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地景观是天、地、人、神、物相互交融的景观,对古镇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武功古镇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黄土高原上的视角分析,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软质绿化生态和硬质人文景观两方面构筑古镇大地景观,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大地景观规划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木川古镇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建筑等旅游资源,其景观特征主要体现在理想的居住环境,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传奇人物魏辅唐影响下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应保护好古镇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协调好古建筑的利用与保护,全景式展示传奇人物的一生。通过丰富景观内涵,提升游客体验价值,使青木川古镇旅游、生态、经济三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从驳岸的生态设计、水体的生态处理、生物群落的构建等方面提出了靖港古镇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的建议,旨在提高靖港古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4.
束河古镇是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景观形态是束河人文历史延续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该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历史沿革和总体景观特征,重点围绕束河古镇的自然景观、街巷、建筑、节点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具有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民族精神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在旅游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古镇景观空间形态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多种因素,提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背景下,河流治理应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以河流再生促进城市更新,通过河流景观廊道建设,链接、凝聚城市发展,提前管控城市生态空间,优化两岸产业格局,拓展河流景观廊道社会功能,恢复滨河区域自然与人文活力,是当前开放性空间规划的热点之一。杭埠河是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主体,是连接三河镇和巢湖的重要河流。目前河流水污染严重,湿地文化和滨水游憩空间缺失,河流景观廊道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和社会生态效益。本文以链接功能为导向,提出增强河流生态稳定性、营造异质性景观和建设多样性文化等措施,恢复杭埠河景观廊道的生态功能和文化活力,以期在保护河流湿地生态健康的基础上,将三河古镇5A级旅游景区有效链接到巢湖风景区,有力推动三河古镇、三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巢湖风景区旅游业的协调联动发展,并唤醒人们保护河流、管理河流、利用河流和亲近河流的行动意识。  相似文献   

7.
周维  颜兵文  余韵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73-2074,2084
以靖港古镇规划建设为例,探讨靖港古镇恢复重建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并扩大论述我国其他古镇的恢复重建和规划建设。首先从古镇建设的前提和价值,国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结合国内外一些古镇开发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来进行综合评述。对我国古镇恢复重建和规划建设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对于这些不足的改进措施。结合当代现实,以点及面,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对于靖港古镇乃至我国其他古镇重建与规划的意见及提议。  相似文献   

8.
河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当地生态格局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在对基于地域特征的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下,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闽南古镇——岵山镇金溪河景观设计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现状资源,立足古镇独特的地域特征,剖析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丰富多彩的闽南传统文化渗透到现代滨水景观中,让金溪河景观的设计充分继承闽南的历史文化元素,并结合现代的景观设计手法以新的姿态展现和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黑井古镇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小镇,但它曾经是云南最重要的产盐地。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和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黑井古镇的建筑景观是黑井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黑井古镇的民居、寺庙、牌坊、盐井、桥梁等建筑景观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黑井建筑景观具有布局依山就势、用材独特、富含独特浓郁的文化内涵、多种建筑风格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谦  牟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46-247,250
分析了川西平原区独具历史、人文特色的平乐古镇的景观格局元素:自然元素、人造元素和文化元素。按照景观元素类型和表现形式、时间序列以及可复制与不可复制性3种方式分别对景观元素进行分类,深入探讨了景观元素和人文思想因素对平乐古镇景观格局的消失与延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璐  胡希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94-1398
在阐述古镇水文化及古镇水景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靖港古镇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靖港古镇水景营造的主题——“水之兴、水之殇、水之暮”,并从古镇水景的整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两个层面对靖港古镇水景进行概念设计,以期为靖港古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川西典型古镇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的现场调研,从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居住文化等方面,简要剖析了黄龙溪古镇的风水朝向、民居特色、客家建筑和干栏文化,强调了古代风水学上"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以及"四砂神"(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绝妙格局,展现了黄龙溪古镇朴实飘逸的建筑风格,"七街九镇"的建筑布局,飞檐翘角、鳞次栉比的民居韵律。对川西古镇建筑景观的研究和当今景观建筑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雯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7-21879
黑井古镇在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及精神文化。基于黑井古镇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黑井古镇自然景观、总体格局、人工建筑的总体景观特征,同时揭示出黑井古镇"千年盐都"的历史地位。从黑井古镇的自然环境空间,人工建筑(包括街巷、建筑、节点)空间,精神文化空间3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这将对认识黑井古镇,研究明清时期商业重镇的建设及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漫画     
<正>"雷同"古镇满怀兴致,准备领略古镇之美、体验古镇文化,却发现不少古镇"长得差不多"……在旅游市场上,一些古镇缺乏特色的现象,引发游客热议。专家认为,发展古镇旅游,不能只注重外部景观建设,还得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这正是:游人纷至拥画桥,石径木屋岁月遥。访古何期遇"仿古",千镇一面特色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双桥古镇进行实地考察,从道路布局、植物应用、建筑营造、山水骨架、文化风俗等五个方面对其景观特色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双桥古镇在选址、建造、使用中都体现了前人的高超智慧;在把握历史机遇、利用自然条件、构建和谐宜居的景观空间上,对现代景观中塑造景观特色、构建宜居城市、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平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8-4720,4743
对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以及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调查与分析,解析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整体格局和组织形式;并从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3个角度探讨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在分析仙市古镇聚落街巷空间尺度问题时,介绍了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计算了仙市古镇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最后从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仙市古镇聚落街道景观构成法则.由此可知,仙市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以网络游记为数据来源,通过ROST CM6软件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游客乡愁感知较高的古镇景观元素,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纳,构建出古镇乡愁景观元素体系,并对该体系中的景观元素进行了乡愁感知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古镇景观乡愁元素体系可以归纳为12个类别,在这些类别中,游客对物态景观元素的乡愁感知程度明显高于非物态景观元素.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乡愁景观元素的重要性及表现性分值与乡愁感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提升.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留住乡愁”为导向的古镇景观优化策略,针对不同乡愁景观元素类别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提高游客的乡愁感知和满意度,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农耕文化终于重回公众视野,2018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也重申乡村文脉不能断。本文通过对川西平原农耕文化特征的研究,剖析黄龙溪古镇景观改造方案的内容,总结农耕文化在古镇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57-263
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决定了乡镇建设的方向亟需沿着文化基因的序列进行,区域文化基因的独特核心价值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导引。以青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基因"为视角,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城古镇的文化基因进行评价和分级,挖掘文化基因组成并构建再生体系架构。结果表明,第一,通过识别提取青城镇的文化基因,解析出11种文化基因——军戍文化、农耕文化、水烟文化、商贾文化、书院文化、建筑文化、水运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第二,通过解析评价青城古镇11种文化基因,评价结果显示书院文化、军戍文化、生态文化得分最高,这3种文化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发展最具影响力。第三,青城古镇的快速现代化建设与扩张已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严重威胁,通过标志文化基因空间再生、优势文化基因要素植入和基础文化基因融合共生得出青城古镇的空间发展策略,拓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