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波士顿龙虾2014年出口到中国的数量已经上升到1890万磅,是2009年的22倍。美国龙虾的神话不仅仅是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我国政府遵循WTO公平开放的贸易原则。相比之下,我国鮰鱼产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从2009年开始,中国出国到美国的鮰鱼数量减少了15%-52%,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根据美国农业部鮰鱼风险评估报告,"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  相似文献   

2.
中国鮰鱼产业如何应对美国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友红 《中国水产》2010,(7):27-28,56
<正>全球养殖鮰鱼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多以养殖鲶鱼为主,养殖鮰鱼的很少。美国养殖鮰鱼以本国消费为主,我国则兼具本土消费与出口,且出口国家集中于美国。2008年下半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鲶鱼(包括鮰鱼)进口的新法令,进口鲶鱼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沟鲇,英文名为channel catfish,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叉尾鮰属(Ictalurus),原产于北美,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1],产量占美国水产养殖总量的60%以上[2].2016年,美国斑点叉尾鮰养殖量约15万t,总产值为3.86亿美元[3].中国自1984年从美国引入斑点叉尾鮰后,养殖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增加,2015年总产量达26.5万t[4].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国家,其他国家鮰鱼养殖很少,多以养殖其他鲇形目鱼类为主,如,越南主要养殖芒鲇(俗名巴沙,Pangasius sutchi).美国养殖鮰鱼以本国消费为主,中国是本土消费兼出口,且出口国家集中于美国.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会于2008年年底通过了《2008年食品、环境保护和能源法案》,该法案也被称为新的农场法案,其中《联邦肉类检验法案修正案》(FIMA)将斑点叉尾鮰鱼增加为该法案项下的新品种,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国产和进口的养殖触鱼检验监管权限将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划归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局将参照肉制品管理方案对鮰鱼实施监管,转眼两年时间已经过去,美国农业部将于2010年正式对鮰鱼品种履行监管职权,这一变化必将对我国出口鮰鱼养殖和加工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要闻速览     
正2015年11月26日美国农业部(USDA)正式颁布《美国鮰鱼法规》,限制亚洲鮰鱼(主要是中国和越南)的进口。规定从2016年3月1日起,输美鮰鱼将由现在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检测转交美国农业部下属的检测肉类家禽类产品的办公室检测。USDA和FDA对鮰鱼的法规管制大不相同。规定允许有18月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我国鮰鱼出口企业将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斑点叉尾鮰(简称"鮰鱼")原产于北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开始商业化养殖,70年代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养殖。我国于1984年引进鮰鱼试养,1987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养殖。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0多个省开展鮰鱼养殖,年产量近30万t。鮰鱼养殖形式有池塘、网箱、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等,其中池塘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于2013年在国内推广。截至2019年末,  相似文献   

7.
正斑点叉尾鮰(Ictalures Punctatus)原产于美国,是美国水产养殖技术最为成熟、养殖产量最高的品种,1984年引入我国,2015年全国总产量约为26.5万吨。长期以来,我国斑点叉尾鮰的销路除了供应国内消费以外主要是向美国出口,然而2015年底美国发布的《鲶形目鱼类及其派生产品强制检验法规》(以下简称"美鮰鱼法案")对我国斑点叉尾鮰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较大影响。为全面客观认识美鮰鱼法案,吸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初,中国渔业协会鮰鱼分会帮助中国企业从美国鮰鱼协会密西西比河流域一次性引进F_2代斑点叉尾鮰原种卵黄苗33万尾,安徽巢湖斑点叉尾鮰良种场从中引进10.5万尾,并于2010年开始产卵。尤其是2016-2018年以来,该场强化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全球进口虾类的超级大国。2000年美国进口的虾类(包括对虾和虾仁等)突破30万t大关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首位后,2003年又突破50万t大关,2006年增至59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后,2007年略减至55.7万t,同比减少5.7%,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首次减少,究其原因,主要与近两年来美元的贬值有关,与某些国家向美国出口的虾类有所减少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据泰国英文报纸《曼谷邮报》报道称,据泰国虾协会的估计,2008年泰国的虾类出口量因受到当前的泰铢升值和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估计比2007年的增加10%-20%)的影响,为34万t与2007年的相同。但2008年虾类的总出口金额估计将从2007年的21.5亿美元增至26亿美元。2008年泰国的虾类总生产量估计从2007年的53万t减至50万t,减少6%。  相似文献   

11.
从资料显示,2006年韩国渔业总产量为303.2万t,比2005年的增加12%,由于渔业生产顺当,所以水产品出口的势头良好,如2005年水产品的出口量为41.2万t,比2004年的40.6万t增加1.4%就是一例。韩国水产品出口的对象国主要有日本、中国、美国、新西兰、泰国、西班牙等六国,其中向日本出口的最多,其次是中国和美国,如2005年韩国水产口的出口金额为11.9亿美元,其中向日本出口的为7.4亿美元(占62%)居首位,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饲养鮰鱼是一项能获利数百万美元的养殖行业,集中在美国南部。一项统计数字表明:90%所饲养的鮰鱼销售给加工商,10%销往活鱼市场。在1989年,鮰鱼加工商从饲养者手中购买了15.55万吨鮰鱼。  相似文献   

13.
正斑点叉尾鮰原产地为美国密西西比州,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无肌间刺等特点。1984年由湖北省水科所引进我国,在嘉鱼县水科所落户。这条鱼经过多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1987年首次进行人工繁育,当年繁育鮰鱼苗种50万尾,2016年繁育鮰鱼苗种12亿尾。国内年产鮰鱼成鱼已达到30万吨。从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到产品的深加工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斑点叉尾鮰1984年从美国引进,通过20多年的推广养殖,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淡水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养殖方式主要是池塘和网箱养殖,在稻田里养殖还不多,特别是培育鱼种更少。为了解决山区池塘水面少,缺乏鱼苗鱼种的问题,探索稻田养鱼的新途径。2007年永顺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了稻田培育斑点叉尾鮰鱼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07,32(3):6-6
2007年3月2日,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消息称,2006年湖北省水产品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 鮰鱼片出口居全国前列。据统计,湖北省水产品出口企业积极进行原产地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2月11日,2013年度中国渔业协会鮰鱼分会年会在海南海口举行。会议透露,2013年由于继续受美国出口受阻以及越南巴沙冲击影响,出口及国内鲜活销售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造成一些养殖户亏损,企业也难以赚取利润,部分养殖户(企业)转养其他品种。在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全国鮰鱼苗种重镇湖北嘉鱼处理了2~3万组亲本(大约占当地总量的70%~80%),繁殖量由2012年的8亿尾减少到8000万尾。由于2013年冬季  相似文献   

17.
苏正明 《内陆水产》2007,32(4):19-19
[本刊讯]2007年3月19日,来自沅陵、安化、沅江等10县水产部门的领导与代表美国Linma等7家鮰鱼销售公司的湖南益华公司签订了鮰鱼收购合同。合同约定,养殖大户统一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生态养殖;公司提供优质鱼苗、生态饲料、配备专业技术服务,并承诺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加工出口美国。省水产专家喜滋滋地说,这样我省万余名库区移民手握“绿卡”养鮰鱼,养出的生态鱼将通过绿色通道“游”到美国。  相似文献   

18.
<正> 因为罗非鱼是一种白肉鱼,因此越来越受到喜欢白肉鱼的欧美市场的欢迎。美国已是美洲消费和进口罗非鱼的最大市场,其消费量从1980年的零发展到2000年的9万t,进口量高达4万t,而且每年大幅度增长。我国近两年大量提供罗非鱼出口美国市场,2000年出口整片冷冻与生鲜罗非鱼达1.3万t,价值为2769万美元,成为主要供  相似文献   

19.
正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原产于北美,是美国最主要淡水养殖品种~([1]),产量超过了美国鱼类养殖总量的60%以上~([2])。1984年,引入中国后,养殖面积和总产量不断增加,2016年总产量达28.5万t~([3])。中国已经和美国一起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斑点叉尾鮰养殖国家。中国也从最初单一出口型国家,转变成为本土消费为主兼具一定出口,且出口主要针对美国。中国鮰鱼产业的发展壮大改变了世界斑  相似文献   

20.
<正>斑点叉尾鮰亦称美洲鲶、沟鲶,为淡水温水性鱼类,体表光滑无鳞,肉质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1984年引入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2013年产量达24.7万多吨,与美国养殖产量几乎持平。目前,我国鮰鱼主要以加工冷冻鮰鱼片的形式出口创汇,品类单一,深加工程度严重不足。鮰鱼养殖规模化的稳步发展与加工技术的停滞不前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鮰鱼产业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冲击,出现价格的大幅波动,进而影响蛔鱼产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因此,开发适合国内消费需求的鮰鱼产品是鮰鱼产业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