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鸭霍乱(又称鸭巴氏杆菌病),俗称"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慢性型以关节炎为特征.现将1例鸭霍乱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养鸭地区。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死亡率。多年来,此病给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1998年8月邗江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幼鸭爆发鸭疫巴氏杆菌病病例,现将诊疗情...  相似文献   

3.
鸭巴氏杆菌病多称禽霍乱,又名摇头瘟,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和野禽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下面介绍一该病病例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4.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现将2009年9月23日,我镇某鸭场暴发此病的情况及诊疗过程叙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鸭巴氏杆菌病(Duck pasteurellois)又称鸭霍乱、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cllamultocida)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热性传染病,常给养鸭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8月,中方县某村一养殖户饲养的麻鸭发生急性死亡。通过综合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出败又称禽霍乱,鸭巴氏杆菌病,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常导致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给养鸭业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当疫情发生时,应尽快做出诊断,为控制本病的流行,减少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 巴氏杆菌可引起各日龄鸭发生一种急性、出血性败血症,该症又名鸭霍乱,俗名“摇头瘟”。其发病急,致死快,病鸭常无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重庆某场饲养的1000只左右、接近成年的良种种鸭在一段时间内发生难见症状的猝死现象,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病原菌分离、鉴定以及血清分型,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对1例疑似鸭肝炎病毒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10日龄肉鸭采用常规的病毒、细菌鉴定方法和RT-PCR、PCR方法分别进行病毒、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病毒鉴定为新型鸭肝炎病毒,细菌鉴定为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亚种。细菌对SPF鸡的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巴氏杆菌与强毒标准株C48-1毒力相近,为强毒株。细菌对10日龄肉鸭的致病性回归试验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该株巴氏杆菌可导致10日龄雏鸭的感染死亡。结果表明,该批肉鸭为新型鸭肝炎病毒和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这是国内首例从感染鸭肝炎病毒10日龄雏鸭肝脏中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0.
1主要细菌病1.1鸭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品种或日龄的鸭均有染病几率,以2~6周龄雏鸭易感,商品肉鸭感染死亡率接近50%。1.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该病也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症等,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多发于1~8周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分别高达90%与75%。1.3鸭巴氏杆菌病该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巴氏杆菌病无明显季节性,以大于1月龄的鸭易感,具有流行性强、发病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征,极易引发禽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南宁市安吉路屯里村某一个体养鸭场1、3周龄鸭发病。病鸭表现腿软,眼鼻有浆性分泌物,排白绿色粪便,食欲不振,进而不能行走而死亡;剖检病鸭无明显肉眼可见病变。从病鸭中分离出的细菌分离物,经过各项生化试验,鉴定为溶血性巴氏杆菌。因此该病确诊为鸭溶血性巴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鸭的巴氏杆菌病又名鸭霍乱,为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正常情况下在较大的鸭和成年鸭中多发,雏鸭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雏鸭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品种鸭的接触性、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又名鸭霍乱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此病在一些集约化的鸭场发生较多,按照其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现将2009年9月23日,我镇某鸭场爆发此病的情况及诊疗过程叙述如下,以供同仁及专家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禽巴氏杆菌病,也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均可共患,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双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最近笔者遇到一例蛋鸭鸭瘟与禽霍乱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常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扬州高邮某个体养鸭专业户发生了一起鸭巴氏杆菌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近年来,随着养鸭业的迅速发展,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目前,已成为制约养鸭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鸭霍乱也称鸭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常给养禽生产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2011年8月,我市有2个番鸭场饲养的番鸭突然发病,3天死亡率达15%以上。经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解和实验室诊断,诊断为禽霍乱,对症治疗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2-4周龄)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