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人为控制温度条件下,以矮生菜豆为寄主,测定了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蔬菜斑潜蝇各虫态及整个世代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1.86)℃,有效积温为(49.88±2.16)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2±1.28)℃,有效积温为(57.84±5.42)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49±1.03)℃,有效积温为(158.32±10.21)日度;一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6±1.05)℃。有效积温为(263.48±18.35)日度。大庆地区年发生理论代数:露地自然气候可发生6~7代.节能日光温室内可发生11~12代,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在新疆乌鲁木齐和呼图壁对苜蓿叶象甲第一代自然种群发育积温、发育期预测和种群数量动态预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甲在乌鲁木齐地区全世代的发育时间87d,需≥10℃积温为1789.3 ℃·d.直方图法分析,理论发生代数乌鲁木齐为2.14-2.96代(呼图壁为2.21-3.05代),呼图壁第一代卵、2龄、3龄、4龄幼虫和蛹期的理论高峰时间符合田间实际调查结果.苜蓿叶象甲防治最佳时间为5月17日-5月30日.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发生程度与降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是鹿邑县植棉区常发性主要害虫,一年发生4~5代,危害棉花的主要是二、三、四代。棉铃虫最适生活温度为25~28℃。适宜温度下,温度越低,生长周期越长;温度越高,各代发育时间越短。由于棉铃虫受多食性的影响,它可以寄生在若干种植物上,一旦气候条件适宜,则生长发育速度加快,易导致代次增加和种群大暴发。笔者从适宜气候条件的角度研究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以期为棉铃虫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抗棉铃虫与棉蚜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利用新疆一枝蒿研制新型无公害植物杀虫药剂奠定基础.[方法]采用97;乙醇对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进行了总提,将所得粗提物对棉花重要害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与棉蚜(Aphis gossypii)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同时还使用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开展了室内、室外的驱避实验.[结果](1)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515 7与4.781 1 mL/100g;(2)新疆一枝蒿与黄花蒿粗提物对棉蚜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956与2.047 4g/100mL;(3)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室内室外趋避率分别为28.39;与80.68;.[结论]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与棉蚜的毒杀作用较好并高于黄花蒿粗提物,且新疆一枝蒿粗提物对棉铃虫有驱避和生长抑制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南部主要棉区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消亡因子主要可以归纳为天敌捕食、寄生、生理死亡、自然损失及人为活动等5个因子.1龄、5~6龄幼虫以及卵是新疆南部主要棉区二代棉铃虫田间自然消亡的主要阶段.各龄期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分别为53.3;、14.93;、10.60;、8.16;、6.69;、4.62;和2.58;.新疆南部棉产区二代棉铃虫总消亡率为97.95;,种群趋势指数(Ι)为8.877 8.单头二代棉铃虫幼虫蛀食蕾数为0.921~14.35,平均4.92个,其数量与棉花蕾、花、铃数量减少率和产量损失呈正相关,综合棉铃虫危害和当前高密度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其防治指标为102粒卵/百株.  相似文献   

7.
枸杞瘿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枸杞瘿螨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23℃和50.99日度;卵和幼若螨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1℃和167.68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08℃和217.05日度。发育进度有效积温模型分别为4N4卵前=50.99/[T-7.23];4N4卵幼=167.68/[T-5.51]和4N4世代=217.05/[T-6.08]。在15℃~35℃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其中在25℃~30℃之间时枸杞瘿螨发育快,数量多,该温度范围是枸杞瘿螨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根据呼和浩特地区气象资料,枸杞瘿螨在呼和浩特地区1a发生的理论代数为10代~12代。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各发育阶段的存亡数量及其致死因子的系统观察和研究 ,组建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7.5 %,种群趋势指数( I) =3.35 3。三代棉铃虫消亡率为 94.2 7%,二、三代棉铃虫卵期和低龄幼虫 ( 1~ 3龄 )消亡率为 79.6 1%和 78.8%。 4~ 6龄消亡率分别为 18.71%和 14 .5 9%。对照 Price( 1975 )所概括植食性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两种基本类型 ,新疆北部棉区二、三代棉铃虫均属 A型。新疆北部棉区棉铃虫消亡因子可归纳为捕食、寄生、自然损失、生理死亡、人工打顶五个因子 ,天敌捕食和寄生是主要消亡因子。各发育阶段消亡率差异总体较小 ,天敌捕食是卵期和低龄幼虫 ( 3龄以前 )消亡的主导因子 ,而天敌寄生则是4~ 6龄幼虫消亡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花主要害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92至1998年,分别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新疆主要棉区的棉铃虫、棉蚜、棉叶螨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基本处于敏感阶段,棉蚜对各种药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棉叶螨对有机磷类杀虫剂已产生低至中等水平的抗药性,对杀螨剂仍处于敏感阶段,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和新疆棉花种植特点,对延缓和治理新疆棉花主要害虫抗药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 (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 d下降到34℃的4.4 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两种捕食性天敌对棉虫及卵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阐述了我区两种捕食性天敌的优势种瓢虫和草蛉对棉田害虫的选择效应,通过选择效应分析表明:在棉蚜、棉铃虫幼虫、棉铃虫卵之间,瓢虫成虫、幼虫、草蛉幼虫均对棉蚜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嗜好.在三者猎物组配中,不同的试验组合模式下存在着不同的转换效应,结果为对猎物高密度下的捕食量显著高于低密度下的捕食量,其选择性指数D>1,Manly指数显著大于1,选择程度依次为棉蚜>棉铃虫卵>棉铃虫幼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主要玉米螟地理种群室内生物学特性的变异情况,为准确预测预报玉米螟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采用直接最优法系统比较乌鲁木齐、伊犁伊宁、喀什疏勒三个地理种群各虫态的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各虫态的卵孵化率、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25~28℃为三个地理种群玉米螟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范围。不同地理种群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呈显著相关。20℃时完成整个世代历期最长,平均69.57d,31℃时发育历期最短,仅为29.9 d。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不同地理种群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乌鲁木齐卵期14.35℃,54.52日·度、幼虫期9.93℃,353.25日·度、蛹期12.58℃,81.95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6.27℃,37.52日·度、全世代11.92℃,504.52日·度。伊犁伊宁卵期14.36℃,52.57日·度、幼虫期9.01℃,346.15日·度、蛹期12.06℃,107.1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6.61℃,36.72日·度、全世代11.32℃,533.41日·度,喀什疏勒卵期14.42℃,50.32日·度、幼虫期8.99℃,344.97日·度,蛹期11.91℃,105.88日·度,成虫产卵前期16.38℃,37.95日·度、全世代11.92℃,506.20日·度。结合伊犁伊宁县气象资料,推测得出2015、2016年玉米螟在伊犁伊宁县可以发生的理论代数为分别为2.99和3.13代。【结论】温度对玉米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率加快,25~28℃为最适宜温度,而超过有效温度范围,其生长发育速率均受抑制。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地理种群的平均历期不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不同,随着纬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起点温度逐渐降低。根据田间玉米螟种群消长动态,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玉米螟虽以2代为主,但已出现第3代,随气候变化,玉米螟发生由一年2代逐步变为3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993~1995年,在晋中祁县从5月上旬到8月底利用棉铃虫性诱剂对棉铃虫的发生代数、发生时期等进行了观察。晋中特早熟棉区棉铃虫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以后各代约间隔一个月发生。造成为害的主要为2代,3代次之。据此,提出了以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重点防治2代、3代棉铃虫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荔枝尖细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尖细蛾是龙眼抽梢期主要害虫之一.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式在恒温下对荔枝尖细蛾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8~30℃)荔枝尖细蛾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889±1.6877)℃,有效积温为(337.9167±47.9443)日度,线性分析得相关系数r=0.9738,在福州1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9.8代,与实际发生10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不同代数的黑熊成纤维细胞(3~6、7~9、10~12代)构建异种重构胚,筛选出最佳供体细胞代数,根据卵裂率、多细胞胚发育率、囊胚率评价黑熊成纤维细胞质量.结果表明,7~9代组与3~6代组、10~12代组卵裂率、多细胞胚发育率差异显著,3~6代组和10~12代组差异不显著,3组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7~9代黑熊成纤维细胞为最佳供体细胞代数,且异种重构胚发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近些年来,由于棉花害虫特别是棉铃虫的大发生,严重挫伤了棉农植棉积极性,使棉花产量大幅度下降,本文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棉花害虫主要种类的发生情况为例来谈一下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1 种类及发生特点1.1 棉蚜 每年可以发生20~30代,冬季以卵在  相似文献   

18.
枸杞蚜虫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测定,对枸杞蚜虫世代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在银川地区每年约19.65代.完成一代需有效积温88.3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909℃.7~8月持续高温对枸杞蚜虫种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83~1988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济南地区菜田一年发生四代,二、三代幼虫主要为害番茄、甜椒.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二、三代幼虫为害盛期.二代卵在田间呈负二项分布,宜采用"Z"字形或平行线取样法.二代卵峰日与4、5月份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的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黑光灯诱测成虫量可作为预报二代棉铃虫发生量的依据.亩产2500~3000公斤的番茄田,二代棉铃虫2~3龄幼虫的防治指标为百株有虫3~4头.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各地二代棉铃虫残虫基数,结合生态条件和气象预报综合分析,今年河北省三代棉铃虫幼虫发育进度早于常年,比常年早2-5天,为近十年来发育最早年份。7月中旬将进入三代棉铃虫落卵始盛期。与此同时,气象条件也利于棉铃虫发生。据省气候中心预测,7月份全省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其中中南部地区偏多2-4成;北部地区较常年偏高1℃左右。阴雨天气多有利于棉铃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