吡虫啉 )可湿性粉剂 ;在田间对小菜蛾和棕榈蓟马亦具有优良的防效。捕快是一种防治蔬菜害虫较理想的新型农药  相似文献   

16.
吡虫啉对温室白粉虱的毒力及其田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吡虫啉(康福多)浓可溶剂对温室白粉虱的毒力及其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00~5000倍稀释液,药后1、3、7、15天的校正防效为75.6%~96.5%,明显优于20%灭扫利乳油2000倍稀释液。康福多对温室白粉虱的室内毒力也显著高于灭扫利,其LC50值仅为后者的0.01倍  相似文献   

17.
几种生化物质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青 《园艺学报》2002,29(6):533-536
 选用抗感程度较稳定的12 个辣椒品种, 于4~ 6 叶期对其叶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可溶性糖、游离脯胺酸、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 抗蚜品种较感蚜品种叶组织中含有较低的游离氨基酸、氮、脯胺酸和维生素C, 较多的可溶性糖和较高的糖/ 氮比, 后者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脯胺酸和维生素C 含量分别为前者的1. 1~ 2. 9 倍、1. 0~ 1. 7 倍、1. 4~ 2. 9 倍和1. 2~ 2. 6 倍, 前者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糖/ 氮比分别为后者的1. 1~ 1. 3 倍和1. 3~ 2. 0 倍。上述结果在高抗和高感品种间差异尤为显著, 说明辣椒品种叶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总氮量、可溶性糖、游离脯胺酸、维生素C 及糖/ 氮比与辣椒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寄主转换方法研究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几种蚜虫优势种对菜豆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桃蚜、瓜蚜(棉蚜)和菊姬长管蚜转接到露地菜豆 的花、嫩尖、嫩叶等部位上仅能存活6~8 d,不能在菜豆上建立种群。室内寄主转换试验表明,取食菜豆嫩荚的蚜虫存活率明显低于取食茎部嫩尖的 蚜虫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以柑橘木虱为靶标,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比较研究了多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与若虫的毒力和田间药效差异,以期为杀灭柑橘木虱、防控柑橘黄龙病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测试杀虫剂对柑橘木虱若虫的LC50均高于对成虫的LC50,其中55%氯氰菊酯·毒死蜱EC对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的LC50差别最大,其对成虫的LC50是对若虫的1.46倍,差别最小的20%丁硫克百威EC对成虫的LC50是对若虫毒力的1.15倍;喷药温州蜜柑9d,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若虫平均高7.29%,4.5%高效氯氰菊酯EC、55%氯氰菊酯·毒死蜱EC、20%噻虫胺SC和10%吡虫啉SP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若虫的防治效果;将嫩梢芽尖剪掉后喷施杀虫剂9d,6种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比若虫平均仅高1.99%,测试杀虫剂对柑橘木虱成虫与若虫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说明未充分展开的新叶为柑橘木虱虫卵和低龄若虫提供了保护,使其避免接触喷施的农药,降低了杀虫剂对柑橘木虱若虫的防治效果。建议对柑橘新梢加重喷施杀虫剂,使用复剂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虫剂杀灭柑橘木虱若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