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H值对亚硝基亚铁血色原色素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NO对血红素进行修饰,得到亚硝基亚铁血色原(NFH)色素,并研究了pH值对NFH色素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FH色素的制备,最佳pH值为6.4。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取鼠李果实中的色素,试验采用溶剂浸提法进行提取,并测定提取液中色素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较优提取条件为盐酸浓度0.9%、提取时间4 h、提取温度50℃,吸光度值可达到1.792。说明此条件下提取鼠李果实中色素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在冷藏和常温两个不同贮藏温度下,奶豆腐的蛋白质分解率、氨基酸、pH值、乳酸、水分、感官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蛋白质分解率、氨基酸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贮藏温度的增加而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先下降后升高;乳酸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水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经过一定加工工艺处理后的调理牦牛肉为试验原料,将调理牦牛肉在4℃和-4℃两种条件下进行贮藏,测定调理牦牛肉pH值、蒸煮损失、肉色、质构等品质特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调理牦牛肉的pH值、蒸煮损失、亮度值L^*值呈增大的趋势;红度值a^*、硬度呈减小的趋势。在-4℃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调理牦牛肉的pH值、亮度值L^*、黄度值b^*、咀嚼性呈增大的趋势;红度值a^*、硬度、弹性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自制酸奶与市售酸奶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乳酸菌活菌数、酸度、pH值等指标,先探究自制酸奶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后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制酸奶过程中,发酵开始3 h后,随着乳酸菌发酵产物乳酸的累积,酸度上升、pH值下降,乳酸菌活菌数大幅度上升。发酵开始7 h后,乳酸菌总数开始下降,酸度的增加趋势和pH的降低趋势都有所减缓。在贮藏阶段,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各种酸奶品质变化基本相同,乳酸菌含量先升后降,pH值下降,酸度上升。在4℃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小于25℃。[结论]冷藏处理下酸奶的品质下降更慢,在自制或者购买酸奶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冷藏处理,开盖后尽快饮用完。两种酸奶具有不同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总之,本研究为酸奶的安全贮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在不同温度(20~50℃)和时间(5~20min)超声波处理下,测定相同质量鳍条总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从而探索出超声波技术提取罗非鱼鳍条总色素的适宜条件,并与传统振荡浸提法进行比较.试验表明,超声波法提取时间为15min,提取温度为20℃,提取溶剂为乙醇时,鳍条总色素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波法(提取温度为20℃,时间为15min,吸光度为0.177)提取鳍条总色素的效果不如振荡法(提取温度为30℃,时间为3h,吸光度为0.211).  相似文献   

7.
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共国  马子骏 《蚕业科学》2004,30(1):104-106
为达到桑椹鲜食产业化目的 ,应用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和冰温贮藏技术对桑椹贮藏保鲜中糖酸比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桑椹在冰温点以上温度贮藏 ,糖酸比下降明显 ,白桑椹尤甚 ;二氧化氯缓释处理能明显延缓桑椹糖酸比的下降。二氧化氯缓释处理结合冰温贮藏 15d ,白桑椹和紫桑椹的糖酸比分别下降 11 8%、17 4 % ;贮藏 2 5d后 ,分别下降 5 7 5 %、39 1%。冰温贮藏 15d ,桑椹糖酸比与pH值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但随贮藏时间的延长相关关系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80日龄苏禽黄鸡60只,随机分成2组,4℃冷藏组(Ⅰ组)和-1.5℃冰温组(Ⅱ组),每组30只,测定不同贮藏天数鸡肉的肉色、嫩度、pH、失水率等指标分析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冷鲜鸡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冷鲜鸡的黄度值(b*)、嫩度、PH、失水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亮度值(L*)和红度值(a*)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4℃冷藏条件下,冷鲜鸡肉贮藏时间最好控制在3 d或3 d以内;-1.5℃冰温贮藏时间最好控制在7 d或7 d以内。综合各项理化指标可知冷鲜鸡在冰温条件下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冷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培养法,通过DOC、pH、280nm吸光度指标研究水稻秸秆腐解不同阶段产生DOM的生物降解特性与结构变化,阐明秸秆还田对土壤C02排放与碳固定的影响,为选择秸秆还田的正确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资料. 通过培养不同天数的水稻腐解液来控制变量,以研究不同腐解天数的DOM溶液中DOC降解特性及pH、280nm吸光度变化.DOC采用比色法;pH值采用电极法;280nm吸光度值采用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10.
以黄羽肉鸡肌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1.5℃冰温贮藏条件下质构参数(硬度、弹性、咀嚼性和内聚性)的变化,同时考察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和感官评价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羽肉鸡肌肉的TVB-N值呈现上升的趋势;pH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感官评价均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结合TVB-N值、pH值和感官评价的测定结果,当硬度值小于17.83 N,弹性大于1.40 mm时TVB-N值均达到国家标准中的上限。表明采用质构参数作为监测黄羽肉鸡肌肉新鲜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苜蓿干草捆贮藏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含水量为15%、打捆密度为150kg/m3的苜蓿草捆在不同贮藏时间(1、10、30、90、180、360d)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RFV)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与贮藏1d时相比,不同贮藏时间段苜蓿干草的CP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CP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2级。苜蓿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360d时的NDF含量显著高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NDF含量(P<0.05);从N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也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贮藏10d之后ADF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ADF含量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贮藏时间在30d以上的苜蓿干草DMI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30d之内的DMI值(P<0.05);从DMI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3级。贮藏时间在90d以上的苜蓿干草DDM值显著低于贮藏时间在90d之内的DDM值(P<0.05);从DDM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1级下降到4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苜蓿干草的RFV值显著降低(P<0.05),且在贮藏180~360d的时间段内,RFV值下降幅度较大;从RFV值角度评价,苜蓿干草等级由2级下降到3级。综合比较,苜蓿干草在贮藏180d之后营养价值大幅度下降,因此,在贮藏180d之内出售或者饲喂家畜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2.
以大花飞燕草为原料提取色素,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9.5min,提取温度48℃,料液比1:49g/mL,乙醇浓度为95%,稳定性试验表明,大花飞燕草色素在pH值为3-6的范围内较为稳定,温度超过70℃稳定性较差,光照会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Fe^3+使色素稳定性明显下降,K^+、Na^+、Mg^2+、Zn^2+对其基本无影响,NaCl、蔗糖、山梨酸钾、苯甲酸、柠檬酸、VC、Cu^2+和Al^3+对其具有护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冷鲜鸡肉品质变化规律,选择42日龄快大型AA肉鸡(文中简称"白鸡")与126日龄优质型梅岭土鸡(文中简称"黄鸡")各72只,宰后于0~4℃冷鲜保藏,并于贮藏第0~5d分别采样测定鸡胸肉的pH值、剪切力、挥发性盐基氮、TPA质构值、肌苷酸等理化指标。结果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鲜鸡的pH值、挥发性盐基氮呈上升趋势,剪切力降低。0~4℃冷鲜保藏5d,鸡肉品质逐渐下降,但新鲜度指标仍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之内;真空包装的保鲜效果更理想。优质黄鸡相对于白鸡而言,某些指标表现出耐贮藏的特性,但其剪切力、肌苷酸含量等特色值下降较快,为此应及早销售以体现其肉质风味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包装条件调理牦牛肉品质的变化,采用托盘包装和真空包装研究了调理牦牛肉冰温贮藏期间PH值、蒸煮损失、亮度值L~*、红度值a~*、硬度、咀嚼性、弹性、内聚性、剪切力等品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调理牦牛肉的pH值显著增加(P0.05),贮藏期内托盘包装的调理牦牛肉pH值上升了11.32%,a~*值、硬度、剪切力分别下降了28.63%、36.75%、22.86%;真空包装的调理牦牛肉pH值上升了8.53%,a~*值、硬度、剪切力分别下降了16.78%、19.04%、19.03%。低温贮藏调理牦牛肉条件下,真空包装比托盘包装能更好的保持调理牦牛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选取实验室分离自自然发酵乳制品中的5株嗜热链球菌菌株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菌株发酵酸乳,在发酵期间和酸乳4℃贮藏504 h阶段,分别测定菌株发酵时间、滴定酸度、pH值、活菌数以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机酸含量变化,研究嗜热链球菌发酵产酸特性及其酸乳贮藏期间后酸化及其有机酸组分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42℃发酵期间,5株菌在发酵2h后pH值迅速下降,达到发酵终点时间在5~9h,发酵时间最短的是菌株IMAU10632和IMAU20772。在4℃贮藏504h期间,5株菌的pH值下降幅度在0.5左右,最终pH值稳定在4.2左右,产酸速度均较缓慢,均表现出嗜热链球菌后酸化能力弱的特点,且酸度值均在90oT以下。初步筛选出一株菌株IMAU10632,凝乳时间短、产酸速率快、后酸化能力较弱,在4℃贮藏期间活菌数维持在108CFU/mL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羽毛粉为原料,对羽毛蛋白酶解的条件进行初步研究。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吸光度值为指标,得出酶解的最佳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水解温度、加酶量、水解时间和pH作为4个因素,通过试验筛选每个单因素较好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最适酶解条件为水解温度60℃、加酶量2.5%、水解时间6 h和pH 6.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冷却兔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卫生质量及其变化规律,以指导冷却兔肉的加工利用、合理贮藏与食用安全,本文依据相关检测方法和标准,定期对3组不同屠宰分割工艺冷却兔肉的感官质量、微生物和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冷却兔肉的感官质量逐渐下降,挥发性盐基氮值、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均逐渐增加,pH值先降低后上升。(2)菌落总数与其他4项指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0.01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UHT乳的生产工艺及其在常温条件下,UHT乳的酸度、黏度、蛋白水解度、脂肪上浮程度和酒精稳定性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酸度、蛋白水解度、脂肪上浮程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黏度是先下降后有上升趋势;酒精稳定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温度下青藏高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贮藏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采自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垂穗披碱草为青贮原料,在当地完成塑料袋青贮后带回实验室分别置于15和25 ℃下进行青贮,在贮藏2、4、6、8、12、14、30、60 d后开袋,测定其相关指标。结果表明,15 ℃处理下,pH值缓慢下降至5.68,乳酸含量1.44%,青贮效果不佳;25 ℃增加了乳酸含量(6.21%),使pH值显著降至4.27(P<0.05),取得了良好的青贮效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AN/TN值逐渐增加,乙酸含量在发酵初期(4 d内)显著增加(P<0.05),在发酵后期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之后保持稳定。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4.022),来自西班牙Gardeny科技园的G.Echeverría等人研究了成熟度、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Big Top誖"油桃感官品质和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在油桃采收期,研究人员将果实根据基于Vis光谱学的IAD指数(吸光度差异指数)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于采收时和在20、10、4或-1℃下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