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调查了鄂北引种栽培的10个核桃品种坚果的外观品质,并分析测定部分品种核仁的脂肪、蛋白质、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元丰、晋龙3号和辽核4号综合品质较优,其外观品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中林5号坚果较小,脂肪含量较低,但出仁率高、口感好,可以作为授粉品种使用;当地野核桃果径小、单果质量小、壳厚、内隔壁骨质、出仁率极低,无直接经济利用价值,但蛋白质含量高达26.1%,可用野核桃与核桃进行杂交,选育抗性强、高蛋白含量的核桃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核仁成分及其相关性,为其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皖南华东野核桃资源为对象,测定其鲜果单果质量、果皮厚度与坚果单果质量、壳厚度、出仁率等果实性状及坚果核仁成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变异系数大于10%,其中,坚果壳厚度变异系数最大为43.92%。对坚果核仁成分的测定表明:核仁中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次之,总糖含量较低;对脂肪组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达92.68%。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坚果单果质量与核仁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华东野核桃果实性状及核仁成分的综合分析及评价发现,单株编号10和8的鲜果大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所受试单株中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育种的遗传资源。[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华东野核桃果实核仁成分,发现其核仁脂肪酸含量高于薄壳山核桃、山核桃,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表明其核仁是值得开发的一种新食品资源。该研究结果为华东野核桃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乡核1号’为甘孜州乡城县的实生乡土核桃优株,树势较强,雌雄花期同步,果实9月中旬成熟,果实椭圆形。核仁饱满,黄白色。平均单果重14.5 g,平均壳厚0.97 mm,取仁易,坚果出仁率61.6%,脂肪含量62.9%,蛋白含量21.2%。2014年4月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省分布的7个核桃群体的6个坚果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C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核桃的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22.22%),保山群体的单果重和出仁率的表型变异系数最大(50.53%和10.43%),而蛋白质含量最低(13.4%),表型变异系数也最大(13.45%),遗传资源最为丰富,保山群体的三径均值最大(3.8 cm),壳厚最小(0.75 mm);鲁甸群体的粗脂肪含量最高(平均为70.79%)。单果重与三径均值及壳厚存在显著正相关(0.836),而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395),壳厚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0.514),出仁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0.271),丽江群体和昭阳群体表型性状最为相似,红河群体与其它群体表型相差较大,经度分布对核桃坚果表型相关性最大,其次气候因子是影响核桃坚果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尤其是7月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漾杂3号是云南省大理州内地方核桃经种内杂交选育出的核桃新品种,坚果扁圆球形,平均三径3.5cm;平均单果重13.4g,平均仁重7.8 g;平均壳厚1.0mm;内隔和内褶较薄,纸质,取仁较易,可取整仁,平均出仁率53.79%;仁饱满,黄白色,味香,核仁蛋白质含量18.26%,脂肪含量71.65%,风味香。经多年区域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商洛紫仁核桃是商洛市自主选育的特色核桃新品系,核仁皮紫红色,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花色苷和鞣花单宁成分含量极高,在核仁种皮中含量分别为1.65%和4.10%;生长势旺盛,树体强壮,坚果圆球形,三径均值31.55 mm,平均单果重10.44 g,出仁率51.11%,壳厚1.13 mm,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3.77%、64.89%、15.65%,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总含量54.7%。该品种具有早实特性,性状遗传稳定,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露丰是从早实核桃实生后代中选出的露仁核桃新品种,属早实核桃类型.坚果长圆形,壳厚0.5mm,成片状显露种仁;单果重13.0g,核仁饱满,味香不涩,出仁率86.3%,品质优良.侧花芽果枝率79.0%,坐果率82.1%,丰产性好.  相似文献   

8.
早实核桃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河北省临城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核桃园栽植的18个薄皮核桃品种(品系)在河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这18个品种(品系)的物候期、枝类组成、坚果三径、壳厚、单果质量、出仁率、核仁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核桃品种(品系)其性状不同:供试的18个核桃品种(品系),其壳厚不等(0.70~1.28 mm);出仁率以似品种为最高,达66%;单果质量介于10.22~14.13 g之间;脂肪含量大于65%、蛋白质含量大于20%的品种有绿岭、绿大、绿波、辽宁1号、V 1、V 2、V大、V小、元丰、礼品2号和似;各品种果实成熟期的差别明显,其中绿早果实成熟期最早,在8月1日即已成熟,较其它品种(品系)早30~40 d。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下娘青核桃坚果性状及营养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娘青核桃食味香甜,其丰产性和抗性均优良,适于栽培的海拔范围广。为了解栽培于不同海拔地区的核桃坚果品质,从而为娘青核桃种植地适宜海拔高度的选择、坚果及果仁加工利用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了栽培于7个海拔梯度的坚果三径、单果质量、壳厚、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对其脂肪、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含量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坚果外观指标三径的影响极显著,而对出仁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坚果果形越小,坚果果壳越薄;果仁营养品质方面,海拔高度对其蛋白质、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粗脂肪、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总氨基酸、a-亚麻酸的影响均不显著;海拔梯度与坚果中磷含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与其钙、锌、铁、钾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坚果中总糖、粗纤维含量均逐渐升高,此两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海拔高度为2 500 m处均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晋绵1号是从核桃实生群体中选育的雌先型晚实新品种。坚果扁圆柱形,三径平均值达到39.41 mm,平均单果质量18.0 g,壳厚1.2 mm,壳面较光滑,内褶壁退化,易取整仁。核仁充实饱满,内种皮为淡黄色,风味香甜,单仁仁重9.4 g,出仁率52.0%.该品种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品种核桃坚果壳结构(缝合线紧密度、密度、厚度、机械强度、细胞直径)与坚果种仁商品品质(漂洗污染率、虫果率、裂果率、出仁率、种仁颜色、油脂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壳结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它们与种仁商品品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缝合线越紧密、壳越厚,漂洗污染率、贮藏虫果率、裂果率越低,种仁颜色越浅,核桃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越强.建议将壳结构作为坚果品质的评价因素,并对缝合线紧密度和壳厚度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楚雄地区海拔1346~2200 m区域栽培的漾濞泡核桃果实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其感官性状:核桃取仁容易,仁色以黄白色或黄色为主,食味香甜或香纯,无涩或微涩;经济性状:坚果三径均值为3.32~3.51 cm,果形指数为1.14~1.20,果壳为1.27~1.37 mm,单果质量为1.27~1.37 g,出仁率为46.21%~51%,单果质量、果壳厚具有相对较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26、8.35,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低,为4.19。在不同海区间段三径均值、果形指数、果壳厚差异极显著,单果质量及出仁率差异不显著。海拔与果形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单果质量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出仁率与果壳厚、果形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在海拔1800~2100 m区域果实性状各项指标最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2018年晚霜对辽宁系列核桃果实从单株结果量、坚果三径均值、壳厚、平均单果重、出仁率、种仁脂肪含量6个方面进行了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得出辽宁4、6号在本次霜冻影响中表现优于其他辽宁系列核桃品种,可作为抗晚霜核桃品种选育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4.
"石门核桃"及其优良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历史名牌产品"石门核桃"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石门核桃"优良品种的选育过程和主要品种特点.元宝,坚果元宝形,单果质量14.5 g,出仁率59.2%,脂肪含量68.2%,蛋白质17.7%,风味浓香不涩;龙珠,坚果近圆形,单果质量13.91 g,出仁率54.71%,含脂肪72.9%,蛋白质13.0%;魁香,坚果圆形,单果质量13.9 g,出仁率55.4%,仁极为饱满,香味浓,含脂肪68.5%,蛋白质18.0%;硕宝,坚果近元宝形,单果质量21.15 g,出仁率52.12%,含脂肪59.1%,蛋白质22.3%.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土壤营养对核桃品质的影响,为核桃园施肥及园地选择提供依据,对河北省主要核桃产区10个县的不同立地环境,不同土质和不同成土母岩,38个5~8年生辽宁1号品种核桃园的土壤和坚果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和Ca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分别与种壳厚度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Ca离子含量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石灰岩质土壤核桃在单果质量、种仁饱满度方面显著好于片麻岩土壤,极显著好于杂岩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中N、K、Mn、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Ca、Fe、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攀枝花市现有的部分本地鲜食核桃单株坚果大小、壳厚、单果重、出仁率、种仁特征、壳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观察、测定和记录。结果表明:本地鲜实核桃单株坚果性状指标变化幅度较大,3径平均2.87cm~3.89 cm、壳厚0.92 mm~1.84 mm、干果重6.70 g~15.65 g、出仁率39.0%~60.5%。同时在种仁特征、取仁难易和壳面特征也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澳洲坚果带壳果为原料,采用先自然干燥后强制加温干燥的方式获得不同含水量的带壳果,通过水浮选分选为下沉果和上浮果,测定其含水量、脂肪含量、可用果率、缺陷果率及上浮果占比的变化,筛选澳洲坚果带壳果适宜的浮选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带壳果含水量对浮选效果影响显著,确定的澳洲坚果带壳果适宜的浮选工艺条件为带壳果含水量1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广元市9个核桃良种的生长表现及坚果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元现有良种具有生长势中等偏强,具备丰产、稳产特性。同时,本地核桃品种多样性丰富,在特色品种开发方面,仍然有较大空间。(2)广元现有良种果形端正,果壳厚薄适中,坚果内褶壁基本退化,隔膜膜质,稀有革质,多数取仁易,出仁率高。在以后的品种推广中,应大力发展蜀朝2号、青川1号、旺核1号等品种果型大、出仁率高、耐储运的良种。(3)根据变异分析得出,三径均值、粗脂肪含量、出仁率变异系数较低,说明这些指标的遗传稳定性较高。(4)单果重、三径、壳厚、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结果对于研究区域内核桃性状变异、性状指标间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核桃优质乡土品种选育是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种苗遗传品质的关键,2011年在贵州省息烽全县10个乡镇开展了核桃优良单株选择,为泡核桃采穗圃建设和进一步的品种选育提供繁殖材料。依据优树选择标准初选152株优良单株,坚果的单果质量和壳厚变异最丰富,出仁率变异最小。综合评分评选15株优良单株,主要是浅麻壳细香泡核桃类型。坚果的平均纵径为34.09 mm,平均侧径为30.48 mm,平均横径31.26 mm,平均单果质量8.85g,平均壳厚1.01 mm,平均出仁率58.3%,冠影面积产仁量平均为0.53 kg/m2。  相似文献   

20.
以81株核桃(Juglans regia)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核桃优良种质的分布情况、表型遗传及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核桃优良种质集中分布在海拔700~1500m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及红水河两岸。海拔及温度与核桃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核桃青皮厚度、核壳厚度、亚油酸及硬脂酸呈负相关,核桃品质与海拔总体呈正相关。对不同海拔之间核桃优良种质的青皮厚度、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和核壳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果重及青皮厚度皆在海拔300~500m最大,而三径均值则在这个海拔时最低,仅有青皮厚度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达到显著。核仁蛋白(21.24%)、亚油酸(63.88%)及硬脂酸(3.91%)含量在海拔1301~1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63.03%)与亚麻酸(63.76%)含量都在海拔300~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及年均气温皆会对核桃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