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庆丰 《北京农业》2011,(6):175-176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红松种子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怎样培育出优良的红松嫁接苗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是当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柏松 《乡村科技》2023,(16):117-120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等,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育苗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采集、种子处理与存储、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红松育苗技术,从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择、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栽植方式、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红松造林技术,以期提高红松栽培水平,为红松人工林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东北地区红松果林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立地条件对红松造林、生长和结实的影响,认为红松果林立地选 择要综合考虑成活率、生长、结实、产量、气候、交通条件、作业难度、机械化潜力、林业政策、防火等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我国林业种植的面积逐渐的扩大,种植的树木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多,红松树是我国东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广的林木之一,为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进行红松造林技术的分析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分析相当有必要,可以保障红松种植质量得到大幅度加强。  相似文献   

5.
红松又名果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国重要的名贵树种。根据树皮、树形可分为2个类型,即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红松材质优良,工艺价值高,种仁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但是当前红松果材兼用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苗建立红松果材兼用林的苗木没有粗细皮之分,无法确定植苗时的粗细皮比例。基于此,从造林地选择、栽植密度及各皮型比例、整地与栽植、造林后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如何营造不同皮型高效果材兼用的红松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25m带宽和15m带宽,30m、20m、10m孔径斑块抚育伐,对红松造林试验进行景观处理,栽植了容器苗和裸根苗两种类型的红松苗,并对各种处理方式下红松幼苗的生长、成活率和缓苗情况进行了动态、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容器苗造林后生长和成活都优于裸根苗,而且育苗周期缩短两年;红松容器苗采用窄带和中孔径斑块,裸根苗采用带状和林下造林效果较好;带状造林后防寒和裁冠措施没能显著提高造林后幼苗成活率;红松  相似文献   

7.
树木在幼年期是不能开花结实的,只有结束了幼年期达到性成熟阶段(即成年阶段)才能开花结实.在全面了解影响红松结实的遗传、起源、外界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激素或激素类除草剂创造人工小环境,诱导促进红松造林苗提早结实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试验表明:结合优良造林苗木选择和配套造林技术,在红松新造林苗木成活后,于每年5月、7月上旬全株喷施特定浓度的赤霉素、ABT生根粉、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能够促使红松实生苗提早结实,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现实的有效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红松S2-2优良苗木造林成活后,用2×10-4赤霉素全株喷雾处理,可使红松在第4年进入初果期.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我国的自然环境,相关政府对于林木的种植与发展愈发重视,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红松育苗,由于红松的利用价值较高,但是育苗极难,所以国家更加重视红松的育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及不良环境对红松造林影响的调查研究,提出以红松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改造次生林的更新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及不良环境对红松造林影响的调查研究,提出以红松为主要目的树种的改造次生林的更新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红松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用材和果实兼用树种,培育红松嫁接苗是建立红松高产种 子林和种子园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实践经验出发,对红松嫁接苗的培育技术要点进行简要阐 述,以期为红松嫁接苗培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何晶 《农民致富之友》2014,(11):183-183
本文简要论述了红松主要生态学特性、红松苗木培育方法、红松造林方法及红松病虫害防治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树种,加大红松种植不仅可以满足用材需要,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林、防护林的发展。但是,在红松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是一大威胁,一旦红松遭受病虫害威胁,红松质量和产量就会下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本文就红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红松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吉林磐石地区种植红松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提升地区经济建设水平。基于此,对于阔叶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进行探讨,从红松的植树特征出发,分析造林中应该注重的关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成岩 《农业与技术》2014,(3):90+99-90,99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之一,由于这些年的过量采伐,使得红松树龄延续不接续,老的过老幼的过小,若改变此局面,就应长此以往的加强红松造林技术推广及应用,通过不断深入实践研究而促使红松造林技术不断得到提升,促使红松健壮成长健壮成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为西伯利亚红松引种试验的子课题,以带龄红松为对照进行的不同种源西柏利亚红松引种造林试验,经8年研究,初步掌握了该种幼年期生长规律,摸索出一整套后利亚红松成功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特喜铁  邓庆华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82-14083,14132
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是中国东北地带性顶极群落,为人类提供包括稳定的生态环境和多种生物资源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护中国东北地区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东北地区的红松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并总结了其对于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东北地区红松资源的管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红松容器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东北林区红松更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等实际问题,采用红松容器苗和自行研制、配套的苗木集装运输设备及植苗器具,进行不同季节的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的前两年,容器苗无缓苗现象,幼树的高、径生长量明显大于裸根苗,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从而使幼林尽早郁闭。解决了干旱瘠薄的陡坡地段红松造林不易成活的难题。容器苗造林技术的推广作用,结束了我国北方高寒林区单一裸根苗造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通过对红松的幼林抚育、苗间管理、播种地的选择、造林密度、树种配置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着手,介绍红松的造林技术,并且提出一些在红松的培育以及种植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给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东北地区,红松是一种常见的树种,在林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林业工作中的红松养护工作进行探析,分析和总结了红松常见的病虫害,对红松的病虫害表现进行了说明,为红松的病虫害提供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