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肃南县草地鼠害现状的分析,找出了造成草地鼠害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肃南县草地鼠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草地鼠害对草场的危害仍然是制约青海省海南州草地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对此,以海南州天然草地鼠害对牧草的危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鼠害对牧草的危害程度,根据灰色系统原理建立了牧草损失量的灰色数学模型。鼠害观测范围为100 hm2,无鼠害区为对照区,面积100 hm2。两区原立地条件相似,对照区为已防治及扫残的无鼠害区,危害区与对照区具有对比的基本条件。1灰色模型1.1数学原理采用单因素时间序列的一阶灰色动态模型GM(1.1),来拟合鼠害区牧草产量和无鼠害区牧草产量。GM(1.1)模型是以微分方程描述的一阶单变量线性动态模型,用以模拟一组时…  相似文献   

4.
湟中县草地啮齿动物危害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害是导致草地沙化、退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充分论述了各类鼠害挖掘草地和啃食牧草活动致使草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形成大片次生裸地和寸草不生的黑土滩,提出了各类害鼠的防治措施,突出了生物防治措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基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历史,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史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然生态调控阶段、基于预防医学的鼠害防治阶段、以化学药物为主的草地害鼠防治阶段、草地鼠害的综合防治(IPM)阶段及草地鼠害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阶段,并界定了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时间段,概述了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对策和防控技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活动及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6.
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11年,采取实地调查,按主要生境,地形地貌和鼠害区域设置调查范围和调查点,利用每年春秋季灭鼠机会进行捕鼠,统计鼠种类及数量分布状况,研究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提出了县级草原鼠害区划原则、区划指标、区划系统和命名方法。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系统包括草原鼠害小区和鼠害草地2级,前者采用地形地貌+鼠害小区命名,后者用鼠害核心区地名+鼠害草地命名;将碌曲县草原鼠害区划为4个鼠害小区,14个鼠害草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河源区退化草地采取建植人工和半人工草地的措施进行改良,以影响害鼠(高原鼠兔)种群,达到防治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木里县拥有天然草地37.5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0.25万公顷.但因长期超载过牧,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致使草地鼠害十分猖獗.2001年鼠害发生面积达29.18万公顷,危害面积20.8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0%,损失牧草鲜草近6亿千克.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地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充分发挥草地生产力,2001年以来,木里县先后开展了高山草甸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建设,并在建设区内综合配套了草地围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青海省草地鼠害的危害现状,总结了开展无鼠害示范区项目所取得的建设成效、采取的主要做法和获得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草地鼠害治理理念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起草《全国建设无鼠害示范区实施办法》和《鼠害预测预报技术规程》,推动当前鼠虫害防治工作,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了一个专家调研组从2001年6月25日至7月28日到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5个省(区)的22个县(旗、市)36个乡镇(场)鼠虫害十分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调研,接触了鼠虫害防治第一线干部、群众260多人,有关大专院校、实验基地、地方病防治研究部门的专家、实验人员26人,亲自了解了基层鼠虫害防治情况,看到了严重的灾情危害.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西北地区草地鼠虫害工作情况和今后需加强的工作. 1 基本情况 从五省(区)调查情况看,草地鼠虫害防治工作起步比较早,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始于70年代.20年来,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70年代到80年代初,基本是"灭火式"的防治,简单使用化学农药,哪里暴发哪里撒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处于应急式的被动状态;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基本是"撒网式"的防治,防治技术不断提高,面积逐渐扩大,进入了全面防治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十五"计划开始,草地鼠虫害由被动防治逐渐走到主动控制.特别是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对我国草地鼠害防治工作的批示以后,2001年3月份,农业部畜牧局召开了2001年草地"无鼠害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部署会议,在总结了青海省海北州建设"无地面鼠害州"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组织实施了"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使草地鼠害防治工作进入了科学化、无害化的"模式管理"阶段,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000—2019年有关草地遥感研究的1 388篇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Ⅴ软件从发文趋势、期刊、学科、国家、机构、作者、研究热点、活力等角度,定性定量地开展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遥感研究具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中外文发文量均随年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核心期刊以Remote Sensing为首;中国在该领域有较高的积极性,但影响力低于美国和德国;共有83个国家的488个科研机构就草地遥感领域的研究展开了793次合作,各机构国内合作交流较国际间频繁;核心作者间未形成稳定的作者群,且普通作者形成的合作群体内部交流合作远多于群体之间;中外文研究热点共同集中在草原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上,相比于外文,中文研究更加集中在解决当前草原生态问题;高被引文献半衰期较短(2.5~3.5年),文献老化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2.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整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共有20种,主要为免耕补播、草地翻耕和减畜。相较于国外,我国利用围栏封育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利用火烧、刈割和控制杂草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我国缺少在干草覆盖和草皮移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而草方格沙障和草地灭鼠是我国特有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对退化草地均具有积极的恢复效果,但对不同生态恢复目标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未来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现状并探析前沿趋势,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检索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1年共315篇有效样本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从2007年开始,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迅速增加,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之后相关文献量有所回落,但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宁攸凉、何友均是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团队合作的网络已见雏形,刘天明团队与其他团队相比合作较为紧密;机构之间也存在较多的合作,但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和学科范围内,尚未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当前中国草原生态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畜牧业、草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论] 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富,未来研究应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以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等方面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发展概况。[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苜蓿青贮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5.8.R3绘制苜蓿青贮研究文献知识图谱,对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及突现分析。[结果]在设定的检索条件下,1994年出现第一篇苜蓿青贮研究论文;1994—2021年苜蓿青贮文献年度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黑龙江畜牧兽医》发文量最多(31篇),《草业学报》总被引频次(763次)和篇均被引频次(31.79次)最高;玉柱发文量最多(34篇),中国农业大学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57篇),以玉柱为中心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但跨机构及团队之间合作不够紧密;苜蓿青贮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高(103次),围绕发酵品质、青贮品质、混合青贮、添加剂、乳酸菌等关键词开展研究。[结论]我国苜蓿青贮研究成果丰富,需加强跨机构、跨地区、跨团队的合作研究;发酵品质和苜蓿青贮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苜蓿青贮微生物制剂的研发等方面仍然是我国苜蓿青贮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作为动物肌肉生长的负调节因子,对提高动物的肌肉量和瘦肉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 MSTN/GDF-8/Myostatin " 为检索词对2000—2020年期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主题检索,并使用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8.4.0 和 VOS viewer 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通过 Web of Science 平台共检索到相关MSTN的SCI论文4404篇,其中中国发表的论文675篇。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内检索出759篇论文。全球关于MSTN的发文量在2000—2020年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美国和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对MSTN的研究较为深入;中国学者的发文量虽多但其篇均被引频次较低,需从不同维度开展该领域研究并加强机构间合作,提高文章水平,进而缩小差距。目前关于MSTN的研究集中于分子生物学、农学、遗传学、生物技术与微生物学四大领域。对于农学领域提高肉类品质和产量依旧十分重要,因此需要提高对MSTN如何影响肌肉发育及脂肪蓄积方面的认识。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及可视化处理,为我国科研人员了解MSTN相关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向、并以此开展优良品种培育提供信息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家庭牧场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理  谢应忠  马红彬 《草业学报》2018,27(8):142-154
为更全面深入了解家庭牧场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研究国家、机构、期刊、文献及研究者的科研动向和影响力。综合检索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4-2017年间有关家庭牧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基于信息计量学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相关研究的全球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遥遥领先,中国的相关文献被WOS收录量排19位,但在CNKI的发文时间早于美国15年,且近年来增速很快;2)国际合作上,美国的贡献最大,我国需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合作和成果分享;3)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大学及兰州大学在发文总量、被引次数等方面优势明显,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巴西的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和法国农业研究发展国际合作中心贡献突出,占前10研究机构发文总数的45.5%;4)发文量突出的期刊主要有《草业与畜牧》、《新疆畜牧业》、《Sociologia Rurali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等,《中国农业科学》、《家畜生态学报》、《草业学报》虽然发文总数未进前10,但平均被引次数遥遥领先于前10期刊的总和;5)从学科层次来看基础学科比重很大,而技术和工程学科非常少,有待突破;6)国内韩国栋和国外Acquavella的相关研究文献被引次数较高,提升了其所属机构和期刊影响力;7)综合分析研究前沿趋势,提出了未来家庭牧场将以生态家庭牧场构建水-土-草-畜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全球鲤鱼研究的发展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9~2021年相关论文进行专题检索,使用“鲤鱼”作为搜索词。数据通过 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v8.4.0 和 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显示,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共检索到鲤鱼SCI论文12401篇,其中国内论文2487篇。从CNKI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5817篇中文论文。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我国鲤鱼研究领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居国际首位。中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一流的农业大学和处于研究技术前沿的研究人员。近年来,水产与渔业科学、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是三个热门研究方向。此外,生态学、病理生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论文质量较差,需要紧跟鲤鱼领域的国际研究形势,进一步提升论文水平。总体而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前列,鲤鱼研究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检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科技人员在2015-2019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从论文发文量、基金项目资助来源、发表期刊、合著机构以及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后可以看出,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15-2019年期间发表科研论文的质量持续提升,未来的科研规划可在学科平台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我国关于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199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内生真菌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从检索结果中手动选择禾草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共检索出5333篇与内生真菌相关的文献,其中377篇与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相关文献。结果表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呈线性增长,增长速度较快,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增长缓慢,具有巨大的研究发展潜力。禾草内生真菌与非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方向均在生物、作物等学科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禾草内生真菌的期刊来源主要是《草业科学》,主要进行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机构为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非禾草内生真菌的期刊来源主要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安徽农业科学》等杂志,主要的研究机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内生真菌研究的主要经费支持,对于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内生真菌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献中,于2001年发表于菌物系统上的《内生真菌研究进展》引用次数最高,引用频次高达819次,在禾草内生真菌中《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引用次数最高,引用频次高达172次,为内生真菌以及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可知,内生真菌对宿主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共生体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相关研究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禾草内生真菌以及非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内生真菌研究的发展趋势,应更多地聚焦于内生真菌的功能挖掘,宿主互作机制,抗逆性机制以及内生真菌的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