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淹水条件下氨酸法生产颗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养分缓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淋洗和淹水培养间歇淋洗两种方法评价氨酸法生产颗粒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缓释特性。结果表明,对氨酸法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有直接减缓其有机和无机养分释放的效应。在等氮水平下,不同种类有机无机复混肥累积淋失的氮量明显不同,且与淋失的有机碳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有机与无机养分的配比比例影响肥料的氮释放特性。在本研究中,造粒对氨酸法生产的有机和单一无机氮复混肥中氮养分的缓释效果最差,而对氮钾比为2∶1的两种肥料中有机和无机养分的缓释效果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盐土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探讨了滨海盐土适宜的肥料品种。结果表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对滨海油菜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油菜干物质累积、油菜产量上均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配施石膏效果最好。供试肥料品种间,油菜生长中后期在干物质累积、产量上均表现出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无机复混肥(F1)>生物有机肥(F3)>对照,各肥料较对照分别增产195.6%、190.9%、117.0%和53.4%。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增加石膏的施用量可明显改善油菜生长状况和产量,但在无机复混肥基础上增加石膏施用量会导致油菜干物质累积和产量的明显降低。肥料与石膏配合施用影响油菜对N、P、K养分的吸收,在油菜苗期养分吸收上,N、K以无机复混肥(F1)较高,P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较高,施用石膏可促进油菜对N、K的吸收,但会显著降低对P的吸收量。滨海盐土地区油菜栽培以有机无机复混肥(F2)、生物有机肥配合无机复混肥(F4)配合石膏(B2)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秸秆有机无机复混肥适宜生产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9,(5):1185-1190
通过有机肥含水率(25%、33%、41%)、粘结剂比例(0、5%、10%)、油枯用量(88.9 kg、133.3 kg、177.8 kg)三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L9(34),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肥料成粒、物理特性指标以及养分释放的影响,为优化秸秆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工艺参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最优参数为有机肥含水率33%~41%,膨润土粘结剂对肥料成粒率影响不明显、但用量适当增加可以提高肥料硬度,每吨复混肥生产原料添加油枯用量88.9~133.3 kg。以最优参数生产出的肥料颗粒形圆、紧实、不易碎,松装密度小,易于崩解释放养分,养分含量充足,成品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率高。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61个具有代表性的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有机肥料产品的养分含量、物理性状及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浙江省复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和物理性状总体较好。三类肥料的养分含量合格率分别为:有机肥料95.0%、有机-无机复混肥料72.2%、复混肥料86.3%。从三类肥料的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情况看,有机肥料中的铜、锌、铅、镉、铬含量均高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复混肥料,而且高含量段的分布频率也大。按相应标准判定,有机肥料中35%的样品镉含量超过限量标准,10%的样品铅含量超过限量标准,所有样品的铬含量均在限量标准内;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样品中三种重金属元素均在限量标准内。对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肥肥源的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与其相应的有机肥源中的铜、锌、铅、镉、铬等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花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鹰翔  王明伟 《土壤》2019,51(5):910-915
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肥量下设置化肥处理(NPK)、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T1和T2),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含量、花生农艺性状和花生产量、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化肥处理(NPK)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均促进了花生生长,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且NPK、T1和T2分别增产9.5%、17.3%和19.7%;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改良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明显改善花生农艺性状,T1和T2处理分别增产7.1%和9.3%,分别提高肥料偏生产力21.0%和23.5%、肥料贡献率6.0%和7.8%。因此,在等量施肥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花生农艺性状的改善以及产量的提升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肥料的偏生产力和肥料贡献率更高,是未来花生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简化的工艺制备了对氮、磷、钾三元素均有部分缓释作用的复混肥(化学缓释肥),用特定淋洗装置测定肥料各养分随时间的溶出率,通过双曲线方程Xt=b-a/t对其养分累计溶出率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以方程常数b和a计算出的缓释指数(SR I)来定量评价肥料缓释特性,同时进行盆栽试验,探讨了缓释指数与复混肥中相应缓释添加剂百分含量(X)之间、各复混肥处理的油菜产量与复混肥中缓释添加剂总含量(X')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养分的缓释指数(SR I)与相应缓释添加剂含量(X)均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各化学缓释肥处理的油菜产量随缓释添加剂总含量(X')增加而增加;化学缓释肥以较少的荚数获得更高的产量。这预示着通过肥料的室内淋洗试验得到的缓释指数SR I不仅可以用来评价肥料的缓释性能,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肥料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7.
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机肥处理相比,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2.4%~26.3%、0.1%~10.3%、10.1%~30.1%,且以秸秆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效果较好。有机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显著,而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淹水植稻试验,研究了几种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氮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不同有机物料(木薯渣,人粪渣,泥炭和花生麸)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氮的有效性不同,有机物料能够延缓前期肥料氮的释放,促进中后期水稻氮素的供应,不同有机物料对水稻稻素供应的影响亦有不同;有机物料的组分是影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1]。本文以堆肥、缓释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3类养分缓释型肥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肥料产品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配方蚕沙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叶菜类蔬菜上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对由蚕沙作为主要有机物料研制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不同配方在生菜和青菜上的施用效果,及其对植株吸收养分和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1、2、3的蚕沙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青菜分别比对照增产35.1%、16.2%、42.1%;生菜增产33.0%、23.4%、38.5%。施用3个配方的蚕沙有机无机复混肥与对照相比,具有促进植株对N、P、K养分吸收的作用,长期施用蚕沙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提高和保持土壤养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炭肥比和膨润土粘结剂对生物炭基肥理化及缓释特性的影响,以生物炭为基底,分别制备了炭肥比1:4,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0%、15%、10%、5%和粘结剂质量分数10%,炭肥比为1:6、1:5、1:4、1:3的柱状尿素和氯化钾生物炭基肥颗粒,分析了生物炭基肥颗粒的理化及缓释特性。结果表明,在炭肥比为1:4条件下,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越高,生物炭基肥微观结构越紧密,力学和缓释特性越好,质量分数为20%时,氯化钾和尿素生物炭基肥平均抗压强度分别为286.78和281.27 N,前3天养分淋出率分别为45.53%和36.87%。在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炭肥比越高,生物炭基肥缓释性能越好,炭肥比为1:3时,氯化钾和尿素生物炭基肥前3天养分淋出率分别为42.06%和40.32%。同时,氯化钾生物炭基肥表面孔隙先增后减,炭肥比为1:6和1:3的平均抗压强度分别为271.25和282.42 N。尿素生物炭基肥内部结构中孔隙变多,炭肥比为1:6时,平均抗压强度为最大值267.84 N。综合考虑,满足中等肥料浓度要求时,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0%、炭肥比为1:4或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炭肥比为1:3的生物炭基肥成型配方较优。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及保水剂配施对贵州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生物炭与不同土壤添加剂配施在贵州黄壤辣椒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用酒糟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生物炭(FB)、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FBU)或保水剂(FBW)两两配施、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FBUW)三者同时施用对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累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可显著增加辣椒鲜产,增加幅度17.91%~28.74%,产值增加20 351~29 700元·hm-2,增幅为167.14%~243.93%,其中以三者同时施用(FBUW)效果最佳,达到20 938 kg·hm-2;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或(和)保水剂配施可降低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6.32%~34.00%,以FBUW降幅最大,且三者同时施用还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使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3~10.80个百分点、-0.98~8.72个百分点和6.36~27.56个百分点,而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分别提高了8.09~12.98、16.18~25.97和8.99~14.42 kg·kg-1,均以FBUW最佳;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后的辣椒纯收入提高了0.83%~23.21%,以FBUW效果最佳。综上,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三者同时配施产生的协同效应优于单独施用或两两配施。本研究结果为土壤添加剂在贵州黄壤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新型肥料类型主要有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相比于常规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普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经过几十年的跟踪和创新,我国新型肥料形成了产业化,新型肥料总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起步晚,几乎所有类型的新型肥料生产均存在原创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特性与农业需求匹配性不高,施肥技术和装备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薄弱等问题。为推动新阶段新型肥料产业结构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核心包括以下4个方面:1) 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肥料产品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2) 肥料增效技术由注重养分供给向土壤环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给综合调控发展,肥料增效材料向高效、环保和价廉方向发展,肥料产品向营养、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发展;3) 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通过大型肥料生产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力争实现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到一次生产的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4) 建立健全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种缓/控释肥对滨海盐碱地区水稻产量及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节本增效稻作,缓解大量、多次追肥引发不良环境效应,以中晚熟粳稻"盐丰47"为试材,设常规化肥、中科虹稳定性复合肥、炭基肥料3种处理及空白对照组,研究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氮代谢酶活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种新型肥料的产量与常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从产量构成来看,中科虹稳定性复合肥和常规化肥高产主要归因于较多的有效穗数,而炭基肥料依靠较高水平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产量;从氮代谢角度分析,2种新型肥料提高了齐穗期水稻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常规处理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空白对照组。中科虹稳定性复合肥中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等组分保证了较长的养分释放周期,改善了植株生长关键阶段氮代谢能力,特别是分蘖末期起保蘖增穗的作用;而炭基肥料中生物炭等有效组分增强了土壤养分固持能力,提高了可提取态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因此,科学施用中科虹稳定性复合肥和炭基肥料可在稳产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较常规处理分别减少151.50,187.50 kg/hm~2),对肥料投入较高的滨海盐碱地区发展绿色可持续农业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本文从我国农业对肥料的需求入手,分析了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种植业施肥目标、肥料供需环境、肥料施用方式的变化以及肥料负面作用受到人们重视的客观现实。厘清我国植物营养与施肥在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指导我国肥料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建国以来直到上世纪末,粮食和农业初级产品短缺一直困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肥料投入来增加供给是肥料施用和养分高效的主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肥料施用从单纯的提高产量到产量与环境并重,而且环境要求越来越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养分效率高、环境友好型的肥料。肥料生产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加剧了肥料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我国肥料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过分炒作概念、无限延伸肥料功能、肥料概念把握不科学、行业浮躁、踏实精神不足等问题,肥料标准过细等也影响着我国肥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国经济的连续快速发展,农业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化种植的推广,对我国肥料从产品、剂型到施用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生产养分浓度、养分比例和养分形态适应不同作物和土壤环境容量的肥料产品,适应简化施肥技术的缓控释肥,适应肥水一体化的全水溶肥料都要求肥料助剂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2年生葡萄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叶片养分积累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用量对葡萄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均有明显影响,且与等养分的无机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表现出明显优势。施肥量低于1.75g/株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施肥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但当施肥量超过1.75g/株后,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开始显著降低;当施肥量为3.50g/株时,过氧化物酶活性达最高,之后再增加肥料用量,腐植酸复合肥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下降,而无机肥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平缓,对葡萄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与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施肥有利于植株叶片养分的积累及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测定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土壤的培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无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N、P、K肥配合施用能显著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促进土壤微生物量显著增长,增强了土壤养分容量的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8.
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提升产品性能与功能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当前,我国各类增效改性肥料年产量达到1300万吨(商品量),每年推广面积4亿多亩,年增产粮食110亿公斤,为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从技术研究、 政策、 推广等领域给予支持。综合分析、 评述我国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的意义、 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为推动我国化肥提质增效,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提供思路和策略。【方法】本文收集了我国有关传统化肥增效改性研究的主要文献,对目前改性增效肥料在我国的生产、 使用现状和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观点进行系统分析、 归纳和综合评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结果】传统氮肥因活性高、 损失途径多,磷肥施入土壤易被固定,加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较高等,化肥利用率较低,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较大,化肥增效改性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传统化肥进行增效改性的主要技术途径包括缓释法增效改性、 稳定法增效改性、 增效剂法增效改性以及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混)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相应发展的增效改性产品包括缓释肥料、 稳定肥料、 增值肥料和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结论】传统化肥增效改性是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需要加强研究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腐植酸复混肥对葡萄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腐植酸复混肥施用量,对葡萄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取以二年生葡萄幼树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等养分无机化肥相比,腐植酸复合肥明显提高了葡萄植株对N、P、K肥的利用率,使土壤中的N素释放减缓,P的移动性和K的含量有较明显提高,并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