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间伐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东山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效果研究表明:间伐11 a后,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蓄积生长率均是中度间伐区最大。蒙古栎林中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杂木林弱度间伐区叶面积指数最大。林下植物生物量以中度间伐区最大。间伐提高了蒙古栎林、杂木林的凋落物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及林分土壤的持水能力,其中以中度间伐区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间伐强度经营对柳杉人工林林地的影响,分析了对照、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强度间伐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柳杉林土壤密度(0~20cm)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0~20cm)排序均为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强度间伐;柳杉林土壤全N、全P、全K、水解性N、速效P、速效K(0~20cm)变化规律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柳杉林土壤干扰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提高土壤含水能力和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间伐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东山区某试验林场内设置固定标准地,观察间伐强度对天然次生林的作用效果,从而确定最佳的间伐强度.经过分析,强度间伐和中度间伐强度下,林分保留株数死亡较少而对照区死亡较多.不同间伐强度下,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最高的为中度间伐区,可达到0.247 m3/a.林分的年凋落量以弱度间伐强度最大为2.93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10.55,枯枝落叶的贮量以弱度间伐区最大为17.68 t/hm2,中度间伐与对照相差25.故中度间伐可以促进林地养分循环.认为伐去450株/hm2而保留900~990株/hm2是适合当地天然次生林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次生林垂直结构特征对目标树经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单株木的目标树经营技术是实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重要途径。为揭示目标树经营对天然次生林垂直结构的影响,以长白山北部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林层林分结构与单木生长对不同目标树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13年8月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设置16块面积0.09 hm2(30 m × 30 m)的样地开展目标树经营试验。根据间伐强度设置弱度(5%)、轻度(10%)、中度(20%)和对照4种处理,每种处理4个重复,2016年复测样地。采用树冠光竞争高法(CCH)将林分划分为上林层、中林层和下林层3个林层,比较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各林层高度、树种组成、林木竞争和生长的影响。结果(1)各林层树冠光竞争高度分别为上林层15.27 ~ 16.12 m、中林层8.76 ~ 9.65 m、下林层2.95 ~ 3.37 m。间伐提高了上、中林层高度,其中中度间伐下上林层平均高度为15.42 ~ 17.21 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下林层高度基本不变。(2)间伐调整了上林层和中林层各树种所占比重,上林层中白桦下降,蒙古栎提高,且蒙古栎比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中林层白桦、杂木比重下降,红松比重增加。(3)上林层平均胸径在中度间伐下得到了提高,增幅达到0.57 cm,而在其他处理下有所下降。中林层平均胸径只在轻度间伐下得到提升,下林层平均胸径的变化与上林层呈现相反的趋势。林分中上林层所占蓄积比重增大,弱度、轻度、中度间伐样地上林层蓄积比重分别增加了1.92%、11.52%、13.15%。(4)间伐显著降低了各林层林木竞争指数,其中下林层对目标树抚育间伐响应最为积极,以弱度间伐的降幅最为显著,林木竞争指数由0.634降为0.455。(5)各林层直径定期生长率和材积定期生长率随林层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上、中、下林层的直径生长率分别为1.22% ~ 1.96%、1.94% ~ 2.59%、4.02% ~ 8.17%,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74% ~ 4.10%、3.50% ~ 5.14%、10.12% ~ 18.97%。结论目标树经营能够显著影响蒙古栎次生林各林层的生长与结构,但是各林层特征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响应不一致。综合来看,中度间伐(间伐强度20%左右)是研究区蒙古栎次生林较为适合的目标树抚育间伐强度,有关具体抚育方式和后续抚育时间还有待林分动态的长期观测。   相似文献   

5.
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23 a后,中、弱度间伐样地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 cm和1.7 cm,蓄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和16.9%。在间伐后0~9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而伐后11~23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低于对照。林分枯死率表现为在伐后0~11 a,强度间伐样地平均枯死率为对照的19.83%,中度、弱度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分别为对照的23.93%、67.87%;在伐后的11~23 a,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略高于对照。间伐使Weibull分布曲线向右移动,右移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且位置参数a受间伐和林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Weibull参数对林分径级结构进行拟合时,不宜将参数a设成定值。总之,中度、弱度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减少林木枯死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伐后的10 a左右,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建议抚育间隔期确定为10 a左右。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间伐强度、间伐周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阴坡、阳坡栓皮栎林木生长及干形的影响,为栓皮栎林的合理抚育间伐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阴坡、阳坡生长的栓皮栎次生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弱度、中度、强度间伐分别保留郁闭度为0.8,0.7和0.6)和对照(未间伐)样地各3块,每块样地面积20m×20m,于抚育间伐7年后对不同间伐强度下林木的生长、干形进行调查比较。【结果】阴、阳坡两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胸径、冠幅、单株胸高断面积、单株材积现存量均与间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间伐7年后林分胸高断面积、蓄积均下降,间伐强度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两种坡向的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年均生长率均表现为冠幅年均生长率胸径年均生长率树高年均生长率;间伐后,两种坡向的林木平均通直度均提高,阴、阳坡林木平均通直度分别在中度、弱度间伐时最高,高径比、活枝下高有所降低,而栓皮栎林平均分杈率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阴坡的平均分杈率小于阳坡。【结论】间伐强度对不同坡向栓皮栎林木生长、干形的影响存在差异,强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6)对两种坡向林木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弱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8)较利于阳坡培育优质干形,而中度间伐(保留郁闭度0.7)较利于阴坡培育优质干形;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时,应考虑培育目标以及林木的生境条件,以便在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晰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19年生的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未间伐(对照)7 a后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及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保留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生物量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强而增大,胸径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51±0.03)cm/a)中度间伐((0.41±0.04)cm/a)弱度间伐((0.34±0.05)cm/a)未间伐((0.31±0.02)cm/a);树高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0.46±0.02)m/a)中度间伐((0.45±0.03)m/a)弱度间伐((0.31±0.05)m/a)未间伐((0.29±0.05)m/a);单株生物量年生长速率为:强度间伐((5.07±0.24)kg/a)中度间伐((3.95±0.77)kg/a)弱度间伐((2.80±0.18)kg/a)未间伐((2.29±0.59)kg/a。不同间伐强度下林分总碳储量为:弱度间伐((174.94±35.01)t/hm~2)未间伐((154.47±24.88)t/hm~2)中度间伐((153.74±15.26)t/hm~2)强度间伐((133.93±24.73)t/hm~2)。其中弱度间伐后,林分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以及土壤层的碳储量均增加,使得林分总碳储量显著增加了13.25%,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林分总碳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对光皮桦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布于贵州省织金县茶店乡的7年生光皮桦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林分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强度间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程度,中度间伐的影响对胸径、树高生长未达到显著水平,对单株材积生长达到显著程度。试验林分的蓄积量总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强度间伐林分的蓄积量最高,中度间伐林分次之,对照林分最低。间伐之后10年,强度间伐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比对照林分分别高31.3%、28.2%、116.5%和44.7%,中度间伐林分比对照林分分别高10.0%、9.3%、30.8%和23.3%。在试验地区中等立地条件下,对林龄为7年、密度达7 630株/hm2以上的光皮桦次生林,进行适宜强度的抚育间伐是十分必要的。如要将其培育成为建筑、家具、坑木等用材林,按株数计算的间伐强度以不低于50%为宜。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取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用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等6种不同强度间伐处理对杉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根据2010年和2015年两次全面复查的结果表明,适当的抚育间伐强度可提高林分的早期收获量,能使林分整齐度提高,大径材数量增加,对各调查因子的生长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更新特征的影响,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中,设置3种间伐强度(间伐强度10%为弱度,间伐强度20%为中度,间伐强度30%为强度)和对照(未间伐)试验,3 a后调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光皮桦幼苗更新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3 a后,调查到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维管植物46种,隶属27科41属;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灌草层植物呈现耐阴(或中性)植物向阳性(或喜光)植物变化的趋势;中度和强度间伐样地,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浓-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地(P<0.05),并且随着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间伐强度对灌木层辛普森(Simpson)指数和草本层皮卢(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间伐强度,光皮桦更新幼苗数量和高度差异较大,强度间伐更新幼苗总株数比对照提高了20.7%;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高度级较大的幼苗株数比重逐渐增大.林窗数量和林窗面积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林窗数量、面积和高度分别与灌草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香浓-威纳指数和皮卢均匀度指数相关.抚育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促进了林下幼苗的生长,因此,适当采取强度间伐能够提高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灌草多样性和幼苗更新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柳兰生长的限制因素,科学开发柳兰规模化种植技术,在实地监测内蒙古锡林郭勒野生柳兰全生育期生长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野生柳兰植株生长量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相对湿度、光照强度、气温,可见降水量是影响野生柳兰植株生长量的主导因子;对野生柳兰植株叶片数量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气温、光照强度、降水量,可见相对湿度是影响野生柳兰叶片数目的主导因子;对野生柳兰植株叶片长度而言,4个主要气候因子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光照强度、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可见光照强度是影响野生柳兰最长叶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唐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19-352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立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但在内部管理体系、资金技术保障、法规体系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又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从制度、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提供保障以实现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流行变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大豆灰斑病流行强度变化受两个主要因素支配,一是气象因素,二是品种因素。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气象因子决定灰斑病流行强度;大面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品种对灰斑病的流行起到遏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高、低两类淀粉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秋季栽植条件下不同氮营养水平对块茎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为秋马铃薯的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块茎发育中各施氮量下块茎总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呈“S”曲线变化,符合 Logistic方程 Y=K/(1+ae-bT),但不同施氮量对各淀粉积累强度,达到最大积累强度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品种之间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②高淀粉品种 XS-1,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在中等施肥水平较低,低、高施肥水平较高,支链淀粉、总淀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低淀粉品种 XS-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的最大积累强度呈下降,支链淀粉呈不断上升趋势,总淀粉呈先上升后又下降的变化趋势,达到最大积累强度的时间直链淀粉、总淀粉呈先升高后下降,支链淀粉一直下降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MPW1PW91/Aug-cc-pvqz方法及基组探索电场对OH自由基基态分子的总能量、键长、偶极矩、谐振频率、红外谱强度、电荷布居、HOMO和LUMO能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MPW1PW91方法优化得到的核间距为Re=0.096 973nm,与实验值Re=0.096 96nm符合得非常好,只有0.001 3%的误差;振动频率为3 739.403cm~(-1),也与NIST数据库实验值3 737.76cm~(-1)一致;键长和红外谱强度随电场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HOMO能和谐振频率分子总能量随电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偶极矩随电场增加线性地增加,LUMO能级随电场增加平缓地增加;E_g随外电场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电场中OH自由基分子被激发至空轨道形成空穴时,该分子对电场强度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以小兴安岭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间伐强度10%、15%、20%、25%、30%、35%的试验样地和未进行间伐作业的对照样地。使用冠层分析仪对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和光学特性进行测定,并运用样地调查法,分析各试验样地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对间伐后的冠层结构参数、光环境特征参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参数指标值间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样地的林隙分数、开度、直接定点因子、总定点因子会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各项指标值均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中最小;叶面积指数在间伐强度20%时最大;平均叶倾角、冠上辐射通量在不同间伐强度样地间无显著差异性;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草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在间伐强度10%的样地最优;灌木层的4种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在间伐强度20%的样地上最优。林隙分数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冠下直接辐射通量、冠下总辐射通量与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草本层丰富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抚育间伐对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冠层结构、林下光环境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存在相关性。说明10%~20%的较低抚育间伐强度有利于天然针阔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材料力学教科书在涉及压弯组合的强度计算时,一般忽略轴向压力对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的影响。对于弯曲刚度较大而轴力较小的杆件,这种忽略是允许的,但当弯曲刚度较小而轴力较大时,则必须考虑轴力对弯矩和挠度的影响。从分析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认为轴向压力与工程可容许的误差一般小于或等于5%时,可忽略其对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光环境变化条件下,白花泡桐叶片对Pb胁迫的生理响应。[方法]在全光照、50%、20%光照条件下,对不同Pb处理下白花泡桐叶片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Pb处理下,SOD、CAT、APX均在20%光照处有最小活性,而POD在该条件下有最大活性。在Pb处理时,白桦泡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在20%光照条件下达最小值。丙二醛和脯氨酸随光照强度减弱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而膜透性在处理组中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Pb处理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含量随光照强度减弱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结论]适当的遮光处理缓解了Ph胁迫对白花泡桐叶片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种不同放牧强度,历期154d的滩羊放牧试验结果表明:滩羊的采食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而降低,同一放牧强度下,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采食量先是逐渐增大,尔后又下降;不同放牧强度下,滩羊的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但放牧强度轻的处理日增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单位草地面积(1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饲料报酬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放牧强度下,饲料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升高后降低;当放牧强度超过0.750只/hm^2以后,滩羊出现了空怀、产羔率降低和推迟怀孕的现象。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以不超过0.750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