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串  潘连德 《水产科学》2017,(4):403-410
水温(20±1)℃下,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幼蟹、日本沼虾及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对中华绒螯蟹Ⅲ期仔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6、34.36、30.55mg/L和28.05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86mg/L;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3.55、40.70、36.53mg/L和31.6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0.67mg/L,过氧乙酸对日本沼虾的24、48、72h和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7.14、14.98、12.02mg/L和9.5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3mg/L。根据安全质量浓度可知,对过氧乙酸的耐受性顺序为中华绒螯蟹幼蟹Ⅲ期仔蟹日本沼虾。过氧乙酸对伊乐藻、金鱼藻和苦草的96h半有效质量浓度分别为20.13、39.78mg/L和33.67mg/L,因此,在蟹塘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时,用量需控制在3.43mg/L以下,防止过氧乙酸的药害。  相似文献   

2.
三种常用农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23℃、pH7.5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毒死蜱和三唑磷对体质量(6.3±0.9)g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26.02、95.82、82.74、73.44mg·L^-1;毒死蜱对幼蟹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3、0.65、0.56、0.49mg·L^-1;三唑磷对幼蟹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56、4.49、3.88、3.62mg·L^-1。三种药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稻种植过程中常用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毒性作用,通过48 h半静水法测定草甘膦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据此结果设定28 d慢性试验浓度,测定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蜕壳率和平均蜕壳天数,以及肝胰腺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草甘膦12、24、36、48 h对中华绒螯蟹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91、16.67、13.99、12.09 mg/L,安全浓度为1.9 mg/L;慢性毒性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草甘膦浓度达到0.6 mg/L后中华绒螯蟹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草甘膦浓度达到0.3 mg/L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率显著降低,各组间平均蜕壳时间统计学显示无明显差异,但组织学试验表明,中华绒螯蟹长时间暴露于低于安全浓度的草甘膦中依然会造成肝胰腺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Hg2 的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大于Cr6 。Cr6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5.48 mg/L、165.23 mg/L、117.51 mg/L、92.52 mg/L;Hg2 对克氏原螯虾24 h、48 h、72 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5 mg/L、0.65 mg/L、0.35 mg/L、0.08 mg/L。Cr6 、Hg2 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25 mg/L、0.008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92.5倍和16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强的耐Cr6 和Hg2 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30℃、溶解氧5mg/L及pH 8.5~8.8条件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甲醛对质量约16g的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8h以内,甲醛质量浓度低于50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96h以内,甲醛质量浓底低于25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12、24、36、48、60、72、84、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991.788、1644.522、1273.757、1724.642、1177.963、1147.138、963.129、873.59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7.359mg/L。  相似文献   

7.
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 0142~0 0308 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 mg/L、10.595 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 mg/L、1.371 mg/L和0.414 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 mg/L、0.027 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 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硫酸锌对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60 mg/L;异育银鲫幼鱼分别为46.51、33.43、23.86、19.58 mg/L;田螺分别为89.34、56.33、38.90、34.2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8、0.26、1.96、3.42 mg/L。实验过程中,随着实验水体中锌浓度的增加,4种动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死亡率增加;同一浓度,死亡率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增高。另外,相对异育银鲫幼鱼和田螺,中华绒螯蟹仔蟹、克氏原螯虾幼虾对硫酸锌毒性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0℃~25℃、pH 6.75~7.36条件下,采用静水式实验法,在长50 cm、宽40 cm、高40 cm的玻璃鱼缸(盛水20 L)中研究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对体质量(21.32±2.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和体质量(87.32±9.20)g的成蟹的急性毒性,分析其对幼蟹和成蟹的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为稻蟹综合种养中农药施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4 h、48 h、72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 526 mg·L-1、1 900 mg·L-1、834.2 mg·L-1和552.7 mg·L-1;对成蟹的24 h、48 h、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2 371 mg·L-1、1 222 mg·L-1、727.8 mg·L-1和286.4 mg·L-1;安全浓度(SC)分别为55.3 mg·L-1<...  相似文献   

11.
Mn2+ 对四尾栅藻生长及Ca2+、Mg2+ 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 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 000、10 000、30 000 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 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 000 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 000 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Cu^2+Zn^2+Cd^2+对五种单细胞灌类光和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在Cu^2 Zn^2 和Cd^2 的毒害作用下,三角褐指藻、湛江等鞭藻、绿色巴夫藻、青岛大扁藻和小球藻等单细胞灌类中光和色素1、色素2和总色素的含量。三种离子以Cd的毒性最大,Cu次之,Zn最弱。色素1对重金属毒性较敏感。在5种藻类中,扁藻和巴夫藻的色素含量受毒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Cd2+、Pb2+、Hg2+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模拟胃和小肠环境进行体外实验,同时对大白鼠进行体内实验,研究了4种海藻膳食纤维对Cd2 、Pb2 、Hg2 的体内、体外清除效果,并与麦麸(Wheat bran)膳食纤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体外模拟实验中,4种海藻和麦麸膳食纤维对Cd2 、Pb2 、Hg2 的吸附效果与pH、纤维种类有关。在小肠环境下较胃环境吸附强烈,海带(Lamiraria japonica)吸附最强,其次为麒麟菜(Eucheuma)、麦麸和江蓠(Gracilaria),马尾藻(Sargassum)最差。各种膳食纤维对Pb2 吸附最强,对Hg2 最弱。(2)在动物体内实验中,各膳食纤维对大鼠体内重金属排出量(率)均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的排出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麒麟菜、海带、麦麸、江蓠、马尾藻。结论认为,海藻膳食纤维具有清除重金属的效果,因此在降低重金属对人体蓄积毒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32-138]  相似文献   

14.
Cu2+、Hg2+、Cd2+、Pb2+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探讨了Cu2 、Hg2 、Cd2 、Pb2 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表明:Hg2 、Cd2 、Cu2 和 Pb2 对淡水石斑鱼仔鱼的96hLC50分别为0.069 mg/L、0.48 mg/L、0.928 mg/L和3.421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69 mg/L、 0.00481 mg/L、0.00978 mg/L和0.0321 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 >Cd2 >Cu2 >pb2 。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重金属离子Cu~(2+)、Cd~(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和3个处理时间,观察记录方格星虫死亡情况及组织形态图检。结果表明:1)在具有一定Cu~(2+)和Cd~(2+)浓度处理中的光裸方格星虫均呈现中毒现象,光裸方格星虫的死亡率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2)Cu~(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毒性大于Cd~(2+),Cu~(2+)对光裸星虫的48 h LC_(50)和72 h LC_(50)值分别为10.60mg/L和4.36 mg/L,Cd~(2+)的48 h LC50和72 h LC_(50)分别为11.95 mg/L和5.76 mg/L。3)光裸方格星虫的食道及胃肠道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侵害部位,也是较先受到毒性作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Cu^2+Zn^2+和Cd^2+对5种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承Cu^2+Zn^2+和Cd^2+的毒性作用下,三角褐指藻、湛江叉鞭藻、路氏巴夫藻、青岛大扁藻和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的生长速度,密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叉鞭、扁藻及巴夫藻易中毒且恢复慢,当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生长仍然缓慢。而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耐毒能力较强,在200×10^-6,甚至600×10^-6离子浓度下仍可生长 。  相似文献   

17.
Cd2+、Hg2+、As3+对可口革囊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次生体腔注射、静水法研究了Cd2 、Hg2 和As3 对可口革囊星虫的单一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d2 、Hg2 和As3 对星虫的24 h LD50分别为:158.79 mg/kg,87.39 mg/kg和295.80 mg/kg;48 h LD50分别为:74.94 mg/kg,39.89 mg/kg和46.35 mg/kg。Cd2 、Hg2 、As3 对星虫的毒性大小为:Hg2 >As3 ≈Cd2 ,LD50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毒性反应:注射Cd2 组星虫身体伸长,吻变细,肠管排出;注射Hg2 组身体变硬,分节;注射As3 组身体变软。相对增重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注射浓度,相对增重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时间,Hg2 、As3 处理的星虫有显著差异,而Cd2 处理的星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浓度Cd2+、Hg2+、Pb2+液分别灌注罗非鱼嗅觉器官,研究其对EOG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离子对EOG反应均呈抑制效应,抑制作用的大小与金属离子的种类及浓度有关,Cd2+、Hg2+、Pb2+有效IC50分别为33.91、67.73、191.44μg/L;毒性顺序为:Cd2+>Hg2+>Pb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毒理学方法,在水温28.0~29.0℃下于0.5 m^3的圆形玻璃钢桶中,用氯化镉和氯化汞配成不同质量浓度的Cd^2+和Hg^2+试验溶液,研究Cd^2+和Hg^2+对体质量49.10~52.10 g波纹龙虾的毒性,用直线内插法求得Cd^2+和Hg^2+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及安全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Cd^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2.5169、1.3378、1.0445、0.95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95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是0.0560、0.0333、0.0246、0.0227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00227 mg/L。Hg^2+对波纹龙虾的毒性作用强于Cd^2+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别将Cu~2+,Zn~2+ Co~'+,Ni~2+和Li~+按照等对数间距法设置浓度梯度,测定其对西藏拟溞(Daphniopsis tibetanaSars)的急性毒性,根据各单种金属的48 h EC_50值,按毒性1:1等距离设置浓度梯度测定这些金属离子对西藏拟溞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对这5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高的耐受性,其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铜、锌、钻、镍、锂,其24 h EC_50分别为12.75 mg/L,18.32 mg/L,83.26 mg/L,196.97 mg/L,386.34 mg/L;48 h EC_50分别为3.27 mg/L,4.96 mg/L,27.49 mg/L,66.09 mg/L和325.42 mg/L.联合毒性实验中,Cu+Zn,Co+Ni,Co+Li,Ni+Li,Co+Ni+Li,Cu+Zn+Li和Cu+Zn+Co+Ni+Li对西藏拟溞的毒性效应为拮抗作用,而Cu+Zn+Li,Cu+Zn+Ni和Cu+Zn+Co+Ni对西藏拟溞表现出先拮抗作用后协同作用的毒性效应.西藏拟搔对金属离子有较高的耐受性,特别是对含有锂的金属离子组合往往表现为拮抗作用的特征,这很可能是西藏拟搔在西藏高锂盐湖中可高密度存活和快速生长的适应性机制.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拟溞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探讨其作为金属离子测试生物的可行性,并为大规模培养中培养液条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