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海霞 《山东家禽》2012,(10):35-36
保持肉鸡肠道健康,不但能使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肉鸡肠道的健康状况,可通过粪便检查来评估。肠道健康的肉鸡,代谢过程中排出的粪便呈圆形、棕色,上部带有典型的“白色小帽”状尿酸盐沉积,放在手上可以滚动,并保持原样;每天排便12-16次;排出的盲肠内容物为不连续深棕色糊状物,通常每天排泄1~2次。如果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如水状,  相似文献   

2.
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使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所以在实际养鸡生产中,应该了解肉鸡肠道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并且掌握一定的防治方法,控制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将饲养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肉鸡肠道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粪便检查来评估。肠道健康的肉鸡,代谢过程中排出的粪便呈圆形、棕色,上部带宵典型的“白色小帽”状尿酸盐沉积,放在手上可以滚动,并保持原样;每天排便12~16次;排出的盲肠内容物为不连续的深棕色糊状物,通常每天排泄1~2次。如果临床上见到下痢、腹泻,粪便稀薄甚至如水状,出现料粪,有时出现泡沫样盲肠粪便、橙色粪便和大滩盲肠粪便等情况,即可定性为肠道健康失衡。  相似文献   

4.
1 肉鸡肠道综合征简介 肉鸡肠道综合征又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消化吸收障碍综合征、肉鸡复合型肠炎等。本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或消化不全的饲料、采食量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鸡群均匀度差、色素沉着障碍、机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禁用抗生素降低了对肉鸡肠道内病原微生物的控制,肠道健康容易受损。通过对绿色安全添加剂的研究和饲粮营养调控技术改善肠道健康成为肉鸡养殖的新课题。本文针对黄羽肉鸡肠道健康及营养调控技术,系统地综述了饲粮氨基酸、微量元素、益生菌、酶制剂以及植物提取物调控黄羽肉鸡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无抗养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我国肉鸡产业安全、高效和高质量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孟海霞 《动物保健》2012,(10):21-22
保持肉鸡肠道健康,维护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但能使肉鸡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有效抵御疾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定量检测了健康家兔与腹泻家兔肠道菌群变化及其粪便乳酸含量.结果表明,腹泻家兔肠道产乳酸菌和粪便乳酸含量比健康家兔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木聚糖酶已被广泛应用于单胃动物饲粮中,木聚糖酶高效水解木聚糖的作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在肉鸡的小麦基础饲粮中,旨在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就木聚糖的抗营养特性以及木聚糖酶对肉鸡的促生长和改善肠道健康等作用效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罗斯308肉鸡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抗生素(0.25 g/kg的乳酸环丙沙星)组;Ⅲ~Ⅵ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的中草药益生元,进行试验期42 d的饲养试验后,屠宰测定肠道微生物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中草药益生元能促进肉鸡肠道微生态平衡。添加量在1.0%~2.0%各组能显著降低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0.5%~2.0%添加组能有效抑制总需氧菌生长,并显著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同时具有改善肉鸡肠道形态结构的作用,0.5%~2.0%的中草药益生元显著提高42 d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1.5%~2.0%的添加量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隐窝深度,1.0%~2.0%的添加量显著降低了空肠隐窝深度;对肠壁厚度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定量检测了健康家兔与腹泻家兔肠道菌群变化及其粪便乳酸含量。结果表明,腹泻家兔肠道产乳酸菌和粪便乳酸含量比健康家兔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的影响,设计了抑菌试验和饲喂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AA白羽肉仔鸡240只(公母各半),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根提取物0.02%、0.04%和0.1%,试验期42 d,测定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抗体及粪便中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试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64~128 mg/L。试验Ⅰ、Ⅱ、Ⅲ组粪便中有害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中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随着蒲公英根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肉鸡生长性能持续增强,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对鸡肠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肠道益生菌无影响,且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畜牧养殖技术的发展,目前的肉鸡饲料已经能基本满足肉鸡生长的需要。由于营养来源过渡对肉仔鸡造成的应激以及肉仔鸡肠道发育不完全、消化酶分泌不足等因素,导致肉仔鸡肠道受损、饲料消化率较低的情况还是很突出。因此,为了改善肉仔鸡的肠道健康,提高消化率,养殖企业会选择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非营养。文章就目前除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外使用较多的一些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进行阐述,以供养殖企业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对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在白羽肉鸡饲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性饲料添加剂改善了肉鸡生产性能,提高了肠道健康和消化吸收能力,提高了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增加了效益。本研究为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在肉鸡饲养中的合理使用和功能验证提供了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α-酮戊二酸(AKG)对肉鸡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92只健康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0.2% AKG制剂添加组、0.4% AKG制剂添加组、0.8% AKG制剂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42?d。结果显示,日粮添加AKG制剂能改善肉鸡小肠黏膜形态,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增强肉鸡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 [关键词]α-酮戊二酸|肉鸡|肠道|屏障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肉鸡肠道炎症是肉鸡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肉鸡患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采食量下降以及神经性症状等,严重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降低了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肉鸡养殖过程中出现复合型肠道炎症的症状、病理解剖变化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肉鸡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微生物不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对宿主代谢和免疫调控起到重要作用。了解畜禽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对动物健康养殖和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就畜禽消化道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着重论述了畜禽消化道的区室化特点及其构成,并通过定义非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及其影响因素,定义了畜禽健康稳定的微生物区系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文章以肉鸡为例,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消化道关键微生物与胃肠道形态结构、宿主饲料利用效率和免疫反应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消化吸收代谢、免疫及肠道完整性调控的潜在机制,为保障机体消化道健康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对家禽健康与营养具有潜在的影响,其对宿主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可能与饲料转化率的变化有关。本文在简述肠道微生物功能,家禽肠道微生物的形成与分布,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因素的基础上,鉴定肠道微生物区系中与肉鸡生产性能相关的特定菌属。  相似文献   

18.
磺胺类衍生物(G98)能有效促进肉鸡的生长代谢,促进肉中蛋白的沉积,有望成为新型的促生长调节剂。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会对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而危害动物健康。试验初步探讨这种新型的促生长调节剂G98是否会对肉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G98在生产实践中的科学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残留在食品中的抗菌药被人体摄人后可能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本研究采用模拟残留药物通过胃肠道的离体培养系统研究了低浓度恩诺沙星对人体肠道菌群(包括9种ATCC标准菌株和健康志愿者粪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在药物浓度大于5倍MIC的离体培养系统仍能增殖,系统中加入2~5μg/ml恩诺沙星可部分抑制产气荚膜梭菌、青春双歧杆菌和直肠真杆菌的生长。2μg/ml恩诺沙星可抑制正常人体粪便菌群中敏感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使耐药大肠杆菌比例明显升高,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总之,低浓度恩诺沙星对正常人体粪便菌群的最重要影响也许是筛选出正常情况下仅占少量的肠道耐药菌,使耐药菌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肉鸡肠道综合征又称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消化吸收障碍综合征、肉鸡复合型肠炎等。本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或消化不全的饲料、采食量下降或下降不明显、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鸡群均匀度差、色素沉着障碍、机体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目前,此种疾病在我国商品。肉鸡饲养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虽然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养殖场发生本病后每只鸡损失0.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