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哺乳动物的性染色体由一对常染色体演化而来,其中X染色体在物种间相对保守,而Y染色体则存在很大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大小、结构和基因数量等。研究Y染色体的遗传结构与变异,对于理解哺乳动物的起源进化、性别决定以及动物繁殖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综述了哺乳动物Y染色体的结构与变异,以及Sanger测序技术、二代测序技术、三代测序技术在Y染色体测序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基于CRISPR-dCas9可视化系统的流式染色体分离技术,以及高精度的三代测序技术在Y染色体测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家畜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Y染色体单核苷酸(Y-SNP)多态性、Y染色体微卫星(Y-STR)多态性及Y染色体基因拷贝数变异(CNV)。Y-SNP和Y-STR多态性分析是研究早期动物起源、驯化历史及迁徙路线的理想技术手段,同样对于研究现代动物的父系遗传多样性与起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CNVs作为一种最近发现的在哺乳动物Y染色体广泛存在的多态性也逐渐受到关注。论文综述了几种重要家畜在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经络具有翻转和旋转结构,并且与体表的相应对应区存在着表里相关的关系,我们在华东地区中兽医会上发表的“关于经络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相关学说的新探讨”、“经络实质研究的新进展——动物胚胎发育为经络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两篇文章中进行了阐述。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的实际应用,两年来,我们进行了临床诊断疾病的观察。现在初报如下。一、原理经络具有翻转和旋转结构与体表的相应对应区如图1所示,这与医学上早已知晓的“内脏牵涉痛皮肤敏感区是一致的。不仅如此,体表的其他病变,如出血、淤血、溃烂、湿疹、皮炎和毛焦变性也与对应区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展示骨骼系统的透明标本已成为研究骨骼形态发育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比较解剖 学领域,尤其适用于难以剖解的胚胎和小型脊椎动物.它不仅是研究骨骼和关节在体内的 自然位置和连接形式的重要方法,还是研究动物生长发育期骨骼的定型和骨化进程,以及胚 胎毒理学等领域的独特方法.小鼠是哺乳动物的模式动物[1],在胚后初期的生长 发育速度非常快,是研究骨骼生长的重要阶段[2].本文利用透明标本的制作技术 ,对断奶前小鼠四肢骨骼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对骨骼的形成和发育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的正常个体发生和世代传递依赖于雌雄两种性别的有性生殖,而雌雄两种性别的性别决定和生殖器官的正常发生是保证高等哺乳动物繁衍和遗传与进化的生物学基础。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能否正常发生首先依赖于其体内染色体尤其是雌雄性染色体的完整性。在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中,必须保证在生殖特异性调控基因和生殖激素的精密协同作用下,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时序性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事件,最终决定生殖器官发育形成哺乳动物雄性的睾丸或雌性卵巢。如果在雄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出现任何异常,都会造成如雄性生殖器官畸形,甚至性逆转等疾病。哺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研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临床医学、动物遗传育种和繁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科学课题,它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哺乳动物有性生殖的遗传进化和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尤其是不育症的防治,更有利于定向选择特定性别的经济动物,从根本上提高畜牧业效益。论文主要简述影响哺乳动物雄性性别决定的相关因素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细胞学技术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使人们能详细地观察动物的染色体。染色体观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已经起到促进生产实践的作用,并且也促进了家畜群体内或群体间关系的研究。有关蜜蜂的染色体研究报道并不多。西蜂的核型研究已见报道,中蜂还未见报道。为了发展此项工作,我们拟定了一项详细的计划,拟对蜜蜂进行染色体观察。期望能通过对蜜蜂染色体的观察,促进生产,了解蜜蜂的群体结构并为一些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动物进化史上,哺乳动物占据了重要地位。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在漫长的动物进化史上,出现过彤形色色的哺乳动物,其中不乏非常神奇的物种。近日,在美国旧金山的加州科学院正在举办一场名为“终极哺乳动物:最大、最小和最神奇的哺乳动物”的展览。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参展的神奇哺乳动物已经灭绝,人们只能通过标本认识、了解这些神奇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8.
李喜和 《猪业科学》2003,20(6):47-47
动物有雌雄,人分男女,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性别之分。那么一个受精卵是发育为雄性还是雌性,其决定因素在哪里?下面就性别决定的机制以及目前的一些分子水平研究结果作一简略介绍。1性别决定机制首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哺乳动物的性别是由遗传来决定的,雌雄个体的性特征(sexualchanacter)是在不同的性激素刺激下的具体表现。性别在受精的一瞬间业已决定,或者具体地说是由受精时的精子来决定的。我们知道二倍体的动物染色体组成中,有一对专门决定个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作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雌性动物为XX,雄性动物为XY,其中Y染色体是决定动…  相似文献   

9.
端粒位于真核染色体末端,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的重要元件。端粒酶(TER)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核蛋白(RNP)反转录酶(RT),其核心酶包括蛋白亚基和RNA元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端粒丢失可以被有活性的端粒酶补偿回来。哺乳动物端粒酶在发育中受调控,端粒的重编程可能是由于早期胚胎不同时期的端粒酶活性而造成的,因此,研究胚胎发育早期端粒和端粒酶重编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端粒和端粒酶在克隆动物胚胎发育上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属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对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及畜牧业繁育良种的应用都是很重要的。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以及染色体和其它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规律,阐明发育、遗传、变异及进化等原理,这对畜牧兽医的发展将是有深远意义的。现将我们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于动物染色体的研究,在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羊驼染色体的研究甚少,仅Taylor、Vidal-Rioja及Bianchi报道羊驼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74。此外,Wilker,Katrin报道美洲驼有性反转、X染色体单体性及染色体间性等畸变现象,Murray报道羊驼在生理结构及遗传特性等方面与美洲驼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12.
表观遗传修饰是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变化的可逆、可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整个阶段均可发生,是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的动态修饰、X染色体失活、端粒与端粒酶活性变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任一修饰形式的异常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引发体细胞重编程错误导致核移植效率降低。近年来,随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关键作用机制日益明确。本文通过综述不同类型的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研究进展,以期在表观遗传修饰层面为提高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核型快速进化是马属动物基因组进化的最显著特征,很多染色体内或染色体间的重排以及融合裂变事件可解释其核型多样化,然而非重排所致的着丝粒重定位也对染色体形态产生影响。据报道,着丝粒重定位事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基因组,尤其马属动物上出现较频繁,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着丝粒特征及进化模式,试图揭示着丝粒移动的机制及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但着丝粒重定位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介导动粒装配参与染色体的分离和稳定遗传。着丝粒的功能高度保守,但其结构在物种间甚至在同一物种不同染色体间也有差异,并且着丝粒序列由大量重复序列构成,因此对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对马属动物着丝粒结构进化及着丝粒重定位事件的新进展进行概述,并探讨了马属核型的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鸡的基因组是农业领域首批被测序和注释(尽管不完全)的动物基因组之一,其特点是基因组相对较小、存在表观遗传属性迥异的微型和大型染色体以及哺乳动物不同的性别决定方式。虽然对鸡来说,表观遗传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调控)看似保守,但某些机制与哺乳动物相比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绵羊基因组印记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洲与美国的哺乳动物分子发育遗传学研究领域,配子印记(gameticimprinting),基因组印记( genomic imprinting)和亲本印记(parental imprinting)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许多分子生物学文献中.这3种imprinting都是指在哺乳动物的两性配子发生过程和个体发育过程中,来自某一亲本的等位基因缄默,使后代的表型特征完全模仿或拷贝某一亲本的表型特征,即等位基因是否表达,取决于它来自哪个亲本.这种新的遗传现象明显有悖于传统的孟德尔遗传法则.例如,孟德尔遗传学的基本假定是,常染色体上的一个等位基因,无论是通过父亲配子途径还是母亲配子途径到达合子的,其遗传性质和表型特征是相同的,不会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骨骼健康的评估。近年来动物肢蹄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养猪业。骨密度水平的测定将有助于建立养殖场动物淘汰的预警标准,及时治疗或淘汰肢蹄疾病动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鉴于骨密度水平可以预测肢蹄问题的发生,动物骨密度的活体测定将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有很大提升。哺乳动物体内骨密度水平受胎次、妊娠、哺乳及激素的影响,哺乳动物骨密度活体测定可以及时反映动物骨骼健康状况,从而提升动物体内骨密度水平,改善动物骨骼健康状况。作者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骨密度的研究进展,包括几种常用的骨密度活体测定方法,如双能X射线吸收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超声等,骨密度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骨密度与胎次、妊娠哺乳、激素之间的关系等,旨在为动物肢蹄病治疗或淘汰建立一个预警标准,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此文简要回顾了果蝇、鸟类、有袋目动物和真兽亚纲动物的性别系统。禽类多倍体、非整数倍体和雌雄嵌合体的材料表明,鸟类性别由Z与常染色体比例决定,。限性性状可能同时受细胞自主和激素的双重控制。为确定鸟群的非整倍体,用一个与许多鸟群的Z和W染色体体连锁的CDNA克隆筛选鹦鹉科鸟,发现5只带有非典型的了限制性带型。用腹腔镜检查了其中两只,发现是雌雄间体。这些初步观察的结果表明,Z、W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会导致性  相似文献   

18.
蒙古羊多脊椎现象的遗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发育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对哺乳动物脊椎发生与变异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多脊椎羊的椎骨数变异的遗传基础、遗传方式和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阐明了蒙古羊椎骨变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此文简要回顾了果蝇、鸟类、有袋目动物和真兽亚纲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禽类多倍体、非整数倍体和雌雄嵌合体的材料表明,鸟类性别由Z与常染色体比例决定。限性性状可能同时受细胞自主和激素的双重控制。为确定鸟群的非整倍体,用一个与许多鸟群的Z和W染色体连锁的cDNA克隆筛选鹦鹉科鸟,发现5只带有非典型的限制性带型。用腹腔镜检查了其中两只,发现是雌雄间体。这些初步观察的结果表明Z、W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会导致性别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瓢鸡是我国特有的具无尾性状的地方鸡种,无尾个体缺失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和尾脂腺。对育成期的有尾鸡和无尾鸡进行解剖观察,无尾鸡尾部骨骼缺失明显,且没有尾脂腺,使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染色显示骨骼系统,结果显示,无尾鸡腰荐部椎骨数目与普通有尾鸡相比明显缺失,但是该方法不便于大量观察,采用X光成像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鸡尾部骨骼情况,便于群体观察。遗传研究结果显示,F1代无尾杂合公鸡个体与正常有尾母鸡交配产生的后代发生无尾性状分离,表明我国地方鸡品种瓢鸡所具有的无尾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无尾鸡可以作为椎骨发育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