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季花生连作模式于1998年12月通过湖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头季花生平均667平方米产321.5公斤,二季花生平均667平方米产224.6公斤,667平方米产值达1856.74元。实践证明,双季花生连作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的种植新模式,填补了花生两季连作制度的空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沙壤地花生—胡萝卜高效连作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欧群凤在种植花生后连作胡萝卜,总产值达7 159.0元/667m2,取得了比一般种植双季水稻亩产吨粮翻番的经济效益。花生-胡萝卜连作模式能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花生田地的利用率。实践证明,推广花生-胡萝卜连作模式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县种植 270亩两季花生,平均产量达 550 kg/亩,第二季花生产量 213 6 kg/亩,产值 1 155元 /亩,比常规生产一季花生和麦套花生分别亩增加产值 630元和 503元.由于头季花生生长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能与鄂北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相吻合,因而生育正常,容易夺取高产.而在逆境下生长发育的连作第 2季花生因降温和干旱影响,常常生育不良,果少果秕,产量较低.因而攻克这些技术难题就成为双季花生全年丰产稳产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在原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本地区气候条件下种植连作第 2季花生的若干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省省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辽宁省要逐步把花生种植面积扩大至1 000万亩,但辽宁省适于种植花生的区域有限,全部在这些地区种植,必然会出现花生大面积连作,而花生大面积连作最大的隐患便是土壤砂化问题。我们连续三年采用马铃薯复种花生的种植办法表明:马铃薯复种花生不仅可以缓解花生连作造成土壤砂化,保证了省政府种植花生计划的实施,而且提高了辽宁省部分地区的复种指数,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5.
旱地花生覆膜栽培,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新技术.我旗1986年开始引进这项栽培技术,推广范围由水浇地发展到旱地种植,历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平均产量水平260kg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旱地花生覆膜产量水平,1998年我站在林家地乡和四家子镇旱平地上推广花生覆膜高产栽培示范田160亩.  相似文献   

6.
春抗50大白菜是山东省济南金谷农牧科研所和单县科委,于1995年合作选育而成。经连续4年在十多个省地栽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种植,其表现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抗病耐抽苔,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7.
1996年前,花生单产仅130kg左右,1997年开始,我们引进新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单产明显提高.1997~2000年,在张甸、大泗、蒋垛等乡镇示范、试验种植500亩最高单产达342kg,比原来平均亩产增163%,亩增产值636元.栽培主要抓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8.
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花生、单季晚稻种植模式,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5年该模式在嵊州市黄泽、山界、长乐等镇推广面积达5000多亩。经调查验收,每亩花生产值2200元,因水早轮作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地力,又使单季稻每亩增产40-50kg,增加产值100元左右,比纯种两季水稻效益大大提高。现将花生、单季晚稻种植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长乐市古槐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双杂连作面积达8000亩,平均亩产1060.9公斤,比常规优质良种双季连作亩增150.6公斤,增产14.7%,3年来累计推广1.6万亩,总增稻谷24096万公斤。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连作高产栽培模式,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农业部组织了全国13个花生主要产区省份的干部,和劳模于花生丰产县红安县进行了观摩学习,大家异口同声的认为不但学习了领导经验,农业社的经营管理方法,而且红安县能因地制宜,掌握地区特点,大力发展花生、小麦两熟栽培,这对我国广大花生产区说来是一个很好的典范。红安县的花生增产经验不但在花生的栽培技术上明确了不少问题,而且对于更高的提高花生单位面积产量树立了坚强的信心。红安县所以能在大面积上连年不断的提高单位面  相似文献   

11.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过去,麦套花生采用传统单行种植栽培方式,平均亩产量不足200kg;针对传统花生栽培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产量较低的弊端,结合农业科技合作致富项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花生栽培生理团队成员18人,其中博士10人,高级职称人员11人。团队针对花生连作障碍、覆膜早衰、一穴多粒播种群体质量差等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阐明了花生产量形成机理与高产途径,以单粒精播为核心,配套钙肥调控和"三防三促"群体质量精准调控技术,创立了花生单粒精播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实现节种20%、增产8%以上,连续3年实收亩产突破750 kg。创实收亩产782.6 kg世界纪录,引领了我国花生种植技术的重大变革,连续4年被列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连续7年被列为山东省主推技术。团队面向生  相似文献   

13.
花生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施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出苗晚1天,配色地膜则与普通地膜出苗期相同,对花生出苗率均无不良影响,单株结果数分别增加1.7个和1.5个,饱果数增加2.4个和1.3个,秕果数减少0.4个和0.7个。平均亩产分别为394.5kg和392.5kg,比普通地膜分别增产24.5kg和22.5kg,增产率6.62%和6.08%,与普地膜亩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每公斤花生5元计算,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102.5元和92.5元。分子地膜效果较差,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配色地膜和黑色地膜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4.
1980年,我们在曲阳曹庄大队开始进行花生百亩方高产栽培中间试验,探讨大面积花生高产路子.1981年接受省、市(原徐州地区)科委下达的花生百亩高产栽培中间试验研究课题.通过1980~1983四年探索,基本掌握了大面积亩产800斤以上花生的生长规律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两季高粱是利用头季高粱收割后再蓄留一季高粱的连作栽培模式。富顺县地处川南平坝、浅丘,温光条件适宜发展两季高粱。一般头季高粱亩产350kg,二季亩产300kg,两季亩产可达750kg,亩产值达3 000元左右。发展两季高粱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现将两季高粱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从示范结果看出,“一膜两季”胡麻平均亩产达143.06㎏,总产谷子3004.16㎏。亩产值达858.33元,总产值达18024.96元,综合性状表现依此为:“一膜两季”种植> 露地种植;单产水平表现最好的是“一膜两季”,平均亩产150.08㎏,千粒重为7.3g,平均株高为79.6cm,工艺长度为52.4cm,有效分茎数5.7个,主茎枝长22.8㎝ ; 而且成熟较好,建议以后可大面积推广“一膜两季”免耕栽培胡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诸城市近年来在吕标、枳沟等乡村,利用该区域土壤疏松有利的条件,大面积推广了鲜食花生——秋菜一年二作的种植模式,收到了显著地经济效益。目前,全市已种植鲜食花生面积近600hm^2,比传统的一年一作花生种植,平均每公顷增加经济收入9000元。现将鲜食花生主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夏花生麦田套播(免耕)和麦茬直播(耕翻)两种播法,研究覆膜栽培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覆膜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微生物数量和地温,提墒保墒;加速夏花生前、中期的生育进程,延长饱果成熟期,协调荚果充实期“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大面积覆膜花生平均亩产258.9kg,比露地夏花生增产36.4 %.  相似文献   

19.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在我国北方区于早春利用塑料大拱棚加代技术,对花生种子进行一年两季高倍繁育,使花生年繁种系数大幅度提高,较好地解决了花生新品种繁殖系数低,推广速度慢的技术难题,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低成本花生良种繁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轮作是缓解连作障碍和粮油争地矛盾的重要栽培方式,对扩大花生生产面积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4种不同的轮作方式,连续4年观测了花生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土壤肥力等指标,发现采用轮作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花生连年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连作春花生第4年有18.13%的干物质量和15.56%的产量衰退,但轮作处理中花生农艺、产量性状基本稳定;土壤硝态氮、速效钾含量在轮作处理中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虽然春花生生育期较长、在活动积温上更具优势,但轮作模式能获得更为稳定、可持续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