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4个分量指标,按这些指标对大峡谷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的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2 395人次;月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为71 850人次。空间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限制因子,游客量随季节分布明显且存在较大差异。针对大峡谷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选择森林公园类型旅游区——亚龙湾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旅游容量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为6600人次,旅游空间环境容量为8244人次,旅游功能设施容量为6400人次,旅游社会心理容量为2310人次,综合旅游环境容量为6200人次。生物环境容量、交通环境容量和游客心理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接待规模的限制因子。在三亚旅游旺季,尤其是春节黄金周期间,整个景区呈现超载状态。针对出现的过载问题,提出了新建扩建景点和游步道、扩建停车场面积、合理安排停车组织方式和园区内交通组织及建立淡旺季两套管理等措施,以提高亚龙湾森林公园的整体环境容量并缓解旅游旺季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在获得其旅游景点布局与面积、大气环境、水质等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对其生态旅游的水质、大气、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和生物(鸟类)等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其旅游环境日容量为100 000人,旅游空间日容量为30 000~60 000人;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是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旅游景点面积控制着旅游空间容量;根据木桶原则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容量为每天能容纳游客30 000~60 000人;目前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空间容量较大,而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跟不上,限制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保障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过数年发展游客量不断增加,为了处理好森林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结构调整、旅游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经济发展容量和当地居民心理容量4个子系统,对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测定,结果得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资源空间容量为11 153人次/d,生态环境容量为50 911人次/d,经济发展容量为8 871人次/d,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值取最差限制因子8 871人次/d,年环境容量约为100万人次;分析认为经济发展容量中的供电能力是限制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发展的主要因子,公园存在周期性超载问题,对此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控淡旺季游客量、进行日常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山界景区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2 490人次,年环境容量为90.9万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59.5万人次为好;生态旅游开发必须根据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控制建没与发展规模,确保旅游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和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测算表明: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为11213人次/d ,年生态环境容量为314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为10789人次/d ,年旅游环境容量为302万人次/年。分析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旅游环境容量,得出了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的合理容量不宜超过302万人次/年。  相似文献   

7.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环境容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分区采用面积法、游线法、卡口法估测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经测算景区日环境容量为6705人次,年环境容量为1804000人次;为了确保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旅游资源和环境不“超负荷”运转,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景区年游客容量以不超过180万人次为好;...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容量是指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满足游客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需求,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允许容纳游客的最大承载能力。研究雾灵山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是为了寻求和阐述游客数量与环境规模之间适度的量化关系,合理的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是雾灵山进行科学经营管理、组织观光游览和确定景区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1雾灵山概况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以保护为根本,保护发展相结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的原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计算的“木桶原理”或权重因素,在建立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林芝地区米林县南伊沟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目前植被、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藉此提出了提高植被、停车场、住宿设施环境容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交通环境容量、游客浏览心理容量等方面作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查与测算,探讨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环境承载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提升蛇蟠岛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蛇蟠岛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森林资源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岛屿的山地、平原、村庄、码头、石洞区等沿海防护林和生态风景林建设的对策与实施措施。通过岛上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风景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使用游距计算法,深入景区经过实地详细调查,计算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风景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旅客日容量和游客年容量。其结果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计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花岭一江苴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实际计算,归纳总结了保护区旅游规划中对环境容量的认识、计算原则、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认为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和卡口法对环境的生物物理容量的计算是合理可行的,其结果能给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AVC理论,据景区村庄相关界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提出景区村庄"三力"重要评价影响因素,吸引力:村庄特色资源、旅游环境设施要素、区位条件;生命力: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产业结构、综合管理运营能力;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旅游资源空间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并构建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体系,为景区村庄今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设指导依据。并将此体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对案例"三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以三力提升为目标进行一系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海岛风景旅游区三门县蛇蟠岛开展防护林营建及林带结构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1)邓恩桉和木麻黄对海岛气候和立地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木麻黄抗风力大于邓恩桉;(2)林棉间作既能降低土壤盐分又能增加经济效益;(3)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与灌木结合的带状林带结构模式,不仅具有明显的防护功能,而且还有良好生态绿化效果。利用本技术构建的防护林防风效果显著,经济效益明显,对于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海岛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园是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绿地,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公园环境容量的研究可为维护和评估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指导。文章选取广州市有代表性的公园进行公园游人量抽样调查,在应用生态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环境容量与实际游人数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广州市公园游人空间上分布不均,广州市天河公园、广州动物园和越秀公园的年游人量超生态容量50%以上,而珠江公园等其它公园年游人量相对较少;广州市公园游人时间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导致部分公园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中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剧增是引起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最后建议广州市应加强公园的管理,增加排他性措施,控制游人量,实行游人分流,加强公园规划。  相似文献   

17.
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为个案,通过对南岳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及现状游客量的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该风景区的旅游潜力;提出景区资源保护和旅游调控对策,在维持风景名胜区生态平衡、保证旅游质量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太阳岛风景区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许大为 《森林工程》2008,24(3):32-35
依据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的基本概念,应用生态学、景观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环境和景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现有生态资源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太阳岛风景区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原则,在原有生存环境的基础上突出游憩休假型风景区的特色,因地制宜,整体综合设计、分地段景观设计,使其在自然生态基础上,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筹,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的良性合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