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产品购买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现有研究更多是从绿色产品的环保属性出发,探讨如何促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忽略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基本属性偏好的研究。文中选取产品价格、产品种类、产品品牌和绿色程度四类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的产品属性因素,运用联合分析法定量评估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不同属性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最关注的绿色产品属性是产品价格,其次为产品种类和产品品牌,对绿色程度的偏好较低;消费者最优偏好的绿色产品属性水平组合是食品类、完全绿色、知名品牌、溢价20%的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2.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居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一。文中基于902份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双栏模型检验环境价值观(利己价值观、利他价值观与利生态价值观)对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的影响,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探究环境态度在3种环境价值观与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选择意愿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3种环境价值观对居民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效应,且利他价值观在参与意愿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利生态价值观在支付意愿中有最大影响;环境态度不仅对居民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而且在3种环境价值观与居民支付意愿、参与意愿之间均发挥中介效应;年龄负向抑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支付意愿,收入显著抑制居民绿色低碳生活参与意愿。因此,培养居民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以及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环境态度,可以有效促进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的参与意愿及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等相关组织往往利用引导用语来促进公众绿色出行,但这些引导用语是否能起到作用,目前学术界尚缺乏实证研究。文中通过设计2(高/低环境态度)x2(强势/非强势引导用语)实验,对北京市消费者展开问卷调查,对收集的41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以感知重要性、感知严重性为环境态度,探讨在强势和非强势引导用语下消费者的绿色出行意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环境态度较高时,强势引导用语对绿色出行意向促进作用更大;在环境态度较低时,非强势引导用语对绿色出行意向促进作用更大;环境态度对绿色出行意向的促进作用大于引导用语对绿色出行意向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提升引导用语的使用效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基于渭河流域572户城镇居民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感知和政府信任对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政府信任在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渭河城镇居民对其无法归还贷款的财务风险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对其有能力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对"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了解程度、对保护上游环境可以改善所属地区生态环境的认知风险感知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均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态补偿支付水平;2)政府行政行为信任和角色威望信任均显著正向影响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3)政府信任在认知风险感知与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其中政府角色威望信任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加显著。据此提出了提高渭河城镇居民生态补偿支付水平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更需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亲环境行为。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作为框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基于河南、江苏、四川三省共836份有效公众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绿色氛围对公众亲环境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亲环境意愿受绿色氛围影响,其中控制性绿色氛围对亲环境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支持性绿色氛围的影响不显著。2)支持性绿色氛围对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控制性绿色氛围仅对个人规范有正向影响。3)个人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个人规范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产生链式中介效应。该研究对厘清绿色氛围与亲环境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文中旨在通过焦作社区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消费态度及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揭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基础,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微观决策依据。研究发现:除性别之外,年龄、职业、收入及文化程度等人口统计特征能显著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环保知识的丰裕度、环境产品了解度正向影响居民对环境产品的主观态度;居民对环境的关心度反向影响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客观行为,其他变量与客观行为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居民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主观态度正向影响居民的客观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2014年在陕西省调查的环境关心数据,通过R语言和SPSS21分别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均值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公众的环境关心现状及其影响因子。数据分析表明:(1)按环境关心态度,公众可以分为环境中心主义者和持中立态度的协调论者,环境中心主义者约占65%,协调论者约站35%,陕西省大体上以关心环境的人群居多;(2)陕北高原区、关中平原区和陕南山地区的环境关心程度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3)男性与女性之间在环境关心态度上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p>0.05);(4)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分别对环境关心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p<0.05),其中职业和经济收入可能通过受教育水平对环境关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中地区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关中地区农民水价支付态度基础上,实证研究愿意付费农民的水价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民已经具有较好的水商品意识,少数农民不愿对灌溉用水付费,首要原因是收入低没有支付能力,其次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灌溉是国家责任不应由农民承担;再次是对灌溉服务不满意。愿意付费农民的亩次水价支付意愿均值为62.5元,不同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差别较大;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收入水平、供水数量、供水质量和水费收取公平性均对农民水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灌溉次数对水价支付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教育对大学生绿色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系统。文中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模型,通过对上海市1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生态文明教育对绿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行为;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生态文明教育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绿色行为。  相似文献   

10.
流域治理政策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公众对环境物品的偏好及偏好的异质性问题。文中运用选择实验法(Choice Experiment),以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合Mixed logit模型和潜类别模型从效用和支付意愿的视角揭示了公众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偏好异质性。研究发现,公众对渭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的偏好,且存在显著的偏好异质性;潜类别模型中偏好正常型消费者占据大部分消费者总数,生态导向型消费者在水质等方面的支付意愿明显较高,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所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明显低于其他两类消费者。总体来看,居民对水质、水量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强的支付意愿,而对自然景观和生态旅游具有较低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