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连木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倍子主产我国,为传统名优林特产品,利用价值高,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产结五倍子有三个缺一不可的要素:倍蚜虫、寄主树(夏寄主)和冬寄主。三者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异,寄主树的适应性强,但属于喜光树种;冬寄主多为藓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阴湿环境;而过于阴湿的环境对倍蚜虫越冬和迁飞不利。所以自然结倍的倍林多呈不连片的、形状大小不同的块状分布,即分布于那些同时适于三要素生长的微域环境中[1,2]。因此,研究五倍子产结的微域生境特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1 产地概况  黄连木五倍子产地已见报道的有河南省…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10月上旬至1991年4月中旬,在丰都县进行了角倍蚜最适宜越冬寄主匐灯藓类人工藓盘植藓养蚜越冬效果对比试验,并于野外调查不同种的匐灯藓上自然越冬的角倍蚜越冬世代存活情况,筛选出丰都县角倍蚜最优冬寄主为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及钝叶匐灯藓。同时调查了该县该三种藓类分布广泛而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为大面积发展五倍子人工经营的可能性提供了倍蚜虫冬寄主资源状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泉鑫 《农业考古》2003,(1):276-277
雌蚜脱皮 4次 ,约经 4~ 8天便成长交配。雌蚜到 4月底至 5月初便产生干母 ,1只有性雌蚜仅产 1只干母 ,干母爬到嫩叶上进行营瘿活动。一周后便能形成一个雏型倍子 ,然后如前述过程继续发育繁殖。由上看出 ,产生五倍子的条件主要有倍蚜虫、盐肤木和提灯藓。盐肤木 (RhuschinensisMill.)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又称盐子树、盐婆甏。生长于山坡林边、溪边。树皮灰褐色 ,有赤褐色斑点 ;叶互生 ,奇数羽状复叶 ,叶轴有翼 ,小叶 7- 13片 ,叶片卵圆形 ,长 6- 12厘米 ,背面密生柔毛 ;夏季开花 ,圆锥花序顶生 ,花小 ,黄白色 ;秋季果熟 ,小核果 ,…  相似文献   

4.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红瘿球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红瘿球蚜是危害云杉、青海云杉枝梢嫩芽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甘肃甘南林区1年发生2代,未发现有性世代和第2寄主,为不完全生活史型。该越冬蚜虫从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中、下旬产卵。6月上旬越冬成蚜和第1代若蚜取食刺激形成虫瘿,瘿蚜在瘿室内3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虫瘿开裂羽化为具翅瘿蚜活动产卵,8月上、中旬卵孵化,1龄若蚜(越冬蚜)于9月中旬至10月初在枝梢顶端叶基或芽基越冬。在第1代1龄若蚜越冬前,春季越冬蚜产卵前和瘿蚜羽化产卵前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竹山青麸杨4种形状倍子中蚜虫之触角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纺缍形与长枣形五倍子的蚜虫触角超微结构相同,均属肚倍蚜致瘿成倍;小枣形五倍子的蚜虫与红小铁枣蚜触角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推断小枣形五倍子为红小铁枣蚜致瘿成倍;佛手形五倍子的蚜虫超微结构非常特殊,可能为一肚倍蚜虫新种。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系瘿绵蚜科的14种倍蚜寄生所形成的虫瘿的总称,是我国特产,富含五倍子单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4种五倍子中倍子类产量大、质量高,而倍花类产量低、质量差。倍子类中角倍产量达总产量的75%。五倍子生产必须具备倍蚜、夏寄主、冬寄主三要素及适宜的气候、土壤等环境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并采用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以五倍子产结的必要条件为主线,以影响产量高低的诸因素为网络,以培育技术为重点,详细描述了五倍子的种类及产区分布,14种倍蚜的形态、生物学和生态学,主要夏寄主及38种冬寄主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五倍子产结的环境因素,人工培林的优化培育,不同倍林内优良冬寄主配置,以及冬季主和倍蚜虫的工厂化繁殖等。全书约16万字,近100幅插图,可作为农业、林业、商业、外贸等院校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五倍子生产及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五倍子是同倍蚜虫寄生于盐肤木(倍树)树叶背面,刺激叶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瘿。野生倍产量极低且不稳定,采用人工挂虫技术,从根本上克服了倍树结倍不均匀、产量低、不稳产等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不少地方有倍树但无自然结倍的问题。该技术是指把人工培育的倍蚜虫在春季迁蚜期收集在小纸袋内,待  相似文献   

10.
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五倍子蚜虫越冬栖息吸食的场所。因此,藓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培植方式、生态环境条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倍蚜虫的生长。本以侧枝匐灯藓为冬寄主,研究了藓类植物对角倍蚜越冬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藓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一年生藓寄生角倍蚜存活率较高;无土植藓养虫又比有土植藓养虫活存活率高;室外有土植藓养虫和室内有土植藓养虫接种秋迁蚜的数量分别以3.0×10^4 ̄5.0×10^4头/m^2和1  相似文献   

11.
棉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又名腻虫、油汗、蜜虫等。棉蚜寄主很多,有寄主植物74科285种,是棉花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每年苗蚜、伏蚜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近年来为害损失最重的是苗蚜。一、芮城县棉蚜发生情况1. 棉蚜主要寄主作物 越冬寄主(第一寄主)如花椒 、石榴、木槿、夏至草、紫花地丁等;夏季寄主(第二寄主)如棉花、瓜类、茄科、菊科等植物。2. 田间发生消长规律 棉蚜属于转移寄生性昆虫,它不是固定在一种植物上生活,而是在冬春寄主和夏季寄主上相互转移生活。3月上中旬气温达6℃左 右时, 越冬 卵陆续 孵化 为干母,气温达1…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蚜虫 蚜虫属于同翅目,为体长2mm的小型昆虫。在世界上有三千多种。 蚜虫的生活史,虽然不能说很复杂,但在一个生活循环里,至少要寄生两种植物。一般都要在寄主上生活、繁殖、为害,秋季产生有翅性母蚜,转移到中间寄主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13.
竹山青麸杨倍子形态及倍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调查,采集,鉴定,发现竹山青死者杨上有纺锤形,长枣形,小枣形及佛手形4种倍手和肚倍蚜,红小铁枣蚜及佛手倍蚜3种倍蚜,其中纺锤形与长枣形是主要类型,且均由肚倍蚜致瘿成倍,但2种倍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是不同的。小枣形倍子内的致瘿蚜虫经鉴定为红小铁枣蚜,佛手形倍子是由一倍蚜新种致瘿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栾多态毛蚜的形态特性、消长规律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室内制片、镜检,描述了各蚜型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外采样调查,研究栾多态毛蚜消长规律。[结果]栾多态毛蚜属于同寄主全周期型,其蚜型有干母、孤雌蚜(分有翅和无翅)、性母(分有翅和无翅)、性蚜(分有翅和无翅);孤雌蚜中,又分干雌和干雌后代;虫态有卵、若蚜(1~4龄)、滞育型、成蚜。孤雌蚜于4月中旬种群数量开始上升,5月上、中旬达到高峰,之后下降;滞育型蚜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中旬达到高峰,5月下旬下降,6、7月少量发生,8—10月上旬未见;性母于10月中旬开始发生,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下降,与此同时,性蚜开始出现,11月下旬,性蚜迁移到枝条或主干上,雌性蚜开始产卵,然后,以卵越冬;卵主要分布在栾树的主干和一级分叉;不同类型绿地,蚜虫、天敌发生情况具有差异。[结论]春季是该蚜的主要危害期,夏季叶片上基本未见蚜虫,秋季虫量虽然多于春季,但危害并不严重;不同类型绿地,可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首次对丰都县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该县较大面积范围内具备产结五倍子的三要素,历来均有较多五倍子产出,现有自然结倍林2866.7hm ̄2,其它各类宜倍地共13333.3hm ̄2,宜倍潜力很大;通过试验,筛选出该县角倍蚜的三种适宜冬寄主,即侧枝匐灯藓、侧枝匐灯藓凹顶变种、钝叶匐灯藓,并调查了该三种藓类植物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对该县丰富的五倍子自然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建立较大规模五倍子生产基地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北疆棉区 ,棉蚜性母产生于 8月底 9月初 ,雄性蚜较雌性母晚 15~ 2 0天 ,与雌性成蚜出现期基本吻合。 10月上旬可在原生寄主植物上始见棉蚜卵 ,10月中旬至月底是产卵盛期 ,11月上、中旬是产卵末期。棉蚜卵不但能在保护条件下 ,而且也能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的原生寄主上安全越冬 ,春季孵出若蚜 ,并在叶片上建立种群 ,发展成重要的蚜源基地。在原生寄主上的棉蚜 ,4月底 5月初产生有翅侨迁蚜 ,因此 ,应于 4月底前彻底消灭原生寄主上的棉蚜。  相似文献   

17.
肚倍蚜人工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倍林内肚倍蚜虫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肚倍产量。根据肚倍蚜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在倍林内构筑5种不同小生境栽植冬寄主美灰藓,接种肚倍夏迁蚜,培育过夏越冬若蚜,提高林内倍蚜密度。45.5亩试验林,肚倍单产平均达28.5Kg,比对照高6.0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我国蚊母树叶片虫瘿致瘿蚜虫的种类及其种群遗传分化情况,从湖南、重庆、江苏、浙江4地区的蚊母树叶瘿蚜标本中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COI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同源序列进行了分子鉴定,并构建了基于COI、COII基因序列的蚜虫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南京中山植物园蚊母树叶瘿蚜基因片段序列与湖南省长沙、娄底、永州种群的完全相同,即共享1个单倍型;重庆、杭州地理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仍以长沙、南京标本的单倍型为主,且各单倍型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非常小。序列分析结果支持4地区6个城市的蚊母树叶瘿蚜均为蚊母新胸蚜(Neothoracaphis yanonis Matsumura),杭州新胸蚜(N. hangzhouensis)是蚊母新胸蚜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一年之中,桃瘤头蚜发生12 ̄14代。各代平均发育期:干母17天,干雌12天,春季迁移蚜15天,性母22天,性蚜27天。秋季从夏寄主迁返桃树的有翅蚜即为性母,在桃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桃瘤头蚜最适温度范围为15 ̄23℃。营养条件是影响桃瘤头蚜田间数量及分化的关键因素。在防治方法方面,测定了6种药剂治蚜的药效,以氧化乐果和甲甲磷为好。防治桃瘤头蚜应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桃瘤头蚜于卷叶之前  相似文献   

20.
侯兴军 《新农业》2023,(5):57-58
<正>五倍子是漆树科植物红麸杨、青麸杨或盐肤木叶上的虫瘿,由瘿绵蚜科的蚜虫寄生而形成,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五倍子单宁、脂肪、淀粉、蜡质及树脂等。全世界五倍子九成以上产自我国,其单宁含量约为70%,天然活性成分为单宁酸,具有光谱抗菌性、抗炎、抗氧化、止泻的功效。本文旨在探讨提取五倍子单宁酸的提取方法与其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为五倍子单宁酸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借鉴与参考。1五倍子单宁酸的生理功能1.1抗氧化作用五倍子单宁酸为没食子酸酰基葡萄糖的混合物。葡萄糖连接位置、没食子酰基的数量对五倍子单宁酸的活性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