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广袤的亚洲大陆东南部,生活着一种大型珍贵野生动物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扭角羚又名羚牛,英文名为"Takin",它和我们的家牛同宗同祖,在分类学上属偶蹄目(Artiodadyla)牛科(Bovidae),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
羚牛寄生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1850)通称扭角羚,是一种少见的珍贵动物。羚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云南及西藏昌都,在与我国交界的邻邦尼泊尔、不丹以及缅甸的北部也有少量分布。关于羚牛寄生虫的报导甚少。重庆动物园从四川天全县运回的羚牛,曾遭受寄生虫的危害,特别是肺线虫的侵袭严重,一九七  相似文献   

3.
正金毛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扭角羚、牛羚,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羚牛属,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体长160~220 cm,体重200~300 kg,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主要以各种草、树叶以及花蕾为食。2015年7月份,青岛动物园一头1岁龄雌性金毛羚牛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经治疗后痊愈,现将发病及治疗过程总结如下。1症状该金毛羚牛为青岛动物园自繁,饲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羚牛急性过敏性鼻炎继发化脓1例羚牛又名扭角羚,属于牛科羊亚科,分类上近于寒带羚羊,固体型粗壮如牛而得名。产于四川、青藏高原等地。性凶猛、耐粗饲,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我园按大型草食兽管理,已安家十余年并繁殖后代多只。疾病较少。成年母羚牛曾发生急性过敏...  相似文献   

5.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又名扭角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0~1993年,笔者先后饲养过7只不足3月龄的野生羚牛,其中亲自抢救成活2只,参与救护4只,引种驯养成活1只.对于引种或抢救到北京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3只野生羚牛仔兽(表1)均采用放牧结合人工哺乳进行饲养,定期进行体重、体尺测量和毛色、角形观察记录.现将有关驯养技术结果整理  相似文献   

6.
野幼羚牛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羚牛(Budoreas taxicolor Hodgson)又名扭角羚。属偶蹄目、牛科、牛羚属动物。分布于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地,是我国的高山特产动物。羚牛的吻、鼻宽大而裸露,前额向上隆起,双角扭曲奇特,在动物园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动物学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野外分布地区狭窄,数量不多,人工饲养困难,繁衍后代难度更大,至今,只有少许动物园有羚牛的饲养,繁衍成功的事例亦是少数。它被视为国家第一类保护的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7.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Hodgson——鹿网尾线虫的新宿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羚牛又名扭角羚或野牛,是生活于四川省西北山区原始草场上的一种稀有野生动物。至今国内外对其体内寄生的肺线虫还未见有报道。1979年10月,我们在重庆动物园  相似文献   

8.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羚牛生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保护着较多的羚牛(Budoreas taxicolor tibetana)。对羚牛的生活习性,寿振黄(1964),吴家炎(1966、1983),胡锦矗(1981)、邓其祥(1981),Allen(1940)和Schaller(1977)等都作过一些报道。作者于1984年8月至11月对该地的羚牛作了一些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工人日报消息:陕西小是全国珍稀濒危动物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省份之一,陕西是有六大“名旦”美誉的国宝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的故乡,全省共有陆生脊椎动物604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1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67种,羚牛就是陕西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5种野生动物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日本出口展览用羚牛的卫生要求》,我们对赠送日本的4头秦岭羚牛实施为期90天的隔离检疫,并完成了对口蹄疫、蓝舌病、牛肺疫等12种疫病实验室检疫工作,4头羚牛检疫合格,均符合日本提出的要求,于2011年1月25日由西安咸阳机场启程到日本落户。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日本出口展览用羚牛的卫生要求》,我们对赠送日本的4头秦岭羚牛实施为期90天的隔离检疫,并完成了对口蹄疫、蓝舌病、牛肺疫等12种疫病实验室检疫工作,4头羚牛检疫合格,均符合日本提出的要求,于2011年1月25日由西安咸阳机场启程到日本落户。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一些专著都称秦岭羚牛亚种栖息在秦岭海拔2200米至2800米之间。《陕西珍贵、经济兽类志》(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主编,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称秦岭羚牛:“在秦岭一般栖息于2000米以上的中、亚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本文根据1986年至1990年间安康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的Sry基因核心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F1、R1。应用PCR技术对羚牛(TAKIN)Sry基因进行扩增,结果在羚牛雄性样本扩增出1条带(230 bp),而在雌性样本未见扩增带,显示了Sry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应用这1对引物对60只未知性别的羚牛组织样本进行了性别鉴定,结果雄性14个,雌性46个。该试验为羚牛种群性别比率及其种群动态变化机制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园饲养的1只金毛羚牛(秦岭亚种),因过食精料导致严重腹泻,我们对该羚牛进行麻醉状态下的输液等治疗,并获得了成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内膜胶元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较罕见的婴幼儿疾患,野生动物患此症的,尚未见报导,而国产珍贵动物,金毛扭角羚患此症,还是首例。病例报告(限于心脏)B617扭角羚(?)5(1/2)岁体重254kg 心脏重2150g,左心室厚5.2厘米,右心室厚1.8厘米,(对照扭角羚  相似文献   

16.
刘道强 《野生动物》2012,33(1):8-10
记录了南昌动物园l雄1雌2只扭角羚的发情、交配、分娩、哺育等一系列繁殖行为,并与其栖息地野外行为习性进行了比较,为动物园在扭角羚的异地保护中制定科学的管理、营养及展出策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扭角羚的行为相比,一方面圈养扭角羚基本保持了其野生状态下的繁殖行为习性,如雌性表现出较强的母性行为。但另一方面,圈养扭角羚的群体行为比较单调、呆板,如雄性常有强制性的交配行为发生:圈养扭角羚的觅食行为受到动物园食谱的限制,在营养失衡时容易产生异食癖行为;圈养扭角羚在缺少自然隐蔽空间时,容易产生应激而引发亚健康状态,可导致雌性的繁殖失败。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8.
何华民 《野生动物》2003,24(5):31-34
被称为秦岭国家森林公园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块迷人的地方。笔有幸被邀请进入佛坪自然保护区,参加《秦岭羚牛》影片拍摄工作。区内壮美的山野、幽深的丛林、众多的野生动物令人神往。尤其是拍摄羚牛这种大型凶猛的稀有动物,更富有惊险的特色,且充满了探险的刺激。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陕西秦岭的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频繁出现下山进村攻击人的事件。本文作者通过走访事件的当事人,并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认为羚牛下山进村攻击人的事件都发生在秦岭山外的平原地带;羚牛进村攻击人的原因就是在陌生环境中的防御反应的结果,羚牛所攻击的人正是挡在羚牛进村的路上,遇到其它动物挡道,羚牛也会攻击。  相似文献   

20.
郭文利 《野生动物》2011,32(1):18-19,35
对上海动物园笼养羚牛种群20 a间的繁殖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将笼养羚牛和野生羚牛的各项繁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笼养条件下出生的雌性和雄性羚牛个体的首次成功繁殖年龄分别为4岁和5岁;笼养条件下出生的羚牛包括26只雌性和11只雄性,雌雄性比为2.36:1;羚牛的出生主要集中在1~4月,3月出生的个体最多;笼养羚牛首次繁殖年龄和幼仔出生季节与野生羚牛不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羚牛繁殖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