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在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进行,选用垦薯1号马铃薯品种,采用大垄双行,整薯播种,随机区组设计。3个行距,每个行距下3个株距,即3个种植密度。比较各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减小呈递减趋势,大中薯率呈递增趋势;各行距下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均是种植密度为121 200株·hm-2最高,大薯率均是种植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总体来看,不同种植密度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121 200株·hm-2小薯率较高,适合生产种薯,其中以株行距为15 cm×20cm最适合生产种薯;种植密度72 700株·hm-2大中薯率较高,适合生产商品薯,其中以株行距为25 cm×20 cm最适合生产商品薯。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适合广西冬种免耕栽培的高产马铃薯品种,2009年从青海引进5个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不同种植密度对免耕马铃薯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7号出苗快而整齐,属早熟品种,适合在双季稻区推广种植;青薯8号出苗也较快且整齐,在现蕾期与成熟期的株高均比较适宜,茎较粗,叶片数较多,具有夺高产的生长优势,是免耕马铃薯高产栽培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种植密度为20~22cm×30cm(74000株/ha左右)时,免耕马铃薯的生长性状综合表现最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63份马铃薯品种(系)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马铃薯种质资源,我们对63份马铃薯品种(系)的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单薯质量、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和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单株块茎数、主茎数、单株块茎质量、株高和单薯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3.4%、42.9%、39.6%、32.9%、32.2%、30.9%;主成分分析发现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累计贡献率达85.198%,可用这6个主成分较好地代替10个农艺性状来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单株块茎质量、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数与单株块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单薯质量、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块茎数与单株块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商品薯率、单薯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块茎质量与单薯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薯质量与商品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63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5个大类,其中来自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资源的57.89%聚在I类群,主要特点是淀粉含量最高,但产量最低。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资源的76.47%聚在IV类群,主要特点是单薯质量最大。与其他类群相比,这两大类群马铃薯品种(系)较适合广西等南方冬作区种植。生育期、出苗率、主茎数、株高、单株块茎数和单株块茎质量是广西等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品种筛选优先考虑的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增加使马铃薯产量提高但同时造成商品薯率下降,生产上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生产商品薯及种薯,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找到最佳播种密度,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晚熟品种冀张薯8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中熟品种同薯20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47 250株/hm2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早熟品种冀张薯12号马铃薯在播种密度63 000株/hm2产量最高,商品薯率最低,但3个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建议冀张薯12号播种密度以63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北方甘薯主产区泰安市栽培的不同基因型的主要甘薯品种鲜薯、薯干产量与13个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期间主要气象因子间关联度.根据关联度的大小研究得出各个影响因子的关联序,影响鲜薯产量因子的关联序为:分枝叶柄鲜重>分枝叶片数>地上部总鲜重>分枝鲜重>分枝条数>分枝叶片鲜重>主茎叶柄鲜重>主茎长度>分枝长度>主茎粗度>主茎叶片数>主茎叶片鲜重>主茎鲜重;影响薯干产量因子的关联序为:分枝叶片鲜重>分枝长度>分枝叶柄鲜重>分枝条数>分枝叶片数>主茎鲜重>主茎长度>分枝叶片鲜重>分枝鲜重>主茎粗度>主茎叶片数>地上部总鲜重>主茎叶柄鲜重;气象因子对鲜薯产量影响的关联序依次为: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最低气温>平均气温>14时湿度>10 cm低温>5cm低温>0cm低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对薯干产量影响关联序依次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5 cm低温>10 cm低温>14时湿度>0 cm低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量.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地区主栽的3个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底西芮、克新1号为材料,采取分期播种、温室内遮阴、人工气候室内不同温光处理方式,通过测定株高、块茎淀粉含量、单株结薯数、块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马铃薯品种块茎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促进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主茎数、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温室遮阴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时,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气候室内升高温度对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早播可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积累,晚播可促进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的积累.温室遮阴可明显减少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的积累.人工气候室内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还原糖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早播可明显增加3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大薯率和薯块产量;在温室遮阴和人工气候室温光处理条件下,适度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发育,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适合广西种植的红薯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25份广西红薯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育成红薯品种农艺性状间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育种选择潜力,变异系数表现为分枝数最大蔓长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单株产量干物率食味评分;农艺性状间表型相关大于遗传相关,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可作为红薯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广西红薯育成品种优良基因型表现为单株结薯数和分枝数较多,单薯重适量,蔓长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大豆品种,同时为广西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区外引进的24个大豆品种及作对照的广西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豆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的株高、茎粗、SPAD和主茎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指标,在大豆采收期测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和小区产量等产量性状指标。[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各有差异,株高为42~75 cm,株高较高的品种是22、2、4和25号,株高均在70 cm以上;茎粗为3.5~8.3 mm,茎粗较粗的品种是25、4和3号;SPAD值为28~46,较高的是25、18和8号品种;主茎分枝数为7~16个,其中分枝比较多的是9和24号品种;20号品种的单株荚数最高,17号品种的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高。产量前3的品种是20号、17和25号,产量分别为3 058.7、3 045.9和2 599.4 kg/hm~2。[结论]20号和17号这2个品种的株高较高,茎粗较粗,分枝数较多;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都较高,生育期合适,实际产量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且适宜广西种植,有引种改良当地品种的前景,可在后续几年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9.
4个马铃薯品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个马铃薯品种在桐梓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费乌瑞它、会-2号、中薯3号3个品种与白花洋芋(对照)相比,都表现出较好的增产优势,其中以会-2号增产最显著,增产率达82.16%;从生育期来看,费乌瑞它、会-2号、中薯3号均适宜在桐梓县种植;大田长势方面,费乌瑞它、会-2号、中薯3号的出芽率、主茎粗细、叶片宽度都表现较好。因此,这3个品种可以在桐梓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马铃薯免耕栽培合理的用种方式,2008年在南丹县以克新1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用种方式大田试验研究,研究了2种不同用种方式对免耕马铃薯生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中,小整薯播种比大种薯切块播种出苗整齐,成苗率提高5.34%,基茎较粗,分枝较多,单株薯块数与产量分别提高14.67%和6.43%,商品率提高8.79%,增产效益明显。小整薯播种是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高产栽培体系中一种比较适宜的用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及推进广西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费乌瑞它和广西选育品种桂农薯1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株高、茎粗、叶干重、茎干重、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6个关键生长指标的变化动态.[结果]两个参试冬种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指标呈规律变化,株高、茎粗、块茎数和块茎干重等4个指标均发生三段式的S形变化规律,叶干重和茎干重则呈倒U形变化规律;地上"源"器官(叶、茎)与地下"库"器官(块茎)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结论]可将冬种马铃薯生长发育阶段分为5个时期,即出苗期、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期,生产上可依据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安排生产管理,使地上"源"器官和地下"库"器官相协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英  陈碧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4-3215
[目的]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适合合浦县自然条件下栽种的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品种,为当地甘薯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8个甘薯新品种和当地1个当家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其中,引进的甘薯品种桂薯131、桂粉2号、富硒11选、桂紫薯1号、桂薯3号、桂薯96-8由广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广薯87由广西农业科学作物研究所提供,外婆藤由广西平南县提供,当地当家品种为紫罗兰.[结果]桂薯96-8产量24 844.50 kg/hm2,比对照增产44.64%,居首位,萌芽性好,中后期长势旺,结薯性好,单株结薯平均5.3个,大中薯率60%以上,薯形美观,熟食口感好,可在合浦县进行示范推广.外婆藤产量22 011.00 kg/hm2,比对照增产28.15%,居第2位,株型半直立,萌芽性好,整个生长期茎叶生长较旺,茎叶产量高,平均株结薯7.4个,中蔓分枝较多,但煮熟薯块合有少量纤维,薯形不美观,可以作为养殖饲料种植.[结论]桂薯96-8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合浦地区推广种植.外婆藤可以作为养殖饲料种植.  相似文献   

13.
灌阳县红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灌阳县种植的红薯品种,2008年引进6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白皮槟榔、结芋花、藕薯3个品种表现产量适中、商品薯率高、经济效益好、品质优良;红皮槟榔虽然产量偏低,但品质好,商品薯率在参试品种中最高,价格也比其他品种高0.1~0.5元/kg,这4个品种均适宜在灌阳县推广种植。鸡骨香具产量高、结薯集中、大薯比率高的特点,适宜加工果脯、粉丝等,可作为红薯产业深加工的储备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对棉花种子萌发和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棉所49号、新陆早62号和新陆早64号为材料,按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适时采收,采用标准发芽试验测量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干重等种子活力指标,分析不同果枝节位和铃位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棉花中部果枝种子活力最高,从中部往上下两侧推移,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呈下降趋势,种子活力表现为中部果枝>上部果枝>下部果枝;中部果枝种子幼苗营养器官干重均高于下部果枝和上部果枝,而上部果枝和下部果枝因品种不同变化规律不同;铃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中部果枝棉籽种子活力最高,幼苗长势较好,利于形成壮苗,其次为上部和下部果枝;其中,铃位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生产棉花高活力种子,应尽量采收中部果枝的棉籽。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物均可提早冬种马铃薯的出苗期、缩短生育期及提高出苗率,其中白膜效果最大;3种覆盖物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及块茎产量,其中黑膜效果最好;黑膜、白膜、稻草包芯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甘薯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品比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对鲜食类型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品种(系)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峡红心王新品系在7个试验点的平均单产为44 871 kg/hm~2,最长蔓长平均为221 cm,单株分枝数为7.5个,茎粗为7.3 mm,叶心形,顶叶淡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结薯集中整齐,单株结薯数为5.1个,大薯率为32.6%,中薯率为40.3%,小薯率为27.0%,食味83分,烘干率为20.37%,淀粉含量为12.18%,粗蛋白质含量为0.89%,还原糖含量为2.14%,可溶性糖含量为4.82%。  相似文献   

17.
探究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马铃薯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比较广西冬种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耐寒性,为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以费乌瑞它、兴佳2号、丽薯6号3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4℃低温下进行0、3、6、12、24、48h胁迫,测定叶绿素、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在48h时,费乌瑞它显著低于丽薯6号、兴佳2号。3个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变化趋势,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48h时,丽薯6号、兴佳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显著高于费乌瑞它。各品种的MDA含量在低温胁迫48h内呈上升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48h时,费乌瑞它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3个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列为丽薯6号兴佳2号费乌瑞它,与广西主栽品种费乌瑞它相比,丽薯6号和兴佳2号2个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可在南方冬作区种植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桂南地区鲜食葡萄生产一年两熟茬果的结果母枝萌芽率低和萌芽不整齐的现状,利用广西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南方葡萄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外源调节剂"破眠3号"对巨峰、无核早红、户太一8、巨玫瑰、V28葡萄品种结果的母枝进行短截后施药催芽试验。结果表明,夏茬果以破眠3号20倍药液比30倍液萌芽率分别高11.61%、5.19%、5.79%、6.60%和13.18%,比对照分别高17.95%、22.18%、26.65%、28.46%和30.99%。冬茬果以破眠3号20倍药液催芽的萌芽率比30倍分别高9.48%、1.29%、6.14%、2.65%和3.53%,比对照分别高69.76%、56.28%6、1.67%、64.22%和68.09%。有利于促进桂南地区葡萄一年两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特别是高淀粉型新品种),为提高广西甘薯良种覆盖率、推动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品种支撑.[方法]2010~2011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区试广西试点对9个甘薯新品种进行试验,测定甘薯鲜重、干重、品质等.[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3个,依次为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其中泉薯10号产量名列第一(41006.3 kg/ha),比对照增产60.4%;干薯产量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6个,依次是金薯2号、泉薯10号、桂粉3号、莆薯16号、广薯205、龙薯14,其中金薯2号产量最高(9797.8 kg/ha),比对照增产45.3%.莆薯16号的干物率最高,为34.85%;桂粉3号的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7.5分.[结论]高淀粉品种桂粉3号、广薯205、龙薯14及其他类型品种泉薯10号、金薯2号和福薯21等综合表现较好,适于在广西全区或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化学分析法和重量法等对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甘薯块茎和常见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薯茎尖中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和Mg、Fe、Mn、Zn、Cu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绝大多数比甘薯块茎或常见蔬菜高,3种菜用型甘薯茎尖均是价廉物美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