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粤西地区开展香坡垒等7个龙脑香科树种的引种试验,对生长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7个龙脑香科树种在粤西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表现较好的树种有钝叶娑罗双、香坡垒和具翼龙脑香,其2.5年生的树高分别达到196.3,160.0,156.9 cm,平均地径分别为1.5,3.1,4.6 cm。  相似文献   

2.
通过铺设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等12个阔叶树种的对比试验和调查其生长指标,评价6 a生多树种混交林分中各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除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保存率仅为32.3%外,试验林其它11个树种6 a生时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表明了绝大多数树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和米老排生长表现最好,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49和2.36 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9和1.47 m;而油楠(Sindora glabra)、土沉香和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珍贵树种,其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知,西南桦和米老排属于速生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以及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属于较速生型,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以及乐昌含笑(M. chapensis)属于中生型,油楠、土沉香和格木属于慢生型。基于上述分析,推荐米老排、西南桦、红椎、山桂花和灰木莲等5个较速生、适应性强且病虫害少的树种用于营建粤西地区的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起,在湛江地区开始进行阔叶树的育苗、造林试验研究,对树种的生态适应性、生长性状进行观察。2006年对米椎等12个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冠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年生的12个树种生长良好,适应在雷州半岛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粤东地区林分改造的乡土阔叶树种,通过分析火力楠、山杜英、毛果青冈、红锥和中华楠5个树种早期生长的保存率、树高、地径和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5个树种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树高、地径和冠幅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各树种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聚类分析表明,5个树种分为3类,火力楠和山杜英为速生树种,红锥和毛果青冈次之,中华楠生长最慢。5个树种均为优良珍贵乡土阔叶树种,适应性强,在林分改造中,可根据树种生长特性进行合理搭配,确保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粤西地区23个阔叶树种早期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恢复标准化示范区23个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3个阔叶树种在本地区有极强的适应性,且在树高、胸径、冠幅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为树种选择提供了依据;米老排、黎蒴栲生长速度最快;红锥、灰木莲、山杜英、锥栗、枫香、樟树生长较快;非洲桃花心木生长速度中等;其他树种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及园林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树种种类、观赏特点、配置方式、观赏效果及应用频度5个方面对青岛园林中常绿阔叶树种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58种常绿阔叶树种属青岛原产或已引种成功,生长良好。系统分析了常绿阔叶树种在青岛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对常绿阔叶树种的选择、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长春地区的造林绿化树种,收集了韩国杜鹃等8种常绿阔叶树种,并进行了引种试验,经驯化栽培,初步筛选出韩国杜鹃、朝鲜黄杨2个适宜长春地区种植的常绿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8.
闽北乡土阔叶树幼年生长与立地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设置在福建省建瓯市的闽北乡土阔叶树种试验示范林测定材料 ,研究其早期生长表现差异、对立地的反应敏感性及与立地互作等。结果表明 ,不同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差异巨大 ,其中南酸枣和光皮桦的早期生长最为迅速 ,火力楠、马褂木、乳源木莲、枫香、丝栗栲次之 ,观光木、罗浮栲和闽粤栲等生长相对较缓。研究发现 ,多数落叶阔叶树种的高径生长对立地条件反应敏感 ,而一些常绿阔叶树种对立地的反应则较为迟钝。统计分析结果揭示 ,不仅存在显著的树种效应和立地效应 ,而且树种与立地的互作效应也非常显著 ,不同阔叶树种的遗传稳定性差异较大。为达到阔叶树种与立地环境的优化配置 ,制定了不同阔叶树种的立地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9.
对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退化马尾松林林分2002年种植的17个3年生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树种之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红荷、桃花心木、仪花、格木和马占相思以外,其余12个树种树高与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 ).综合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指标对17个阔叶树种的生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桃花心木、火力楠、铁冬青、尖叶杜英和仪花生长较慢;枫香、格木、红锥、米老排、樟树、木荷、木棉和南洋楹生长速度中等;红荷和黧蒴生长较快;千年桐和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总体而言,试验的1 7个阔叶树种对退化马尾松林的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17个阔叶树种在退化马尾松林的早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退化马尾松林林分2002年种植的17个3年生阔叶树种的树高、胸径以及冠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树种之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红荷、桃花心木、仪花、格木和马占相思以外,其余12个树种树高与胸径生长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指标对17个阔叶树种的生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桃花心木、火力楠、铁冬青、尖叶杜英和仪花生长较慢;枫香、格木、红锥、米老排、樟树、木荷、木棉和南洋楹生长速度中等;红荷和黧蒴生长较快;千年桐和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总体而言,试验的17个阔叶树种对退化马尾松林的景观恢复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藜蒴的研究概况,指出藜蒴是一种分布广、种源丰富的优良乡土树种,在广东分布尤广;藜蒴人工林生物量较大,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均比火力楠林地、荷木林地的好;藜蒴造林可用实生苗和扦插苗,马尾松、藜蒴混交林比马尾松纯林树种根系的吸收能力强。藜蒴主要病虫害种类达30多种,其中虫害25种,病害8种以上;藜蒴木材用途广,可应用于中纤板生产,通过不同的抽提处理来改变或控制其弦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12.
在京珠高速公路从化段两侧生态景观林改造套种中,对2003年乡土树种造林中的枫香等6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黎蒴林木生长较好,红锥、黄樟、枫香、木荷、山杜英较差;对蓝花楹等7个伴生树种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着明显差异,蓝花楹生长较好,凤凰木、米老排、火力楠次之,红花油茶、大叶紫薇、大头茶较差。乡土树种与速生树种间种中的黎蒴等4个造林树种的高生长分析结果表明:黎蒴、黄樟、木荷、大头茶与卷荚相思间种的高生长明显优于与尾叶桉间种。  相似文献   

13.
惠州市生态公益林乡土树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广东省博罗县梅花林场11种8年生乡土树种的生长状况,并应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生长较快;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柳叶桢楠(Machilus salicina)和拐枣(Hovenia dulcis)生长较慢。与造林初期相比,改造后8年生的林分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稍有下降。研究表明,白楸、红苞木、红锥和火力楠均适合作为惠州市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林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5株优势木和平均木对比法,在广西、广东、福建、湖南4省(区)7个县的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共初选出大叶栎优树66株,优势木330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大叶栎天然次生林中的大叶栎优树选择标准为:其树高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1%,胸径应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2%,材积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64%。该标准适用于大叶栎天然分布区用材林大叶栎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15.
红锥混交林生长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红锥混交林生长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营造红锥混交林的合理混交方式及树种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粤北山区速生树种小红栲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并据此分析了该木材的加工利用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山市城市森林次生植被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中山市城郊两种次生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和群落学特征。分析表明,人工促进恢复措施对于群落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速度有多方面的影响。马尾松、桉树、相思类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已从纯林的重要地位退居于地带性乡土树种枫香、红锥、山杜英之后的次要地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在1989年种植的红锥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高度和造林密度下红锥近20年生长量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期得出红锥人工林适宜的海拔高度和最佳造林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对红锥人工林生长量影响较小,在0-300 m的海拔高度内,红锥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等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对其生长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得出该地区红锥的最佳造林密度为800株/ 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