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宁夏华北落叶松优树资源,2006年开展了宁夏主要造林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对宁夏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进行了优树选择,采用优势木法或小样地法选出华北落叶松优树36株。文章介绍了优树调查具体方法和优树的生长状况及优良性状,对优树的综合性状及发展潜力进行初步评价,并就优树资源的保存、表型测定及开发利用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毛梾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毛梾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初步选出候选优树45 株。以选择油用毛梾为目 标,根据毛梾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了受年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性状作为选优性状,包括单序果数、结果枝率、果实 百粒干质量、果实含油率、种子百粒质量、冠高比、冠形指数、果实成熟一致性和抗病虫害能力9 个性状。利用这些 性状的均值、标准差和极差建立毛梾优树综合评分法,从候选优树中选出毛梾优树21 株。建立的综合评分法为毛 梾优树选择提供了科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选优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优树选择是优良单株的选择,比混合集团选择更为精确可靠,是林木选种中较有前途的一种方法.1981年经省优树复选鉴定,确定省级第一批优树共48株.其中:毛白杨8株,兰考桐5株,毛泡桐1株,白榆13株,刺槐16株,国槐1株,楸树一株,油松3株.这批优树是我省林业建设中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很好的保护利用.使之在林业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就优树选择技术方法简介如下:一、什么是优树优树在国外叫"精英树"加号树",它是指相同的树种(类型),在相同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目标决策和集对分析原理,对优势木对比树法初选的26株优树预选树进行综合指数计算和比较.复选出一级优树2株,二级优树7株,三级优树14株,可供近期无性繁殖利用.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营建的12年生光皮桦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以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优树选择技术的研究。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以抗逆性、干形、饱满度、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确定了12年生光皮桦优树的选择标准。结果表明,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应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29%、12.3%、98%,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应大于9。在优树选择时,应注意材性与抗逆性等质量性状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白芨滩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及周边沙冬青人工种植区域实地踏查,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沙冬青优树的筛选工作。结果表明,可初步筛选出沙冬青优树B、优树C和优树E等3株优树,并结合优树A和优树D群落优势木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了优势木A3和优势木D32个备选优树。筛选出的沙冬青优株适应性强、生长量高、观赏性好、结实量多。  相似文献   

7.
黄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5):954-959,975
优树选择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福建省高油脂乌桕优良单株的优择及苗期试验,结果显示:对福建省305株候选优树进行测产评定,第一年初选出114株产量达标的优树,第二年初选出产量达标的优树有26株,综合产果量及含油率两个性状指标,共有12棵优良单株入选;对114株初选优树进行一年生苗木子代测定,共11棵优树家系入选,利用综合选择指数对亲代优树进行分类,可将入选的12棵优树分成4大类.  相似文献   

8.
为给贵州油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2010—2012年从贵州决选出的36株3年桐优良种源为备选优树,以油桐产量为目标,根据油桐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性状相对稳定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冠幅平方产量、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和出仁率、含油率8个性状作为评分指标,取其均值和标准差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并对36株优树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36株优树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依照参选优树得分平均数进行单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确定显著低于平均分数的上限值为41.61,将大于该值的参试优树定为最终优树,共22株,分值由高到低的优树是34号、24号、1号、10号、27号、28号、32号、33号、2号、21号、36号、20号、22号、23号、29号、35号、30号、8号、19号、31号、4号和26号。  相似文献   

9.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在滇西南地区9个县的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优树60株,优势木300株。经配对t检验法分析,确定西南桦天然次生林中的优树选择标准为:树高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高的16%,胸径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5%,材积应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材积的80%,利用此标准,对初选的6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选择出Ⅰ级优树21株,入选率35%,Ⅱ级优树13株,入选率21.7%。  相似文献   

10.
阔叶树雌雄异株树种优树选择方法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阔叶树雌雄异株树种进行优树选择调查过程中,首次发现树龄约15年后雄株生长量大于雌株生长量的生长规律。以此为依据,总结出了在同一林分中雄株和雄株对比,雌株和雌株对比选择优树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杨和灰叶胡杨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表明,一年生根由周皮,次生维管组织和根中央的初生木质部组成,具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包括发达的本质部导管.一年生胡杨茎由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一年生灰叶胡杨茎表皮具表皮毛和角质层,表皮下有一层粘液细胞.两种植物的叶为等面叶.具下皮层、发达的栅栏组织、叶脉系统和机械组织.根、茎和叶中具大量粘液细胞.灰叶胡杨根、茎、叶早生结构特征与胡杨相比较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对伊犁地区筛选的4个银×新杨无性系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新杨4个无性系的高生长要早于胸径生长,生长中后期单株之间差异明显;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与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几乎同步出现,胸径亦如此,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4~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在第6~7年时相交。从18a生的4个无性系生长过程来看,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第O~6年为幼树期,树高、胸径生长比较快。第7~14年为速生期,树高、胸径生长急速上升。第15~18年为近熟期。银×新杨材积的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左右时相交,达到数量成熟,此时可进行轮伐。  相似文献   

13.
杨谦  王雁  赵天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94-6295
报道了河南杨属白杨组植物分布新记录,比《河南植物志》(第一册)中记载的该属白杨组植物多5种和15变型。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俄罗斯杨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防护林胡杨和俄罗斯杨为试材,探讨不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合特性.[方法]试验设置2种不同灌水量处理(50 m3/(667 m2·次)(处理一)和100 m3/(667 m2·次)(处理二)),对胡杨和俄罗斯杨进行光合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胡杨和俄罗斯杨的Pn、WUE、Gs日变化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在12:00时胡杨的Pn略微降低,Ci日变化呈近V字型曲线;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胡杨的Pn、WUE、Gs、Tr、Ci均高于俄罗斯杨;比较不同水分处理下Ci - Pn、Ci - WUE、Ci - Gs、Ci - Tr光合曲线可知,胡杨、俄罗斯杨Pn、WUE随Ci的增加而增大,Gs和Tr值随Ci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水分处理下,处理二两树种的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高于处理一;处理二两树种的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低于处理一;同一水分处理下胡杨能高效利用水分,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是抗旱能力较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造林的优良杨树无性系。【方法】以银白杨×新疆杨杂交的8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在新疆北屯、玛纳斯和伊犁实验区进行区组设计,监测每年的胸径、树高,对生长指标进行分析。【结果】8个无性系在三个试验区间的生长差异明显,8个无性系的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径生长量,且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个无性系材积增加量在三个试验区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北屯试验区108无性系的材积增加最大,为0.774 4 m3,527和184无性系次之,分别为0.725 5和0.667 7m3;玛纳斯试验区内536、108和389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分别为0.271 0、0.243 2和0.183 0 m3;伊犁试验区内8个无性系的材积增长量为0.269 5~0.336 6 m3,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单一的生长表现上,108、184、527、536无性系的高径生长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中,108无性系表现突出,是可以进行推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小黑杨种子的萌发机制,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小黑杨种子的高丰度mRNA、特异mRNA及优势mRNA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黑杨种子中共有高丰度mRNA 30个和特异及优势mRNA 1 840个(特异mRNA438个和优势mRNA 1 402个)。其主要参与RNA转运、蛋白质合成与加工、ATP合成、己糖合成、高尔基体转运以及转录调控等相关过程,且在种子萌发早期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和田河流域设置胡杨、灰叶胡杨样地14块,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对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和田河流域胡杨、灰叶胡杨的种群结构均呈纺锤形,以Ⅲ一Ⅵ径级的植株数量最多,幼苗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趋势;(2)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lI型,但灰叶胡杨种群死亡率曲线呈双峰型,胡杨种群随径级增加呈递增趋势。(3)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胡杨、灰叶胡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I一Ⅵ龄级呈聚集分布,Ⅶ一Ⅷ龄级呈均匀分布。(4)在不同尺度上,胡杨、灰叶胡杨种群均呈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在1S~6S尺度上胡杨种群大于灰叶胡杨种群,而在9S-25S尺度上,胡杨种群小于灰叶胡杨种群。  相似文献   

18.
农田防护林是南疆三大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南疆防护林体系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防护效果,本研究以引种到南疆喀什地区的吴屯杨和新疆乡土树种新疆杨为研究材料,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两种杨树的树高、胸径、保存率和累积生长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样地中,吴屯杨的平均胸径值均高于新疆杨,两种杨树的平均树高值无显著差异。造林三年内两种杨树的树高累积生长量上升速度较快,栽植两年后,吴屯杨的胸径累积生长量高于新疆杨。在含盐量高达0.76%的伽师县,吴屯杨的保存率仍达到37.37%,高于新疆杨,说明吴屯杨的耐盐能力比新疆杨强,且吴屯杨的生长状况优于新疆杨。本研究为吴屯杨在南疆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染色体次级联会与杨属的起源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毛白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染色体次级联会现象,这表明毛白杨乃致整个杨属为古多倍体起源,推断其染色体原始基数为X=8或更少。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常规的CTAB法进行了改良,得到了适合于胡杨、灰叶胡杨硅胶干燥的叶片DNA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DNA提取过程中防止褐化是获得高质量DNA的关键步骤,液氮研磨叶片时加入PVP干粉、抗坏血酸、β-巯基乙醇三种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止其褐化.此方法获得的总DNA经PCR检测完全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