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逐步恶化,亟需提升居民的环境教育水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实际行动。为此,文中以陕西、宁夏、重庆三省(直辖市)为对象,分别对三地的中小学生、大学生和一般居民环境意识、行为和环境教育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群体环境教育意识和行为水平仍较低,根本原因是我国环境教育仍十分欠缺,进而分析我国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学生的环境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成年人的环境教育极度匮乏;政府对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居民环境支付意愿低等。提出了逐步完善系统性、实践性强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多渠道、多方位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促进不同群体的环境教育,以提升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2.
甘肃干旱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甘肃省干旱区与公众的环境意识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环境保护知识获取渠道、环境状况评价、环境保护态度以及环境保护行为五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分析 ,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价值意识、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能力意识、环境参与意识四个维度测量环境意识,基于CSS2013年和2019年数据发现:1)与2013年相比,公众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能力意识、环境参与意识水平在2019年显著上升,而环境价值意识有所下降,这种变化趋势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异质性。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2013年到2019年,政治面貌、环境评价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减弱,社会阶层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一直很小,年龄、户口性质、社会参与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增强,教育程度、互联网使用对公众环境意识一直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增强。3)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经历了环境污染驱动的被动关注阶段、环境利益驱动的传媒建构阶段后,已进入环境理念驱动的复杂形成阶段。据此,提出应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加强互联网环保宣传、创建公众环保参与平台、提高人际信任水平、分类引导环境责任,并将公众环境意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评估体系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陕西、山西、甘肃、安徽和江苏省1023份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环境素养对农户农田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境认知、环境情感、环境价值观和环境技能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 337、0. 114、0. 106和0. 397,相对于环境情感与环境价值观,提升农户环境认知与环境技能对促使其向农田生态保护行为转变更为有效;2)文化程度和农业收入占比也是影响农户农田生态保护行为的重要因素。建议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环保宣教活动,提升农户环境认知水平;完善农田生态保护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环境技能,改善农户农田生态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5.
立足豫、鄂、皖三省1026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实证探讨环境新闻报道对农村居民垃圾分类影响。研究表明:环境新闻报道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且农民环境新闻关注频率增加可进一步强化环境新闻报道影响效应;环境新闻报道驱动农村居民垃圾分类主要通过增加农民社会舆论压力、塑造农民环保价值观以及提升农民环境风险感知水平途径展开,而通过改善农民环保知识技能驱动农村居民垃圾分类效果有限;农民个体特征和面临情境因素诱发环境新闻报道作用农村居民垃圾分类异质性,对于女性、青年、老人、高学历、党员、村干部以及所在村垃圾分类设施完备和标识清晰的农民,环境新闻报道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上、中、下游12个样本点2133个居民的调研,运用CVM理论结合Tobit模型,多因素视角从空间分析不同类型居民的生态认知与支付行为。研究发现:1)居民的生态认知、支付意愿与支付方式在空间呈现非均衡性和差异性,居民属性、收入、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客观情况,以及对环境问题关注度、对政府工作的信心等主观意识是重要影响因素。2)下游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较上、中游高20.19%、12.02%。其中,上中下游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居住年限受访居民的支付意愿差值分别为9.22-21.77%、2.1-32.66%、36.08-39.47%。3)上游及部分城镇居民更愿意支付货币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及部分农村居民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平均有66.01%受访者选择参加义务劳动保护生态环境。4)上中游居民收入水平与支付意愿正相关,下游却无显著关联,收入水平仅影响其支付方式。5)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有强烈的家园情怀,即便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但通过义务劳动保护环境的比重高达71.43%。研究结果表明:上中下游资源禀赋的差异、经济发展与对资源依赖方式的不同、生产生活区环境的敏感与脆弱程度的多样性及不同区域居民生态群体意识的差别,成为影响居民保护环境、拯救塔里木河危机的认知和决策在空间呈现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的背景下,环境规制是否对新疆棉农的生产环境保护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环境规制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中效果是否显著?这些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对新疆重点植棉县的棉花种植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将环境规制分析归类为命令控制型、宣传教育型、经济激励型三种类型,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Probit双变量实证分析,探究环境规制对新疆棉农生产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及二者之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新疆棉农的环境保护意愿与行为的规范作用较显著。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规范作用最大,但命令控制型在意愿模型中不显著,棉农的环保意愿与行为相悖;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棉农生产的环保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宣传教育型环境规制对棉农的环保意愿和行为影响显著。而棉农的个性特征、环境素养、环保技能对其环保意愿与行为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在强化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规范棉农的生产环保行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型环境规制和环保技术培训在塑造棉农环保行为自觉性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概念及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2000年甘肃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资料,对甘肃省2000年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以雾霾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广泛而严肃的社会性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了行为态度、生活方式、媒体使用、幸福感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居民的环境行为在个体因素(性别、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行为态度、生活方式、幸福感和媒体使用都对我国居民的环境行为有显著影响,幸福感越高,媒体使用越多,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及多样化,行为态度更加积极乐观,居民的环境行为就也会越多。  相似文献   

10.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依据,基于呼伦贝尔、长春、济南三市410份消费者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消费者支付绿色产品环境溢价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愿意支付绿色产品的环境溢价,但支付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态度、国家认证标识、参照群体影响、性别(女性)、年龄(41-50岁)、收入(7000元以上)正向影响消费者支付绿色产品环境溢价水平,价格敏感性负向影响消费者支付绿色产品环境溢价水平;绿色消费政策、消费者的学历和绿色产品购买态度对环境溢价支付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的王石凹矿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但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文中研究通过49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利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等方法,探讨了对环境污染调适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1)居民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而又有一定效率的调适行为。"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是居民最常用的要求改善环境的行为。2)性别和职业分组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调适行为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大气污染调适行为方面年龄分组间有显著差异。对水污染调适行为有显著影响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和居住时间。在噪音污染调适行为上有显著差异的是居住时间不同。3)居民对矿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健康担心程度都对搬家的想法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矿区的环境治理、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雾霾下对于环境社会问题的探讨,多出现在雾霾污染严重后。该文在已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雾霾污染较轻的承德县农村地区为例,利用调查问卷的有效样本数据,对农村居民雾霾认知度、雾霾感知度、行为应对情况和参与治理意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当地雾霾污染较轻,但农村居民对雾霾的成因有较好的认知,对雾霾产生的危害有一定了解,较少一部分人会采取不同保护措施;居民属性对雾霾感知的四个维度无明显差异性,仅受教育程度存在部分显著差异。基于以上研究结论,能够直观的了解在雾霾污染较轻的农村地区居民对雾霾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程度,为宣传雾霾治理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文中认为政府应加大雾霾知识和防护措施相关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当地雾霾污染加剧,有利于对雾霾的提前防范和治理。  相似文献   

13.
以消费理论、推拉理论及旅游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基于甘肃省526位农村居民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的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农民旅游消费受可支配收入、旅游产品价格、目的地、旅游服务、闲暇时间、群体支持、可进入性、旅游意愿和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和旅游产品价格,其次是目的地因素及旅游服务因素,第三是闲暇时间和群体支持因素,可进入性和旅游意愿、旅游动机因素的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资源禀赋系数、成本收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为基础,比较分析了甘肃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度;通过对消费者和农户的深入调查,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甘肃小杂粮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谷子、糜子、荞麦、蚕豆的资源禀赋系数分别为1.53、6.64、8.72、3.9,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1.23、2.57、2.95、1.97,小杂粮从资源的丰富程度、成本收益、种植规模、产出水平等方面具有竞争潜力;消费者收入水平、认知程度、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甘肃小杂粮的市场竞争力有显著影响;家庭耕地面积、小杂粮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习、环境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陕西、甘肃省710份调研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学习、环境认知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认知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0;(2)社会学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有直接负向影响,并通过环境认知也会间接负向影响农户亲环境行为,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400、-0.010。据此提出:政府应建立亲环境行为补贴制度,降低农户实施亲环境行为时所承担的短期成本和风险,在宣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提升农户环境认知水平,设立实施亲环境行为示范户,规范社会学习途径,促进农户向亲环境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16.
建立典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经济增长与主要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选取新疆奎屯市1991-2008年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奎屯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呈现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EKC)型关系,除了工业废水污染整体上有改善的趋势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SO2)、工业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采用GIS软件ArcView的开发语言Avenue所开发的甘肃省重点城市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功能结构和系统应用等。该系统将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高效、科学的信息支持,从而提高城市环境管理与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该区域1990-2006年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并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区域生态安全变化表现出如下特征:系统压力指数明显下降,系统状态指数呈上升趋势,系统响应指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生态安全指数从1990年的0.4289增至2006年的0.5960,处于一种良性发展态势。主成份分析表明,区域生态安全是社会、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评价单元内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的增加、单位产值"三废"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使得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减轻,成为驱动甘肃生态安全度提高的主要动力。但同时,甘肃省城市化速度加快、资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加,加大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压力,成为区域生态安全度提高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